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明
她,像一朵山花,不甘渺小,傲然怒放,在荒僻的大山里,用青春鑄就夢想,用汗水灌溉希望,為“山里娃”鋪就充滿希望的人生大道。她,就是沁源縣王和中心校王鳳教學點的負責人宋艷霞。
2013年9月從運城學院畢業(yè)后,懷揣著教育夢想,宋艷霞成了沁源縣王和中心校王鳳教學點的教師,希望在這里可以有一番作為。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初到王鳳教學點的她,面對的學校狀況不可謂不“凄涼”。一方面,學校的校園面積雖然很大,但是3640平方米的土地上滿是雜草,沒有自來水、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暖氣。另一方面,學校的學生外流現(xiàn)象也很嚴重。當時,該教學點僅有5個教學班,每班學生平均數(shù)不足2人;有教師3名,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全是包班教師加復式教學。“感覺自己好像一個孤獨的行者,想要搭建一座教育的金字塔,卻連根基都無法奠定?!彼纹G霞感慨地回憶道。
宋艷霞認為,一切成功都要在艱苦的奮斗中獲得。秉持著這個信念,她開啟了自己的奮斗之路。為了方便照顧學生,宋艷霞直接搬到教室居住,前面用來上課,中間用一塊簾子隔開,自己則住在簾子后邊的狹小角落。到了晚上,空曠的校園里只有一間間寂靜而漆黑的房間,她也感覺到害怕,但為了孩子們的上學夢,她咬著牙默默堅持。
2014年2月,王鳳教學點原任校長調(diào)離,這讓原本就師資不足的教學點陷入窘境。在此情況下,王和中心校領(lǐng)導對宋艷霞委以重任,讓其擔任王鳳教學點負責人。
走馬上任后,招募新的教師成了宋艷霞面臨的第一大難題。800元的微薄工資難以吸引到新的教師,但開全開足課程是她必須要做好的工作。為此,她讓僅有的3名教師堅持“包班+復式教學”模式,讓每個教師都兼任音體美學科教學工作。宋艷霞作為一名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除擔任三到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外,還承擔起了其他多門學科的教學工作,以及學校的各項事務(wù)。
宋艷霞很喜歡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凼墙逃那疤?。剛來這里時,她發(fā)現(xiàn)三年級學生小婭的臉和手經(jīng)常是黑乎乎的,衣服也常是臟兮兮的。宋艷霞了解到,小婭是單親家庭,母親在她六個月的時候就拋棄了她,她是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的。這些情況讓宋艷霞真切地體會到了貧困山區(qū)孩子們的悲苦和辛酸。她特意挑選了一些自己的衣服帶給小婭,并教她如何正確洗臉、洗衣服,還時不時找她聊天談心,給了她母親般的溫暖。
宋艷霞除了在思想和生活上十分關(guān)心學生,在學習上也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學生、感化學生。學生小珍紀律散漫,常常完不成作業(yè)。宋艷霞耐心地進行教導,卻總收不到明顯效果,于是她改變思路,決定進行鼓勵式教育。她發(fā)現(xiàn),每次勞動,小珍同學總是特別積極,干得很起勁兒;同學有困難時,小珍也會熱情地給予幫助。她感慨道:“這樣一個好孩子怎么能抓著她的缺點不放呢?”于是,當小珍做好事時,她就及時表揚,并適時問孩子:“今天作業(yè)完成了嗎?我要檢查的啊!”這種積極的鼓勵讓小珍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變得比以前用功了很多。經(jīng)過一學期的努力,小珍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也更加遵守紀律。小珍的爸爸十分激動,特意在“六一”兒童節(jié)為宋艷霞送來了錦旗??粗⒆觽冊谧约旱膸椭乱粋€個有了更好的轉(zhuǎn)變,宋艷霞覺得自己的事業(yè)是如此地神圣而光輝。
在工作中,宋艷霞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更是他們慈愛的姐姐和知心朋友。天冷時,她提醒學生多穿衣服;學生生病時,她上門探望;學生因故缺課時,她利用課余時間為他們補習。七年來,正是憑著一顆善良且不計回報的心,讓她的教育事業(yè)碩果累累。
從擔任王鳳教學點負責人開始,宋艷霞就著力破解資源緊缺、師資力量薄弱等難題。她和村委主任商討,一起制定了“讓王鳳教學點起死回生”的計劃。
第一步是改善校園環(huán)境。2015年,她帶領(lǐng)師生清除雜草,平整路面,為坑洼不平的地面做了硬化,新建了籃球場和足球場,為教師宿舍接通了上下水,為師生修建了餐廳和澡堂。第二步是壯大教師隊伍。宋艷霞聘請教師4名,并與村委會協(xié)商,把臨代教師的工資漲為1000元,組成了7人教師團。
隨后,宋艷霞又抓住中心校與沁源縣實驗小學建立聯(lián)盟校的機遇,從2016年3月開始,每月主動邀請一次實驗小學名師、骨干教師到王鳳教學點送課、教研。
2018年5月,宋艷霞已懷孕9個多月,但她依然堅持工作。當她每天挺著大肚子在學校里奔走時,總有好心的家長勸她放下工作,早些回家休息。她卻總是微笑著說一句:“沒事,我還能行?!本瓦@樣,直到生產(chǎn)的前一天她才向上級領(lǐng)導請假。產(chǎn)假期間,總有家長向?qū)W校詢問她的情況,并紛紛表示:“希望宋老師再回王鳳任教。”產(chǎn)假結(jié)束后,宋艷霞顧不上過多休養(yǎng),匆匆將孩子交給在老家的母親,便重新回到學校,回到了課堂。正是她的堅守和努力,讓王鳳教學點漸漸好轉(zhuǎn),家長們也陸續(xù)把孩子從其他學校甚至縣城轉(zhuǎn)回了教學點。
雖然平時要忙于學校各項工作,但宋艷霞依然沒有忽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對英語的興趣,課堂上的宋艷霞嘗試著變換不同的游戲,帶領(lǐng)孩子們開展“彈鋼琴”“蘿卜蹲坑”“拍卡片”等生動有趣的英語游戲,讓學生們更加樂于學習英語。
有時,她還會將實物帶進課堂,讓學生們感受“頭腦風暴”,拓展知識范圍。在四年級的一節(jié)以“水果”為話題的課堂,她提前購買了芒果、櫻桃,與孩子們自備的蘋果、梨、橘子等水果一同帶入課堂,與學生們一起觀察感受,課后還讓學生們一起品嘗。
同時,以沁源縣教科局啟動的“青藍工程”為契機,她主動向名師請教,與其他教師共同學習、共同研究,一起解決教學中的難題。經(jīng)過幾年堅持,她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青方”轉(zhuǎn)變成“藍方”,多次在中心校和全縣公開示范課上登臺,將自己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傳授給其他教師。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6學年度素質(zhì)測試中,宋艷霞所任教的三年級語文由上學年的全鎮(zhèn)第六躍居全鎮(zhèn)第二;三年級數(shù)學以均分98分的優(yōu)異成績,從上學年的全鎮(zhèn)第四躍居全鎮(zhèn)第一;她所教授的各年級英語成績穩(wěn)居全鎮(zhèn)第一。2017年9月,沁源縣電視臺對她進行了專訪,主題是“大山里的孩子王”,并在長治教育電視臺轉(zhuǎn)播。2018年9月,宋艷霞被評為“山西省模范教師”。
宋艷霞相信,要用愛心和真誠點燃大山的希望,用激情和夢想詮釋無悔的青春,扎根山區(qū),甘于奉獻,哪怕只是像那不起眼的山花,也要在大山里綻放出別樣的美。
(作者單位:壺關(guān)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