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勇
明嘉靖間陳克昌編《麻姑集》卷七收有一首題為白居易的七律《麻姑山》:“籍庭云色卷青山,昔有真人種得仙。金骨已隨鸞馭去,古壇猶在石巖邊。鳥啼花笑空朝日,樹老松高積歲年。愿學麻姑長不老,擗麟開宴話桑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三0四冊,齊魯書社一九九七年版,133頁)北宋李覯《麻姑山重修三清殿記》云“若麻姑山著稱久矣,元和辭人白樂天輩咸有詠歌粲于屋壁”(《李覯集》卷二三,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版,256 頁),而《記纂淵海》卷一一《郡縣部·建昌軍》、《輿地紀勝》卷三五《建昌軍·詩》皆節(jié)錄尾聯(lián)作白居易“愿學麻姑長不死,時觀滄海變桑田”,可證宋人已視為樂天之作。然白氏本集、清編《全唐詩》及各種今人整理本均未見。
南宋白玉蟾《麻姑山仙壇集序》云“比來仙都,批閱志集,參以青城耳聞目見,及四方觀宇所述,江湖云鶴所傳,碑額文字所志,括為一傳,以便觀覽,題曰《小有洞天麻姑神仙傳》”(《全宋文》第二九六冊,185 頁),應當就收有刻于屋壁的白詩,惜是集散落無存。《續(xù)刻麻姑山丹霞洞天志》《麻姑山丹霞洞天志》《麻姑山志》及乾隆《建昌府志》等都載入該詩。周紹良《清墨談叢》記所藏清代黃錦宣古玉齋墨也以楷書陽識之(紫禁城出版社二000年版,197頁),并可為證。
元和十年至十三年,白樂天被貶江州司馬,其間或至撫州游覽麻姑山并題詩。末句“擗麟開宴話桑田”系化用顏真卿《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中語,宜從《麻姑集》《麻姑山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