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栩 菏
說到鹿,大家一定不陌生。因為一直以來,它就是個很受人們偏愛的動物。人們對鹿喜歡的程度很高,幾乎在鹿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美好的寓意—長壽、吉祥、美麗、財富,甚至連古代帝王的權(quán)力,都可以用鹿來表達。它們不僅出現(xiàn)在文人墨客的詩中、畫里,敦煌壁畫里有它,明清古民居的木雕里也有它。可見人們對鹿的喜愛程度很深沉。
有一種鹿,相較于大家熟悉的長頸鹿、梅花鹿等明星親戚們,它的長相就低調(diào)多了,它沒有華麗的臉龐,更沒有大眾熟悉的“v”字臉,可以說是長相很奇特,又小又黑,頭頂上還有一簇放浪不羈的毛發(fā),個性還內(nèi)向。成年的公鹿嘴巴兩側(cè)還外露著兩顆長獠牙,毛色是偏暗褐色或者青灰色,耳朵內(nèi)側(cè)還有些白毛。這種鹿被叫做毛冠鹿。毛冠鹿生性膽小、靦腆害羞,但是這種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小鹿,其雄鹿居然會長“獠牙”!但如果你仔細看它的長相,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不同于野豬的地包天“獠牙”,這是一對由上至下的犬齒,更像近年來風靡全球的“吸血鬼”。不過毛冠鹿是堅定的素食主義者,喜食百合科、虎耳草科、薔薇科和玄參科植物的嫩枝葉,也食野果和種子。獠牙只是它的武器,雄性毛冠鹿成年后,免不了要因爭風吃醋而大打出“牙”,遇到驚嚇或勁敵時,它們也會鼓足勇氣用犬齒捍衛(wèi)自己的生存權(quán)。
毛冠鹿別稱:青鹿、黑鹿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哺乳綱亞綱:真獸亞綱目:偶蹄目科:鹿科屬:毛冠鹿屬種:毛冠鹿
毛冠鹿體長約92厘米,尾長約12厘米,肩高49厘米,體重約30公斤左右。體形中等大小,與赤鹿相仿,鼻端裸露,眼較小,無額腺,眶下腺特別顯著,耳較圓闊,額部有一簇馬蹄形的黑色長毛,故稱毛冠鹿。雄鹿有角,角極短,長度僅1厘米左右,且角冠不分叉,尖略向下彎,隱藏在額頂?shù)囊淮睾陂L毛中;雌鹿無角,尾短。被毛粗糙,一般為暗褐色或青灰色,冬毛幾近于黑色,夏毛赤褐色。體毛較粗硬,通體暗棕褐色二頭頸的毛在近毛尖處有白色環(huán),眼上方有灰紋與額部毛冠分界,幼獸毛色暗褐色,在背中線兩側(cè)有不很顯著的白點,排列成縱行,其旁也有斑痕。主要分布與中國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廣東、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毛冠鹿常棲息于高山或丘陵地帶的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采伐跡地和河谷灌叢,經(jīng)常活動于海拔1000—4000米之間的山上。毛冠鹿的聽覺和嗅覺較發(fā)達,尤其是眼下腺,可算是鹿類最發(fā)達者,它對于種間的相互聯(lián)系、尋找配偶等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毛冠鹿性情溫和。白天隱居于林下灌叢或竹林中,晨昏時出來活動覓食,一般成對活動。 可是到了秋天交配季節(jié),雄者為了爭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它們彼此用犬牙及前蹄相擊,常致血跡斑斑,方才分出勝負。 它機警靈活,一有動靜,就會一溜煙似的遁走,連獵狗也追它不上。可是,它有個致命的弱點:逃跑的時候,它將尾巴高高地翹起,目標顯著。往往由此而被獵殺。
毛冠鹿人工飼養(yǎng)及繁殖困難。每年4~5月交配,妊娠期6個月,每窩產(chǎn)1~2仔,是在鹿類中是很少見的一種。因為自然繁殖產(chǎn)仔數(shù)量較小,導致毛冠鹿野生數(shù)量很少,只能依靠人工繁殖加大種群保護。目前在成都動物園中,通過設置專門的飼養(yǎng)場地,并在其中種植大量毛冠鹿喜食的小葉女貞、毛葉丁香等植物,將4只毛冠鹿放入這樣一個僻靜無干擾的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提供多樣化的飼料和足夠的能量,同時毛冠鹿還能自由采食場地中的植物,使多年未繁殖的毛冠鹿開始繁殖,經(jīng)過成都動物園多年的研究與嘗試,展示的毛冠鹿由最初的幾只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的十幾只。
2015年,毛冠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物種,也是“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同時也是《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動物。為了加強對毛冠鹿資源的保護,我們應加強法制和保護對野生動物的宣傳教育。如遇違法偷獵者,及時繩之以法,切實加強保護區(qū)管理,杜絕偷獵,讓野生動物不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