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強,王琨,劉暢,張鵬,孟祥欣
(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陜西 咸陽 712099)
無線通信的傳輸距離是武器系統(tǒng)信息傳輸能力的基礎性能指標之一。在火炮通信系統(tǒng)中,超短波電臺使用全向的鞭狀天線向外界環(huán)境發(fā)射電磁波[1],因此無線通信距離必定受外界地理環(huán)境和電磁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炮塔空間有限、設備眾多,超短波電臺安裝在炮塔內(nèi)部,也會受裝備內(nèi)部電磁環(huán)境、天線安裝結(jié)構(gòu)與高度、發(fā)射機功率、天饋線系統(tǒng)增益等多種因素影響[2]。有關武器裝備通信距離的問題國內(nèi)外已有許多研究,主要都建立在天線已完成布局的基礎上,缺少對火炮天線布局與通信距離關系的討論分析。
筆者針對某炮塔上天線布局情況[3],建立了通信天線模型,進行電磁仿真分析,著重分析了不同天線布局的情況,探究了天線安裝傾角、遮擋與高度對接收功率的影響,提出天線最佳布局,為火炮通信天線的實際設計安裝提供依據(jù)[4]。
天線的工作過程是發(fā)射機產(chǎn)生的高頻振蕩能量,經(jīng)過發(fā)射天線變?yōu)殡姶挪芰?,并向預定方向輻射,通過媒質(zhì)傳播到達接收天線。接收天線將接收到的電磁波能量變?yōu)楦哳l振蕩能量送入接收機,完成無線電波傳輸?shù)娜^程。全向天線是在水平面內(nèi)基本上具有無方向的輻射特性,而在垂直面內(nèi)則具有定向輻射特性的天線。在水平方向圖中,最大電平與最小電平的差應不超過3 dB[5],如圖1所示。
火炮使用的超短波電臺天線是全向天線[6],由2~3個輻射器組成,通過2~3個輻射器形成合路,對外輻射電磁波。為了滿足通信距離的技術要求,超短波天線不能布局在底盤上,必須布局在炮塔上。為了滿足行軍工作狀態(tài)的要求,天線必須采取拉繩固定,拉繩固定必然會導致天線的傾斜。某火炮按照功能的需要,炮塔配備了雷達、發(fā)射裝置、光電等設備,那么其天線布局易受到炮塔上雷達和炮管的旋轉(zhuǎn)、發(fā)射裝置的升降、光電等其他設備遮擋的影響。為盡量減小遮擋物對天線的影響,以保證天線在裝備上能夠滿足電性能指標的要求,因此,在空間有限的炮塔上要盡可能地增大天線與其他設備間的距離。據(jù)此,初步設計了多種天線傾斜布局和遮擋布局的方案,并在CST中建立天線模型。通過對多種布局方案下的天線接收功率進行仿真,預測傾斜和遮擋對天線接收的影響程度,實現(xiàn)炮塔通信天線布局的優(yōu)化。
無線通信[7]距離主要取決于超短波電臺天線的接收效率,通??墒褂媒邮招盘柕墓β蔬M行評價,天線的架設高度對超短波電臺天線的接收功率具有很大的影響。由于超短波沿地面?zhèn)鬏敃r衰減較快,繞射障礙物的能力較弱,因此超短波通信通常是視距通信。而在電磁波傳播傳播模型中,Egli模型適用外場試驗環(huán)境中地勢起伏較小的視距通信場景,且工作頻率屬于VHF和UHF低段。Egli模型只涉及電臺工作頻率、收發(fā)天線安裝高度,符合武器系統(tǒng)進行無線數(shù)據(jù)傳輸成功率試驗的情況[8]。
Egli電磁波傳播模型是一種簡化的無線電磁波傳播模型,適合于地勢起伏較小的外場環(huán)境,是基于實測數(shù)據(jù)得出的,其電磁波傳播損耗為
EEgli=88+20lgf+40lgd-20lght-20lghr-Kh,
(1)
式中:EEgli為電磁波傳播損耗(dB);f為電磁波頻率(MHz);d為傳播距離(km);hr和ht分別為收、發(fā)天線的高度(m);Kh為地形校正因子(dB)[9]。
根據(jù)Egli電磁波傳播模型的電磁波傳輸損耗,綜合考慮發(fā)射與接收天線的損耗,超短波電臺饋線的損耗,得出接收天線的信號功率:
Pr=Pt+Gt-Lt-Lm+Gr-Lr,
(2)
式中:Pr為接收天線接收到有用信號功率(dBm);Pt為發(fā)射天線的發(fā)射功率(dBm);Gt為發(fā)射天線增益(dB);Lt為發(fā)射天線的饋線損耗(dB);Lm為電磁波傳播損耗(dB);Gr為接收天線增益(dB);Lr為接收天線的饋線損耗(dB)[10]。
超短波工作頻率在30~90 MHz,天線采用AT-8036型3 m中饋鞭天線,是一種全向天線。為了實現(xiàn)遠距離通信,超短波電臺的功率采用大功率發(fā)射為50 W,則Pt=47 dBm。當測試點周圍地形起伏的高度不大于15 m時,地形校正因子Kh可以忽略不計,理論計算中取Kh=0。AT-8036型3 m中饋鞭天線增益為-6~1 dB,取均值,則Gt=Gr=-3 dB。饋線、接插件、避雷器件損耗為1 dB,取Lt=Lr=1 dB。任意取4個頻率:f1=30.025 MHz,f2=50.975 MHz,f3=70.025 MHz,f4=87.925 MHz。電臺背景噪聲為-100 dBm,接收天線接收到的信號功率高于背景噪聲3 dB以上可正常檢測解碼,因此,將分析在接收功率高于-97 dBm時的傳播距離。
發(fā)射端與接收端天線高度采用某炮車天線底座加3 m中饋鞭天線一半進行計算,天線底座距離地面1.5 m,則ht=hr=1.5+1.5=3 m。對傳播距離0~16 km進行仿真,仿真軟件使用MATLAB軟件,接收端收到有用信號功率的結(jié)果如圖2所示。
根據(jù)圖2中曲線的規(guī)律可知,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大,接收功率逐漸下降。接收功率下降至-97 dBm時,4個頻率點的傳播距離d分別是8.677,6.660,5.682,5.069 km。在傳播距離為d=8 km時,4個頻率點的接收功率分別是-95.588,-100.186,-102.944,-104.926 dBm。也就是說,當發(fā)射天線與接收天線高3 m時,只有低頻段通信能力可以達到8 km。
將發(fā)射端與接收端天線底座架高至1 m,則ht=hr=1.5+1+1.5=4 m,仿真結(jié)果如圖3所示。
將發(fā)射端與接收端天線底座架高至1.5 m,則ht=hr=1.5+1.5+1.5=4.5 m,仿真結(jié)果如圖4所示。
根據(jù)仿真結(jié)果可知,將發(fā)射端與接收端天線底座架高,架高至1.5 m,即天線底座距離地面3 m,超短波電臺通信能力理論上可以達到8 km。
通過上述仿真可見,天線高度對通信距離影響較大,天線越高,通信距離越遠?;鹋谄脚_布置天線時,應盡量布置在最高點。若通信距離要求為8 km時,火炮兩端天線架設不應低于3 m。
在通信距離為8 km的條件下,研究發(fā)射天線與接收天線傾斜不同角度,以及接收天線被炮塔頂部設備遮擋時接收信號的功率,分析超短波天線安裝傾角與遮擋對武器系統(tǒng)性能技術指標造成的影響。當超短波電臺發(fā)射功率為50 W時,選取工作頻率為30~90 MHz進行仿真,分析超短波天線端口接收有用信號的功率強度。
當超短波電臺天線安裝在裝備頂部無遮擋時,若發(fā)射天線正常豎直安裝,接收天線以不同角度傾斜遠離或靠近發(fā)射端安裝,如圖5所示。
接收天線遠離傾角分別為0°、5°、10°、15°、20°、30°時,接收信號強度如圖6所示。隨著遠離傾斜角度增大,低頻區(qū)接收效率逐漸升高,但在中頻區(qū)和高頻區(qū)的接收效率逐漸降低。
接收天線靠近傾角為0°、5°、10°、15°、20°、30°時,接收信號強度如圖7所示。對比圖6、7可知,靠近時接收功率略大于遠離時接收功率,無論遠離還是靠近,隨著傾斜角度增大,接收功率變化的趨勢一致。
當發(fā)射天線與接收天線同時以相同角度傾斜,同向或相向放置,如圖8所示。
發(fā)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向同方向一起傾斜0°、5°、10°、15°、20°時,接收信號強度如圖9所示。隨著傾斜角度增大,在低頻區(qū)接收效率逐漸升高,但工作頻段中頻區(qū)和高頻區(qū)接收效率逐漸降低。
發(fā)射天線和接收天線相向一起傾斜0°、5°、10°、15°、20°時,接收信號強度如圖10所示。對比圖9與圖10可知,發(fā)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同向和相向時,隨著傾斜角度增大,接收功率變化的趨勢一致。在傾斜15°以下,同向接收功率大于相向接收功率。
通過上述仿真可見,收發(fā)天線傾斜時,接收信號功率曲線比較復雜,且傾斜程度越大,接收效果越差。為了滿足遠距離傳輸?shù)男阅?,接收功率不低?97 dBM,收發(fā)天線傾斜角度不應超過10°。
當超短波電臺天線沒有安裝在武器系統(tǒng)頂部時,天線存在有可能被遮擋情況。當發(fā)射天線正常豎直安裝,接收天線被遮擋且以不同角度傾斜遠離發(fā)射端安裝進行仿真,如圖11所示。
當遮擋物遮擋接收端天線0.3 m時,接收天線遠離傾角為0°、5°、10°、15°、20°時,接收信號強度如圖12所示。與無遮擋相比,遮擋物遮擋天線0.3 m使工作頻段高端的接收功率降低。接收功率隨著傾斜角度的變化與無遮擋時趨勢一致。
當遮擋物遮擋接收端天線0.5 m和1 m時,接收天線遠離傾角為0°、5°、10°、15°、20°時,接收信號強度如圖13、14所示??梢钥闯?,隨著遮擋的增高,超短波天線的接收功率在整個頻段內(nèi)呈現(xiàn)降低趨勢。
對超短波天線無遮擋和有遮擋情況進行了實驗仿真,通過分析不同傾斜角度時接收功率的結(jié)果可知:對于8 km通信,發(fā)射端超短波天線正常豎直放置時,全頻段接收效果最好;遮擋物對超短波天線70 MHz以上接收影響較大,并且天線被遮擋時,接收功率在整個頻段內(nèi)呈現(xiàn)降低趨勢,設計時應盡量減少遮擋;隨著傾斜角度增大,接收頻譜呈現(xiàn)兩端高中間低,為確保全工作頻段的信號接收,超短波天線傾斜不應超過10°。
天線布局對超短波電臺的傳輸性能具有重要的影響。天線的布局應避免被其他設備遮擋,天線被遮擋的越多,超短波電臺的傳輸性能越差。收發(fā)天線正常豎直安裝,全頻段傳輸性能最好,通信能力越強,隨著傾斜角度增大,傳輸性能將會降低。在不同天線高度下,計算了8 km處超短波天線接收功率。為滿足全超短波電臺的傳輸性能,通過對比分析多種布局方案,得出超短波天線最佳布局方案為:盡可能在車體的頂端,且不被其他設備遮擋;天線傾斜角度不應超過10°;天線底座距離地面不小于3 m。本文的理論分析與仿真計算,可為其他實際火炮平臺的天線布局優(yōu)化以及電磁兼容性分析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