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六盤山華北落葉松單木樹高對立地因子和林分特征的響應………………………………………… 張中惠,王彥輝,郭建斌,等(1)
利用珍貴樹種改造尾巨桉純林的混交模式研究……………………………………… 周芳萍,徐建民,陸海飛,等(10)
胡桃楸種源家系幼齡期生長變異及選擇研究……………………………………… 蘆賢博,徐連峰,龐忠義,等(20)
采脂年限對濕地松活立木不同部位材性變化的影響……………………………………… 武浩然,范艷如,牛小云,等(31)
干熱河谷新銀合歡人工林土壤顆粒態(tài)有機碳氮特征……………………………………… 羅明沒,毛姣艷,師 睿,等(40)
松材線蟲侵染前后馬尾松樹體內微生物多樣性分析……………………………………… 溫曉健,巫建軍,李永先,等(48)
光周期與光質對櫟屬幼苗生長及葉綠素熒光的影響……………………………………… 姚 寧,劉建鋒,江澤平,等(59)
長江中下游區(qū)板栗主栽品種果實表型和品質綜合評價……………………………………… 江錫兵,滕國新,范金根,等(70)
水曲柳CUC1基因克隆及瞬時表達分析……………………………… … 崔靖弘,于 磊,梁楠松,等(82)
普瑞楊、46楊及107楊的林內SO2濃度及葉片硫酸根離子含量差異…………………………………………… 馮錦霞,馬 潔,萬賢崇(92)
大興安嶺南段次生林區(qū)倒木對森林更新的影響……………………………………… 管立娟,趙鵬武,周 梅,等(97)
氣候變化下瀕危樹種華榛的潛在適生區(qū)預測……………………………………… 何 馨,馬文旭,趙天田,等(104)
面向三江保護區(qū)植被類型識別的最佳波段組合研究……………………………………… 姜 怡,劉 華,趙 峰,等(115)
‘麥緣錦楸’葉色表型qRT-PCR內參基因篩選及驗證……………………………………… 楊英英,趙林姣,楊桂娟,等(123)
基于GC-MS的五種石斛花朵揮發(fā)性成分鑒定與差異性分析……………………………………… 王元成,張 萌,周曉星,等(132)
感染國槐帶化病植株內源激素及轉錄組分析………………………………………… 劉文汝,冀勝鑫,甄志先(141)
種間關系對中條山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及群落穩(wěn)定性的影響……………………………………… 裴順祥,法 蕾,杜滿義,等(150)
3-PG模型在天然興安落葉松林生長因子預測中的應用………………………………………… 曲凌昊,趙秀海,張春雨(158)
偏冠對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計算的影響 ………………………………… 孫 釗,潘 磊,喬晶晶,等(166)
一株南方紅壤區(qū)杉木根際高效解鉀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 趙 君,饒惠玲,馮清玉,等(172)
南亞熱帶4個樹種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郭 耆,趙厚本,周光益,等(182)
第2期
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特征的緯度變化………………………………………… 簡尊吉,倪妍妍,徐 瑾,等(1)
麻櫟優(yōu)樹自由授粉家系生長性狀3地點間動態(tài)變異及優(yōu)良家系選擇………………………………………… 苑海靜,成向榮,虞木奎,等(9)
目標樹經(jīng)營對云冷杉針闊混交林單木生長的影響研究……………………………………… 周超凡,馮林艷,何 瀟,等(19)
基于機載激光雷達冠層高度模型的小班區(qū)劃……………………………………… 熊 昊,龐 勇,莢 文,等(28)
核桃JrWOX4b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雷夏爍,常英英,張 普,等(37)
不同氮形態(tài)處理條件下楊樹根尖差異表達基因的特征分析…………………………………………… 周 婧,李卓蓉,吳江婷(45)
實驗田4年生轉基因毛白楊嫁接苗和自根苗安全性研究……………………………………… 侯榮軒,趙 燁,田彥挺,等(56)
中亞熱帶不同演替森林群落土壤結構分形特征對大孔隙的影響……………………………………… 朱夢雪,趙洋毅,王克勤,等(67)
櫟樹秋季葉色多樣性及相關生理特性的變化……………………………………… 安 然,王樹鳳,陳益泰,等(78)
鼎湖山季風常綠闊葉林枯落物層自然含水量的長期動態(tài)變化……………………………………… 馮英杰,劉佩伶,劉效東,等(89)
曼地亞紅豆杉NAC基因家族鑒定及表達分析……………………………………… 張愷愷,楊立瑩,豐美靜,等(97)
不同林齡杉木人工林土壤氮轉化酶活性特征……………………………………… 彭紫薇,焦鵬宇,高李文,等(104)
竹卵圓蝽致病球孢白僵菌的分離和毒力測定……………………………………… 耿顯勝,舒金平,張亞波,等(112)
基于管道模型理論的長白落葉松葉生物量與徑向生長關系研究……………………………………… 潘 磊,王軼夫,孫 釗,等(118)
油茶轉錄因子基因CoSOC1-like的克隆和表達分析……………………………………… 黃國文,管天球,趙雨云,等(129)
楊小舟蛾新病毒的鑒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劉瑞霞,謝丹潔,劉錦山,等(140)
松褐天牛的蛀道結構系統(tǒng)研究 ………………………………………… 高尚坤,馬深成,楊化偉,等(148)
鶴頂粉蝶覓食求偶過程中的視覺嗅覺信號識別……………………………………… 劉 杰,李明濤,陳順安,等(154)
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燒跡地灌木樹種種間關聯(lián)性……………………………………… 趙 安,田 青,周曉雷,等(163)
清瀾港紅樹林濕地土壤酶活性與理化性質的關系……………………………………… 陳小花,陳宗鑄,雷金睿,等(171)
石灰?guī)r山地不同生境淡竹的養(yǎng)分特征及其生理適應……………………………………… 吳姝瑾,梁 寬,樊 燕,等(180)
內蒙古大興安嶺南段山楊純林與白樺純林的枯落物層水文效應……………………………………… 張軼超,烏藝恒,周 梅,等(187)
海州常山葉片實時熒光定量PCR的內參基因選擇……………………………………… 華雅潔,岳遠征,楊秀蓮,等(194)
第3期
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豆科樹木對鄰體樹種的影響………………………………………… 鄧方立,許 涵,陳 潔,等(1)
火炬松體細胞胚胎發(fā)生體系的優(yōu)化 ……………………………………… 胡 珊,楊春霞,谷振軍,等(9)
海涂圍墾區(qū)不同林分土壤活性有機碳垂直變化特征……………………………………… 劉江偉,徐海東,林同岳,等(18)
長白落葉松樹冠半徑分布特征及其對競爭的響應……………………………………… 潘 磊,王軼夫,孫 釗,等(27)
土壤產(chǎn)氣腸桿菌的解磷特性及其對毛竹苗的促生作用……………………………………… 徐冰石,陳伏生,張林平,等(38)
白木香響應真菌侵染與機械損傷脅迫的生理機制……………………………………… 張 鵬,薛世玉,李小飛,等(47)
微生物菌劑對小葉楊復墾區(qū)土壤理化性質和酶活性的影響……………………………………… 侯曉萌,孔 濤,霍宏亮,等(55)
東北人工紅松針葉林和天然次生闊葉混交林林下土壤氮初級轉化速率特征 ………………………………… 郎 漫,吳昌福,蘇孝純,等(63)
土壤動物對黔中地區(qū)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響……………………………………… 鄧承佳,袁 訪,卜通達,等(72)
城鄉(xiāng)梯度下不同林分類型土壤團聚體分布及其穩(wěn)定性……………………………………… 楊洪炳,肖以華,許 涵,等(82)
廣東省針葉樹種蓄積量和生物量生長模型研究……………………………………… 黃金金,劉曉彤,張逸如,等(93)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落葉松毛蟲致災狀況調查與致災因子分析……………………………………… 于德江,鄭依國,孫晨輝,等(103)
南亞熱帶不同人工林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及土壤質量評價……………………………………… 袁星明,朱寧華,郭 耆,等(112)
油茶成花啟動與春梢生長的關系 ……………………………………… 郭紅艷,譚新建,田 豐,等(123)
青藏高原東北坡螞蟻物種的分布格局 ………………………………… 陳 超,熊忠平,徐正會,等(131)
呼倫貝爾沙地樟子松生產(chǎn)力及其對氣候因子的響應…………………………… 牛進松,劉小粉,SeMyung Kwon,等(141)
林分空間結構與物種多樣性隨空間尺度變化的規(guī)律研究……………………………………… 向 欽,郭秋菊,艾訓儒,等(151)
水杉人工林細根和粗根碳氮磷計量特征對N添加的響應……………………………………… 問宇翔,馮坤喬,童 冉,等(161)
喀斯特區(qū)不同植被恢復措施土壤質量評價……………………………………… 董 茜,王根柱,龐丹波,等(169)
鳳陽山常綠闊葉林優(yōu)勢種木荷的種群結構與動態(tài)……………………………………… 彭 輝,周紅敏,王宏翔,等(179)
黃河故道刺槐人工林空間和大小結構特征……………………………………… 張崗崗,劉偉霞,王 洋,等(185)
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沙柳地上生物量預測模型……………………………………… 程冀文,王樹森,羅于洋,等(193)
第4期
尾葉桉 × 細葉桉多年生生長及其與材性相關的遺傳分析………………………………………… 邱 妍,翁啟杰,李 梅,等(1)
板栗果實內生真菌群落組成及分化特征 ……………………………………………閭 星,竇桂銘,汪慧華,等(9)
10年生杉木人工林葉片和細根功能性狀對土壤磷添加的響應……………………………………… 張 運,宋崇林,陳 健,等(23)
基于表型和SSR標記的隴南油橄欖品種鑒定與遺傳多樣性分析……………………………………… 徐 悅,黃 蘭,李金花,等(33)
刀狀黑黃檀基因組特征與種群遺傳變異分析……………………………………… 劉 宇,鄭勇奇,李長紅,等(44)
杜鵑紅山茶與山茶‘媚麗’雜交后代花青苷變異特征……………………………………… 楊美英,李建賓,張 瑩,等(54)
牡丹種間遠緣雜交不親和的細胞學與生理機制研究……………………………………… 張翔宇,賈文慶,何松林,等(63)
栗雜交F1代群體遺傳結構及其農(nóng)藝性狀關聯(lián)分析……………………………………… 江錫兵,章平生,張東北,等(72)
林隙大小對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動態(tài)的影響……………………………………… 張 宇,魏 曦,梁文俊,等(84)
縉云山針闊葉混交林渦相關適用性及碳通量變化特征……………………………………… 王松年,王云琦,王 凱,等(93)
基于U-Net模型的多時相Sentinel-2A/B影像林分類型分類………………………………………… 楊 丹,李崇貴,李 斌(103)
不同產(chǎn)地三花槭繁殖體表型變異及選擇研究……………………………………… 孫安然,張 明,龐忠義,等(112)
不同林分密度指標在杉木單木直徑年生長模型的應用……………………………………… 姜 麗,張雄清,段愛國,等(123)
桑樹HD-Zip I亞家族基因的鑒定及表達分析……………………………………… 胡景濤,李彥杰,段艷艷,等(130)
不同基因型橡膠樹花藥體胚發(fā)生能力的差異分析……………………………………… 顧曉川,彭素娜,戴雪梅,等(143)
北京海坨山典型林分土壤固氮菌群落特征研究……………………………………… 史 策,聶立水,魏一凡,等(153)
六盤山華北落葉松林坡面土壤密度空間變異與合理取樣數(shù)……………………………………… 鄧佳楠,劉 帆,劉澤彬,等(162)
氮添加對亞熱帶黃山松林土壤磷組分的影響……………………………………… 林巧玉,曾泉鑫,元曉春,等(170)
科爾沁沙地主要造林樹種葉片δ13C比較研究……………………………………… 于豐源,張金鑫,孫一榮,等(179)
大別山區(qū)兩種柿資源種實表型性狀的多樣性……………………………………… 楊 旭,徐 陽,龔榜初,等(188)
山東省側柏枝枯病病原菌鑒定及其致病性測定……………………………………………………… 劉在哲,亓玉昆,呂 娟,等(197)
第5期
滇牡丹MYB家族成員鑒定及PdMYB2的功能驗證………………………………………… 鄒紅竹,韓璐璐,周 琳,等(1)
基于實例分割的高郁閉度林分單木樹冠無人機遙感提取……………………………………… 謝運鴻,荊雪慧,孫 釗,等(14)
三峽庫區(qū)秭歸段消落帶重金屬時空分布特征……………………………………… 陳 天,程瑞梅,肖文發(fā),等(22)
AM真菌和無機磷對油茶苗磷吸收和培養(yǎng)土壤磷組分的影響……………………………………… 黃雨軒,林宇嵐,張林平,等(33)
青錢柳種質資源評價及其優(yōu)良家系和單株篩選……………………………………… 藍麗霞,徐展宏,孫操穩(wěn),等(42)
37份文冠果優(yōu)新種質資源表型性狀遺傳變異分析…………………………………………… 王婭麗,顧志杰,賈巧霞(52)
不同寄主植物對云南松毛蟲生長發(fā)育、繁殖及生理酶活性的影響……………………………………… 沈海燕,梁 運,陳正浩,等(63)
農(nóng)桿菌介導的山蒼子遺傳轉化體系的構建……………………………………… 王民炎,俞文仙,趙耘霄,等(71)
典型中亞熱帶天然闊葉林林木高徑比與胸徑及樹高關系……………………………………… 嚴銘海,王金池,黃清麟,等(81)
內蒙古黃土丘陵區(qū)4種檸條林土壤水分入滲特征……………………………………… 江 磊,秦富倉,曾令建,等(89)
不同林分密度指標在杉木林分蓄積量模型的應用研究……………………………………… 姜 麗,張雄清,段愛國,等(97)
杜仲種質資源葉片表型性狀多樣性分析……………………………… … 孟益德,杜紅巖,王 璐,等(103)
翅果油樹人工林表型性狀變異規(guī)律研究 …………………………………………… 楊玉潔,胡曉艷,黃 堯,等(113)
藏東南色季拉山急尖長苞冷杉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時空動態(tài)特征……………………………………… 樊志穎,陳 康,李江榮,等(123)
馬尾松與鄉(xiāng)土闊葉樹種混合凋落葉分解的質量損失……………………………………… 張 艷,李 勛,宋思夢,等(134)
滇南3種不同類型熱帶森林優(yōu)勢種幼樹樹干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 屠 晶,栗忠飛,孫 靖,等(146)
土壤活性有機碳及碳庫管理指數(shù)對石漠化治理措施的響應……………………………………… 李金垚,潘 雯,王 佳,等(156)
砂質海岸不同密度黑松葉片養(yǎng)分重吸收特征………………………………………… 任奕煒,衣華鵬,鐘小瑛(164)
基于立地混合效應的湖南丘陵平原區(qū)杉木多形立地指數(shù)模型研究……………………………………… 宋 爭,黃 朗,胡 松,等(172)
長柄扁桃適宜分布區(qū)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 張君明,邊 磊,周飛梅,等(180)
中國沙棘樹冠上中下部枝條的水碳代謝與生長結實性狀研究……………………………………… 李海波,薛 浩,薛靜茹,等(188)
響應面法優(yōu)化森吉木霉M75菌株發(fā)酵培養(yǎng)條件……………………………………… 張 銘,寧少華,高 茜,等(196)
第6期
馬尾松和紅錐葉片解剖和光合對穿透雨減少的響應………………………………………… 郭鑫煒,劉世榮,王 暉,等(1)
板栗堅果營養(yǎng)物質和抗氧化成分綜合評價……………………………………… 武妍妍,史文石,石新如,等(12)
滇中亞高山林地土壤團聚體結構及其對優(yōu)先路徑的影響……………………………………… 盧華興,趙洋毅,段 旭,等(23)
凋落物和銨態(tài)氮添加對亞熱帶羅浮栲和杉木林土壤碳氮淋溶的影響……………………………………… 王夢思,馬紅亮,官曉輝,等(35)
篩胸梳爪叩甲幼蟲對竹筍揮發(fā)物及CO2的行為反應……………………………………… 張 威,滕 瑩,黃徐駿,等(44)
玫瑰紅菇和灰肉紅菇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禹 飛,梁俊峰(52)
廣西引種傘房屬三種桉樹的生長和抗病性早期選擇……………………………………… 李昌榮,鄭永鄧,郭東強,等(64)
太行山區(qū)栓皮櫟、刺槐和側柏對干旱的適應策略研究……………………………………… 牛存洋,壽文凱,楊喜田,等(73)
麻豎毛天牛不同蟲態(tài)對松褐天牛腫腿蜂寄生成功率和子代發(fā)育的影響……………………………………… 唐艷龍,王麗娜,賈結利,等(83)
基于核桃參考基因組的SSR位點鑒定分析和單態(tài)性標記開發(fā)……………………………………… 賀君星,馬慶國,裴 東,等(89)
3-溴丙酮酸對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的增效作用……………………………………… 劉瑞霞,李恩杰,柏 超,等(101)
青藏高原東北邊緣云-冷杉林火燒跡地灌木群落種群生態(tài)位特征……………………………………… 趙 安,周曉雷,史瑞錦,等(108)
橫斷山脈亞高山高山櫟根系可培養(yǎng)真菌的多樣性研究……………………………………… 李鴻博,馬 莉,黃耀華,等(118)
遼東山區(qū)人工紅松冠長率影響因子研究 …………………………………………… 劉奇峰,陳東升,馮 健,等(127)
不同濃度石墨烯對杉木幼苗生長、根系形態(tài)及15N吸收利用的影響……………………………………… 彭婷婷,魏永平,章進峰,等(135)
北方蒙古櫟和栓皮櫟林蛾類多樣性比較分析……………………………………… 任雪毓,龐 巖,王 梅,等(143)
基于因子分析的不同楸樹無性系耐銻綜合評價……………………………………… 劉振華,王軍輝,童方平,等(151)
緩釋肥×菌根菌對赤皮青岡容器苗生長性狀和養(yǎng)分狀況的影響……………………………………… 黃盛怡,楊孟晴,王 斌,等(161)
桉樹液流徑向變化及其對整樹蒸騰估算的影響……………………………………… 秦佳雙,顧大形,倪隆康,等(170)
環(huán)境友好型保水材料對土壤水分特征的影響及評價………………………………………… 侯美娟,蔚阿龍,叢日春(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