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超 張 鑫 王冬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2016年4月國務院安委辦印發(fā)《標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提出在全社會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2018年12月水利部印發(fā)《水利部關于開展水利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指導意見》,要求水利生產經營單位著力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2021年最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明確將“組織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作為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職責。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組成的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能夠有效推動安全關口前移,是我國在當前安全生產形勢下預防事故發(fā)生的有效手段。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以下簡稱沂沭泗局)實行三級管理體制,二級下設3 個直屬局、4 個直屬事業(yè)單位、1 個施工企業(yè)。三級下設19 個基層管理單位,直管河道長度961km,直管堤防1729km(其中一級堤防長度394km,二級堤防長度895km),水閘26 座(其中大中型水閘18 座)。涉及安全生產管理領域主要有水利工程建設、水利工程運行、危險化學品、水文監(jiān)測、院區(qū)管理、機房運行、車輛交通、倉庫管理等領域。
通過多年安全生產工作探索總結,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構建了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標準化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和“2+1+3”清單支撐體系:即印發(fā)沂沭泗局監(jiān)管責任清單,沂沭泗局直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清單2項清單,有力推動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監(jiān)管責任落實;形成1 個沂沭泗局危險源清單,實現風險預控,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印發(fā)水閘管理單位隱患排查清單、堤防管理單位隱患排查清單、沂沭泗局隱患臺賬清單,3 個清單規(guī)范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和隱患“閉環(huán)”監(jiān)管?!?+1+3”清單支撐體系強化了從責任落實、風險預控到隱患排查治理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安全生產管理,助力“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向縱深延伸,更有力保障沂沭泗局安全生產工作。
沂沭泗局水利工程運行安全管理重點為水閘和堤防,水閘危險源辨識圍繞保障水閘正常調度運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開展,將水閘危險源劃分為構(建)筑物、金屬結構、設備設施、作業(yè)活動、管理和環(huán)境六個類別;堤防管理范圍長,危險源種類多而分散,大部分堤頂道路作為地方交通道路使用,影響安全的不確定因素多,沂沭泗局在無相關規(guī)范依據的情況下,自主探索形成了堤防工程危險源辨識清單,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立提供了基礎依據。
沂沭泗局科學謀劃、有序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目前沂沭泗局19 家基層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全部構建完成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
危險源是各種事故發(fā)生的根源,是客觀存在的,是保證系統(tǒng)運行不可消除的。危險源是風險的載體,安全風險是危險源的固有屬性,同一危險源可能存在多個安全風險。為保證系統(tǒng)安全運行,必須針對安全風險類型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使系統(tǒng)處于安全風險可接受即相對安全狀態(tài),若管控措施失效,則會形成事故隱患,導致第一重預防機制失效。此時必須啟動第二重預防機制,即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有效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可使系統(tǒng)恢復到風險可接受即相對安全狀態(tài),若事故隱患未被及時排查有效整改,在一定觸發(fā)條件下就會發(fā)生事故。危險源到事故發(fā)生鏈條如圖1 所示。
圖1 危險源到事故發(fā)生鏈條示意圖
1.策劃與準備
成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領導工作機構統(tǒng)籌安排工作開展。確定參與的工作人員,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收集管控對象相關基礎資料,為下一步工作開展做好組織保障、工作人員、基礎資料方面的準備。
2.危險源辨識與安全風險評估
生產經營單位應全方位、全過程辨識危險源,列出危險源清單,并按重大和一般兩個級別對危險源進行分級。全面分析危險源的安全風險,將安全風險采用合適的評估方法劃分為重大、較大、一般和低四個等級,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
3.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根據安全風險不同等級,對安全風險從工程技術、管理、教育培訓、個體防護和應急處置等角度進行管控,實現在安全生產監(jiān)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對所有安全風險有效監(jiān)管。匯總危險源辨識、安全風險評估、管控措施、責任落實等信息,形成危險源辨識評估與管控措施清單。
4.安全風險公告
以“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安全風險公告欄、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重大危險源公告欄等多種形式進行安全風險公告,確保本單位從業(yè)人員和進入安全風險工作區(qū)域的外來人員掌握安全風險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措施。
5.動態(tài)管理
編寫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評估報告。高度關注危險源、安全風險變化,及時動態(tài)調整危險源、風險等級和管控措施,確保安全風險始終受控。
水閘工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頂層設計較為完善,水利部于2019年12月印發(fā)了《水利水電工程(水庫、水閘)運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導則(試行)》,為水閘運行單位開展危險源辨識工作提供了具體指導。但堤防工程危險源辨識方面尚無具體指導文件,因此沂沭泗局在堤防工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建設中作了諸多探索。
危險源辨識實現全覆蓋是有效管控安全風險的前提,目前水利部尚未印發(fā)堤防工程危險源辨識清單。結合沂沭泗局16 家涉及堤防管理單位安全管理實際,總結堤防工程危險源辨識清單為5 個類別,12 個項目,82 項一般危險源,具體見表1。
表1 堤防工程危險源辨識清單表
風險矩陣評價方法中S 值代表事故造成危害的嚴重程度。結合理論和管理實際,依據堤防工程級別來確定S 值。堤防工程級別是根據保護對象的防洪標準確定的,因此堤防工程級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事故造成危害的嚴重程度,現行標準中堤防工程分為五個級別,具體賦值見表2。
表2 堤防工程S 值取值標準表
“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應以清晰醒目為主。堤防工程管理范圍大、涉及危險源數量多,為清晰醒目,四色圖底色及堤防工程以黑白色為宜,根據危險源辨識與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以表征安全風險等級的顏色在堤防工程示意圖相應位置標記危險源名稱,若危險源過于密集,可在堤防工程位置分布圖中僅標記數字,在四色圖合適位置附數字對應危險源的名稱列表。
沂沭泗局19 個基層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通過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首次共辨識危險源4932 個,落實管控措施2 萬余條,并實行動態(tài)管理,有效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落實了“將風險挺在隱患前面,將隱患挺在事故前面”的工作理念,有效提高了沂沭泗局安全生產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