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導讀
本期推薦的黨課題目為《品讀鐵人微笑,鑄就非凡人生》。主講人王麗麗通過對鐵人王進喜生前戰(zhàn)友孫寶范和大慶師范學院退休教授王永樺的訪談,深情講述了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故事,鮮明展示了鐵人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
本期黨課采用訪談形式,從小視角、小故事入手,生動彰顯了鐵人王進喜“樸實忠厚、無私忘我、踏實肯干、勤奮努力”的優(yōu)秀品格,讓觀眾感受到更真實、更立體、更生活化的鐵人形象。
為進一步深化黨課學習效果,現(xiàn)擬兩個思考題目供各黨支部參考:
1.如何正確理解鐵人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特質(zhì)?
2.在新發(fā)展階段,如何在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更好地弘揚鐵人精神?
翻開大慶的歷史長卷,有這樣一個人,大慶人不會忘記;徜徉在中國石油工業(yè)的歷史長河,有這樣一位英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就是鐵人王進喜。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很多人都參觀過。仔細觀看鐵人的這些照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照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的笑容。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我們的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微笑是最生動的語言,也是一個人美麗的瞬間。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鐵人傳》的作者、鐵人王進喜生前戰(zhàn)友孫寶范老師,為我們深情講述鐵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點滴故事和感人事跡,感受鐵人的陽光心態(tài)及鐵人精神,細品鐵人微笑之美,共同回憶鐵人的美好瞬間。
王麗麗:孫老,您在鐵人身邊多年,請您給大家講講鐵人生活當中的樣子。
孫寶范:鐵人每天頭戴“前進帽”、身穿“杠杠服”,滿身的油污,還帶些泥漿點子,完全是勞動者的形象。
王麗麗: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有一件感人的文物,是鐵人的一張記賬單,上面寫著:“住院期間領導和同志們給我送來的錢,請交給組織……我不困難!”“我不困難”這四個字讓我十分好奇,請問鐵人真的不困難嗎?
孫寶范:我覺得“我不困難”需要從三個方面理解,一是他不叫苦,二是他不怕苦,三是他不覺得苦。
王麗麗:鐵人所說的“我不困難”,是面對困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頑強態(tài)度,是“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精神狀態(tài),更是“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面”的樂觀心態(tài)。鐵人不覺得難,所以才不怕難。
孫寶范:鐵人經(jīng)常將“共產(chǎn)黨把我解放了,使我成為國家的主人。我再苦再累、再怎么干,也報答不了黨的恩情”掛在嘴邊。他特別懂得知足和感恩,甘愿為黨為人民當一輩子“老黃?!?。
王麗麗:看來,鐵人的好心態(tài)源于他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源于他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清醒的自我定位。那么,除了這些,您認為鐵人的好心態(tài)還來自哪兒呢?
孫寶范:他每天都有一套娛樂的方式,就是看秦腔、聽秦腔。如果沒有時間去聽和看,他就自己唱,用西北人的說法是“吼秦腔”,就像“石油工人一聲吼”的“吼”,他隨時隨地就能“吼”起來,鉆臺上、井架旁、草地上、篝火邊,都曾留下鐵人那帶有濃濃西北鄉(xiāng)音的歌聲。
王麗麗:原來鐵人的好心態(tài)還和他的愛好有關系。孫老,今天我們也邀請了大慶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教授王永樺老師。
王永樺:很榮幸今天能夠來到現(xiàn)場。鐵人是大慶人民的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他有非常堅韌的意志,這個意志就是多為祖國獻石油。他也有著強大的精神世界,秦腔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
王麗麗:您演唱“石油歌曲”已有幾十年了。您認為“石油歌曲”中包含著什么樣的精神元素和精神魅力?
王永樺:我想,“石油歌曲”是對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最好的呈現(xiàn)和展示,也是一個特殊的載體;從不同歷史時期所反映的主題看,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主旋律和重點。
王麗麗:無論是鐵人故事還是“石油歌曲”,我們都能從中真切感受到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鐵人的唱腔散發(fā)出奮斗奔跑的姿態(tài)、旺盛的生命力和爆發(fā)力,他始終在奮斗、在奔跑。他為什么跑得這么快樂?鐵人快樂最本質(zhì)的原因是什么呢?
孫寶范:鐵人之所以快樂,用一句話說,就是笑傲天下、樂享人生。奉獻是鐵人快樂的核心。
王麗麗:打井產(chǎn)油是鐵人最快樂的事,井是他的命,油是他的魂。為了油,一無所惜;除了油,一無所求。鐵人的快樂是奉獻的快樂、勞動的快樂、付出的快樂。鐵人的快樂就是因為無私忘我,把“小我”融入“大我”。為“大我”而奮斗才會更快樂,生命才會更有價值和意義。
鐵人的陽光心態(tài)源于正確對待得與失,不迷失自我;正確對待苦與樂,不畏懼困難;正確對待名與利,不忘初心。弘揚鐵人精神,就要像鐵人那樣在問題面前不回避、在困難面前不躲避、在風險面前不逃避,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毅與“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拿出“完不成任務不松手,抓不出成效不罷休”的勁頭,一鼓作氣干到底,爭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使命如磐,戰(zhàn)鼓催征。讓我們弘揚鐵人精神,樹立起可學、可信、可敬的標桿,不斷豐富鐵人精神的時代內(nèi)涵,努力營造“人人學鐵人、處處有鐵人、爭當新鐵人”的濃厚氛圍,讓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的良好風尚在中華大地蔚然成風。
(黨課主講人單位為中共大慶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