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華
前幾天回家,見母親正趴在桌上寫著什么,湊上前,見她在一個破舊的本子上寫著:今天割芝麻,隔壁李嬸幫割了兩壟,我給她50元她不肯要,以后要還這份情。
我驚嘆:“這您也記?不就兩壟芝麻嗎,鄰里互相幫忙是應該的。”母親打斷我:“你怎么跟李嬸一個腔調(diào)?事雖小,但情卻大,我肯定要記下來。你說,我送她點兒土雞蛋,還是買牛奶?”
“土雞蛋吧,她肯定喜歡?!蔽医ㄗh。不過,我對她的本子更好奇。見我笑得奇怪,母親索性將本子翻開,一頁一頁指給我看。
第一頁的字跡有些模糊,上面依稀寫著“1998年9月,摩托車,王叔, 30元?!蹦赣H解釋:“那年你考上外地學校,搭火車前要轉(zhuǎn)好幾趟車,王叔知道后怕你誤了火車,特意叫了一輛摩的,送你去火車站。后來我給你王叔拎了一只母雞,還了這個人情。”
這事我印象深刻,于是點了點頭。
第二頁上寫著二舅的名字,100元。是二舅聽說我去讀書后家里困難,特意送錢來。其實那時二舅家條件也很差,兩個孩子在上學,這錢是他好不容易攢下的。
我撓撓頭,一點兒印象也沒有。
再往下翻,都是些陳年舊事,都不大,卻被母親詳細地記著,譬如張家給她的稻田放了水,李家給她挑了兩擔谷……每一筆都寫得很認真,有些上面還打了鉤。
“沒打鉤的是還未還上的。因為有的已去世了,有的搬到外地找不著人?!蹦赣H傷感地說。我也漸漸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粗浭卤?,不禁感動起來:那些無私的善意,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地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