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忠
張玲愛花更愛畫。愛不是刻意,不是將就,是自然,是無法自拔。
我們的工作室有一段時間同在一個院落,曾見證過她對自己工作室外綠地的經(jīng)營?;ú蓦m不名貴,但多為雅致之物,如菊、月季、多肉、蓮、百合、蘭等。用老家?guī)淼母叩筒煌闹裢拆B(yǎng)花亦增加另外一種別致,抑或在古玩市場偶遇的器物而拿來作為養(yǎng)花器物,得之古今對比之意。時常在花季見到她在微信朋友圈曬曬自己培育出的驚喜,偶爾也會收到私信給我發(fā)各種花的嬌艷,讓我傾羨不已。以前總無養(yǎng)花種草之心,也感受不到養(yǎng)花之趣。幾年前愛上養(yǎng)花之后更覺內(nèi)心細膩柔軟,眼見一花一葉冒出頭來,歡喜之心無可言說。張玲的分享我很能體會一二。
花的成長是一種生命的舒展。養(yǎng)花是把種子播入土壤或把苗木植入土壤,在合適的環(huán)境中生長、發(fā)芽、開花、結果。土壤的厚薄肥瘦都決定了花木日后的雄壯或單薄,但種子決定了基因,種一株蘭決不會開出百合,有些物種光有種子和土壤、雨水還不一定能成長健康乃至開花甚至結果,比如蘭在很多時候需要各種因緣匯集才能秀麗可人。
一位藝人的成長就如同一棵植物的成長,是屬牡丹?屬榕?屬竹?屬蘭?這是生下來就帶著的。如果把張玲拿花木作類比,我覺得她應該屬蘭。她自小生長在山水靈秀之地,沉醉于鳥語花香,享受著寒來暑往,自在著云山霧繞,體悟在半夜鳴蟬,這就是上天給予的饋贈。山民的質(zhì)樸,花木的溫婉,山石的渾茫無一不在她的心田烙下印跡。
在師范讀書時對繪畫的狂熱自然就不是偶然的心血來潮,這是一粒種子已經(jīng)著地生長的欲望。且短短幾年的師范時光顯然沒有滿足她的營養(yǎng)。在大學學習時與年輕活力又有思想的曾傳興建立師生緣,她對油畫人物畫的背后的精神追尋進入癡狂,曾見過她一幅超現(xiàn)實的人物繪畫,讓觀者隨著畫境趟入未來時光的縹緲與迷茫,不過此時的繪畫總讓人覺得還在受人牽扯。到后來的數(shù)年中張玲好像失去自己對繪畫的熱情,幾年里似乎也見不到幾幅畫。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判斷錯了,她閑下來是為了尋找自我。果然,她如同一株幽蘭找到了一個土質(zhì)肥沃又清涼舒適的所在——粉畫。粉畫又多半以風景作為題材,正好把自己的心靈回歸到自己最為親切的山水之間。是的,她最向往的還是大自然的靜謐、玄遠、樸茂、靈秀。后來在她的粉畫中屢見驚喜,我也似乎明白了一點:藝術要技又不能全是技,藝術的感動要由技支撐,但技不是藝術的靈魂,藝術之魂在于生命綻放。
張玲是一位聰慧又質(zhì)樸的藝者,畫畫是她生命過程的一部分,她為自己畫畫,不為別人。
明代薛網(wǎng)有詩云:“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p>
張玲如是!
張玲
湖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湖南省女畫家協(xié)會會員
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湖南省水彩畫學會理事
桃源縣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作品多次參加各類美術展覽,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銅獎,第二、三、四屆湖南省女水彩畫家作品展銀獎,第七屆湖南省女子水彩畫家作品展優(yōu)秀作品獎,湖南省“中國夢”文藝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