嚴銳 董曉晶 胡琳琳
(1.運城學院 山西運城 044000;2.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北京 100083)
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研究柳氏家族門風可以挖掘河東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促進教學和學生工作的思想政治融入。門風,即家風文化,是一個家族長時間所沉淀的品性修養(yǎng)、道德文化,它對家族成員的道德、品格和行事風格都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自古至今,家風文化蘊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質(zhì),還隱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精神。晉唐之際,河東柳氏于時代激蕩間歷經(jīng)較為明顯的門風轉(zhuǎn)型。幾百年之間,河東柳氏隨著社會潮流的發(fā)展,摒棄過時的豪族之風,保存和發(fā)揚適應時代要求的士族風尚,實現(xiàn)了家族的社會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對家風的建設論述頗多,他多次闡釋了家風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是家庭的精神內(nèi)核。而基于家族、家庭的家風培育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對河東柳氏門風、家風轉(zhuǎn)型考察,既有其學術價值,又于新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課程思政化改革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永嘉之亂后,西晉走向滅亡,中國北方地區(qū)成為各少數(shù)民族互相攻伐的大疆場。動蕩局勢下,晉朝統(tǒng)治集團開始向南遷徙,跟隨晉朝皇族宗室南遷的還包括一些北方的大族,其中就包括河東柳氏。柳氏遷至南宋時,玄學之風依然盛行。玄學盛行促進了人們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并成為主流。到南朝劉宋建國之后,玄學之風不減,文學的地位也得到官方支持。在齊梁時期,這種崇尚文學的風氣更加激烈。隋唐的時候,社會相對穩(wěn)定,文人思想更加活躍;另外,空前的統(tǒng)一使得民族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南方北方的阻礙消除,水陸交通發(fā)達,文人的視野也變得開闊,文學發(fā)展更加便利。河東柳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展并開始表現(xiàn)出獨特門風,東晉后的玄學之風和隋唐時期的統(tǒng)一局面為河東柳氏的門風轉(zhuǎn)型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關于柳氏的家族溯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魯國的士師展禽,《元和姓纂》卷7“柳”云:
“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字為展氏,生禽,食采柳下,遂姓柳氏?!盵1](P992)
另外,《新唐書》卷73上《宰相世系表三》云:
“柳氏出自姬姓,魯孝公子夷伯展孫無駭,生禽,字季,為魯士師,謚曰惠,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秦并天下,柳氏遷于河東?!盵2](P2835)
從各方資料來看,關于柳氏族源的歷史記載均比較的一致,可信度較高,因此普遍認為柳氏先祖即“柳下惠”。
柳下惠,春秋時期魯國大臣,他仁義道德,清貧守舊的精神曾受到過孔孟的贊揚。孔子曰“孝恭慈仁、允德圖義、約貨去怨,輕財不匱,蓋柳下惠之行也”,[3](P144),這是對柳下惠的高貴品質(zhì)的高度贊揚,如忠孝仁德、謙卑慈善、輕利取義;孟子稱他為“圣者之和”[4](P672),這意味著柳下惠具有高尚品格與中庸之德。他還是坐懷不亂的君子,相傳他曾將一名病弱女子裹于懷中,一夜都沒有過非禮行為。他的種種美德廣為流傳,《四書訓義》卷34《孟子十》云:
“而后世聞是風者,鄙吝不容物之人,亦且多所容而待物以寬;刻薄以苛求之人,亦且多所隱而自居于厚。其混厚開朗者,又可知也。柳下惠之德量,造乎極者抑如此。”[5](P623)
可見柳下惠的美德被后世津津樂道,為家族后人樹立了優(yōu)良的家風標桿。
2、房系
河東柳氏是中古時期的名門望族,在長久的歷史進程中,它的家族分支錯綜復雜,這里面最突出的兩支是“西眷”和“東眷”。
西晉時期,柳氏成員陸續(xù)登上政治舞臺,進入正史第一人是柳隗六世孫柳軌。柳軌子柳景猷,景猷二子:柳耆和柳純,這二人將柳氏分為東、西眷兩系?!缎绿茣肪?3上《宰相世系表三》上云:
“柳下惠裔孫安,始居解縣,安孫隗,漢齊相。六世孫軌,晉吏部尚書。生景猷,晉侍中。二子:耆、純。耆,太守,號‘西眷’……平陽太守純生卓,晉永嘉中自本郡遷于襄陽,官至汝南太守,號‘東眷’”[2](P2835-2850)。
永嘉之亂后,北方政局混亂,各少數(shù)民族間互相攻伐,柳氏跟隨中原的漢族政權(quán)南遷,其中,東眷南遷至雍州,憑借雍州武力集團迅速登上南朝政治舞臺。西眷遷至汝穎,因北歸時間較早,遂入仕北朝。由于深諳儒家禮制,為統(tǒng)治者重用。河東柳氏家族在南北朝的發(fā)展中經(jīng)歷了由武入文的門風轉(zhuǎn)型,形成了獨特的門風,為柳氏家族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動力。
柳氏正式的發(fā)家起點是在南北朝時期,他們先在南朝成為高門士族,后進入北方政權(quán),并繼續(xù)保持崇高地位。由于西眷成員在南朝并未煊赫,并較早北歸,因此他們的發(fā)展狀況鮮少記載。東眷遷至雍州,此時的雍州是蠻族的聚集地,雍州刺史多以平蠻著稱。南朝置南蠻、寧蠻二校尉用來加強對蠻族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擔任雍州刺史的人,統(tǒng)治階層會較為重視。西眷柳氏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走進了南朝的政治視野。柳氏在隋唐時期多以文學見長,文職入仕占多數(shù)。柳氏在唐朝時期能夠繁榮發(fā)展,這要得益于南朝時期由武入文的轉(zhuǎn)變以及隋唐期間社會穩(wěn)定的局面。另外,唐朝時期文學藝術繁榮,盛行以文會友,這對柳氏門風影響很大。此時的河東柳氏,順應時代潮流,基本轉(zhuǎn)變?yōu)槲娜耸兰摇?/p>
河東柳氏在晉唐百年間的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門風。門風影響著家族的綿延發(fā)展,并成為家族的象征。具體來說,河東柳氏轉(zhuǎn)型前后的門風主要表現(xiàn)為:
1.勇武有謀
以河東柳氏之東眷看,柳元景憑借其出色武力,為其后代開辟了通達仕宦之路?!赌鲜贰肪?8《柳元景傳》載:“少便弓馬,數(shù)隨父伐蠻,以勇稱”,[6](P977)作為統(tǒng)帥,他履立軍功,深受統(tǒng)治者賞識;柳世隆更是文武兼?zhèn)洌啻螕沃匾渎?;柳世隆子柳惲,喜愛騎射,在平時射獵中百發(fā)百中,時常令人嘆為觀止。柳津子仲禮,“勇力兼人,少有膽氣”,[6](P992)仲禮弟敬禮,“少以勇烈聞”[6](P994)。西眷的情況與東眷的情況非常相似。如柳虬,北魏時期秀才出身,在西魏年間擔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柳虬多數(shù)擔任的是秘書、記事的職位,盡管不與東眷成員一般處于戰(zhàn)場一線,但他們的工作同樣與軍事密切相關。
到唐朝時期,柳氏西眷成員依舊履立軍功。比如,柳公綽剿滅吳元濟在蔡州的叛亂,“知權(quán)制變,甚為當時所稱?!盵7](P4302)與東眷武勇之風,屢立戰(zhàn)功相比,河東柳氏西眷的發(fā)展更側(cè)重于文學藝術方面,這可能與兩者的長期生活環(huán)境不同密切相關。東眷遷襄陽,他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武力才能保全自己發(fā)展自己。而西眷處于南朝時間比較短,他們發(fā)揮作用多在政治管理、國家禮制方面。
南朝時期的河東柳氏家族代代軍功出色,東眷柳氏被稱作“世為將家”[8](P184),他們積極參加戰(zhàn)爭、為國奉獻,實現(xiàn)自身價值,家族也因此發(fā)展起來。
2.玄風清談
柳元景一生征戰(zhàn)于疆場,軍功卓著,有極高的聲譽威望,但他的聲譽卻不止是戰(zhàn)場上打下來的,他于“當朝任職,實兼雅道”[6](P995),柳元景在朝為官時,有典雅美譽,在武將中能夠表現(xiàn)出名士修養(yǎng),正是受到了當時清談之風的影響;柳世隆當然也不例外,他時常與人清談,還把清談、彈琴和騎馬打仗作為其人生的重要內(nèi)容;他的兒子柳惲“為政清靜”[6](P986),柳憕“好玄學,通老易”[6](P987),明代柳氏家族已經(jīng)開始有了名門望族的典型特征。
3.忠孝禮義
注重孝義是自古以來的禮法修養(yǎng),河東柳氏成員不僅重孝道,而且重喪禮。錢穆先生曾指出:“就禮學言,南方重《喪服》……喪服乃維系門第制度一要項”[9](P130)。
柳鎮(zhèn),柳宗元之父,他以清廉,重視孝道的品性名揚于河東地區(qū);柳宗元曾評價他的族叔,“居室孝悌,與人信讓”[10](166)。順父母,友愛兄弟,與人相處誠信謙讓;柳渾,唐朝時期的詩人,官至宰相,柳宗元曾評價他“奉養(yǎng)撫字之誠,儀于宗戚,而內(nèi)行著焉”[10](P111)。贊揚他的孝義,并在家族中做了表率;柳公綽是唐朝著名書法家,他自幼仁孝,在為生母服喪時,三年不沐浴,對待繼母也是孝順恭敬,以至于外人都看不出他們并不是親生母子;柳忱,“忱不解帶經(jīng)年,及居喪以毀聞”[6](P990)。
孝悌是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它能在無形之中維系家族的發(fā)展,增強家族的凝聚力,是家族得以興旺繁榮的必備條件。河東柳氏孝悌傳家,影響著子孫后代,并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是維系柳氏家族聲望不墜的重要一環(huán)。
4.書藝流芳
柳芳是唐朝開元年間人,是著名的史學家。他的著作有《唐史》《唐歷》,為后來的《資治通鑒》《新唐書》《舊唐書》提供了借鑒。柳芳長子柳登,字成伯。少嗜學,以博學著稱。次子柳冕,也有很高的家學修養(yǎng),他擅長文史,“且世史官,父子并居集賢院……右補闕、史館修撰。”[2](P4537)柳冕擅長史學之外,在文學方面也很有造詣,“博學富文辭”,[2](P4537)是唐代的散文家。柳冕還重視經(jīng)儒,認為學術對于政治有著直接影響力。柳冕撰有《筆語》《全唐文》等作品,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柳宗元的文采和思想境界頗高,他是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在哲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在文學領域也是頗有成就。他的詩文作品文筆鋒利,諷刺性強。大多數(shù)作品深刻揭露社會現(xiàn)實,如《黔之驢》《三戒》等表現(xiàn)出高度的諷刺藝術,抨擊了當時的社會丑惡現(xiàn)象。他還喜歡寓情于山水,代表作品有《小石潭記》等,既借山水風景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又將山水當作追求精神的寄托,使自己心胸開礦。在哲學思想方面,他的文學作品有《時令論》《天對》等,在這些作品中,他反對天道,批判神學,強調(diào)人道。他認為天與人互不干預,社會治亂在人不在天。此外,在他的作品《封建論》上還體現(xiàn)出他的一些政治主張如加強中央集權(quán),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他和韓愈還是唐朝古文運動的首倡者,他們提倡先秦和漢代時期自由樸質(zhì)的散文,反對氣勢磅礴的駢文,借用復古的宣傳提倡文學改革創(chuàng)新,促使文學進步。
柳公權(quán)是唐代的書法家、詩人。他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書法方面,他少時好學,十二歲就能寫詩作賦,元和初年成為進士。柳公權(quán)的楷書雄渾動人,在研究和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柳體”,與顏體相比,柳體有點單薄,稍顯瘦硬,故稱“顏筋柳骨”。他的筆跡受到當時人們的贊賞,許多皇權(quán)貴胄都不惜花重金請他題字,他的影響力還蔓延到了國外。柳公權(quán)的書法作品流芳百世,如碑刻《金剛經(jīng)》《玄秘塔碑》等,至今仍被臨摹。
河東柳氏門風的轉(zhuǎn)型,很大部分原因是受到當時社會政治文化的影響,《宋書》卷93《雷次宗傳》載:
“元嘉十五年,征次宗至京師,開館于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余人。”[11](P2293-2294)
《南史》卷3《宋本紀》又載:
“九月戊寅,立總明觀,征學士以充之。置東觀祭酒、訪舉各一人,舉士二十人,分為儒、道、文、史、陰陽五部學,言陰陽者遂無其人?!盵6](P82)
通過上述材料可見劉宋時期文學地位之高,并列于儒、道、史,成為官學。柳氏身處文化氛圍極高的環(huán)境中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柳世隆開始帶領子孫向文人士族的臺階邁進。
柳世隆成為柳氏由武入文的轉(zhuǎn)折人物,與他本人的個人修養(yǎng)和遠見卓識緊密相連。柳世隆努力改變自己將門子弟的形象,崇尚高門士族的風雅,力圖使家族進入上流社會。這與勇武見長的父輩有所不同,他年少時就愛讀書,涉獵文史,“性愛涉獵,啟高帝借秘閣書,上給二千卷”,[12](P352)到晚年更是將馬術、清談、彈琴作為日常,深獲贊譽。同時,他特別重視子孫的文化、才能的培養(yǎng),曾經(jīng)說過“子孫不才,將為爭府,如其才也,不如一經(jīng)?!盵6](P985)后世也沒有辜負他的期盼,紛紛表現(xiàn)出很高的文學造詣。
南朝時文人士族與豪族之間有著很深的鴻溝。士紳由于自身的文化優(yōu)勢,輕視那些庸俗的、以軍事成就著稱的兵士將領。柳世隆高瞻遠矚,抓住時機,帶領家族進入了上流社會,他對柳氏門風由武入文的轉(zhuǎn)型有非常重要的轉(zhuǎn)折作用。
柳氏家族的門風轉(zhuǎn)型體現(xiàn)了這個家族面對新的政治形勢極強的適應性,他們積極尋求仕途,順應時代潮流的精神對當代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由于河東柳氏非同尋常的門風,即使在歷史上的政治地位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仍享有盛譽。河東柳氏的良好門風以及他們隨時代變化做出的門風轉(zhuǎn)型,對家族成員的仕途和發(fā)展都作出了引導,起了積極作用。無論他們身處亂世年代還是穩(wěn)定時期,他們都積極面對朝代巨變,順應時代潮流。他們表現(xiàn)出的開放精神和自我革新精神對當今社會也有重要意義。門風對整個家族的興衰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家族的社會地位。對柳氏而言,門風初顯令柳氏家族進入政治舞臺,門風轉(zhuǎn)型使柳氏家族聲望不墜,柳氏在官場的輝煌,在文學藝術界的美名遠揚,都離不開優(yōu)良門風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
河東柳氏家族在晉唐期間經(jīng)歷了較為明顯的兩次門風轉(zhuǎn)型,從軍功起家進入政治舞臺到由武入文的轉(zhuǎn)化,他們的勇武之風使柳氏家族順利地登上歷史舞臺并為后世的輝煌奠定基礎;恪守禮儀,孝悌傳家的門風成為后世的精神力量。隋唐時期,柳氏能以世家大族的身份進入朝野,正是由于他們在南北朝時期做出的門風轉(zhuǎn)變。世家大族能夠代代相傳,表面上與其世代相承的政治、經(jīng)濟、家族聯(lián)姻密切相關,其長久形成的門風、家風才是根本影響。積極端正的門風形成世代相傳的家族家風文化,無論其政治、經(jīng)濟地位何種變化,均恒久傳世。家族成員優(yōu)秀的作品、思想和精神的廣泛傳播,會引起強烈的社會認同,這種社會認同的廣泛性和傳播性能夠讓家族聲望綿延數(shù)百年,從而和家族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分開發(fā)展。因此,考察河東柳氏家族的門風轉(zhuǎn)型和家風來龍去脈,有助于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學改革和學生工作的開展中發(fā)揮其文化育人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