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昌
無論窮通壽夭,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伴隨著這個過程的,是盈滿充實的快樂。
二十歲以前成長的是肉體,二十到四十歲成長的是經(jīng)驗,四十歲以后,成長的則主要是智慧。
跟世界上任何動植物的成長不同,人的成長不僅是體量的增大,更是心智的累積,是靈魂日漸走向豐盈飽滿且閃耀光輝的歷程,而且,這一切都不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而是基于個體自求強大的主觀選擇和持續(xù)努力的結(jié)果,有時,來自外界的推動、激賞和喚醒也功不可沒。
由于職業(yè)的原因,我養(yǎng)成了侍弄文字的習(xí)慣,在挑選推敲和編碼組合中,我享受著作為一個語文人獨有的心靈之旅和精神之樂。隨著年歲的遞增,思想的磨礪也帶來了心頭的磨損,在2014年的某一天,我突然產(chǎn)生了終結(jié)碼字的念頭。
其實,五十出頭的年歲,正是年富力強的黃金時段。可學(xué)校改制給許多同行心理造成的波瀾,短時間內(nèi)難以歸于平靜,順理成章地,我選擇了隨波逐流。
一天,正在陽臺上享受著暖陽的我,忽然收到一條短信。是《意林·作文素材》雜志編輯劉紅發(fā)來的,她誠邀我為時文素材寫短評。這類活兒,我是駕輕就熟的,而且,之前多有愉快的合作??蛇@一次,我的不爽利被劉編輯一眼看破,她說這是個急稿,不馬上寫恐耽誤編排進度。劉編輯是我相識已久的人,她的誠懇讓我沒法再嘰嘰歪歪地找借口推托,于是欣然應(yīng)允,不到一小時即順利交稿。就是這次小小的火花,重新引燃了我的寫作之火,說我是“易燃易爆品”也罷,是“引火燒身”也罷,總之,被編輯邀請讓我感到被信任、尊重和激勵,也體會到這份真誠請托中暗含的不容推卸的責(zé)任和榮耀。此后,相繼跟“意素”的蔣燕編輯等有過數(shù)度合作,而且《意林·作文素材》編輯部對我的合理要求幾乎有求必應(yīng),從贈書到寄語乃至于欄目設(shè)置,此有呼,彼有應(yīng),作為一個普通的寫手,我的愿望和付出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和尊重,還有什么能比這種怡人之事更讓人心悅的呢?
在寫作中學(xué)寫作,在寫作中找快樂,在寫作中體悟人生妙理和真摯情感,于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我的激情燃燒的歲月重新開啟,新一輪的精神成長拉開了帷幕。
走筆至此,忽然想到了四叔父。他今年八旬又三,但保持一生的習(xí)慣是讀書不輟。那天來我家閑聊,他談到了自己的生活及閱讀,令人訝異的是,我送他回家時已近晚上十點,他說自己還得再看會兒書。在這樣一位一生酷愛閱讀的老人面前,我,一個以教書為職業(yè)的后輩,有什么理由懈怠偷懶,滿足現(xiàn)狀,甚至以種種理由不求上進,自甘沉淪?
生命的質(zhì)量,當(dāng)然少不了必要的物質(zhì)支撐,但核心要素是心靈的充實,是追求成長、永不止步的奮力攀爬。一個人,能把自己的靈魂舉多高,人生境界便有多高,而這毫無例外地植根于內(nèi)心不斷成長的需要。
成長,不斷地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持續(xù)收獲精彩和快樂,或許,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39045019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