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來安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不覺日歷又翻到了臘八節(jié)這一天。也就在此時,勾起了我孩提時代的回憶。那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是在那艱澀年代里的臘八節(jié),吃奶奶做的醇厚香甜的臘八粥。每每憶及,猶如暢飲一杯醇紅醴,醉了純純童心,暖了思念深情。
20世紀60年代,自打母親病逝后,每年臘月初八奶奶都做臘八粥。奶奶說:“喝了臘八粥百病都沒有?!庇质且粋€臘月初八,奶奶早早起來將爐火燒得旺旺的,做了一鍋臘八粥。盡管那個年代條件十分艱苦,奶奶還會想辦法用黃豆、紅豆、綠豆、花生、高粱米、大米等,各種五谷雜糧混合一起熬煮八寶粥。有時,奶奶為了增加一些甜度會加進去地瓜,吃起來又香又甜,讓人回味。小時候,每到臘八節(jié)這天,常會聽到老輩人說起臘八節(jié)的來歷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
據(jù)說,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以給財主放牛為生。有一天放牛歸來時,牽牛走過一座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摔斷了。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璋關(guān)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饑餓難忍,忽然發(fā)現(xiàn)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朱元璋,也是為了記住挨餓的滋味,每年的臘月初八這天就煮八寶粥。漸漸地沿襲至今,形成了民間的年俗—臘八節(jié)。讀書時,老師教我們背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痹娋潆m爛熟于心,卻不理解詩句的意思。老師告訴我們,這詩句原來說的是關(guān)于臘八節(jié)和臘八粥的另一個傳說。相傳,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見眾生身受生老病死等苦痛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他每日僅食一麻一米,最后于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的這一天吃粥以作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從年歲大的老人講解中得知,“臘八”也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
這些傳說故事在兒時的我心中是那么神奇。因此,我清晰地記下了這些美好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臘八粥的誘人香甜。大姨家煮的八寶飯我吃過,舅媽家熬的臘八粥我也喝過,但感覺都不如奶奶做的好吃。奶奶心細手巧,精心挑選搭配的各種雜糧豆,還要經(jīng)過充分清洗、水泡,再加上恰到好處的火候熬煮,最后盛在碗里的八寶粥,脹鼓鼓的豆粒兒珠圓玉潤,瑩瑩地透著亮光,在那不斷鉆進鼻腔的香味誘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細細咂一咂,慢慢品一品,簡直就是難得的人間美味。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背灾棠套龅呐D八粥不要說心里洋溢著幸福的暖意,單是那入口難忘的滋味就足夠讓人念想一輩子。有時出差,我去超市里買幾個罐裝的八寶粥以便備用,可吃起來甜膩膩的,總吃不出奶奶當年煮的那種真正的八寶粥的滋味。奶奶告訴我:“喝了臘八粥,用粥堵著嘴,免得說出不吉利的話。因為臘八一過,就算開始過年了?!比藗儯绕涫呛⒆觽兲焯鞌?shù)著算著離大年還有幾天。這日子里溫馨、醇厚的意蘊,隨著臘八粥的甜香,在淳樸的百姓心里,在淳厚的民風里,漸漸彌漫開來。
歲月如梭,20世紀80年代奶奶離開了我們。30多年來,已記不得最后一次吃奶奶做的臘八粥是哪年的事了。但每當想起那味道,還感到唇齒依稀留香。記憶還如昨天啊!
在寒冬臘月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溫暖的臘八粥,是一份家庭的溫暖。雖然,大家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但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即使再苦再難的日子里也能品出幸福。臘八節(jié),其實是一家人齊心邁向春天的第一級臺階。臘八粥是溫暖的,家是溫暖的,人的情感是真摯的,有什么比這更美好的呢?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看到年輕人對食物如此厭倦,不禁又想起了我小時候喝粥的情形,想起了長輩們,想起了爺爺奶奶那溝壑縱橫、千褶百皺的臉,與他們那凄苦寒酸的模樣,想起了奶奶常愛嘮叨的一句話:“好日子要當苦日子過,如果吃糖還嫌苦,就是扎在飯堆里也得餓死呀!”有時我在想,今天我們吃臘八粥,不單單是為了紀念先祖,而是用中華民族這一傳統(tǒng)的風俗,來充分體現(xiàn)偉大祖國日新月異、多姿多彩、絢麗美好的生活。
愿我們的日子永遠都像這濃郁的臘八粥那樣火熱、沸騰、甜蜜,一年比一年更美好。
親愛的朋友們,你說呢?
291850118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