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鵬超
跳繩是小學體育的重要基礎項目,對鍛煉小學生運動能力、增強身體體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跳繩運動過程中小學生的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運動能力、運動需求等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分層、分組的教學理念,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以跳繩為教學內容展開積極的指導,提升小學生體育運動的能力。
分層分組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開展不同的教學策略。分層分組教學法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實踐對小學生的體質發(fā)展產生了積極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小學生跳繩的實際需求,積極開展跳繩教學指導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發(fā)展理念,做好體育課堂教學的具體設計。
1 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應用分層分組教學法的基本思路
1.1 堅持以生為主,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
堅持以學生為主是分層分組教學法實施的基本前提條件。小學體育跳繩項目教學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學生在跳繩過程中存在的明顯差異,這種差異直接關系到小學生跳繩運動的興趣、能力和行為,如果放任學生的差異性而不管很容易挫傷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分層分組教學法以學生基本學情為主,在教學之前教師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跳繩的熟練程度、跳繩的情況進行了基本的摸底,根據(jù)摸底情況制定分層分組的初步機制同時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近一步的觀察、分析和研究,然后結合分層分組的思路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策略的針對性和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小學體育跳繩運動的能力,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跳繩運動需求。
1.2 堅持有教無類,推動分層分組教學
分層分組教學體現(xiàn)了有教無類的思想。跳繩是一項大眾化的項目但從小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在指導過程中教師秉承何種教學思想直接影響著小學生跳繩運動能力和跳繩的興趣。推行分層分組的教學思想是落實有教無類的理念,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基本學情,通過分層指導的方式落實具體的教學設計,在體育跳繩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單獨的教學策略并從教學、指導、訓練等多方面進一步的優(yōu)化,將分層分組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學科教學當中,提升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學習興趣。
2 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應用分層分組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2.1 集體講授,有教無類
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應用分層分組教學法應堅持集體講授的思想,堅持有教無類并解決學生的不同問題。分層分組教學法在集體講課方面堅持統(tǒng)一性,其用意是避免分組教課讓學生產生差距感進而產生自卑的心理,此外通過集體授課的方式也可以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減少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在集體授課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每個問題通過集體講解也可以解決共性、普遍性的跳繩難點,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以單人跳、雙人跳、三人跳跳繩教學為例,絕大部分小學生已經具有跳繩能力而且部分小學生可以嘗試雙人跳,因此在跳繩教學時教師應圍繞跳繩開展集體講授,通過集體授課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教學內容。首先是單人跳的集體教學,在教學時教師示范單人跳繩的動作要領,包括什么時候起跳、如何輪動繩子,通過單人跳集中指導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快速掌握動作要領并豐富小學生的學習體驗,在示范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技巧;其次是雙人跳,教師示范雙人跳的時候可以邀請其他的體育老師一起示范跳,包括如何保持適當?shù)木嚯x,雙人跳的時機掌握等,通過“示范+講解+指導”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雙人跳的技巧。雙人跳開始有學生已經有了問題,如雙人跳初期如何掌握節(jié)奏等,教師需要給出及時的解答;最后是三人跳繩。三人跳繩的難度增大但也有學生愿意嘗試,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介紹三人跳的經驗并圍繞三人跳的技巧進行詳細解釋、說明,邀請?zhí)K能力強的學生示范三人跳。集中講解是分層分組訓練的基礎,在講解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的課堂關注度會隨著跳繩難度的增加而減弱,如講解單人跳以后部分學生的關注度下降、講解雙人跳以后部分學生的關注度下降,到了三人跳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有興趣且保持關注,但教師依然需要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進行,其目的是為學生未來的體育跳繩做準備和鋪墊,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跳繩的需求。
2.2 分類自學,自由訓練
小學跳繩集體講課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分類自學,這一階段主要以自由訓練為主。教師講課以后學生可以分類開始自學,分類自學是教師觀察學生跳繩能力、了解學生跳繩學情的有效契機,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觀察學生自主訓練的效果,包括跳繩的技巧是否掌握、跳繩的運動能力、跳繩的平衡能力等,通過觀察的方式可以了解學生的基本運動情況并分析學生的層次性。
以雙人跳為例,教師集中講解雙人跳的技巧以后可以讓學生開始自學,學生自主組建雙人小組并自由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跳繩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學生的不同學情:如有的學生從單人跳轉為雙人跳以后因為手里沒有繩子因此不知道什么時間調,導致跳繩頻繁失敗;有的學生在雙人跳以后總會下意識的完成一個以后就停止,不能連續(xù)跳;還有的學生在雙人跳時只能面對面合作跳,換一個方向就不行,兩人面朝一個方向或者是側面跳都不行,這些都說明了學生在雙人跳中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但是有的學生則可以很快掌握雙人跳的技巧,可以連續(xù)、多個的跳,學生在雙人跳中出現(xiàn)了層次性的問題。基于學生運動的實際,教師可以繼續(xù)對學生對運動情況機械能觀察和研究,了解小學生體育運動的實際能力并對每一個學生、每一組學生進行分層考慮,為后續(xù)的分層教學與設計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從而提升分層分組教學指導的針對性。
2.3 小組討論,尋求問題
觀察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搭橋牽線”,主要是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溝通,以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突破口進行小組合作訓練,實現(xiàn)整體提升的教育目標。小組討論可以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合理的解決,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幫助小學生逐步完成小組合作的目標并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學習與拓展。
結合學生的訓練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成為不同的小組并在組內進行拓展。如雙人跳中有的兩人組都可以快速完成雙人跳的項目、有的雙人組則不行。根據(jù)教師在課堂對學生不同小組的觀察和分析,教師可以對不同的雙人組進行搭橋牽線,由雙人組組建成四人組,如教師可以將快速完成雙人跳的小組與不同跳的雙人組形成“幫扶對子”,在組建初期教師并不直接點名學生小組組建而是讓學生以四人一組的方式自由成為小組,共同開展雙人跳繩項目。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小組的問題也很快的得到了發(fā)現(xiàn)并及時進行有效的解決,如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跳而在小組內找到了具體的方法。初期不搖繩的學生可以將手放在搖繩子同學的肩膀上在跳繩時發(fā)現(xiàn)前面同學肩膀動了而且有向上的趨勢則起跳,通過身體接觸的方式實現(xiàn)跳繩起步的統(tǒng)一,這一發(fā)現(xiàn)也在不同小組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隨著學生討論的深化,學生小組逐漸也得到了其他的訓練思路,如兩人面對面合作跳如何保持同步、兩人面朝一個方向如何保持同步以及兩人側面跳如何保持同步等,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共同成長。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實施小組合作要結合前期對學生的觀察,根據(jù)分層分組的理念進行合理的小組設計,通過教師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合理分組實現(xiàn)先進帶后進的教育目標,實現(xiàn)學生運動能力的有效提升。
2.4 分類訓練,展開實踐
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訓練,主要是結合跳繩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如有的學生單人跳好但跳雙人不行,通過將跳繩項目分成個人項、雙人項、多人項的方式開展分類訓練,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解決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跳繩運動過程中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等多個項目,教師在跳繩指導過程中要注重分類指導: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單人跳繩、雙人跳繩、多人跳繩的物料,學生可以根據(jù)物料自由的選取并進行初步訓練。單人跳、雙人跳、多人條要分為不同的區(qū)域;其次訓練以后教師要求學生輪換,即單人跳繩的學生需要轉移雙人跳區(qū)域進行雙人跳訓練、雙人跳的學生需要轉移到多人跳的區(qū)域進行多人挑訓練;多人跳的學生要到單人跳的區(qū)域完成單人跳。在分類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化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情況繼續(xù)觀察,了解學生的基本跳繩情況并分析學生跳繩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如一開始自由分組中學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表現(xiàn)最好的跳繩,如單人跳、雙人跳的分組中學生表現(xiàn)普遍比較好的,但是多人跳繩中就存在摸魚的現(xiàn)象,部分學生會利用多種方式逃脫多人跳繩以避免自己“出丑”,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及時關注學生學情,而在輪換以后學生的跳繩能力逐漸體現(xiàn)出來,有的學生可以應付多人跳、單人跳和雙人跳但有的學生只能完成一項或兩項,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教師需要進一步觀察分析、對學生進行個體研究并為后續(xù)的項目教學實踐提供必要的指導思路和尋找教學方法??傊诸愑柧氈饕歉鶕?jù)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的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合理的分析,以學生實際運動能力為觀察對象,通過分類訓練為分層分組教學繼續(xù)提供實踐思路。
2.5 分組指導,提升能力
分組指導是指在分類訓練的基礎上教師對每一個分類、每一個學生小組進行積極的指導,以提升學生能力為指導方向,通過分層分組指導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在跳繩運動項目中都可以獲得積極的提升、獲得相應的體育運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小學生完成體育運動并確保自身發(fā)展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
基于分類實踐的基礎,教師可以對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進行分組指導,不斷提升學生的跳繩運動能力。在分類基礎上輪換以后,每一個學生的跳繩能力情況得到了體現(xiàn),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小組的學生情況給予積極的指導。如部分學生輪換到單人跳以后發(fā)現(xiàn)學生在搖繩方面存在薄弱點,繩子忽快忽慢導致學生自己跳繩沒有節(jié)奏,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一次跳繩以后可以找到尋找自己的節(jié)奏,如跳繩以后可以踮一次腳下次在進行跳繩或者一前一后的跳繩,通過節(jié)奏的掌握讓學生逐步掌握單人跳繩的節(jié)奏,提升小學生的單人跳能力;在雙人跳繩中學生的合作能力直接關系到跳繩的成功,因此在雙人跳繩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從跳繩的方式、跳繩的方法、跳繩的模式等入手進行積極的指導,幫助小學生逐漸掌握跳繩的規(guī)律和技巧,從雙人跳的角度進行指導并提升學生雙人跳繩的能力;對多人跳繩中學生對于跑入時機無法掌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旁邊先觀察其他同學是如何掌握進入跳繩的時機的,通過觀察引導學生找到具體的規(guī)律。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指導,當發(fā)現(xiàn)跳繩時機以后可以向學生發(fā)出口令,學生聽到口令以后助跑進入跳繩的范圍,完成跳繩動作??傊處熢谔K分組指導過程中要了解不同學生的跳繩需求,通過分層分組指導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跳繩項目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2.6 集體小結,共同發(fā)展
分層分組訓練的基礎上小學體育教師應做好集體小結的訓練和指導工作。集體小結主要是通過分組分層訓練以后解決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通過小結的方式總結學生跳繩的運動情況、能力發(fā)展情況和問題解決情況,通過小結對學生運動能力進行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生的體育跳繩的整體發(fā)展。
跳繩包括單人跳、多人跳、雙人跳等不同項目。通過課堂教學以后教師要積極開展集體小結,通過集體小結讓學生共同總結經驗,彌補不同層次的學生差異。課堂小結是教師通過對學生課堂跳繩運動能力的觀察而提出的具體問題,是對學生課堂運動過程中對跳繩普遍存在的問題的反饋,在小結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集體的方式反思課堂體育運動中跳繩存在的情況并總結一些實用性的小技巧,如雙人跳如果掌握不了起跳時間就可以通過身體接觸的方式來完成雙人跳,通過一些小技巧總結的方式讓學生逐步掌握跳繩的規(guī)律,通過教師總結、學生發(fā)言提問的方式實現(xiàn)跳繩運動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在討論的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跳繩能力的共同發(fā)展。集體小結對小學生的運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關注小學生的成長實際,積極以小結歸納跳繩規(guī)律和方法,讓學生形成課堂小結的意識并互相學習優(yōu)秀的經驗,促進學生的跳繩能力的整體提升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同等學習機會。
總結:分層分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集體講授和集體小結的整體思路,在集體講授的基礎上通過個體訓練、小組討論、分組指導等方式針對學生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必要的指導,滿足每一個層次的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在指導過程中強化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指導,從而提升學生對跳繩的掌握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南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