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棟
隨著俄羅斯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的獨立地位,美歐國家紛紛對俄羅斯進行新一輪嚴厲制裁,烏克蘭危機到達一個轉折點。烏克蘭危:機不僅僅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問題,而是由幾對.矛盾組成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主權領土之爭,美國、俄羅斯和主要歐洲國家的歐洲安全事務主導權之爭,北約與俄羅斯的安全概念和安全范圍之爭。在這幾對關系中,北約都是一個核心因素,既是西方解決烏克蘭問題的主要工具,也是導致鳥克蘭危機激化的一個重要根源。
冷戰(zhàn)剛結束時,北約中的美國和歐洲成員都沒立即看到北約擴大的必要性,甚至開始討論北約存在的必要性。歐洲主要國家開始認真思考一個沒有美國、至少不單方向依賴美國的歐洲安全框架,其中德國尤其積極。在德國看來,蘇聯(lián)解體后,位于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廣闊空間是自己的經濟和戰(zhàn)略機會,并不希望與其他國家分享。但前南斯拉夫危機揭露了歐洲國家在安全問題上的脆弱性,給了北約繼續(xù)存在并擴大的機會。北約于1999年3月首次擴大,將捷克、匈牙利和波蘭吸納進去。
北約東擴產生至少三重影響:德國從前線變成后方,北約中的歐洲部分分量逐漸加重,北約與俄羅斯的戰(zhàn)略矛盾也日益激化。在2008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被邀請加入北約。美國等還稱,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最終也將加入北約。在此情況下,俄羅斯決心反擊北約的擴張勢頭。2008年8月,俄羅斯以南奧塞梯問題為借口進攻格魯吉亞,也暫時凍結了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的可能性。
烏克蘭的問題要比格魯吉亞重要得多,也敏感得多。烏克蘭長期被視為“歐洲之門”,是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主要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戰(zhàn)亂多發(fā)之地。烏克蘭因此成為冷戰(zhàn)后陷入地緣政治泥坑最深的國家。國內外矛盾疊加,使烏克蘭從蘇聯(lián)時期的一年發(fā)達共和國淪落為最落后的蘇聯(lián)前加盟共和國之一。社會經濟的長期停滯、倒退,而烏克蘭國內各派又都從對方身上尋找原因,這使烏克蘭內部差異逐漸演變?yōu)榉制?、矛盾與沖突。親俄和親西方勢力輪番上場,給了外部勢力介入、操縱的機會。
2013年底,親俄的烏克蘭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中止與歐盟的聯(lián)系國與自由貿易協(xié)議,引起親西方勢力不滿,并因此被推翻下臺。俄羅斯感到烏克蘭倒向西方晶勢頭已不可擋,就調整長期以來與西方在烏克蘭進行政治經濟爭奪的策略,2014年3月收回克里米亞。幾天后,歐洲與烏克蘭簽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lián)系國與自由貿易協(xié)議,烏克蘭東部民兵武裝也正式舉起獨立的大旗。
美歐在保護烏克蘭主權問題上有一致性,但在如何對待俄羅斯問題上有分歧??死锩讈喪录院?,美歐得出不同結論美國認為對俄羅斯施加的壓力不夠,同盟體系內部不團結,給了俄夕斯機會。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和德國,,認為不應該在這個敏感問題上過度挑逗俄羅斯,要與俄羅斯進行洵通和談判。在涉及烏克蘭東部沖突的調解過程中,歐洲國家長期占據(jù)主導地位。兩次明斯克協(xié)議,美國都是缺席的。這次烏克蘭危機突然加劇,也反證了歐洲國家在安全議題上的無能為力。歐洲安全事務又回到美俄對峙、北約主導西方的舊模式中。
北約東擴與烏克蘭危骯激化,其實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過程。如果僅僅用一個單一原則如主權原則來判斷的話,結果將非常清晰Q但國際社會的很多事件往往并沒這樣簡單。主權原則是當今國底秩序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每個國家也都需要才艮據(jù)自己的國情與國際環(huán)境來選擇道路和方向。烏克蘭處于地緣政治競爭的裂縫之中,國內又存在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分歧,既沒有大到足以握住自己的命運,也沒有小到可以因被忽略而獲得外交自由。這類國家倒向任何一方,親近任何一方,都會面臨強大的國際和國內反作用力,都可能會出問題。烏克蘭危機產生了一系列后果:烏克蘭受到損害,俄羅斯更加孤立,歐洲國家的安全自主權被削弱,美國和北約的地位更加凸顯。
所以,烏克蘭危機不僅是烏克蘭的問題,也是國際社會的一道難題。從國際法角度來看,烏克蘭有權決定自己的內政外交。而從國際安全的角度來看,在蘇聯(lián)、華約解體的情況下,北約繼續(xù)存在、擴大會導致國際安全格局的進一步失衡,這已成為國際安全的一大威脅。這樣一來,烏克蘭的主權權利就與國際社會問題疊加起來。
這讓很多國家陷入選擇兩難:既不愿意看到俄烏危機進一步加劇,也不愿坐視北約繼續(xù)擴大。這個二選一,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內和解、國際中立的烏克蘭,繼續(xù)充當“歐洲之門”,而不是成為俄羅斯與西方之間被爭奪的地緣政治壁壘,才是烏克蘭的最佳選擇。只有這樣,也才能讓國際社會從主權權利與國際安全之間的糾葛之中解脫出來?!ㄗ髡呤菑偷┐髮W美國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