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鄭楠 編輯_劉煜 設計_劉仕悅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漢字對周邊國家文化產(chǎn)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早已形成了共同使用漢字的漢字文化圈。漢字亦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人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是個人的精神家園。在異國他鄉(xiāng),無論是留學還是謀生,漢字都是一種寄托。如今中國人的情思已經(jīng)濃縮為最簡單的橫豎撇捺,在海外,無論成功還是漂泊,只要看到漢字就能獲得慰藉。目前中國漢字文化正在席卷全球,伴隨2022新年的到來,多個國家公布了年度漢字。
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多個國家都有使用漢字。年度漢字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更是對新的一年的期許,同時也是使用漢字地區(qū)的一項評選活動。年度漢字評選起源于1995年日本漢字能力鑒定協(xié)會組織的年度世態(tài)漢字,選出的日本年度漢字一般會由日本清水寺住持親筆寫下,并在寺中陳列一年。因漢字具有優(yōu)美、辨識度高、言簡意賅等特點,可以高度概括地反映出全年焦點。
日本公布年度漢字為“金”字,選擇“金”字是對2021年舉辦的東京2020年奧運會的總結,也象征著金牌,同時表達對疫情過后經(jīng)濟復蘇的期望,這是“金”字第四次成為日本年度漢字。而更有趣的是,“金”字成為年度漢字都在奧運年份,這也看得出一語雙關。金牌寓意著好的成績,體現(xiàn)日本民眾新的一年給自己的鼓勵。
人們在日本會對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漢字的場面印象深刻。到了日本,就算不懂日語,也不懂英文,沒辦法實現(xiàn)交流,也還有最后一個辦法即筆談。通過寫漢字這一方式,對方可以推測出實際想要表達的意思。日本的漢字是從中國傳來的,可追溯至一千多年以前。日本東京的漢字博物館,記載了漢字的歷史,里面有對漢字非常詳細的講解。漢字傳入日本后,又進行了演化,被日本人進一步改造為日式漢字。日語中有個詞叫“萬葉假名”,便是當時在日本使用過的漢字。漢字日化后,日本使用了兩種讀法,訓讀和音讀,到了平安時代,即9世紀到12世紀的時候,日本誕生了自己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比如保護的“?!弊?,變成片假名的時候,便寫作“ホ”,可以看出它們形狀非常相似,因為這些都是從漢字演變而來的。日本很重視漢字教育,小學生國語課程從上學第一天起就要學習漢字,需要掌握兩千個常用漢字。日本還有漢字檢定考試,一級水平要學會六千個漢 字。
日本的年度漢字是年底的一個很重要的活動,選出的這個字代表這一年日本的社會現(xiàn)象。從1995年到現(xiàn)在,日本的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已有25年歷史,每年都是普通民眾投票,根據(jù)投票數(shù)選出這一年的漢字,可見日本對漢字的熱愛和重視。
在京都著名的清水寺,住持寫下年度漢字后會讓人有一種這年結束了的感覺。面對2020年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日本和其他國家一樣提倡拒絕“三密”,即密閉空間、人員密集場所、密切接觸,因此2020年選出的是“密”字,代表疫情。2019年日本進入了令和時代,德仁天皇即位,選出的是“令”字。2018年日本北海道地震,暴雨臺風等發(fā)生了多次自然災害,選出的是“災”字。2017年對朝鮮以及半島局勢感到不安,因為朝鮮在日本叫作北朝鮮,故選出了“北”字。2016年日本在里約熱內(nèi)盧2016年奧運會上獲得了數(shù)枚金牌刷新歷史紀錄,選出了“金”字。2015年安保法通過,這是日本的大事,選出的是“安”字。
年度漢字的評選,東亞地區(qū)以日本作為代表,傳至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新加坡年度漢字評選,即“字述一年”活動于2011年開始,當年新加坡民眾選出“漲”字,代表著在通貨膨脹以及普遍經(jīng)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新加坡民眾對來年的美好愿景。之后評選出的年度漢字依次是“色”“霾”“亂”“耀”“變”“恐”。2021年12月15日,新加坡公布年度漢字為“盼”字。選擇“盼”字是因為很多人原本以為新冠肺炎疫情能像“非典”一樣快速消失,卻不料2021年一整年都不曾終止,無數(shù)人盼望疫情早日過去。另外,疫情使得各國出入境政策收緊,很多華人盼望能在新的一年回到中國家鄉(xiāng)探親與家人團聚。同時,還體現(xiàn)了新加坡人盼望經(jīng)濟好轉(zhuǎn)、更有效的疫苗問世等的心境。
馬來西亞年度漢字評選同樣是從2011年開始,當年評選出來的是“轉(zhuǎn)”字,代表著馬來西亞人民,尤其是華人社團對2010年以來作出的回顧和表達。以此往后的年度漢字分別為“改”“漲”“航”“苦”“貪”“路”“騙”“疫”。2021年12月19日,馬來西亞公布年度漢字為“盼”字,與新加坡不謀而合。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長吳添泉表示,“盼”字顯示出民眾對政治穩(wěn)定、疫情防控、經(jīng)濟盡快復蘇的期待和盼望。評選主辦方負責人表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持續(xù)進行年度漢字評選反映馬來西亞為漢語在世界推廣所做出的努力,希望借由年度漢字評選,令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發(fā)出光芒”。
近些年,不僅僅亞洲國家開展年度漢字評選活動,歐美也逐漸開始關注起來。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李宇明表示,北美正在形成有特色的新華語,歐洲也有望形成華語的新變體。他還表示,年度漢字評選在歐美興起的“破圈”現(xiàn)象與當?shù)厝A人社會地位提升、中文的國際應用和國際影響力提升、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密切相關。
美國洛杉磯的Good Characters網(wǎng)站公布年度漢字為“漲”。據(jù)了解,選擇“漲”字的原因是,美國正在經(jīng)歷自1990年以來最大的通貨膨脹,商品價格上漲,同時還在經(jīng)歷供應鏈危機,六十余艘貨船在美國的港口大排長龍。當然“漲”字也代表對于新的一年疫情平息后的經(jīng)濟上漲的祝福。出生于俄勒岡州的美國漢學家理查德·西爾斯,醉心于中國漢字的研究,人送外號“漢字叔叔”。他在2002年就已創(chuàng)建了全球最大的公開漢字字源數(shù)據(jù)庫“漢字與字源”網(wǎng)站。又經(jīng)過十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2020年底拿到了夢寐以求的中國綠卡,有了這個身份他可以安下心來繼續(xù)研究漢字,今后他還將努力地去打破“文化邊界”,促進中西交流,與更多人分享漢字故事。
歐洲華語廣播電臺社交平臺于2021年12月23日,公布法國的年度漢字為“熬”。代表了在現(xiàn)代社會中應有的耐力、堅持和寬容,同時表達了法國民眾對于目前新變種病毒傳播下面對疫情的狀態(tài)。事實上,法國對漢字的學習熱度一直不減,據(jù)法國漢學家白樂桑介紹,法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漢語外語教學的國家,最早可追溯至1814年首位在巴黎被任命的法國漢語教師。法國的漢學界經(jīng)歷了早期的耶穌會傳教士及現(xiàn)代啟蒙時期,如今對漢字感興趣的民眾越來越多。白樂桑創(chuàng)立了漢字節(jié),希望能夠效仿法國音樂節(jié)的模式,以吸引大眾參與為目標,將漢字從巴黎推廣到外省,還能將漢字投射在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上,讓漢字節(jié)真正成為一個大眾節(jié)日,讓所有法國人能夠有機會領略漢字的魅力。
綜上可以看出,年度漢字評選存在著明顯的地域性差異,各地評選出的年度漢字都反映了各地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心態(tài)。除了以上國家相繼公布年度漢字,我國也公布了年度漢字。2021年12月20日,“漢語盤點”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治”“建黨百年”當選年度國內(nèi)字詞,“疫”“元宇宙”當選年度國際字詞,還公布了年度十大網(wǎng)絡用語、十大流行語和十大新詞語。旨在用美麗的漢字描述、總結、評點當年的中國和世界,鼓勵人們用語言記錄生活狀況和社會變遷。年度漢字概括總結當年,寄語期待新年,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現(xiàn)象,描述了人間百態(tài)和世間萬象,激發(fā)了人們想要保護語言生態(tài)和守護精神家園的決心。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漢字是中華民族先輩留給世界人民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隨著國際間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華僑華人作為漢字的使用者,積極充當著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年度漢字評選也映射了華僑華人群體積極融入當?shù)厣鐣臍v史發(fā)展進程。就此而言,漢字是屬于中國的,也屬于所有海外華僑華人,更是世界的。年度漢字現(xiàn)象帶來的影響之一,體現(xiàn)在中華文化對華人華僑居住國起到了文化發(fā)展的促進作用。相信求學海外的中國學子也不例外,無論身在何處,他們在看到中國符號——方塊字的瞬間就會感受到來自祖國的關切與溫暖,它像磁鐵般吸引著他們,給予他們力量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