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話說有天,曾大帥曾國藩那回戎馬倥傯,這回是放馬輕松,說是視察,順便也是去李鴻章軍營里玩一玩,放松放松。
“只見有一人裸腹踞坐南窗,左手執(zhí)書,右手持酒,朗誦一篇,飲酒一盞?!笔芰说弁鯉焻⒅\長三跪,曾大帥點了點頭,繼續(xù)前行,“各人見我出來,都改容屏息肅之。”忽聽書聲瑯瑯,南窗之下,見有個人,坦腹東床,在那里咿咿呀呀,哇哇咕咕。什么人呢,曾大帥來了,怎么著也得來個此致敬禮嘛,那人卻無動于衷,依然在那里“長嘯繞座,還讀我書”?!耙暺鋾?,司馬遷《史記》也?!?/p>
這次曾大帥視察李營,未審是曾大帥主動去的,或是李鴻章邀請去的。李鴻章是相當會來事的。直接說吧,李鴻章是想借此良機,讓曾國藩提拔提拔他手下干部。完了,李鴻章問曾大帥:您覺得哪個有培養(yǎng)前途?“將來成就最大者,南窗裸腹持酒人也。”
南窗裸腹持酒人,正是劉銘傳。
劉銘傳就是這樣,曾國藩偶爾視察部隊,于萬千雞中,如見一鶴,給發(fā)現(xiàn)出來的。
這是《劉銘傳傳》里的版本,轉到張樹聲那里,說法有所不同。說的是,那回,不是曾國藩去李鴻章營中視察,而是李鴻章要推薦他部隊軍官,直接將人帶到了大帥部。其中有三個人,一是張樹聲,一是吳某某,一個是劉銘傳?!熬高_體修碩,而劉公短小精悍,文正迎至廊下。蹀躞往來,獨步至兩小時之久,未出一語相諮詢。自靖達以次,肅穆寅恪,鶴立鵠候,莫敢聲咳。時壯肅氣最盛,以文正之侮己也,揮袖磨拳,勢將用武。”
先,曾國藩好生客氣,赤腳跣步到大帥部走廊外,來階界迎接,熱情有如三月天。沒過多久,曾大帥把三個人撂在一邊,不理睬了,他兀自在那里走過來走過去,踱方步。兩個多小時,一句噓寒問暖都沒有。
靖達者,張樹聲也,他是站如蒼松,低眉頷首,恭恭敬敬,默默站立;劉銘傳站不住了,按捺不住了,一副要跳將出來,一腳去踢翻曾國藩的樣子;那個吳某某呢,此處沒說他,別的版本里有他表現(xiàn),說他看到曾國藩直眼過來,立刻肅立,待曾國藩轉過身去,那雙細細如鼠眼珠子,滴溜溜,到處瞟。
曾國藩不是在刁難三位,他是在給三人相面,末了,“文正笑迎之”,來,今天我請客,“已飭麾下列幾筵,請與諸君聚飲,盡今日歡?!贝蠹液鹊檬钦娴拈_心,“沆瀣相合,有如宿契”。
這三人果然都是蠻不錯的。張樹聲后來級級升,步步高,先后任道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通商事務大臣。劉銘傳呢,他在歷史上的貢獻更大了去了,首任臺灣巡撫,官至直隸總督。曾國藩說,此人后來功勝于我,指的是他收復臺灣,且將臺灣治理得井井有條。那個吳某,本事是有的,曾國藩交代李鴻章,那家伙你得慎著用。李鴻章沒怎么聽,這人后來果然叛變了。
以上版本都說到劉銘傳的精神氣質(zhì)。概言之,便是四個字——不卑不亢。見了大人物,他不跪,不拜,不阿,不諛,不諂,不媚,也不是太驕,不是太傲。
這三人有點意思,若各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們仨晉見首長之形態(tài),則:張樹聲是恭敬恭謹,吳某某是東張西望,劉銘傳是不卑不亢,假如還有一個李公公,則是三跪九拜。
這四人中,李公公者,曾國藩不會用的,這般人太次;吳某某,曾國藩也不會用,這廝眼睛轉得快,立場是首鼠兩端隨風快速轉,奈何是李鴻章,甚愛用他。真正可以大用的,一是張樹聲,一是劉銘傳。張樹聲見領導垂首不敢仰視,可見他恭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劉銘傳昂然而立,眉宇間似有不平之色。此人膽量與才氣,遠在諸人之上。
若說李公公三跪九拜,是下品,吳某某左顧右盼,是下下品,那么,張樹聲恭敬恭謹,是上品,劉銘傳不卑不亢,則是上上品。見權勢,有心而卑,是奴氣;不卑不亢,是膽氣,是勇氣,是骨氣,是沛然真氣。
獨具天賦,算不了上品,得加上獨立人格,方是上上品。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