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琪
若為“林”字設(shè)謎,沒有比“日出杲杲,日落杳杳”更貼切的了。前句說太陽升起時亮亮堂堂,后句說太陽落山時昏昏暗暗。但如果只會意這兩句話的字面漢字,去掉兩個“杲杲”頭上“日”字,或者去掉兩個“杳杳”腳下的“日”字,都是“林”字,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現(xiàn)在我們就重點來談?wù)勥@個“林”字。
“林”字的演化與意義
“林”最早見于甲骨文,隨著年代的推移,先后出現(xiàn)了金文、篆書、隸書與楷書,是同形重復(fù)組成的會意字。所謂會意,就是把和字義有關(guān)的兩個(或幾個)獨體字或象形字符號組合起來,再把它們的意思會合成一個新意思。兩個“木”組合成為“林”就是如此?!傲帧笔敲~,本義為成片叢生的樹木,如“森林”、“樹林”、“林?!暗?。因此有“雙木林”、“獨木不成林”的說法。
《說文解字》里這樣解釋: 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凡林之屬皆從林。意思是說,“林”指平坦地面上有叢生的樹木。字形采用兩個“木”會意。所有與林相關(guān)的字,都采用“林”作邊旁。后來“林”的意思有了引申,亦指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如“民族之林”、“藝林”、“儒林”、“碑林”。把兩個“林”合在一起,形容密集或極多,如“林林之帆”、“林林總總”。
林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
從遠古至今,人類和許多動物一樣,依賴森林生存。
最早的人類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原始森林里,森林是他們的庇護所,他們住在樹上,可以躲避野獸的侵襲,還可以采集野果為食,追逐捕獵野獸,穿樹葉或獸皮,砍伐樹木搭造房子,用木材制作工具,鉆木獲得火源,點亮了文明之火,用來取暖,驅(qū)逐野獸,改生食為熟食。
后來由于氣候變化,森林大量減少,人類才轉(zhuǎn)移到草原上,開始直立行走,逐步進化成為人類。
除此以外,樹木產(chǎn)生人和動物賴以生存的氧氣,清除二氧化碳;葉片的蒸騰作用可以保持空氣的濕度,增加降雨;為動物提供了棲息的場所,維持了生物多樣性;可以保持水土,防風(fēng)固沙,捍衛(wèi)人類的生存空間;原始時期的樹木埋藏地下形成了今天的煤等資源;帶給人類花果和綠色,美化了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林木確實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當(dāng)人類進入早期農(nóng)耕時代后,意識不到森林的重要性,他們采用刀耕火種的生產(chǎn)方式,對森林產(chǎn)生了初步的破壞。當(dāng)隨著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人類全面進入農(nóng)耕時代后,開始大量的墾荒,砍伐樹木作燃料,利用木材做生產(chǎn)、生活資料,森林開始大量減少,造成水土流失嚴(yán)重,嚴(yán)重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直到現(xiàn)代,人類才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進行人工造林和退耕還林等措施。
“林”姓的來歷和沿革
“林”字還來源于林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數(shù)民族改姓等。林堅為得姓始祖。
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為子姓,殷朝的“王子”,后為紂王的叔父,擔(dān)任商朝最高的政務(wù)官“少師”。據(jù)《史記·殷本紀(jì)》載,比干為人忠心正直,他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十分著急,常常直言勸諫。
在一次勸諫時,紂王大怒道:“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竅!”比干怒視紂王,剖腹摘心而亡。比干夫人陳氏逃到山中森林里,生下兒子泉。周滅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堅貞不屈,泉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林泉為子姓人的后裔。
其次,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開,林開的子孫就以祖輩名字為氏。
西周時期有一種官職稱為林衡,又稱林人,主要負責(zé)掌管林木,并負責(zé)植樹造林,養(yǎng)護澆灌等。后裔子孫就以先祖官職稱呼為氏,稱林衡氏、林史氏、林丞氏、林役氏,再后來又簡化為單姓林氏。
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F(xiàn)在林姓排在全國姓氏的第19位,人口已達1400多萬,約占中國總?cè)丝诘?.07%,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臺灣、浙江、廣西、山東等地。福建為林姓人口第一大省。
“林”姓名人多出在近代和現(xiàn)代
自林氏出現(xiàn)過后,一直默默無聞,到唐朝才逐漸壯大有了些聲勢,從南北朝到宋朝末期在江南發(fā)展起來,才基本變成大姓,南宋時,林姓在浙江、江蘇一帶有了一點氣勢??墒亲詮拿晒拍舷乱院螅阋粠У牧质暇弯N聲匿跡了,只有在福建大本營的林氏,才保存了一點實力。但很少有“林”姓為官的紀(jì)錄,只有北宋飛烏縣出了一任縣令叫林太微,進士出身。南宋時出了詩人林升,他因?qū)憽额}臨安邸》而出名。“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迸険裟纤涡〕⒇潏D安逸,不思收復(fù)失地的思想。其他就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林姓人了。
直到明朝后,“林”姓名人才開始涌現(xiàn)。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一生清正廉潔,憂國憂民,以禁斷鴉片的愛國之舉而留名清史的林則徐。著名的軍事家,元帥,為建立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林彪。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領(lǐng)導(dǎo)人之一的林伯渠。曾擔(dān)任民國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享譽海內(nèi)外的作家林語堂。還有一些移居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文萊、巴西、日本、加拿大等國的巨富和社會知名人士,留下佳話。
聰明好學(xué)的林則徐
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一位教書先生,他為人正直,十分敬仰為官清廉的人。林則徐出生那天,福建巡撫徐嗣曾坐轎從門前經(jīng)過。林賓日覺得徐大人為官廉明清正,希望兒子長大后也效法他,就給兒子取名為“則徐”,意思是要兒子以徐嗣曾的道德、學(xué)問為準(zhǔn)則,將來為國效力。
林則徐十分聰慧,而且勤奮好學(xué),九歲那年的元宵節(jié),老師給學(xué)生出對子:“點幾盞燈為乾坤作?!?,林則徐對道:“打一聲鑼代天地行威”。又有一次,老師帶林則徐等學(xué)生游鼓山,一時興起,由“山”、“?!眱勺置},讓學(xué)生作對,當(dāng)其他學(xué)生還在思索之時,林則徐率先吟道:“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又有人出聯(lián):“鴨母無鞋空洗腳”,林則徐脫口而出:“雞公有髻不梳頭”。
有一次林則徐參加童子試,其父怕他走路累了影響考試成績,便讓他騎在自己肩上趕路。來到考場,主考官見林則徐年紀(jì)小,不相信他能完成考試,就即景出了一上聯(lián):“子騎父作馬。”林則徐不慌不忙地應(yīng)對:“父望子成龍。”主考官聽了,頻頻點頭,高興地放林則徐進了考場。
林則徐因從小刻苦好學(xué),才能功成名就,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