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峰
寫考場作文不同于平時的寫作,學生沒有時間反復思考和修改。他們如果不能按照題目的要求去寫作,將難以得到滿意的分數(shù)。對此,筆者認為指導學生寫作考場作文有一定的必要。那么,我們具體該如何做呢?
第一步,我們可以列出一些要點,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
(1)全盤考慮,對各種類型的材料均要涉獵;增強審題、立意、構思的能力,明確寫作的核心要求;熟悉各種文體的寫作。
(2)關注熱點,聚焦時代,關注與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時代使命等相關的熱點,積累并靈活運用各種素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3)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只有弄清楚題目的要求,才有可能寫出合格的文章。比如,要確定文章的體裁,看是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還是應用文;又如,要確定寫作的對象,看是寫人、記事、寫景還是狀物。
(4)巧妙構思,靈活布局。增強思維能力,靈活運用總分總、層進式等結構。
(5)錘煉語言,強化表達。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使文章的語言更加流暢、得體,為文章打造“亮點”。
第二步,我們可以結合具體的題目來指導學生寫作。
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言必信,行必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成于思,毀于隨;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留下了許多關于“行”的箴言,至今對我們仍有價值。
行者常至,為者常成。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更需我們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拿到這道題,學生需先審題,再立意,最后構思。
首先,要審讀材料。材料比較短小,只有三句話。第一句話列舉了古人留下的一些關于“行”的箴言,并指出其對當代青年仍然有學習的價值。這些箴言均與“行”相關:“言必信,行必果”,強調說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終,言行須一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強調人應該從點滴小事做起,逐步前行;“行成于思,毀于隨”,強調行動得以成功源于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行為不能脫離實踐。這些箴言從態(tài)度、策略等多個角度強調了“行”的作用和影響。第二句話指出努力前行的人常會到達成功的彼岸。第三句話則呼吁青年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奮發(fā)前行。讀完材料,考生需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些與“行”相關的箴言是什么意思?其中蘊含了哪些道理?有什么價值?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些箴言?應當怎樣做?
其次,要準確把握“行”的內涵:“行”有行動、行為的含義,與努力行動、奮發(fā)有為、親身實踐等密切相關,展現(xiàn)出一種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無論闡述什么內容,落點均應強調“起而踐行”,絕非“坐而論道”。要當“行動隊”,不做“清談館”;清談只能誤國、誤己……以下立意可供參考:信念決定行動,行動貫徹信念;行動,才能改變世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絕知此事要躬行……以下擬題可供參考: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篤行于大道,做“趕考”青年;篤行不怠行;以躬行之態(tài),篤行于當下;燈火不滅,行者不息……當然在選好角度后,需重點抓住“行”的一個方面來寫,切忌面面俱到,蜻蜓點水。
最后,在構思行文時,可以按照“引——點——析——聯(lián)——結”的思路,先提出問題(由頭+過渡+直接而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再分析問題(從內涵、現(xiàn)象、原因、條件、影響等方面設置分論點),并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時代、社會和個人),最后解決問題(再提中心論點,從多個層面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第三步,鼓勵學生寫作,并結合他們的習作提出相應的建議。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文章中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擴大優(yōu)勢。
示例:
荀子有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背晒υ从诿恳淮蔚男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躬行實干的精神始終貫穿于華夏大地,厚植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行”的對立面是空談、空想。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整天都在空談、空想,對于追求的目標,只一味停留在嘴里、腦中,再美麗的目標也終究是一場泡影。藍圖雖美,需要親手一筆筆繪就;征途漫漫,需要我們一步步前行;志向再遠大,也離不開一點點的行動摸索。
用長年的堅守與付出讓山區(qū)人民擺脫貧苦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一心為油田,“寧愿將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穩(wěn)產再高產”的新時代鐵人王啟民;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實現(xiàn)“荒原變林地”人間奇跡的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無數(shù)先行者在祖國的大地上耕耘。他們把真干作為本分,把實干作為責任,把苦干作為追求,奉獻自我,哪怕“青絲”變“白發(fā)”,仍行走在歲月的征程上。
“行”似乎很簡單,只要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并持之以恒,就會有一定的作為。其實,“行”也不簡單,它不是簡單地邁步前行,而是經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之后的“篤行”……
建議:
該生從“行”本身出發(fā)構思行文,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感悟。但是,文章的結構不夠清晰,建議分別從“行之前”“行之中”“行之后”三個階段闡釋“如何更好地行”,并補充相應的論據(jù)。
第四步,展示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鼓勵學生點評。
比如,教師可以展示某考生的考場作文:
行走在時代的大道上
行動,是走向成功最為關鍵的一步。
有多少次,我們躊躇滿志卻又不敢向前;曾幾何時,我們懼怕失敗,急于收回向前邁的腳步……
如今,我們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嶄新時代,理應抬頭挺胸,大步地向前走。
行動的前提是敢于行動。我們要抓住機會,要有不怕失敗的勇氣,要有迎難而上、直面挑戰(zhàn)的膽識。在冬奧會上,“刷屏”的18歲女孩谷愛凌在女子大跳臺決賽的第三跳中拒絕“求穩(wěn)”,一舉挑戰(zhàn)自己從未公開表演過的1620度左側轉體,成功奪得寶貴的第三金。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這么做不是為了奪金,而是為了能夠“滑到自己的最好”。她不求名利,只愿意用實際行動挑戰(zhàn)自我,何嘗不是行走在時代的大道上?
其實,于我們而言,也是如此。行動了,努力嘗試了,失敗又有何可怕的?在跌倒處爬起,撣盡身上的塵土,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失,為日后的成功蓄力,不也挺好嗎?
然而,我所說的行動并非漫無目的地游走,也不是搖晃不定地亂走,更不是一意孤行地奔走,而應該是認準方向,堅持到底地走。這個過程應該是充滿樂趣、令人享受的。我們不能非把自己逼成“苦行僧”。
因為行走的過程重在“行”。找準了方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我們才能欣賞路邊不同的風景。
泱泱大國,蓬勃發(fā)展。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作為國家未來的脊梁,更應不斷前行,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行走在時代的大道上。
教師可以以此文為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學習文章中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學生點評:
文章的立意、結構、用詞都可圈可點。首先,這位同學按照題目的要求,圍繞“行”明確了“理應抬頭挺胸,大步地向前走”的觀點。文章的立意非常鮮明。其次是結構:文章開篇點題,表達觀點;在闡述“行”的內涵時,以事例佐證,尤其可貴的是用辯證的語言點明了行動的方式;接著宕開一筆,由個人轉入國家層面,內容豐富而飽滿;隨后討論青年該怎樣“行”,層層推進。最后是用詞。全文用詞妥帖典雅,顯示出作者較好的語言功底。
總之,在指導學生寫作考場作文的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先提建議,再組織學生進行實戰(zhàn)演練,又可以先組織其開展寫作訓練,再帶領他們總結寫作經驗。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