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玲
初到松山湖是在溫暖的四月天,那時,這片土地和語文教師這一職業(yè)對我來說都是嶄新的。一張白白的畫卷在我面前緩緩鋪開,我就像一個拿著畫筆卻還不知第一筆落在何處的小孩。
第一天晚上,科組便安排了師徒見面會。翻開教師手冊,看見“朱華華老師”后面跟著的是長達400字的教學成果介紹,我既驚訝又驚喜,感覺自己是中了彩票的幸運兒,同時,我也因期待而緊張不安。這時,華華老師來了,她熱情溫暖的笑靨映入我的眼簾。這一瞬間的相遇定格在我的記憶相冊,是我們相識的開始。
彼時的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像一只不敢把觸角伸出來的蝸牛。見面會后,華華老師帶我來到她的工作室,接著她便在書架上仔細地找書,她一邊選一邊說:“這些基本都是語文教師必讀書目。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yīng)該是不斷成長的,不斷通過閱讀吸收更多養(yǎng)分,你先拿去充充電?!蔽医舆^這寶貴的“禮物”,心靈深受觸動,我問她:“朱老師,我以后怎么叫您比較方便呢?”她帶著溫暖的笑容看著我,告訴我:“大家都叫我華華姐,你也這么叫我就可以了?!蔽尹c了點頭,揪著的心已經(jīng)舒緩下來。
在往后逐漸深入的認識過程中,我越來越覺得,華華老師就是松湖熱土上向陽而生的“向日葵”,她明亮溫暖,帶著陽光的熱度攜萬物共生光輝?!皨尚〉纳碥|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幾乎是所有認識華華老師的人都會發(fā)出的感嘆,也是我第一次聽她上課時最直觀的感受。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抑或是平日里與學生、同事的交流中,她始終充滿著激情和活力,總是不知疲倦地散發(fā)著靈動的生命力。
任教20余年,華華老師教學經(jīng)驗豐富,對教材也了熟于心,但是她從未因此停下學習進步的腳步。她給自己樹立了更高的目標,在課堂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具體清晰的基礎(chǔ)上,她用有溫度有色彩的語言文字去激發(fā)學生對母語的熱愛,以教材豐富的解讀啟發(fā)學生的想象與思考。正因?qū)φZ文教學“豐厚”的追求,她始終重視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每天課前設(shè)置學生閱讀分享環(huán)節(jié),堅持分享點評和指導。為了讓自己能夠更有深度地解讀文本,在教學以外的時間,華華老師一有空就閱讀,有感悟時便抓住靈感寫作,也因此留下了許多隨筆。在假期時,華華姐也常常與我分享好書,鼓勵我記錄讀書與教學心得。何其有幸,有這樣一位良師益友時時提點。每當有怠惰的“懶蟲”爬上我的腦袋,我便想起華華姐對我說過的話,要成為一條有“源頭活水”的河流。
華華老師曾說:“我希望成為深刻、廣博的教師,這就需要在備課時下足功夫?!睘榱藞?zhí)教《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課,華華老師曾做了200多頁的筆記,最后將課題確定為《從抄檢大觀園看“元迎探惜”》。以第74回為切入點,以“抄檢大觀園”為一個窗口,引導學生體會迎春流淚與探春流淚的不同心情,品味探春冷笑與惜春冷笑的不同內(nèi)涵,引導學生通過縱橫的比較,既看到元春青春的寂寞,也看到元春將大觀園開放給弟妹們中對青春的守護;既看到迎春的膽怯懦弱,也看到迎春在吃人的世道寄托《太上感應(yīng)篇》于無為中的自釋;既看到探春的精明能干,也看到探春生不逢時、越清醒越自苦的悲酸;既看到惜春的決絕,也看到惜春于污泥濁淖中自守清潔的可貴?!氨瘺鲋F,遍被華林?!辈恢皇强吹皆较ЫY(jié)局的悲涼,更看到香消玉損前生命的豐滿與芳華,才能深刻體會遍被華林不只是指數(shù)量之多,更指悲涼之霧對這些青春女子生命的過程的彌漫與貫穿。華華老師在課后交流時說:“為了一節(jié)四十分鐘的課堂,我常常愿意花數(shù)十個四十分鐘去備課。我期待能引導學生看到文本中立體的生命個體,看到經(jīng)典中真實的‘人’。比如這節(jié)《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課,我希望學生不是概念化地去界定‘元迎探惜’,而是結(jié)合特定的生存土壤去體察她們各自不同的選擇,在文字的褶皺中去品味她們各自不同的言行舉止。我總擔心自己的文本解讀能力影響了學生文本解讀的上限,所以我常上知網(wǎng)、登維普,讀學術(shù)論文,看教學設(shè)計。不故步自封,才能不斷自我突圍……”
不斷自我突圍,永遠向陽生長,是華華老師最日常的生命姿態(tài)。在2020年春節(jié),新冠疫情洶洶來襲,東莞市教研室號召全市師生“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并邀請華華老師在市慕課平臺上執(zhí)教疫情期間的第一節(jié)網(wǎng)絡(luò)公開課,從來沒有參與過直播與錄課的華華老師卻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短短的一個星期后,一節(jié)作文指導大課《思辨,助你寫出硬核作文》就令人驚艷地呈現(xiàn)在了市慕課平臺上。華華老師以云南彝良作家陳衍強的詩歌《仰望天空》熱點事件導入,通過呈現(xiàn)湖北籍作家湯世杰的《我的憤怒無可名狀——關(guān)于陳衍強<仰望天空>一詩的嚴正聲明》和數(shù)十位作家《聯(lián)名建議中國作協(xié)盡快撤銷陳衍強會員資格的公開信》及相關(guān)的評論,啟發(fā)學生思考:陳衍強到底觸犯了什么?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時的“價值底線”問題,認識到思辨也是有邊界的,“價值底線”就是思辨的邊界!同時通過“李文亮”“方方日記”等大家關(guān)注的焦點引導學生思考時需要具備的“時代視角”“辨證意識”和“人性觀照”……
該課得到了市教研員及同行的高度認可。大量高中語文老師將其轉(zhuǎn)播給自己的學生,德高望重的吳豐強老師還親自寫了上千字的課評,其中特別盛贊了華華老師作文課中“思想的啟發(fā)性”:“思想,在華華老師的課堂上不僅是名詞,更是動詞。很多的作文指導課止步于道理結(jié)論的灌輸、止步于格言金句的呈現(xiàn),止步于思想成品的搬運。而華華卻能把道理結(jié)論、格言金句融化到對熱點事件的分析過程中,讓人看到了一種思想的來龍去脈,看到了思想的展開、綻放的生長過程,看到了思想也有生命力?!處煹牡滋N來自積累所形成的積淀。華華的這堂課像她所有的課一樣,材料富贍,如同思想之樹上的枝葉扶疏。你看她在講到任何一個視角時,總能旁征博引,信手拈來,有如泉涌。一個辨證視角,一口氣舉出十多個例子,充分展現(xiàn)出任何一個問題的矛盾性和復(fù)雜性,這就給人一種深刻的印象:不用辨證思維去看問題,是多么的片面和狹隘?!?/p>
這節(jié)課后來被“南方+”面向社會推廣,以惠澤更多居家學習的孩子。講課的文稿后來發(fā)表在了《讀寫月報》上,亦可以啟發(fā)更多的一線教師。華華老師在事后總結(jié)時說:“當聽到很多中老年教師在群里抱怨網(wǎng)課、抗拒直播的時候,作為一個電腦小白,我心里也很虛,但抱怨是需要時間的,抗拒是會消耗精力的,我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備課,還需要完成線下到線上的角色轉(zhuǎn)換。我沒有功夫抱怨,我得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該做的事情上。我一次次打電話向信息老師請教,一遍遍地遠程學習錄課與直播的流程……我在心里對自己說,怕什么山高路遠,走起來;怕什么困難重重,學起來!其實真正做起來了,學起來了,心也就會慢慢充實起來,就不虛了……”是啊,向陽生長的人,珍惜每一縷春光,唯獨沒有時間抱怨。
有一次華華老師在指導青年老師備課時說:“有記者問霍金世間最讓他感動的是什么,霍金認真地回答:‘遙遠的相似性?!罨艚鸪磷淼氖呛棋钪娴南嗨菩?,借用來指語文老師的備課同樣適用,我們既要深耕文本,又不能設(shè)限文本,要有發(fā)散的眼光,要敢于拆掉思維里的墻,努力去尋找‘遙遠的相似性’。備課時不妨常常以歷史的眼光縱向追溯,或以中西的視角橫向比較,或嘗試母題的研究,我們看問題的視域就會開闊很多。比如魯迅的《祝福》,當學生滿足于蓋棺定論的主題——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鞭撻。我們可不可以追問學生‘只有20世紀的魯鎮(zhèn)才有祥林嫂的悲劇嗎?’進而引導學生去閱讀《德伯家的苔絲》《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洛麗塔》《羊脂球》《第二性》《醒來的女性》等作品,引導學生以宏闊的視野去看待古今中外的‘被侮辱與被損壞的女性’,學生概念式的道德指責就會少一些,理性的時代審視與自我審視就會多一些。再比如在品讀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時,如果聯(lián)系曹操《短歌行》、蘇軾《赤壁賦》、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陶淵明的《挽歌》,學生對生與死的認知可能就會更深刻、更豐富,甚至更達觀一些?!?/p>
在我準備自己的第一節(jié)公開課《哈姆萊特》時,我曾落入龐雜的思緒中理不出課堂主線。那時,華華老師陪著我一起閱讀文獻、打磨教學設(shè)計,思路敏捷的她一下指出我原有教學設(shè)計的弱點:停留在分析臺詞的矛盾之處,缺乏對人物性格及作品主旨的深入剖析而使得課堂深度不足,設(shè)問零碎缺乏提綱挈領(lǐng)的提煉。她引導我從戲劇臺詞中不同的沖突類型著手,帶領(lǐng)學生從哈姆萊特與敵人的沖突、與戀人的沖突、與自我的沖突中分析其性格特點及其成因,通過重點品味哈姆萊特在生存還是毀滅中與自我的沖突,引導學生既能看到哈姆萊特在行動上優(yōu)柔寡斷的可恨,也能看到其克制快意恩仇式的復(fù)仇中折射出的人文的高貴,看到其思想與行動之間隔著的太多太多人性的糾結(jié)。少一些道德批判,多一些人性的體察,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有溫度有人情味的學生。華華老師的點撥讓我醍醐灌頂,課前幾天,我修改教案至深夜,每次發(fā)給她看,她都立刻給予我回復(fù)。公開課前的一個早晨,我七點到會議室做準備,華華老師竟也出現(xiàn)在了那里,認真閱讀我的逐字稿??吹剿纳碛皶r,那一瞬間我忍不住淚目了,原本慌亂的心間布滿了溫暖的陽光,但我知道行動勝于言語,于是便更加堅定地告訴自己要心無旁騖地上好這節(jié)課。
不久后,我接到學校安排,我需要監(jiān)考高三的三模,那時,我才偶然得知華華老師的女兒是高三的學生。那一刻,內(nèi)疚的心潮向我襲來,也許我占用的是她寶貴的陪伴女兒的時光。
華華老師在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之余,見諸報刊的小論文一年達到20多篇,教研成果也有多項。許多教師都來找她取經(jīng),她常常說“教學反思和總結(jié)是教研的源泉”,確定了一個領(lǐng)域后要向縱深挖掘的方向探索,讓自己的研究系統(tǒng)化,她由名著閱讀課上的《紅樓夢》人物語言比較出發(fā),確定在“比較閱讀”的土壤深耕,慢慢地把觸角伸向詩歌、散文等各類文體作品的比較。在課堂中,華華姐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有趣的“比較閱讀”教學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逐漸變得鮮活、具體、深刻,閱讀熱情高漲。而這種逐步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也驚喜地讓“無心插的柳”成蔭,她在教育教學成果和課題研究評比中屢獲佳績。在分享過程中,她總是以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盤托出,鼓勵年輕老師多嘗試、多總結(jié),并主動帶領(lǐng)青年教師一起科研,一起做課題。今年8月華華老師帶領(lǐng)我和科組老師申報的課題《基于比較視域的思辨性閱讀教學實踐研究》入選省強師工程重點課題,此次評選能入圍省重點項目的全市僅8項。
華華老師常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成長最關(guān)鍵的是耐得住寂寞,沉心靜氣、扎扎實實地做起來?!比A華姐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我有幸參與過華華姐組織的集體備課,許多次當我們還在構(gòu)思研究角度時,華華姐便能夠迅捷地想到新穎巧妙的切入點。很快地,研究框架、佐證材料、教學設(shè)計等就迅速涌現(xiàn),我常常瞠目于她的深厚底蘊和敏捷才思。她指導丹丹老師以“探尋隱秘的沖突”為主線,比較魯侍萍的一次次自我克制與哈姆雷特的一次次自我退卻中所折射出的不同的高貴。她指導文婷老師在《促織》和《變形記》的比較閱讀中,通過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背景中相同的“由人變蟲”的故事體悟人性的異化,甚至從《促織》的喜劇中品味其背后深層次的悲酸。
至今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在我備課、打磨課題時,我時常感到不勝重負,在壓力面前像一個泄氣的氣球,華華老師總是用最信任的態(tài)度對待我。有時,我弱弱地問:“華華姐有空打個電話嗎?”消息剛發(fā)出,便立即收到來電,無論對于我的班主任管理工作還是日常教學困惑,她每次都是一邊回想自己的經(jīng)歷,一邊給我總結(jié)實用的建議。在我被自己的情緒支配時,華華老師除了安慰,更多的是告訴我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作為東莞市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指定的“見習教師規(guī)范化培訓的帶教導師”和“華南師范大學師范生實習指導教師”,華華姐每年都要帶教很多青年教師,他們總是帶著滿心的忐忑不安慕名而來,在指導期結(jié)束后又帶著滿懷的眷念不舍感激地離開。玉蓮在實習結(jié)束時悄悄將自制的小禮物塞在華華姐的抽屜里,佩妮在找到工作后第一時間將喜訊告訴華華姐,哲煊在明信片中深情地寫道:“華華老師,您讓我看到了名師背后的徹夜燈火,您為我樹立了一個永久的榜樣。您的課堂是我一直向往的,真正學有所得而又充滿情懷的語文課;您的教學理念是令我仰望的,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既能滿足學生務(wù)實的應(yīng)試需要,也能引領(lǐng)他們走向更遠的人生;您的為人更是我所敬佩的,所走的每一步都盡心盡力,每一盞夜里的燈火都來自您對學生的愛與擔當。……”
每年教師節(jié),學校的留言墻上總會出現(xiàn)許多與華華老師有關(guān)的學生留言,致遠慨嘆于她連上四節(jié)課仍激情不減,阿東因她的教學而發(fā)現(xiàn)了閱讀與思考的樂趣,慧嘉在她的鼓勵中找到了學好語文的自信,小睿在她的課堂中找到了精神家園……
一名教師最好的“評價尺”便是學生的認可度。用心育人,用情教書,待到花開季節(jié),定能收獲滿園馨香。
無論是語文教學抑或為人處世方面,華華老師在我的心目中,都是“華彩灼灼”的楷模,我從她的身上,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各個層面上的發(fā)展方向。
她始終懷揣著一顆篤定的心,和風容與,一路向陽。
她默默映襯著一方天空,自有一種淡然沉靜、樸實無華的美。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