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次見識過哭喪婆。楊靜龍《前夫》中,阿奇嫂是一個哭靈師,而且,夠檔次。一是,夫妻倆辦了個“送送你”公司;二是送亡靈,還唱靈曲。靈曲、菊花、紅包、野兔的細節(jié)和哭靈師的形象配套,使人物形象飽滿,又使《前夫》得到升華,還構成了難得的意象。
死亡,是生命的黑暗。但是,小小說寫了黑暗的同時,又放出光亮。此為小小說的高貴品質,暗中見亮,丑中有美,惡里示善。小小說要有亮、善、美之光。楊靜龍做得相當妥帖。
關鍵是,細節(jié)放出了獨特的光亮。一是靈曲,穿插了五段。阿奇嫂的能耐是,能夠根據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對象,有針對性地現(xiàn)編現(xiàn)唱,像吟唱詩歌。小說是將別人的故事講成自己的故事,將自己的故事講成別人的故事。哭靈漸入情境,哭別人轉入哭自己,同時又帶動或感染在場的人一起哭。似乎混淆了角色,結尾含蓄地點出了相同的遭遇,其實哭的是“前夫”。
二是紅包。錢與情,前邊點了“優(yōu)惠”,哭后又拒收,其中,觸景生情,“前夫”的情結起了作用。三是菊花。菊花茶由熱到涼,而情感隱隱地由涼到熱,傳遞出阿奇嫂的心靈的溫度。四是野兔。熄了車燈,給驚慌的野兔讓道。
四個細節(jié),前后呼應,延伸,像群星環(huán)繞月亮——細節(jié)的閃爍,使得阿奇嫂形象有了光,又蘊含著對生命的敬畏和悲憫。這就是小小說,以小示大——寫出大情懷。由此,細節(jié)還使《前夫》有了獨特性和豐富性。作者并不刻意那個意外結局。妙在,前夫“不在場”,卻通過阿奇嫂寫出了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