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魯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莊王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
從楚國到齊國,一定要經(jīng)過宋國。而申舟和宋國是有仇,當(dāng)年宋國一度和楚修好,宋昭公和楚穆王一起打獵,宋昭公遲到了,申舟就當(dāng)眾鞭打了宋昭公的車夫,這是對宋國的極大羞辱。
現(xiàn)在,雖然宋國國君換成了宋文公,但這件事,宋國人一定不會忘。更要命的是,楚莊王還特別要求申舟:“無假道于宋。”不許宋國借路。從人家的國土經(jīng)過,當(dāng)然要先跟人家打招呼。這么做,就是刻意在刺激宋國。
申舟對楚莊王說:“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鄭國人眼神好,最會看風(fēng)頭;宋國人耳朵聾,遇事拎不清。您派去晉國的使者不向鄭國借路,這口氣鄭國人也就忍了;宋國人卻一定不會放過我。
楚莊王的回答倒也直接:“殺女,我伐之。”宋國人要是殺你,我就討伐宋國。
話說到這份上,申舟也明白了,大王就是要用自己這條命,換一個伐宋的借口。于是他把自己的兒子引薦給楚王,這是提醒:一來,我為國家把命都搭上了,您對我兒子可要好好照看;二來,我不能白死,您一定得把宋國打下來,我兒子盯著看呢。
果然,宋國的反應(yīng)很激烈。宋國執(zhí)政華元說:“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背箯奈覈?jīng)過都不打招呼借路,是把我國當(dāng)作了楚國的一個邊邑。淪為邊邑,就是國家滅亡,而殺了楚使,就算楚國來討伐,也無非是滅亡而已。
宋國抱著慷慨赴死的心理,殺了申舟。楚莊王聞訊的反應(yīng),霸氣得要炸裂: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楚莊王挺身站起,大袖飛揚。
古人在屋里不穿鞋,莊王鞋子都不穿就往外走,負(fù)責(zé)穿鞋的仆役在院子給他把鞋穿上。
管佩劍的仆役反應(yīng)又慢一些,在宮門之外,才替他把劍佩戴好。
王的車駕,則一直到蒲胥這個地方的市中心,才追趕到位。
莊王如此激動,也不好說是急于為申舟報仇,還是終于有了伐宋的借口而興奮。
總之,九月,楚軍把宋國重重包圍。
宋國的反應(yīng),當(dāng)然是向晉國求救。
這么多年來,宋國一直是晉國最忠實的追隨者,晉國當(dāng)然有責(zé)任救宋??墒蔷驮趦赡甓嘁郧埃浿畱?zhàn)晉國剛剛慘敗在楚國手里,現(xiàn)在又忙于和秦國作戰(zhàn),所以還真難提起再和楚軍大戰(zhàn)一場的勇氣,所謂“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
這種情況下,晉國的賢臣,對怎樣做一個大國,提出了重要的理論創(chuàng)新:
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處理問題時,高調(diào)還是認(rèn)慫,自己心里要能根據(jù)具體形勢做判斷。
魚缸可以是純凈的,但河流與湖泊就得容納污垢;盆景可以是小清新的,但山林與藪澤里就一定有病蟲害;所以美玉難免有瑕疵,做國君的,被侮辱了有時就得忍。這就是天道。
“君其待之”,身為大國,下的是一盤很大的棋,這個場子,以后再說。但晉國顯然認(rèn)為,大國可以逃避戰(zhàn)爭,小國卻必須死扛到底,所以派人對宋國說:“晉國已經(jīng)出動了全國軍隊來救你了?!笔拐咦咴诎肼飞媳秽崌俗プ?,送交到楚國手里。楚莊王讓他跟宋國人說實話,這個使者倒也是條有勇有謀的漢子,假裝答應(yīng),于是被送到樓車上喊話,但他豁出性命不要,還是按照晉國的指示喊,到底把“晉師悉起,將至矣”這句無恥的謊言送進宋國人的耳朵里。
于是宋國人戇勁上來了,拿出一種守株待兔的精神,來等待晉國的援兵?!膊恢涝撜f幸還是不幸,宋國都城城墻堅厚,宋國人守城的能力,當(dāng)時天下第一。
這一仗打成了春秋時為期最長的一次圍城戰(zhàn),前后相持九個月。宋國人被逼到“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地步。沒東西吃了,吃小孩,自己的孩子舍不得吃,那就換,你吃我的,我吃你的。柴禾是早就沒有了,就拆解死人骨肉做燃料。
其實城外的楚軍也快撐不下去了,楚莊王想撤兵,但是架不住申舟的兒子跪在馬前:“我父親知道必死而不敢不執(zhí)行王的使命,王卻沒有說到做到?!敝坏靡а涝诔峭馍w房子開墾農(nóng)田,表示打算一直耗下去。
最終,還是楚軍后退了三十里,兩國簽訂盟約。這是給宋國極大的面子,表示簽的不是城下之盟,兩邊相對平等。盟約的核心是八個字:“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痹蹅冋l也別騙誰。
很多論史的人,批評宋國人頭腦頑固,楚國不借道,“鄙”你就鄙了,非要殺人家使者,置這口閑氣做什么?楚國來討伐,打不過,認(rèn)輸求和就是,畢竟春秋不是戰(zhàn)國,勝利者也不會屠城,簽個城下之盟,獻上犧牲玉帛,無論如何要好過吃孩子燒死人的慘狀。
但一樣也有支持宋國的意見。宋國人珍視自己的國格,珍視與晉國盟約,當(dāng)然體現(xiàn)了一種可貴的尊嚴(yán)意識和重然諾的精神。即使從利害算計的角度考慮,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一番慘痛代價換來的結(jié)果,一是楚國從此輕易不敢招惹宋國,二是晉國覺得對宋國有所虧欠,在國際事務(wù)處理上往往有所照顧,所以總的說來宋國還是得大于失。
這種爭論當(dāng)然不會有什么結(jié)果。不妨一提的是,宋國都城在睢水以北,這里也就是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名將張巡死守的睢陽。那次睢陽之戰(zhàn)的結(jié)果也是沒糧食吃了只好吃人,一座睢陽城幾乎吃空。這樣的悲壯和慘無人道,出現(xiàn)一次震撼人心,但在同一個地方反復(fù)上演,就只剩下歷史的荒謬和虛妄感了。
選自“不是東西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