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比較研究

      2022-02-09 08:32:49韓強
      廣西社會科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全國代表大會黨代會二十大

      韓強

      (北京外國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9)

      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是黨的一項根本組織制度,對于保證黨的領導,促進黨的團結統(tǒng)一,不斷奪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新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在黨的代表大會制度中,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涉及政治報告的起草、主題、框架、內容、宣讀、學習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關注和研究。從黨的六大開始,我們黨逐步把黨代會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報告稱為政治報告,宣讀政治報告成為大會的重要議題和任務,并逐步形成了這一傳統(tǒng)。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傳統(tǒng)更加制度化、規(guī)范化,通常由上一屆黨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組織專門班子撰寫并向大會宣讀政治報告,具有號召和動員全黨高舉旗幟、總結過去、明確目標、作出部署、團結奮斗的重要作用。有學者把政治報告概括為“是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政治宣言,是奪取新勝利的思想武器,是繼續(xù)開創(chuàng)偉大事業(yè)新局面的行動綱領,是新階段黨的自身建設的行動指南”[1]。正確認識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地位作用及其科學內涵,是全面把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的重要前提。改革開放以來,從黨的十二大開始,中國共產黨共召開了9次全國代表大會,形成了9個政治報告,這些政治報告是黨的政治宣言和綱領性文獻,很好地詮釋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地位和意義。

      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的總體情況

      從狹義的角度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特指按照黨章規(guī)定以幾年一次的規(guī)范會議形式召開的全黨性的代表大會,集中體現(xiàn)為黨從一大到二十大召開的20次全國代表大會;從廣義角度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不僅包括業(yè)已召開的20次全國代表大會,還包括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政治局會議、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央召開的相關工作會議以及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因為這些會議是黨的代表大會這一黨的最高領導機關履行職能的重要體現(xiàn)[2]。但是,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從狹義的角度探討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根據(jù)對改革開放以來歷史的分期,我們黨召開的9次全國代表大會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召開的6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第二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召開的3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具體而言,9次黨代會的基本情況如下。

      黨的十二大召開于改革開放初期的1982年9月。政治報告題為《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共32000多字,分為六個部分,分別論述歷史性的轉變和新的偉大任務、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對外政策、黨的建設。報告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的歷史經驗,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奮斗目標和全面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正確綱領。

      黨的十三大于1987年10月、11月在北京召開。政治報告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共32000多字,分為七個部分,分別論述歷史性成就和大會的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報告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規(guī)定了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出我國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

      黨的十四大于1992年10月在北京召開。政治報告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共26000多字,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論述過去十四年偉大實踐、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國際形勢與對外政策、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報告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集中論述,對其科學內涵進行了九個方面的概括。

      黨的十五大于1997年9月在北京召開。政治報告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共28000多字,分為十個部分,分別論述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展望、過去五年的工作、鄧小平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建設、祖國和平統(tǒng)一、國際形勢和對外政策、黨的建設。報告著重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指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和基本方略,規(guī)劃了我國跨世紀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

      黨的十六大于2002年11月在北京召開。政治報告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共28000多字,分為十個部分,分別論述過去的工作和經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經濟建設和改革、政治建設和改革、文化建設和改革、國防和軍隊建設、“一國兩制”和祖國統(tǒng)一、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黨的建設。報告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黨的十七大于2007年10月在北京召開。政治報告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共28000多字,分為十二個部分,分別論述過去的工作、改革開放歷史、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tǒng)一、和平發(fā)展道路、黨的建設。報告提出深入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召開。政治報告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共29000多字,分為十二個部分,分別論述過去的工作、取得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政治體制改革、文化強國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一國兩制”和祖國統(tǒng)一、人類和平與發(fā)展、黨的建設。

      黨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在北京召開。政治報告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共32000多字,分為十三個部分,分別論述過去的工作成就、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發(fā)展理念、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民生與社會治理、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一國兩制”與祖國統(tǒng)一、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從嚴治黨。會議提出并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實現(xiàn)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二十大于2022年10月在北京召開。政治報告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共32000多字,分為十五個部分,分別論述過去的工作與成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成果、黨的使命任務、高質量發(fā)展、科教興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國、文化自信自強、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綠色發(fā)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一國兩制”與祖國統(tǒng)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從嚴治黨。報告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zhàn)略謀劃,對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作出全面部署。

      改革開放以來的9個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是黨的這一時期歷史的真實反映,明確宣示了我們黨在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xù)前進的重大問題,是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領導核心作用的集中體現(xiàn)。

      二、對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的比較

      《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是黨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前進方向,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罢涡院托袆泳V領”的定位既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地位作用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對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地位作用的準確概括。

      第一,從報告的背景看,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黨代會報告都打上了不同時期的烙印。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時代特點看兩個階段有所不同,前一階段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xù)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fā)展的物質條件[4]。后一階段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xù)前進[5]。具體到每一次黨代會的政治報告,既充分反映了這樣的時代性特點,也具有各自的階段性特征。比如,黨的十二大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召開的,黨完成思想上、政治上撥亂反正的任務后,面臨的主要課題是如何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黨的十二大報告為此進行了部署。黨的十三大是在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并繼續(xù)深化的背景下召開的會議,如何持續(xù)深化改革,特別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成為當務之急。黨的十四大面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方向和加快發(fā)展的重任,因此必須回答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通過市場經濟建設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以明確方向、增強信心。黨的十五大召開之際正值世紀之交,如何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是全黨面臨的時代課題,因此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是大會的重要背景。黨的十六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必須圍繞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作出全面部署。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fā)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代表大會,面對科學發(fā)展的緊迫任務,報告必然要求深入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代表大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標志性會議。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實現(xiàn)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黨的二十大召開的背景更具時代性,一方面我們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另一方面恰是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端之年,迫切需要通過大會政治報告正確把握形勢,及時回應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明確奮斗目標,提出實現(xiàn)目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從黨的二十大政治報告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問題上很好地體現(xiàn)了繼承與發(fā)展的統(tǒng)一、形勢與政策的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第二,從報告的起草看,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黨代會報告都是發(fā)揚黨內民主的典范。作為黨代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草一份凝聚全黨全國智慧、反映人民意愿、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大指導作用、在國際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大會政治報告,是開好大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6]。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的起草工作地位凸顯,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起草程序日益規(guī)范??傮w來看,一般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負責,組織專門班子進行起草。在起草的過程中,中共中央總書記也會經常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并給予直接指導。與此同時,報告內容也會在全黨廣泛征求意見,形成初稿后在黨內再反復征求意見,即使提交到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審議,對于會議代表提出的意見也會高度重視,其中合理的便及時吸收,最終形成完整的文稿,并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后及時予以公布。因此,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不愧為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發(fā)揚黨內民主的典范。就黨的二十大報告來說,其起草過程更是集中全黨智慧、廣泛發(fā)揚民主的集中體現(xiàn)。從2022年1月黨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組正式成立起,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親自擔任組長,而且給予了多次指導,提出明確要求。黨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組共召開6次全體會議,數(shù)十次小組和工作班子會議以及專題會議,形成了報告初稿。這期間中央專門圍繞報告議題在全黨范圍內征求意見,同時征求部分黨外人士意見和建議,還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網(wǎng)絡面向全黨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外,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征求意見稿,各地區(qū)各部門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見1570條,大部分得到采納。黨的二十大報告起草過程,真正成為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fā)揚民主、集中全黨全國人民智慧的過程,成為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的過程,成為充分解放思想、廣泛凝聚共識的過程[7]。

      第三,從報告的主題看,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黨代會報告都反映了堅持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主題。主題是報告的靈魂。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必須有一個統(tǒng)攝全局的主題,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朝著什么樣的目標前進。對于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精辟指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主題“既要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主題一脈相承,又要充分體現(xiàn)新時代、新征程、新階段的新要求”。研究確定黨的二十大報告主題,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牢牢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這個中心任務,牢牢把握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奮斗目標,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精神[8]。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主題確定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9]。同時這一主題在標題中也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實際上,通過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的標題,我們可以真切領悟到會議的主題。比如,從黨的十二大到二十大政治報告的標題依次為《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十二大)、《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十三大)、《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十四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十五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十六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十七大)、《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十八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十九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二十大)。這些報告均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展開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逐步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

      第四,從報告的結構看,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黨代會報告都體現(xiàn)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制度的更加成熟和定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制度是黨的一項根本組織制度,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制度一百年來經歷了一個逐步健全完善、成熟定型的過程。如從會議周期看,經歷了從“年會制”、不規(guī)范到逐步規(guī)范再到堅持五年召開一次的過程;從會期看,從黨的十二大到二十大,每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會期基本上都是七天左右,會期制度日益規(guī)范;從政治報告看,經歷了從沒有政治報告到有政治報告但不規(guī)范再到政治報告更加規(guī)范的過程。諸如此類的制度細節(jié)比比皆是。就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看,其框架日益全面豐富、健全完善,彰顯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制度的更加成熟和定型。就黨代會報告的組成部分看,黨的十二大報告共六個部分,集中在發(fā)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民主、外交政策、黨的建設幾個方面,表明我們當時對黨的全部工作的認識還不是很全面。黨的十三大報告共七個部分,相對于黨的十二大報告在框架上增加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內容。黨的十四大報告非常簡潔,只有四個部分,既聚焦加快發(fā)展主題,同時也表明對于當時客觀形勢的把握。黨的十五大報告擴充到十個部分,增加了鄧小平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等內容,體現(xiàn)了當時的時代特點和主要任務。黨的十六大報告繼續(xù)沿用了十個部分的框架,但調整增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文化體制改革等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繼續(xù)擴充,形成了十二個部分,比較而言,調整增加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開創(chuàng)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等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維持了十二個部分的框架,但調整增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繼續(xù)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三個方面的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框架上又有微增,設計為十三個部分,調整增加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等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論述部分的數(shù)量上創(chuàng)新高,達到十五個部分,主要是增加了新發(fā)展格局、高質量發(fā)展、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工作、綠色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等內容。內容的擴充反映了黨的工作視野和領域的擴大,也體現(xiàn)了黨的事業(yè)的進一步繁榮。

      第五,從報告的內容看,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黨代會報告都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黨的二十大不僅要謀劃未來5年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還要在黨的十九大部署基礎上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進行謀劃,在思想理念、政策舉措上既要繼承,又要勇于創(chuàng)新。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說新話;優(yōu)良傳統(tǒng)要弘揚,又要創(chuàng)造新辦法?!保?0]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二十大報告起草工作的指示也反映了黨代會報告在理論創(chuàng)新上的一般要求。黨代會報告是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載體,所有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都是在黨的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闡述和確立的。黨的十二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命題,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此后,黨代會報告繼承發(fā)展這一主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向前推進。黨的十三大報告首次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論斷,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規(guī)定了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路線,具有極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意義,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置于這一最大的國情之上,從而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黨的十四大報告集中闡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把其主要內容歸納為九個方面,為正確認識這一理論提供了基本遵循。黨的十五大報告著重闡述了鄧小平理論,并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理論升華。黨的十六大報告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精神實質和指導意義,進一步闡明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把科學發(fā)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要求深入貫徹,體現(xiàn)了黨的理論的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報告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新的理論闡釋。黨的十九大報告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在黨的建設理論創(chuàng)新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提出“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并作出六個堅持的概括,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11],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三、比較得出的幾點結論

      通過比較改革開放以來黨的9個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個基本結論。

      第一,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是黨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黨章規(guī)定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討論并決定黨的重大問題、修改黨的章程等六項職權[12]。這些職權集中體現(xiàn)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黨內最高領導機關地位。作為黨內最高領導機關,擔負著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以及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職責,這就決定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必須以適當?shù)男问疥U述黨的主張,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從而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黨確立的奮斗目標而共同努力,也使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和召開黨代會的過程中,我們黨找到了政治報告這一重要形式,并逐步確立下來,使之成為宣示黨的主張、明確黨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黨的領導的重要載體,并賦予了其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的定位。可以說,黨代會領導作用的發(fā)揮,越來越需要以起草和通過代表全黨意志的正確科學的政治報告為前提,只有把全黨的思想、行動統(tǒng)一到黨代會政治報告的精神上來,全黨的團結統(tǒng)一才能實現(xiàn),黨提出的奮斗目標才能完成。

      第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的成功起草和審議通過,只有在充分發(fā)揚民主、集中全黨智慧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黨創(chuàng)新理論,作出正確決策,都是一個立足實際、源于實踐不斷提煉的過程,更是一個廣泛吸取各方意見、集中全黨智慧的過程。我們黨是一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先進政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有機結合,是黨的領導和組織活動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對于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來說,它承載著回答全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朝著什么樣的目標奮斗的重大問題,正確回答這一問題關系黨的性質方向,決定黨的生死存亡。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我們黨才如此重視黨代會政治報告的起草,重視在起草過程中對各方意見的吸收,也重視審議通過后組織全黨加強學習,并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落實。

      第三,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伴隨黨的事業(yè)發(fā)展而不斷健全完善。從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看,甚至從黨的百年歷史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更加完善的過程,今后也必然會伴隨黨的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而在內容、主題、框架等方面繼續(xù)有所創(chuàng)新,這也是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實際上,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9個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報告的起草工作更加注重發(fā)揚民主,聽取意見的范圍、方式都在不斷擴大;報告的結構與黨的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相適應,視野和領域逐步拓展;報告的創(chuàng)新點呈現(xiàn)明顯增多的趨勢;報告的宣讀已經從讀全文過渡到宣讀主要內容;報告精神的學習也越來越形式多樣。這些都會融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制度,促進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制度、黨的會議制度、黨的領導體制不斷發(fā)生變革,并更加趨于完善。

      第四,正確學習領會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精神是學習黨代會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為了促進全黨準確認識和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出臺《決定》,要求“深入理解內涵,精準把握外延”,“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和黨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13]。從《決定》要求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最核心的就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政治報告精神。因此,全黨要把“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放在首要位置,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主題;深刻領會報告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概括;深刻領會報告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報告闡明的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深刻領會報告中關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相關內容;深刻領會報告對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的重大部署,在教育科技人才、法治建設、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在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臺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方面的重大部署[14]。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作為黨的政治宣言,發(fā)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是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黨不斷前進的行動綱領[15]。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9個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理解黨的初心使命,從而切實增強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報告精神的自覺性。

      猜你喜歡
      全國代表大會黨代會二十大
      二十大頌
      工會博覽(2022年33期)2023-01-23 04:19:07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0:58
      喜迎二十大
      一圖看懂十三屆市紀委向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的工作報告
      一圖看懂十三屆市紀委向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的工作報告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在我家開(下)
      貴州省黨代會開得最成功
      圖說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
      群眾(2016年12期)2017-01-14 21:09:29
      中國文聯(lián)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xié)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洪泽县| 商河县| 门头沟区| 四子王旗| 岑巩县| 乐清市| 桐城市| 广汉市| 陵水| 乐都县| 临沭县| 浏阳市| 兴化市| 庆云县| 佛冈县| 洪江市| 五莲县| 门源| 仪征市| 息烽县| 苍山县| 平乡县| 株洲县| 满城县| 昌宁县| 大同市| 巴中市| 三明市| 香港 | 宜兰市| 张北县| 友谊县| 普安县| 外汇| 聊城市| 新兴县| 隆林| 武乡县| 金坛市| 遂溪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