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印度人民黨政府加強中央集權的實質(zhì)剖析

      2022-02-20 12:05:26鄧楨蕾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2022年4期
      關鍵詞:印度人民黨莫迪印度

      李 濤 鄧楨蕾

      印度一直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自詡,并自豪于自己的民主制度和價值,將其視為印度最大的財富和外宣利器,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視為拉攏西方的“通行證”。印度的議會民主制大體上沿襲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建立的制度,但又具有鮮明的印度特色并實現(xiàn)了長期平穩(wěn)運行,具體表現(xiàn)為:印度的立法、行政、司法權分立且獨立;具有眾多黨派的多黨制,且在民主選舉中按一定比例組成議會;中央和地方按照聯(lián)邦制的要求劃分權限,但中央權力相對集中。2014年,印度人民黨在大選中贏得絕對多數(shù)席位,掌握了國家政權,結束了印度各黨派競爭和分裂的局面,重新確立起“強中央”的政治格局。與此同時,印度人民黨執(zhí)政地位的鞏固和強化也帶領印度走向了另一個側面——中央集權①本文所提到的中央集權是印度“民主制度”的相對概念,是指在印度“民主制度”的視域下,印度人民黨權力相對集中的一個現(xiàn)象。下文所提“民主”皆指印度“民主制度”所涵蓋的范圍。。盡管一定程度的集權有利于決策集中,國家發(fā)展政策也更加連貫、有效,但印度人民黨的宗教特性以及莫迪在古吉拉特邦時期的執(zhí)政先例,很難不讓人擔心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的效用和實際意義。因此,探討和分析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的動力和表現(xiàn),有助于我們及時研判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帶來的全方位影響,實時追蹤印度國內(nèi)政治的發(fā)展趨勢。

      一、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的動力

      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既來自于其自身發(fā)展的主觀動力,也是印度政治發(fā)展、印度政黨體制變化推動的結果。

      (一)印度人民黨自身發(fā)展的主觀動力

      首先,實現(xiàn)“印度教國家”的目標需要加強中央集權。印度人民黨作為一個宗教性質(zhì)的政黨,其創(chuàng)建之初的目標就是要建立“印度教國家”。在1998年至2004年執(zhí)政期間,印度人民黨因受到全國民主聯(lián)盟中其他政黨的掣肘而難以推進民族主義議程。2014年,印度人民黨以絕對優(yōu)勢贏得大選,自主性大大提升,不再受制于其他少數(shù)政黨的利益需要。在大選后,莫迪政府提出了“新印度”愿景,宣布要把印度建成一個“沒有貧困、腐敗的清潔國家,沒有恐怖主義、教派主義的‘新印度’”。2015年,莫迪提出印度要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和領導型大國,而不是一個制衡的國家。2019年,在印度人民黨再次贏得全國大選后,“新印度”這一愿景從莫迪的施政口號嬗變成印度崛起的大國戰(zhàn)略和行動綱領①榮鷹、張蕾:《“新印度”愿景與中印更加緊密的發(fā)展伙伴關系構建》,載《國際問題研究》2019年第6期。,包含了莫迪倡導的宏偉的經(jīng)濟增長目標、新的發(fā)展理念和“印度至上”的大國外交取向。究其根本,無論是莫迪政府還是印度人民黨,其內(nèi)外政策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實現(xiàn)“印度教國家”的目標。在“新印度”這一愿景驅使下,印度人民黨不得不努力打造一個高效、強勢的政府。

      其次,日趨完善的黨組織結構和逐漸壯大的黨員數(shù)量成為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必不可少的組織條件。印度人民黨十分重視黨的建設,在不斷擴大影響力的同時朝著更加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為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提供內(nèi)在的機制支撐。在組織架構上,為了達成統(tǒng)一意見,便于莫迪的統(tǒng)一領導,印度人民黨在黨內(nèi)成立了名義上的中樞機構——顧問委員會,但實際上最高決策機構是由莫迪核心團體組成的11人的議會委員會,重要的人事任命都是由該機構作出的。在組織發(fā)展中,印度人民黨通過兩輪“擴黨運動”和各種各樣的貧民補貼政策,使政府福利直指千家萬戶,擴大了印度人民黨的執(zhí)政威望和執(zhí)政根基。根據(jù)印度人民黨黨主席賈加特·普拉卡什·納達(Jagat Prakash Nadda)在2019的講話,在第二輪“擴黨運動”中印度人民黨超額完成20%的新增成員目標,使黨員數(shù)量達到1.8億②India Today Web Desk,“BJPInducts 7 Crore New Members,Creates Membership Drive Record,”https://www.indiatoday i.n/india/story/bjp-inducts-7-crore-new-members-creates-membership-drive-record-1593164-2019-08-29.。除了黨組織的發(fā)展外,印度人民黨還重新定義了其與國民志愿服務團(RSS)的關系。過去,印度人民黨和國民志愿服務團曾長時間處于一個“團強黨弱”的狀態(tài),但莫迪上臺后呈現(xiàn)出“黨強團弱”的趨勢。由于印度人民黨上臺以來承諾推行傳統(tǒng)國民志愿服務團的意識形態(tài),其與國民志愿服務團逐漸形成前者管行動、后者管意識形態(tài)的模式,導致團內(nèi)大多數(shù)成員不由自主地追隨印度人民黨的行動。在印度人民黨的收編之下,國民志愿服務團逐漸淪為印度人民黨最強大的選舉機器,憑借其在基層強大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為印度人民黨在選舉中獲勝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最后,領導人的強硬派作風為加強中央集權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莫迪自身的強硬派作風,保證了他在黨內(nèi)、在政府內(nèi)乃至在國家層面的絕對領導地位,為莫迪政府加強中央集權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莫迪于1950年9月出生于古吉拉特邦,8歲起便開始在國民志愿服務團接受訓練,1971年后成為國民志愿服務團的全職活動家。1985年,莫迪被國民志愿服務團分配到印度人民黨并擔任多個職務,開始了其政治生涯.2001年至2014年,莫迪在古吉拉特邦擔任首席部長,其領導的邦政府經(jīng)歷了2002年古吉拉特邦最激烈的教派沖突,該地成為教派主義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qū).盡管莫迪領導的邦政府因為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制止教派沖突而遭人詬病,但其依舊憑借在古吉拉特邦的工業(yè)化成就和10%-12%的經(jīng)濟增長率壓倒性地取得第三次邦立法院選舉的勝利.莫迪“強人政治”的形象得到了民眾的肯定,這種肯定也延續(xù)到2014年的大選中,許多印度選民不是投票給印度人民黨,而是投票給莫迪.莫迪在擔任首席部長時,以高度中央集權的方式管理該邦,一些政治專家預計他在治理國家時也會采取類似的權力集中戰(zhàn)略①Sharma Chanchal Kumar and Swenden Wilfried,“Modi-fying Indian Federalism?Center-State Relations under Modi-s Tenure as Prime Minister,”Indian Politics and Policy,Vol.1,No.1,2018,pp.51-81..大選時,莫迪承諾要創(chuàng)造一個“行之有效的印度”②Jon P.Dorschner,“The Indian Election:Historic But Not the Magic Bullet,”https://link.gale.com/apps/doc/A376272820/AONE?u=anon~10a1fe32&sid=googleScholar&xid=5135806e..無論是曾作為古吉拉特邦強硬的首席部長,還是作為堅持強硬路線的國民志愿服務團的成員,莫迪及其政黨都延續(xù)了強硬的行事風格.這種強硬不僅體現(xiàn)在宗教民族主義傾向上,也體現(xiàn)在國家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目標中,尤其接手的還是上屆政府留下的“爛攤子”.

      (二)印度政治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

      一方面,莫迪汲取了上屆政府權力分散的教訓.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lián)盟政府在2009-2014年任期內(nèi),因其經(jīng)常無法堅定地授權決策而被稱為“政策癱瘓”③Sujay Ghosh,“Democracy and Human Development:Recent Legislation in India,”Development Policy Re view,Vol.34,No.4,2016,pp.539-561..在聯(lián)合政府的格局下,其他政黨占據(jù)了若干部長的職位,各部門和機構都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導致國大黨及辛格總理處于弱勢地位,甚至總理的政策指令也會被否決.這一時期權力高度分散一度導致政府陷入癱瘓、行政效率低下,無法推行有效的改革措施.對于那個時期的印度來說,政府表現(xiàn)不佳可歸因于這樣一個事實,即一個軟弱的國大黨正在領導一個“分裂的眾議院”,每個聯(lián)盟伙伴能夠否決任何它不贊成的政策,但國大黨卻無權否決其盟友的要求④Bhambhri,“The UPA:Muddling Through,”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the-upa-muddling through/articleshow/2060622.cms?from=mdr..一個軟弱的政府、一個缺乏核心領導力的政黨聯(lián)盟對印度政治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團結進步聯(lián)盟執(zhí)政期間,印度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不僅遭到了破壞,投資的步伐也開始滯緩,甚至造就了這四分之一世紀以來印度經(jīng)濟增長的最差表現(xiàn).團結進步聯(lián)盟的失敗,增加了印度民眾特別是印度精英對新政府的期待⑤十年前筆者在印度調(diào)研時經(jīng)常聽其智庫和高校的學者表露出對中國有強力領導人的羨慕,他們認為這是中印經(jīng)濟發(fā)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lián)盟執(zhí)政以來的首要任務就是杜絕像團結進步聯(lián)盟一樣的“弱領導”和“弱政府”.因此,印度人民黨不僅要在聯(lián)盟內(nèi)部,而且要在整個國家層面,都建立起一種“強中心”的政黨格局,恢復中央政府原本的權力和威嚴.只不過,印度人民黨將自身的政黨利益摻雜在了這個目標里,讓原本是出于國家利益的“強中心”格局變成印度人民黨實現(xiàn)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工具.

      另一方面,這是控制新冠疫情的現(xiàn)實需求.2019年底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給世界各國帶來嚴重影響,2020年1月底,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公共衛(wèi)生緊急事件”.當日,印度喀拉拉邦就出現(xiàn)了首例新冠確診患者,到2020年2月11日,印度境內(nèi)有約1.15萬人接受隔離,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喀拉拉邦。印度國內(nèi)確診病例從3月2日起開始增加,在3月14日破百,達到102例;3月28日達1019例;5月18日超過10萬例;7月16日超百萬例;12月18日過千萬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擁有“世界藥房”之稱的印度卻面臨醫(yī)療資源和檢測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本就疲軟的經(jīng)濟面臨更大的困難。據(jù)統(tǒng)計,2020年4月-6月,印度GDP總額僅為26.9萬億盧比,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3.9%,是印度自1996年發(fā)布GDP數(shù)據(jù)以來最大的跌幅。由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jīng)濟危機的雙重壓力下,印度政府亟需發(fā)揮更強大的作用,以更好地統(tǒng)籌資源,舉全國之力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經(jīng)濟下滑危機。正如莫迪總理所言,所有政府部門、武裝部隊、科學家和資源都投入抗擊新冠病毒的戰(zhàn)役中,印度政府正處于“戰(zhàn)時狀態(tài)”。

      (三)印度政黨體制變化奠定了基礎

      在中央層面,印度政黨體制形成了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在國大黨支持率下降、左翼政黨變得無足輕重、其他小黨和地方政黨無法形成統(tǒng)一力量的背景下,印度人民黨采取更有效的選舉策略、進一步擴大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不斷鞏固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為印度人民黨政府推行中央集權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2014年,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時隔25年重新獲得議會多數(shù)席位,結束了“聯(lián)盟政治”的時代。這一“劃時代”的現(xiàn)象引發(fā)了學術界關于印度是否已經(jīng)結束了多極化、分裂和聯(lián)盟的時代,轉而建立起一種新的、占主導地位的政黨體系的大辯論。有部分學者認為,現(xiàn)在就斷定印度政黨制度已經(jīng)轉向印度人民黨主導的制度還為時過早①Rekha Di wakar,“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Indian Politics and the Indian Party System:Revisiting the Results of the 2014 Indian General Election,”Asian Journal of Co mpar ative Politics,Vol.2,No.4,2017,pp.327-346.;也有其他學者斷言,印度正在見證一個新的政黨制度的誕生,認為“印度人民黨顯然已經(jīng)取代國大黨成為定義制度的政黨,并可能成為印度選舉聯(lián)盟和重新結盟的焦點”②Milan Vaishnav,“Modi Owns the Win and the After math,”https://www.hindustanti mes.co m/analysis/modi-owns-the-win-and-t he-after math/stor y-v UQF8BSn T21 wSr Nm8 U7b H M.ht ml.。如果說2014年的大選還處于觀望階段,那么2019年大選的結果便是作出進一步判斷的最有力證據(jù)。在2014年的大選中,共有8.34億選民參與選舉,印度人民黨贏得了282個席位,其聯(lián)盟總共獲得336個席位,而國大黨僅獲得44個席位。2019年大選不僅參與投票的選民數(shù)突破新高,達到9.12億人次,投票率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超過67%。在2019年選舉中,印度人民黨獨占鰲頭拿下303個席位,得票率高達37.36%,全國民主聯(lián)盟共收獲353個席位;國大黨再遇滑鐵盧,僅獲得52個席位,團結進步聯(lián)盟也只獲得微不足道的91個席位③Election Co mmission of India,htt ps://eci.gov i.n/.。

      表1 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近三次大選的席位變化

      印度人民黨的中心地位不僅表現(xiàn)在大選的數(shù)據(jù)上,也體現(xiàn)在對各階層民眾的影響力上。在最近兩次大選中,印度人民黨在所有印度教種姓群體和印度各個階層的支持度上升。根據(jù)印度發(fā)展中社會研究中心(CSDS)進行的2019年全國選舉研究,達利特人對印度人民黨的支持率進一步增加,有34%的達利特人投票支持印度人民黨,遠超過2014年的24%①Sanjay Ku mar and Pranav Gupta,“Where Did the BJP Get Its Votes fro min 2019,”https://www l.ivemint.co m/politics/news/where-did-the-bjp-get-its-votes-fro m-in-2019-1559547933995.ht ml.。與此同時,各階層對印度人民黨的支持率也普遍上升。過去主導印度選舉的主要是經(jīng)濟基礎比較薄弱的下層階級,從2014年到2019年的選舉中,印度人民黨在下層階級中的支持率從31%提高到36%,足以證明印度人民黨得票率的穩(wěn)定性②Rekha Di wakar,“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Indian Politics and the Indian Party System:Revisiting the Results of t he 2014 Indian General Election,”Asian Jour nal of Co mpar ative Politics,Vol.2,No.4,2017,pp.327-246.。2019年大選中,印度人民黨取得的另一個突破性進展是在中產(chǎn)階級和富裕選民中支持率大幅度上升,達到44%,比下層階級的支持率要高得多③Milan Vaishnav,“Modi Owns the Win and the After math,”https://www.hindustanti mes.co m/analysis/modi-owns-the-win-and-t he-after math/stor y-v UQF8BSn T21 wSr Nm8 U7b H M.ht ml.。

      在地方層面,印度人民黨在地方立法院中占據(jù)優(yōu)勢。根據(jù)制度理論和否決權參與者理論,政府間機構同時具有制度性和黨派性,且是各黨派政治參與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場所。如果國家行政人員、議會、各邦立法院成員具有不同的利益和復雜多樣的黨派關系,他們將難以達成一致,甚至容易發(fā)生內(nèi)部斗爭。當一個政黨在議會中獲得多數(shù)席位,并控制全部或大部分邦時,就會發(fā)生“黨內(nèi)”互動,中央政府內(nèi)部以及中央和邦政府之間將更容易協(xié)調(diào)。

      在2014年大選時,印度人民黨在邦一級的作用微乎其微,地方邦及地方性政黨大可為了自身利益在決策中積極使用否決權,與印度人民黨形成競爭關系。但從2018年起,印度人民黨及其盟友控制了印度21個邦,開始在地方和中央同時享有絕對優(yōu)勢地位,這為莫迪政府進一步加強集權、實行改革計劃掃除了政治障礙。作為同樣是印度人民黨執(zhí)政的地方邦,將與中央形成有效的黨內(nèi)互動;那些不是由印度人民黨執(zhí)政的邦也可能會因為利益而選擇隨大流,與中央保持一致??傊?占有絕對主導權的中央權力不會因為少數(shù)邦的不同意見受損。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首席執(zhí)行官亞米尼·艾亞爾就曾表示,印度在中央和邦執(zhí)政的政黨越來越相似,盡管沒有完全統(tǒng)一,但他們之間日益增長的共識將使印度人民黨及其內(nèi)部政黨組織成為中央和地方對話的工具,這將進一步加強中央權力的集中④Nora Therese Witt,“Political Develop ment in India after the 2019 Lok Sabha Election:Review of Its Depiction in Academic Literature,”Südasien-Chronik-South Asia Chronicle,2021,p.261.。

      二、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的表現(xiàn)

      基于上述動因和有利條件,印度人民黨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財政權、媒體言論和公民權利等方面均明顯加強了中央集權。

      (一)決策權集中于中央政府

      在行政權力上,為了警惕上屆政府“政策癱瘓”的情況,莫迪政府不得不加強行政權力,以提高行政效率,排除改革的政治阻力和社會干擾。實際上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執(zhí)政期間就已經(jīng)形成了這種價值取向,許多重要的決策尤其是改革政策都由莫迪本人和他的核心圈子制定。此外,莫迪還將原屬于各職能部門和機構的行政權力、重要的決策權集中于總理和總理辦公室,決策程序幾乎變成了總理直接決策。甚至莫迪還直接掌握了對高級官僚的任命權,在印度人民黨上臺后不久,莫迪政府就直接罷免了上一屆政府任命的9位邦首席部長。事實證明這樣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強化了印度集權主義取向,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

      2020年3月15日,印度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上升至100例并持續(xù)增長,印度人民黨政府不得不開始采取措施。3月24日,在沒有征求議會反對派、各邦政府和任何經(jīng)濟、衛(wèi)生專家意見的情況下,莫迪突然宣布從當天午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封鎖21天。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央集中決策極大地提高了印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效率,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安全和公民的健康。但在這個過程中,印度人民黨的集中決策也包含了印度人民黨自身的利益訴求。就疫情來說,在實行了封鎖之后,莫迪政府并沒有解決病例檢測效率過低、檢測試劑盒有限、醫(yī)療基礎設施資源有限以及感染病毒的治療問題,甚至也沒有提及為緩沖大流行帶來的經(jīng)濟和社會影響而采取的刺激和補救措施,反而勸誡公民履行愛國義務。在疫情之下,緩解印度日益增長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是否是印度人民黨采取封鎖的主要動機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印度人民黨通過“大封鎖”政策加強了對各邦的控制,并利用“愛國主義”賦予其合法性已是既成事實。印度經(jīng)濟學家賈亞蒂·戈什(Jayati Ghosh)評價印度人民黨所提出的“大封鎖”是“沒有協(xié)調(diào)的集權化”①Nora Therese Witt,“Political Develop ment in India after the 2019 Lok Sabha Election:Review of Its Depiction in Academic Literature,”Südasien-Chronik-South Asia Chronicle,2021,p.261.,利用疫情造成的痛苦局面,為自己謀利益,進一步推動中央集權,并從邦政府手中奪取權力。

      (二)議會權力進一步削弱

      按照印度的制度設計,議會享有最高立法權。國家各項法案需要議會投票通過才得以確立,同時議會有權對政府進行監(jiān)督,政府部長集體對議會負責。但印度人民黨上臺后,憑借其在議會中的絕對多數(shù)席位,進一步削弱了議會的權力,逐漸將權力集中于中央行政部門。

      一方面,議會立法權逐漸集中到莫迪政府手中。在2014年的大選中,印度人民黨為了贏得選票公開向克什米爾承諾將延續(xù)瓦杰帕伊開創(chuàng)的以人道主義、民主和克什米爾傳統(tǒng)為原則的克什米爾道路②Lisa Curtis,“India and Pakistan under Modi,”http://nationalinterest.or g/co mmentar y/india-pakistanunder-modi-10171?page=2.。但在2019年連任后,印度人民黨卻出爾反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采取更加強硬的態(tài)度。在印度人民黨的掌控下,2019年8月5日,印度總統(tǒng)率先發(fā)布總統(tǒng)令宣布廢止憲法賦予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隨后由印度內(nèi)政部部長在議會內(nèi)提出動議并獲得高票通過,最后由總統(tǒng)批準《查謨克什米爾重組法案》。過去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極大地限制了印度政府自下而上深化管制的行動范圍、效果和合法性③張家棟、武兵科:《印度的克什米爾政策:從穩(wěn)定優(yōu)先到主權優(yōu)先》,載《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9年第10期。,如今特殊地位的取消無疑將加強中央對該地區(qū)的控制。其實,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一直都是印度教民族主義的長期訴求。此前,印度人民黨兩次執(zhí)政任期都由于受到種種力量和現(xiàn)實條件的掣肘,未能順利推行該計劃,直到2019年后印度人民黨才最終實現(xiàn)其夙愿。

      另一方面,印度議會權力萎縮,內(nèi)政幾乎受到莫迪及印度人民黨主席兼內(nèi)政部長阿米特·沙阿的嚴格控制。在莫迪的第一任期內(nèi),只有27%的議案被提交給了委員會,遠低于上屆政府的60%。在2021年的季風會期中,人民院對法案的探討時間平均只有34分鐘①PRS Legislative Research,https://prsindia.or g/sessiontrack/monsoon-session-2021/vital-stats.。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印度議會幾乎完全停止了運作,不僅2020年預算會議時間被大幅度壓縮,不久后召開的季風會議也只持續(xù)了10天。在印度確診了第一例病例后不久,議會就疫情問題進行了討論,但從未涉及“封鎖”的問題。在實行大封鎖前一天,原本要召開的議會會議卻被突然取消。在病例持續(xù)增長期間,一些國家通過網(wǎng)絡會議的方式將議員聚在一起,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然而印度議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有關的行動。反對黨對此提出異議,但議會高級官員卻以這種會議可能會被黑客攻擊為由表示反對②Rahul Mukherji,“Covid vs.De mocracy:India's Illiberal Remedy,”Jour nal of De mocr acy,Vol.31,No.4,2020,pp.91-105.。盡管印度議會幾十年來一直運行不善,但是印度人民黨的上臺加速了印度議會權力的萎縮。疫情發(fā)生后,議會的正?;顒痈鞘艿叫鹿诜窝撞±膰乐貨_擊,其獨立性也遭到破壞。印度人民黨政府的權力不斷擴大,也無需受到議會的監(jiān)督,形成“強中央”的絕對優(yōu)勢局面。

      (三)正常司法程序被左右

      司法獨立是民主秩序的最后一道底線,一直被視為人權和民主的支柱,然而在印度人民黨的影響和控制下,印度的最高法院卻越來越顯示出“忽視中央政府不當行為”的趨勢。更重要的是,這還意味著印度人民黨將更容易推行憲法改革,其權力覆蓋面積將進一步擴大。

      一直以來,印度最高法院都是印度最受尊敬的機構之一,但在莫迪執(zhí)政后,印度最高法院的權威性卻面臨挑戰(zhàn)。莫迪政府通過一系列非正式的控制機制,包括選擇性任命最高法院的公職人員、對退休法官提供獎勵等,極大地損害了最高法院的公正性③Christophe Jaffrelot,Modi's India:Hindu Nationalism and the Rise of Ethnic Democrac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21.。印度著名公益律師普拉桑特·布尚(Prashant Bhushan)用“徹底封鎖”④Prashant Bhushan,“The Supreme Court Is Locked Down and Justice Is in‘Emer gency’Care,”https://thewire i.n/law/lockdown-supre me-court-justice.評價印度最高法院的現(xiàn)狀,最高法院的公平性和獨立性已經(jīng)落后于卡納塔克邦、泰米爾納德邦、北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等邦高等法院⑤Rahul Mukherji,“Covid vs.De mocracy:India's Illiberal Remedy,”Jour nal of De mocr acy,Vol.31,No.4,2020,pp.91-105.。效率低下的法院系統(tǒng)引發(fā)了民眾對法治的蔑視,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間,法院的未決案件增加了27%以上,截至2022年5月,各級法院積壓了大約4000萬起待審案件⑥SUMEDA,“The Clogged State of the Indian Judiciary,”https://www.thehindu.co m/news/national/indianjudiciary-pendency-data-courts-statistics-explain-judges-ra mana-chief-justiceundertrials/article65378182.ece.。印度最高法院的高級律師卡利斯瓦拉姆·拉吉(Kaleeswaram Raj)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導致案件積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本質(zhì)的是在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政府或邦是主要的被告,因此在程序上經(jīng)常發(fā)生延誤⑦Ah mad Adil,“India's Huge Backlog of Court Cases Delays Justice:Experts,”https://www.a(chǎn)a.co m.tr/en/asia-pacific/indias-huge-backlog-of-court-cases-delays-justice-experts/2638784.。曾經(jīng)以行動主義和獨立性而聞名的高等司法機構現(xiàn)在大多與政府步調(diào)一致,最高法院的法官也開始順應莫迪旨意,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2021年飛馬間諜門事件就牽扯出一名曾對首席大法官提出指控的最高法院工作人員。這名首席大法官主持了多次支持政府的裁決,比如圍繞阿約提亞神廟建設的爭議、“陣風”戰(zhàn)機采購中的腐敗指控、克什米爾地區(qū)侵犯人權的行為等,且這名法官在退休后被印度人民黨提名為上議院議員。盡管政府一直在努力平息該事件,并稱該報告是“破壞者”試圖阻礙印度發(fā)展的陰謀,但卻并沒有對此作出正面的回應。司法事件的曝光意味著,更多親印度人民黨的人員被分配到最高法院,甚至阻撓司法程序的正常運行,這直接導致司法機構中的其他成員出于恐懼或機會主義而更加偏向印度人民黨。

      (四)財政權逐漸向中央傾斜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之前,印度人民黨的中央集權尚未涉及財政領域,因為當時的政府一直受到第十四屆財政委員會的約束,且財政委員會在增加中央-邦合作的基礎上繼續(xù)朝著印度間接稅收制度方向發(fā)展。那時的財政分權或集權并不是由人民黨政府決定,而是由一個法定的專家委員會決定,并通過憲法要求與各邦合作建立新的間接稅收制度①Chanchal Ku mar Shar ma and Wilfried Swenden,“Modif ying Indian Federalis m?Center-State Relations under Modi's Tenure as Pri me Minister,”India Politics and Policy,Vol.1,No.1,2018,pp.51-81.。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導致正常的財政秩序受損,印度人民黨政府順理成章地接手了部分財政大權,中央政府與各邦的財政分配方式以及各項財政補貼計劃也近乎淪為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權力、削弱地方權力的工具。

      在疫情發(fā)生后,中央并沒有對各邦面臨的財政壓力作出任何表態(tài),各邦缺乏資金應對新冠疫情,甚至政府官員的工資也被迫拖欠。在這種情況下,喀拉拉邦宣布了一項26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旨在為公共衛(wèi)生機構和服務提供資金幫助,并在封鎖期間為居民和從外地回來的工人提供幫助和支持,然而喀拉拉邦卻只從中央政府中獲得2億美元的支持和回報。據(jù)一名退休的財政部部長說,財政委員會曾建議將99億美元下放給各邦,但中央只提供了39億美元②Rahul Mukherji,“Covid vs.Democracy:India's Illiberal Remedy,”Jour nal of Democracy,Vol.31,No.4,2020,pp.91-105.。對此,一些經(jīng)濟學家表示,這是將各邦置于中央紀律之下的一種方式,說得通俗一點,也就是中央政府加強對地方控制的一種方式③Rahul Mukherji,“Covid vs.De mocracy:India's Illiberal Remedy,”Jour nal of De mocr acy,Vol.31,No.4,2020,pp.91-105.。

      在財政補貼計劃方面,莫迪政府停用了過去官方的、完善的、有法律基礎的“國家災害應對基金”(NDRF)和擁有5億美元資金的“總理國家救助基金”,發(fā)起了一個新的、名為“PM CARES”的“總理關懷信托基金”,旨在緊急情況下對公民進行援助和救助。然而該項基金一直因為缺乏透明度、難以得到有效的監(jiān)督和問責而受到印度民眾的批評。2020年8月,一個名為“公共利益訴訟中心”的非政府組織向印度最高法院提交請愿書,認為“總理關懷信托基金”違反了《災害管理法》的規(guī)定。但是最高法院卻為政府開脫,稱“總理關懷信托基金”是慈善信托基金的資金,如果政府認為合適,可以自由地將資金轉入救災基金①Vaidyanathan,“Funds Fro m PM CARES Needn't Be Transferred,Supreme Court Rejects Request,”https://www.ndtv.co m/india-news/money-fro m-p m-cares-f und-cant-be-transferred-to-national-disaster-response-f undsays-supreme-court-2281156.。2020年12月,印度政府承認“總理關懷信托基金”是一個公共基金,但仍拒絕根據(jù)《2005年知情權法》披露有關信息。更重要的是,“總理關懷信托基金”和莫迪個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將可能為渴望獲得總理好感的潛在捐助者提供額外的激勵。根據(jù)消息人士稱,該信托基金的捐款將被視為公司強制性“企業(yè)社會責任”支出的一部分,同時中央可以隨意決定如何向各邦分配這些資金②Rahul Mukherji,“Covid vs.De mocracy:India's Illiberal Remedy,”Jour nal of De mocr acy,Vol.31,No.4,2020,pp.91-105.。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可能向捐款多的地區(qū)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而那些貧困的地區(qū)便由此失去競爭權。鑒于該基金在多方面缺乏透明性和公正性,在中央向各邦及其他方面的財政支出上便缺少相關法律的規(guī)范和有效的監(jiān)督,由此導致中央對國家和各邦的財政控制得到強化。

      (五)媒體言論受到控制

      在政府與媒體的關系上,莫迪政府也正在通過限制和攻擊媒體,試圖向印度公眾隱瞞信息,以削弱民眾向莫迪及其政府問責的能力。實際上,自莫迪政府上臺以來,印度的新聞自由指數(shù)顯著下降,在2002年,在接受調(diào)查的139個國家中印度新聞自由指數(shù)排名第80位,到了2019年,印度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40位,低于阿富汗、緬甸和菲律賓等國家③Devjyot Ghoshal,“Modi Govern ment Freezes Ads Placed in Three Indian Newspaper Groups,”https://www.reuters.co m/article/us-india-media-id USKCN1TT1 RG.。在莫迪政府上臺之前,印度人民黨就很大程度上通過與媒體的關系釋放對自己有利的信號,以獲得選舉的勝利;在莫迪政府上臺后,更是直接插手媒體事務。一直以來,印度媒體的主要收入都來源于政府的廣告,然而莫迪上臺以來,這一部分的收入大幅度增長。2009年至2014年,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lián)盟在廣告上的年平均支出約為50.4億盧比,而莫迪政府在上任第一年就花費了99.3億盧比,隨后每年花費均超過了100億盧比④Rakesh Dubbudu,“The Central Gover n ment Spent Close to Rs 10000 Crore on Publicity in the Last 16 Years,”https://factly i.n/the-central-gover n ment-spent-10000-crore-on-publicity-in-the-last-16-years/.。除了增加對媒體的投資外,莫迪政府還試圖通過“懲罰”的方式阻止媒體發(fā)表批評印度人民黨的言論,包括《印度時報》《印度經(jīng)濟時報》和《每日電訊報》在內(nèi)的三家新聞集團收到過政府停止在其網(wǎng)頁上刊登廣告的威脅。《印度時報》和《印度經(jīng)濟時報》所在公司的一位高管匿名表示“可能是(因為)一些他們(印度人民黨)不滿意的報道,所以我們的廣告被封禁了?!雹軩evjyot Ghoshal,“Modi Govern ment Freezes Ads Placed in Three Indian Newspaper Groups,”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india-media-id USKCN1TT1RG.《每日電訊報》也批評政府稱“停止對新聞集團投放廣告是不民主和狂妄自大的,他們要求媒體遵守自己的路線?!雹轙ea m PGur us,“Modi Gover n ment Stops Advertising in the Ti mes Group,The Hindu and The Telegraph Newspaper,”https://www.pgur us.co m/modi-gover n ment-stops-advertising-in-ti mes-of-india-group-the-hindu-andtelegraph-newspaper/.

      疫情期間,印度人民黨加強了對媒體言論的監(jiān)管,對新聞自由的攻擊也日漸升級。2020年3月,政府要求最高法院禁止媒體在沒有通過政府提供的機制進行“事實核查”的情況下,發(fā)布與疫情有關的內(nèi)容。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十名記者在發(fā)表了批評政府應對疫情不力的文章后被捕①Danish Raza,“India Arrests Dozens of Journalists in Clampdown on Critics of Covid-19 Response,”https://www.theguardian.co m/global-develop ment/2020/jul/31/india-arrests-50-journalists-in-clampdown-on-critics-of-covid-19-response.,印度私人日報《克什米爾觀察家報》記者穆什塔克·加內(nèi)(Mushtaq Ganaie)就因此被捕②Co mmittee to Protect Jour nalists,“Jour nalists Detained,Assaulted in India during COVID-19 Lockdown,”htt ps://cpj.or g/2020/04/jour nalists-detained-assaulted-in-india-during-cov/.。不僅如此,印度人民黨還加強了對社交媒體的監(jiān)管。2021年2月,印度政府發(fā)布了《信息技術規(guī)則》,因為其對隱私權和言論自由的負面影響范圍廣泛而遭到了印度民眾的批評,各高等法院對《規(guī)則》的質(zhì)疑也懸而未決。該《規(guī)則》授權政府在沒有任何司法監(jiān)督的情況下可以要求社交媒體刪除網(wǎng)絡內(nèi)容③《規(guī)則》要求中介機構應按政府機構的要求提供其控制或管有的資料。獲得合法授權進行調(diào)查或保護網(wǎng)絡安全活動的政府機構可提出此類請求。但是《規(guī)則》沒有規(guī)定此類行動的任何程序保障或要求。。2020年上半年,莫迪政府要求刪除推特上的內(nèi)容的請求數(shù)量增加了近4倍,在所有主要社交媒體中,這一數(shù)量增加了兩倍④Diego Mairorano,“De mocratic Backsliding a mid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India,”htt ps://cad mus.eui.eu/handle/1814/73590.。根據(jù)《印度教徒報》2021年3月的報道,推特應印度政府命令刪除了50多個帖子,其中大多數(shù)與新冠疫情相關⑤The Hindu,“Twitter Re moves over 50 Posts on Govt.Or ders;Majority Related to COVID-19,”https://www.thehindu.co m/news/national/t witter-removes-over-50-posts-on-govt-orders-majority-related-to-covid-19/article34404805.ece.。這一規(guī)則還將直接危及記者的隱私權,記者的消息來源和個人信息將存在泄露的風險,這可能直接威脅到記者的生命安全⑥《規(guī)則》要求重要的社交媒體遵守追蹤內(nèi)容的第一發(fā)起者(通常稱為可追溯性)。。印度編輯協(xié)會表示,這些規(guī)則破壞了媒體自由,聯(lián)合國人權專家對這些規(guī)則不符合國際人權規(guī)范表示關切⑦Rights Watch,“India:Media Freedo m under Threat,”https://www.hr w.or g/news/2022/05/03/indiamedia-freedo m-under-t hreat.。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fā)引發(fā)了全國范圍內(nèi)的政治焦慮——政府希望借機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民眾也借此機會表達對政府的不滿。于是,疫情發(fā)生后,當局著力控制言論的發(fā)展,并通過影響媒體言論的方式掩蓋群眾的不滿情緒。同時,一些政治家、企業(yè)高管和游說者與主要媒體人士和媒體所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又削弱了公眾對媒體的信心。這一惡性循環(huán)和政治焦慮使得印度人民黨不得不加大對異端言論和媒體的控制,以維護政治穩(wěn)定。

      (六)公民權利遭到侵蝕

      公民自由是任何民主制度,特別是自由民主制度的關鍵組成部分。然而印度人民黨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不僅在法律層面進一步壓縮公民自由的空間,甚至直接以宗教民族的身份對公民進行區(qū)分,嚴重損害公民的基本權利。

      首先,印度人民黨加大對異見人士的打擊力度。在法律層面,印度議會在2019年8月通過了《非法活動(預防)法》的修正案,直接改變了該法案定義恐怖主義和恐怖分子的關鍵條款,使這項法案成為了逮捕可能威脅印度統(tǒng)一和完整的個人的工具?!队《人固箷r報》對此評論道,“因為政府試圖減輕對好斗的反對派的擔憂,導致該立法可能被濫用,并且違反了印度的聯(lián)邦結構?!雹貶T Correspondent,“Lok Sabha Passes Bill to Classify Individuals as Terrorists,”https://www.hindustanti mes c.om/india-news/lok-sabha-passes-bill-to-classify-individuals-as-terrorists/story-hzcIJRf VXKil KIq1gy Yca O.ht ml.草根國大黨議員馬華·莫伊特拉(Mahua Moitra)表示,該法案的特點就是反人民和反憲法,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為②HT Correspondent,“Lok Sabha Passes Bill to Classify Individuals as Terrorists,”https://www.hindustanti mes.com/india-news/lok-sabha-passes-bill-to-classify-individuals-as-terrorists/story-hzcIJRf VXKil KIq1gy Yca O.ht ml.。在社會層面,印度人民黨憑借這項法律逮捕了許多“活動人士”,其中包括記者、人權人士、政治分析家,還有一些學者和反對派成員,甚至是普通學生。2016年,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學生因參與性別平權的學生活動被警察以煽動罪逮捕。2018年,莫迪政府僅針對一項人權活動的逮捕就進行了16次。此外,印度人民黨還毫不猶豫地對反對派領導人采取實際行動,讓他們噤聲,通過對他們提出指控或直接將他們軟禁、逮捕,讓他們減少對印度人民黨的競爭③Christophe Jaffrelot and Gilles Verniers,“A New Party System or a New Political System?”Contempor ar y South Asia,Vol.28,No.2,2020,pp.141-154.。

      其次,印度人民黨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第一,在“大封鎖”政策下,印度廣大在外務工的貧困工人的基本人身權利被政府忽視。印度的封鎖政策雖然使新冠肺炎疫情的增長率明顯下降,但中央政府并未處理好封鎖期間的農(nóng)民工人身安全,直接禁止公共交通等,導致被困在城市的農(nóng)民工失去了任何回家的途徑,他們不能工作、沒有住所、沒有食物,也無法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在封鎖的前三個月中,有350多名勞工在返鄉(xiāng)途中因饑餓、疲憊④Elsa,Evangeline,“The Human Cost of India's Coronavirus Lockdown:Deaths by Hunger,Starvation,Suicide and More,”https://gulfnews.com/world/asia/india/the-hu man-cost-of-indias-coronavirus-lockdown-deaths-by-hunger-starvation-suicide-and-more-1.1586956637547.、公路和鐵路事故⑤Jeffrey Gettleman,Suhasini Raj and Hari Kumar,“As India Reopens,Deadly Accidents Break Out,”https://www.nyti mes.com/2020/05/08/world/asia/india-leak-train-reopen.ht ml.死亡。直到4月最后一周,中央政府才允許各邦運營公共汽車。第二,公民的言論自由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在2021年初新冠疫情病例激增期間,政府根據(jù)《2000年信息技術法案》命令社交媒體平臺刪除對其處理危機影響不佳的內(nèi)容⑥The Hindu,“Twitter Re moves over 50 Posts on Govt.Or ders;Majority Related to COVID-19,”https://www.thehindu.co m/news/national/t witter-removes-over-50-posts-on-govt-orders-majority-related-to-covid-19/article34404805.ece.。2022年2月,政府成功游說推特屏蔽了500多個賬戶,其中一些與農(nóng)民的抗議活動有關⑦Sou myarendra Barik,“Explained:Why Twitter Has Moved Court against Govt's Content-blocking Orders,”htt ps://indianexpress.co m/article/explained/explained-t witter-lawsuit-gover n ment-content-blocking-8012322/.。印度境內(nèi)的推特員工也因此受到威脅,如果他們不按照政府的要求行事,就會被判入獄⑧Sh weta Shar ma,“India‘Threatens to Jail Twitter Employees’a mid Criticis m over Far mers Protests,”https://www 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sia/india-far mer-protests-jail-t witter-b1797443.ht ml.。同月,政府出臺新的監(jiān)管規(guī)定,增加了社交媒體公司對其平臺發(fā)布內(nèi)容的責任要求和限制。

      最后,在對待少數(shù)民族公民的問題上,印度人民黨不僅沒有維護好少數(shù)民族民眾的基本權利,反而利用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加劇了民族隔閡。在印度人民黨的推動下,印度議會于2019年12月通過了《公民身份(修正)法案》,為2014年12月底之前抵達印度的阿富汗、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受迫害的宗教少數(shù)群體提供了獲得印度公民身份的途徑,包括印度教徒、錫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帕西人或基督徒,但排除了穆斯林的資格。聯(lián)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批評該法從根本上具有歧視性;有學者將《公民身份(修正)法案》和《國家公民登記冊》描述為“在印度的印度教化過程中針對印度穆斯林少數(shù)群體”①Sajaudeen Nijamodeen Chapparban,“Religious Identity and Politics of Citizenship in South Asia:A Reflection on Ref ugees and Migrants in India,”Develop ment,No.63,2020,pp.52-59.的工具。疫情發(fā)生后,“穆斯林病毒”陰謀論在印度掀起廣泛的浪潮,印度人民黨也加入了這場運動。政府在關于新冠疫情的每日簡報中專門針對該組織設立了一個專欄,其衛(wèi)生部秘書拉夫·安加拉瓦爾一直將該病毒與伊斯蘭組織聯(lián)系在一起②Apoorvanand,“How t he Coronavir us Outbreak in India Was Bla med on Musli ms,”https://www.a(chǎn)ljazeera.co m/opinions/2020/4/18/how-t he-coronavir us-out break-in-india-was-bla med-on-musli ms;Ajnesh Prasad,“The Organiza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in Ti mes of Unexpected Crisis:Explaining How COVID-19 Is Exploited by Populist Leaders,”Leadership,Vol.16,No.3,2020,pp.294-302.。印度人民黨借助在社會中的話語主導權邊緣化非印度教民眾,直接促使穆斯林群體被貼上“國敵”③Natalia Zaj?czkowska,“On t he Politics of Fear,”Spr a wy Mi?dzynarodowe,Vol.74,No.3,2021,pp.237-266.的標簽。

      三、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

      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幫助印度突破經(jīng)濟發(fā)展困境,鞏固民族團結,進一步實現(xiàn)印度的“大國夢”,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進一步損害印度的民主機制,影響印度多元化宗教,凸顯對莫迪的個人崇拜。

      (一)積極影響

      在政治上,有利于落實行政改革措施,提高政府決策效率。為了解決長期以來印度各屆政府效率低下、決策遲緩、政策執(zhí)行乏力等問題,莫迪上臺后對中央政府機構設置和人事制度進行了改革,改變了中央行政機構的運行機制,將行政權高度集中于總理辦公室,重要的決定尤其是改革決策都由莫迪及其核心圈子制定。這種直接指揮的方式,排除了改革的政治阻力和社會干擾,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為大力深化經(jīng)濟改革,釋放經(jīng)濟增長活力,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經(jīng)濟上,有利于轉變印度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突破經(jīng)濟發(fā)展滯緩的困境。2014年前后,國際國內(nèi)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印度經(jīng)濟上的諸多問題逐漸暴露。為改變這一局面,莫迪上臺后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經(jīng)濟改革。印度人民黨政府先后將工業(yè)化確立為經(jīng)濟建設的目標,大力推行“印度制造”,著力激發(fā)印度制造業(yè)的潛力;推行民族主義經(jīng)濟政策,倡導“自給自足、自力更生”,并提高關稅和貿(mào)易壁壘,保護本國產(chǎn)業(yè),支持本國的商業(yè)和大資本的發(fā)展;強調(diào)公共福利政策,將政府的惠民補貼計劃和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戶。雖然印度人民黨政府的經(jīng)濟改革措施具有明顯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傾向,其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但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印度經(jīng)濟陷入困境的局面,使得印度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一個個小高潮,印度一度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經(jīng)濟增速最快的經(jīng)濟體。在印度人民黨執(zhí)政期間,印度于2017年成為全球第六大經(jīng)濟體,甚至在疫情發(fā)生后的2021年,GDP增速迅速恢復,達到8.9%④中經(jīng)數(shù)據(jù),https://ceidata.cei.cn。。更重要的是,印度人民黨的經(jīng)濟改革舉措和福利政策都有著非常精準的受益人群,有助于在普通人和政府之間建立聯(lián)系,為印度人民黨贏得了更加廣泛的社會基礎①陳金英:《莫迪政府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載《印度洋經(jīng)濟體研究》2022年第2期。。

      在文化上,加強了民眾對印度人民黨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鞏固了民族團結。宗教議程是印度人民黨為了獲得更多民眾的支持所采取的一項主要措施。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人民黨以全新方式掩蓋其推行“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內(nèi)核,比如莫迪總理在眾多國際場合穿著印度傳統(tǒng)服飾、用印地語發(fā)言;強調(diào)“莫迪式”發(fā)展模式,將民眾的關注點轉向印度的“美好未來”。這一系列看似并沒有刻意強調(diào)印度教的獨特性,但卻處處彰顯印度教自豪感的方式,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傳統(tǒng)“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認知,讓人們對印度文明感到驕傲的同時將眼光放在了未來的“大國夢”上。這一切的實現(xiàn)得益于印度人民黨的集權地位,正是印度人民黨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的舉措讓民眾得以團結在莫迪政府及印度人民黨的周圍,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了印度教民族的團結。

      在外交上,增加了外交政策的延續(xù)性,有利于實現(xiàn)印度的“大國夢”。印度人民黨在中央的強勢地位和長期執(zhí)政的優(yōu)勢下將進一步推動其“大國外交”方略的落實,并使印度外交表現(xiàn)出更多印度人民黨的“特性”——硬實力外交與軟實力外交并重。硬實力外交表現(xiàn)為對絕對安全和大國地位的追求,這與印度人民黨執(zhí)政以來在各種多邊機制和外交關系中的表現(xiàn)相契合,也與中印關系在邊界問題上的波折相呼應。其實,印度人民黨在競選期間就宣布了“印度優(yōu)先”的外交政策,旨在建立“一個自信和堅定的印度,按照印度的條件和原則與國際社會接觸”②Modi Narendra,“Narendra Modi's Speech at Ex-Service me's Rally,”https://www.narendra modi.in/f ulltext-of-shri-narendra-modis-speech-at-ex-servicemens-rally-rewari-2798.,并以絕對實力應對印度國家安全的威脅。軟實力外交表現(xiàn)為印度人民黨在眾多國際場合宣揚“印度教文化”,通過對“印度教文化”的褒揚,鞏固民族團結,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偟恼f來,印度人民黨加強中央集權后,印度的外交表現(xiàn)出以印度人民黨意識形態(tài)為核心的特點。雖然印度人民黨的強硬形象有助于印度在國際上樹立大國地位,實現(xiàn)國家安全和利益,但也需要警惕印度人民黨的教派主義色彩,以及印度與其他教派主義國家危機外溢的風險。

      (二)消極影響

      雖然印度人民黨政府加強中央集權彌補了上屆政府的諸多不足,重新讓印度社會煥發(fā)活力,但這也將導致印度政壇進一步陷入“一黨獨大”的泥淖。這種“一黨獨大”并不只是單純地意味著強大,更具有一定政治合法性,甚至可能成為印度人民黨推行宗教意識形態(tài)的利器,從而改變印度的世俗社會和政治形態(tài)。就目前而言,印度人民黨在選舉、意識形態(tài)及行政權中的絕對主導地位共同建構并影響著印度人民黨的強勢地位。

      首先,印度人民黨強化行政權力的過程也是破壞印度民主制度的過程。印度人民黨的上臺不僅代表著政黨制度的變化,更是印度政治生態(tài)變化的起點。民主的變化往往要經(jīng)歷漫長的過程,在其發(fā)展變化初期更是難以判斷,因為民主選舉仍在進行,反對派仍然存在,媒體報刊仍在發(fā)表言論。事實上,正是那些零敲碎打的舉措威脅著民主,它們披著合法性外衣,看起來影響范圍十分有限,但經(jīng)過長時間積累,這些細節(jié)足以顛覆民主政權③Steven Levitsky and Daniel Ziblatt,How De mocr acies Die,Br oad way Books,2018,p.142.。而這恰是印度人民黨正在進行的:印度的選舉制、多黨制仍在正常運行,但同時印度人民黨正逐步控制議會立法權并左右著司法程序,讓一切對少數(shù)民族、媒體甚至公民自由的侵害看起來合情合理。不僅是民主制度,印度的聯(lián)邦制也將受到威脅。印度制憲會議主席安倍德卡(BR Ambedkar)曾指出印度聯(lián)邦制的兩個弱點,即它在正常情況下傾向于聯(lián)邦形式的政府,在不正常的情況下會表現(xiàn)出單一制的特點。但正是因為有了聯(lián)邦議會的至上地位、修正程序的有限性、統(tǒng)一的法律和司法系統(tǒng)的強制力,才能使不正常的“單一制”得以有效應對。反觀如今的聯(lián)邦系統(tǒng),在中央各部門內(nèi)部,印度人民黨不僅掌控了議會,還深刻影響著司法及憲法修正程序,致使原本可以對其形成制衡的聯(lián)邦制變得更加岌岌可危;在中央與地方的分權中,雖然印度的聯(lián)邦制具有明顯的強中央特性,但其財政平衡也在疫情期間被打破,表現(xiàn)出向印度人民黨中央政府傾斜的傾向,打亂了憲法分配的兩個政府各自的財政領域。

      其次,在文化領域,印度人民黨致力于建構文化民族主義。一方面,這種文化民族主義導致印度多元化宗教受到影響。印度人民黨執(zhí)政的兩個任期給了它更多的時間鞏固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其通過政治、法律、社會各方面的舉措將民主等同于多數(shù)主義價值觀,逐漸削弱了少數(shù)民族的話語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印度人民黨廢除了憲法第370條并頒布了《公民身份(修正)法案》,讓穆斯林逐漸失去了在印度社會中的發(fā)言權,而那些為少數(shù)人權利而戰(zhàn)的人也被打上了“反國家”的烙印,并對他們訴諸法律及暴力。印度人民黨不僅在立法和社會上對少數(shù)民族進行打壓,還減少了少數(shù)民族參與政治的機會。自印度人民黨上臺以來,穆斯林的代表人數(shù)急劇下降,印度人民黨政府及其領導下的議會幾乎成為唯一一屆沒有穆斯林代表的政府和議會,同時,穆斯林進入和參與政治的難度也被人為增加,這將從根本上導致他們的問題難以解決。印度人民黨不僅在印度教社會中積極渲染民族仇恨,也扼殺了穆斯林群體爭取權利的機會,印度教與穆斯林的矛盾必將在印度人民黨的“多數(shù)主義”統(tǒng)治之下變得愈發(fā)尖銳。另一方面,這種文化“主導權”也使得執(zhí)政黨與反對黨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界限變得模糊。在選舉政治大行其道的印度,印度各政黨本就具有相當大程度的投機性,為了盡可能在議會中贏得更多的席位,不惜與“敵人”結盟。在聯(lián)盟政治時代,沒有一個政黨能取得絕對優(yōu)勢地位,以至于聯(lián)盟內(nèi)各政黨的意識形態(tài)還能互相牽制。當印度人民黨打破了聯(lián)盟政治的僵局,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天平向“印度教民族主義”傾斜時,為了吸引更多的選民,反對黨也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政治議程。在2019年大選后,印度人民黨正是在反對黨的支持下先后通過了幾項最具爭議的法案,其中《公民身份(修正)法案》的頒發(fā)引發(fā)了印度各階層人士的反抗和示威活動,那些曾在議會中與印度人民黨聯(lián)手的政黨又立馬轉變態(tài)度,宣稱他們不會在其所在邦實施該法案。反對黨務實的做法似乎證明他們并不完全是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囚徒,而只是簡單地追隨公眾輿論。但仔細想來,在印度人民黨時期,正是“印度教民族主義”占據(jù)著意識形態(tài)主導地位,也最容易引導公眾輿論。印度學者蘇哈斯·帕爾???Suhas Palshikar)曾對此評價道,即使反對黨正在侵蝕印度人民黨在邦一級的選舉主導地位,也幾乎沒有任何區(qū)別,因為它們越來越具有相同的意識形態(tài)①Christophe Jaffrelot and Gilles Ver niers,“A New Party Syste m or a New Political System?”Contempor ar y South Asia,Vol.28,No.2,2020,pp.141-154.。在相似的意識形態(tài)之下,選民又更容易將選票投給一個知名度更高和更強大的政黨,即使公民并不認同這樣的意識形態(tài),他也很難找到一個“不同”的政黨。這就意味著,掌握“主導權”的印度人民黨將在這種模式下繼續(xù)保持甚至鞏固其“主控權”地位,而其他反對黨幾乎很難通過選舉推翻它,以推行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舉措。

      最后,在社會生活領域,印度的個人崇拜之風日漸凸顯。印度人民黨在占領國家各領域主導地位的同時,莫迪作為總理也被推向了“金字塔之巔”。安倍德卡在印度憲法生效時曾說:“宗教中的巴克提(Bhakti)可能是一條通往靈魂救贖的道路,但在政治上,巴克提或英雄崇拜是通往墮落和最終獨裁統(tǒng)治的必經(jīng)之路。”①Ra machandra Guha,“Modi Personality Cult Runs Contrar y to BJP's Own Objections to Worship of Individuals,”https://scroll.in/article/969215/ra m-guha-modi-personality-cult-r uns-contrary-to-bjps-own-objections-to-worship-of-individuals.個人崇拜對于一個蓬勃發(fā)展的國家來說是災難性的。印度歷史學家拉馬錢德拉·古哈在談論對莫迪的個人崇拜時,首先探討了英迪拉·甘地時期的個人崇拜,認為正是對英迪拉·甘地的崇拜才導致了緊急狀態(tài)和對民主自由的廢止②Ramachandra Guha,“The Cult of Modi,How India's Pri me Minister Dis mantled the World's Largest Democratic Experi ment,”https://foreignpolicy.co m/2022/11/04/modi-india-personality-cult-democracy/.。僅僅過去20多年,莫迪可能將成為新的至上權力的掌控者,其政黨對立法機構、司法機構、新聞界及民間組織和異見人士的控制初露端倪,甚至連軍隊、選舉委員會和印度儲備銀行這些沒有屈服于英迪拉·甘地意志的機構也有成為莫迪統(tǒng)治工具的苗頭。在莫迪上臺后,國家的大量資源開始涌向他,致力于讓他成為每個節(jié)目、每個廣告、每個海報的代言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更加鞏固了莫迪作為“政治明星”的地位。在印度,許多選民比印度人民黨更支持莫迪,因為他們從莫迪身上發(fā)現(xiàn)了他們期望從該黨的政治文化中得到的東西,這些東西不僅僅是印度教民族主義,更是莫迪本身所具有的強人形象③Christophe Jaffrelot and Gilles Ver niers,“A New Party Syste m or a New Political System?”Contempor ar y South Asia,Vol.28,No.2,2020,pp.141-154.。目前對莫迪的個人崇拜尚處于“潛伏期”,沒有對印度政治造成明顯的危害和損失,但實際上,個人崇拜對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都不可估量,需要印度人民黨時刻保持警惕。

      猜你喜歡
      印度人民黨莫迪印度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jié)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年華如斯:莫迪里安尼筆下的平民青年
      藝術品鑒(2019年7期)2019-09-02 01:51:12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達對總理的熱愛
      東西南北(2018年13期)2018-09-27 01:53:44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印度運載火箭的現(xiàn)在與未來
      太空探索(2014年1期)2014-07-10 13:41:47
      印度人民黨執(zhí)政以來的政治經(jīng)濟形勢淺析
      南亞研究(2000年2期)2000-07-05 01:55:36
      双城市| 改则县| 大新县| 游戏| 大邑县| 商都县| 安达市| 米泉市| 黄龙县| 井冈山市| 吴旗县| 温泉县| 侯马市| 久治县| 阿城市| 新野县| 武城县| 舟山市| 泽普县| 垦利县| 锡林郭勒盟| 南岸区| 尼玛县| 白朗县| 宁远县| 临汾市| 浙江省| 东乡县| 两当县| 蕲春县| 克拉玛依市| 彭山县| 东港市| 公安县| 高唐县| 望奎县| 资溪县| 昆明市| 五台县| 紫金县|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