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日開幕到20日閉幕,《環(huán)球時報》 記者在北京冬奧會閉環(huán)內幾乎處處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張家口賽區(qū)交通領域志愿者劉瑤在寒風中工作,成為美聯(lián)社記者亞歷桑德拉?塔倫蒂諾鏡頭的一景;主媒體中心志愿者杜安娜用二維碼為媒體提供班車即時時刻表,贏得國際奧委會交通考察團的贊譽;延慶冬奧村志愿者在元宵節(jié)準備剪紙、捏彩泥、猜燈謎等活動,還為運動員們表演舞龍舞獅……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1UU萬多名志愿者像一朵朵“小雪花”,成為賽場內外一道風景線。
衣食住行方面,最需要志愿者幫助的就是“行初入閉環(huán)時,還不熟悉環(huán)境的《環(huán)球時報》記者曾多次向志愿者求助,遇到不好找的地方時還有志愿者將手頭工作交給搭檔,自己帶領記者前往目的地。據北京冬奧組委志愿者部部長滕盛萍介紹,北京冬奧會共錄用賽會志愿者1UU萬余人,其中北京賽區(qū)占比63%,延慶賽區(qū)占比12%,張家口賽區(qū)占比25%o年齡方面,35歲以下青年占比94%o志愿者團隊中也有不少外國面孔,他們大多為北京各大高校留學生。比如來自柬埔寨的羅雯珍就讀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她在速滑館公共區(qū)負責交通指引工作;來自韓國的賢修就讀于北京科技大學,他在五棵負責賽事服務?!霸谥袊魧W期間能會作為志愿者親身參與到冬奧會,到非常高興?!睒阗t修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競賽和非競賽館都設有“志愿者之家”,這也是奧會歷史上第一次為志愿者設立專屬場。在這里,志愿者們用書法、繪畫、植、剪紙、春聯(lián)、燈籠等多樣元素對“家”進行布置。
北京冬奧組委新國發(fā)言人嚴家蓉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愿者讓世界印象深刻,這些“藍色身影”是“雙奧之城”最好的名片。十幾年間,志愿服務融入到中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皧W運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城市標志性建筑和區(qū)域性新發(fā)展,還有'潤物細無聲的志愿風尚和社會文明。這是冬奧會留下的無形遺產,它孕育著奧林匹克的希望和未來?!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