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河南南陽 473000
產后漏尿屬產科常見疾病,當腹腔內壓力增大時,患者會出現(xiàn)尿液不自主經(jīng)尿道溢出現(xiàn)象[1,2]。產后漏尿的發(fā)生主要由于女性在分娩過程中骨盆盆底肌肉、周圍組織出現(xiàn)過度拉伸,導致膀胱底部失去支持力,進而造成產婦產后控尿能力降低。目前,臨床多在產婦產后早期予以相關康復訓練,以達到預防產后漏尿的目的,且具有簡便易學、可行性高等優(yōu)點,已在臨床廣泛應用[3]。然而常規(guī)康復訓練效果受患者個體因素影響,效果有限,難以滿足產婦需求[4]。盆底康復訓練以促進產婦健康為目的,利用多種康復訓練措施刺激產婦盆底肌肉,以改善盆底肌肉功能[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盆底康復訓練在產后漏尿中的臨床價值。信息示下。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產婦84 例。納入標準:①初產婦;②單胎妊娠;③產婦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認知、語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盆腔手術史者;②孕前有漏尿癥狀者;③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者;④長期腹瀉或便秘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 例。對照組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5.82±2.35)歲;孕周38~40 周,平均孕周(39.16±0.58)周;自然分娩32 例,剖宮產10 例。觀察組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4.96±2.31)歲;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9.34±0.61)周;自然分娩34 例,剖宮產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所有患者均于產后第1d 行康復訓練。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取坐臥位,屈曲分開雙腿,吸氣時肛門收縮5~10s,呼吸放松10s,如此反復,10~15 次/組,1 次/d,并逐漸增加次數(shù)至3 次/d;取坐位,雙腿交叉,然后指導產婦站立并收縮上提肛門,緊閉尿道,堅持5s,再慢慢放松,10 次為1 組,3 組/d。訓練期間告知產婦若發(fā)生頭痛、腹痛、陰道出血等情況,應立即停止訓練并復查。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用盆底康復訓練:(1)生物反饋和電刺激:選擇神經(jīng)肌肉刺激治療儀(Enraf-Nonius,型號Endomed 182),調節(jié)電刺激基本參數(shù)情況(刺激頻率50~80Hz、脈寬250~320μs),首先指導產婦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在產婦陰道內放置電極直接刺激陰道肌肉,15~20min/次,2 次/d,并根據(jù)產婦實際肌力及時調整相關參數(shù),以肌肉出現(xiàn)跳動無痛感為準。(2)陰道啞鈴康復訓練:選擇適合產婦型號的陰道啞鈴,隨后涂抹專用潤滑導電膏,產婦取仰臥位,將陰道啞鈴一端插入陰道,留置膠繩,指導產婦收縮陰道肌肉,并進行行走訓練,以啞鈴未從陰道內滑出為控制,根據(jù)患者康復情況,循序漸進增加上下樓梯、下蹲等訓練,根據(jù)患者肌力恢復情況選擇適合各階段的啞鈴,15~20min/次,2次/d。(3)針灸:取仰臥位,消毒,使用一次性無菌毫針從產婦氣海、中極穴快速進針,反復捻轉,促使產婦產生排尿感,隨后從關元、足三里、太溪、三陰交等穴位進針,加用艾條灸,針灸時間為30min,1 次/d。兩組均持續(xù)干預3 個月。
比較兩組產后漏尿發(fā)生情況、盆底肌肉張力恢復情況。(1)產后漏尿發(fā)生情況:以產婦咳嗽、打噴嚏或進行活動時漏尿為產后漏尿,并采用1h 尿墊試驗方法評估患者漏尿程度,無(未發(fā)生漏尿),輕度(1h漏尿≤1g),中度(1g<1h漏尿<10g),重度(10g≤1h漏尿<50g),極重(1h 漏尿≥50g)。計算產后漏尿發(fā)生率。(2)盆底肌肉張力恢復情況:于干預前、干預后采用手測肌力的方法測定產婦盆底肌肉張力,以陰道收縮持續(xù)時間、連續(xù)完成陰道收縮次數(shù)為分級標準,分為0 級(陰道無收縮)、Ⅰ級(收縮持續(xù)1s,連續(xù)收縮1 次,稍有顫動)、Ⅱ級(收縮持續(xù)2s,連續(xù)收縮2 次,微弱收縮但不完全)、Ⅲ級(收縮持續(xù)3s,連續(xù)收縮3 次,基本能完全收縮,無對抗)、Ⅳ級(收縮持續(xù)4s,連續(xù)收縮4次,正常收縮,輕微對抗)、Ⅴ級(收縮持續(xù)≥5s,連續(xù)收縮≥5 次,強力收縮,對抗正常)。
表1 兩組產后漏尿發(fā)生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盆底肌肉張力恢復情況比較[n(%)]
分娩和妊娠是產后漏尿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在妊娠期間,胎兒體質量不斷增加,導致盆底肌肉受到壓迫,進而盆底結構功能松弛,若不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增加產后漏尿發(fā)生風險。同時分娩會造成盆底肌肉過度拉伸,導致產婦盆底肌肉維持尿道阻力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損害,當產婦咳嗽時,腹壓升高,尿液便會不自主的溢出,嚴重影響產婦生活質量[6,7]。
常規(guī)康復訓練以收縮肛門運動為主,可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環(huán),但訓練動作較為單調,多數(shù)產婦難以遵醫(yī)囑嚴格訓練,康復效果有限[8,9]。盆底康復訓練包括電刺激、生物反饋、盆底肌鍛煉等,具有操作簡便、種類較多、防治兼?zhèn)涞忍攸c,在促進初產婦產后恢復中具有重要意義[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漏尿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盆底肌肉張力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盆底康復訓練在初產婦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改善產婦產后盆底肌力,預防產后漏尿的發(fā)生。原因在于盆底康復訓練借助神經(jīng)肌肉刺激治療儀刺激尿道括約肌收縮,促使產婦主動收縮盆底肌群,有利于提升盆底肌肉彈性和強度,抑制膀胱收縮,增強控尿及儲尿能力,從而預防產后漏尿的發(fā)生。盆底康復訓練借助陰道啞鈴進行步行、上下樓梯等訓練,可不斷強化盆底肌的緊張度,加快盆底肌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受損神經(jīng)細胞功能恢復,增強盆底肌肉張力,提高產婦盆底肌收縮力,延長肌肉收縮時間,有助于進一步預防產后漏尿。此外,本研究考慮產后漏尿的發(fā)生可能由于下元不能固所致,針對此采用針刺關元、足三里、氣海等穴位,再加用艾灸,能夠達到疏通經(jīng)絡、益氣固攝的作用,從而促進盆底受損組織再生,增加尿道括約肌張力,進一步達到防治產后漏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