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鄉(xiāng)
【寫作技巧】
“雨點愛吃糖葫蘆,姥爺帶你去買。”聽到這句話,似乎看見笑意盈盈的姥爺牽著雨點慢悠悠走去買糖葫蘆的畫面。很多文字是有躍然紙上的畫面感與聲音代入感的,這是我們所謂的“鮮活”。
微風(fēng)卷起落花,穿過檐下,我和姥爺正好坐在樹旁。
初冬的空氣是香甜的,遍布著糖葫蘆的香氣。幼兒園門外的吆喝聲,哪個小孩子聽到了不會停下來買一串糖葫蘆呢?我每次都央求姥爺買一串,他從不拒絕,總是挑一串最紅的給我,我那時覺得我好像得到了整個世界。
紅紅圓圓的山楂像一個個“小燈籠”,嘻嘻哈哈地裹上了白糖,又香又甜的氣味飄在空中,好似串著一個個驚喜。我按耐不住接過:“姥爺,我要開動啦!”說著,咬了一個“小燈籠”。余光里,姥爺推著陳舊的自行車,露出滿是皺紋微笑的臉。
咀嚼,舌頭剛好觸到山楂。瞬間,脆脆的熟悉感順著血液,不可收拾的一路蔓延到心里,勾起塵封已久的回憶。
姥爺早已不是那個健康、精神的他了。
幾年前的一場胃癌手術(shù)好像挖空了姥爺?shù)木珰馍?,讓他從一個沉穩(wěn)可靠的醫(yī)生,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病人。人們很難對潛移默化的改變做出反應(yīng),可若是毫無緩沖的直接與過去對比呢?
這才驚覺“歲月不饒人”。
我在花落的須臾間迷茫,姥爺依然安詳?shù)刈跇渑?。多年前的景象逐漸與眼前重合,只是,那個人變了。
“小心被簽子扎到啊,雨點?!蔽衣犚娎褷斣谖疑砗笳f,聲音沙啞低沉,語調(diào)緩慢無力。
我早已不再驚喜于可以和樹同高,卻還是故作欣喜地站起身,用手比量著樹的高度。
我不敢回頭看。不回頭,就還能維持搖搖欲墜的夢境。不回頭,就不會被看見微紅的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