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西建
籠養(yǎng)蛋雞飼養(yǎng)密度大,應激因素多,卵黃性腹膜炎、脂肪肝出血綜合征、痛風、脫肛與啄肛等代謝性疾病普遍發(fā)生,損失較大,要搞好防控。
卵黃性腹膜炎是蛋雞產蛋高峰期多發(fā)的代謝病之一,可導致產蛋率降低,死淘率增加。
1.1.1 細菌病毒侵害
禽霍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新城疫病毒侵害產蛋雞生殖系統(tǒng)時,引起輸卵管炎、卵巢炎,導致卵泡壞死、變性、充血、出血,破裂后直接落入腹腔,導致卵黃性腹膜炎。
1.1.2 應激與內傷
產蛋雞受到驚嚇、免疫接種應激,暴力打擊造成機械性內傷,引起卵泡跌落、破裂,引發(fā)卵黃性腹膜炎。或母雞上下飛躍,或被攻擊、追逐后激烈運動,腹壓過高,卵泡破裂,排出的卵黃沒有被喇叭口部接住而直接進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1.1.3 霉菌毒素的影響
霉菌毒素可直接作用于卵泡,使其變性、壞死,掉入腹腔導致卵黃性腹膜炎。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同時伴發(fā)壞死性腸炎。
卵黃性腹膜炎常見于開產到35周齡蛋雞,有的會一直持續(xù)發(fā)生到停產;發(fā)病有季節(jié)性變化,春夏季多發(fā);通常從開產到產蛋高峰,每周死淘率達0.5%~0.6%,有時會提高到每周1%~2%的死淘率。
病初,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急性病例多在夜間死亡;一般病雞精神萎靡,嗜睡,產蛋率明顯下降,產砂皮蛋、畸型蛋、軟殼蛋等;腹部膨大下垂,皮膚青紫,企鵝狀步態(tài);拉稀,肛門周圍羽毛被混有蛋清或卵黃碎塊的排泄物污染,惡臭。
剖檢,腹腔內臟器官表面覆蓋一層黃色或淡黃色纖維素性滲出物,有時各內臟間發(fā)生黏連;腹腔內往往能見到大量卵泡、萎縮或液化的卵黃、蛋殼尚未形成的雞蛋。
1.3.1 預防
加強飲水管理,確保雞群飲水干凈衛(wèi)生、無污染;搞好墊料管理,保證墊料干燥、柔軟、不潮濕結塊;在保溫的同時,加強雞舍通風換氣,定期免疫接種,防止發(fā)生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新城疫等呼吸道疾??;正確使用益生菌,改善腸道菌群平衡,確保雞群腸道健康無腹瀉、腸炎;搞好飼養(yǎng)管理,避免或減少雞群驚嚇、冷熱、賊風、環(huán)境等不良應激;80日齡后,蛋雞生殖系統(tǒng)快速發(fā)育,飼料中適量補充魚肝油,可促使輸卵管正常發(fā)育、結構正常,減少卵黃性腹膜炎發(fā)生幾率。
1.3.2 治療
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但是,大部分抗生素在蛋雞的產蛋期是禁用的,為了積極響應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行動,建議使用純中藥制劑。
本病中獸醫(yī)辨證為中焦?jié)駸?、邪熱雍肺,治宜清熱除濕,宣肺平喘??墒褂冒最^翁散加麻杏石甘散。其中,白頭翁散主要成分是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能清熱解毒,涼血止?。宦樾邮噬⒅饕煞质锹辄S、苦杏仁、石膏、甘草,能清熱,宣肺,平喘。兩者合用,清熱除濕,宣肺平喘。按每只1~3g/d拌料飼喂。
脂肪肝出血綜合征(脂肪肝、脂肪肝綜合征)是蛋雞的一種以肝臟和腹腔脂肪積累過多為特征的代謝性紊亂病,可導致蛋雞死亡、產蛋量下降,嚴重者肝臟破裂、出血,猝死,給現(xiàn)代籠養(yǎng)蛋雞養(yǎng)殖帶來了嚴重威脅。
2.1.1 營養(yǎng)因素
(1)營養(yǎng)缺乏。飼料中必需脂肪酸和氯化膽堿、維生素E、維生素B12、維生素B6、蛋氨酸、蘇氨酸等的缺乏,致使合成和轉運脂蛋白困難,肝臟加工或轉化的脂肪無法輸送而沉積在肝細胞中,形成脂肪肝。
(2)營養(yǎng)過剩。飼料中脂肪、胱氨酸、維生素B1、生物素、膽固醇等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超過蛋雞正常的生活、生產消耗和儲存量,超過部分被直接或間接轉化為脂肪在體內沉淀,形成過量的脂肪組織,使雞體過度肥胖,并形成脂肪肝。
(3)蛋白質、能量比例失調。能量決定產蛋的數(shù)量,蛋白質決定產蛋的大小。為了追求產蛋量,如果在蛋雞全價日糧中加入3%以上的油脂,導致蛋白質、能量比例失調,過高的能量不能被蛋雞充分利用而轉化為脂肪,反而會使死淘率增加。
2.1.2 非營養(yǎng)因素
(1)飼喂方式。全天自由采食的喂料方式,采食量高于需求量,加速體內脂肪沉積。
(2)運動不足。籠養(yǎng)蛋雞密度大,限制了雞的運動,能量消耗少,過多的能量就會儲存在體內,形成脂肪肝。因此,生產實踐中發(fā)現(xiàn),籠養(yǎng)蛋雞比平養(yǎng)蛋雞更容易患該病。
(3)激素影響。蛋雞的產蛋量與雌激素的數(shù)量和活性有關,而雌激素能促進肝脂肪的合成和沉積。因此,越是產蛋量高的雞群,越容易誘發(fā)脂肪肝的形成。
(4)有毒物質。某些藥物和有毒物質,如四環(huán)素、糖皮質激素、異煙肼、重金屬、氯仿以及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棉粕和菜籽粕中含有的毒素等,容易損傷肝臟,使肝內脂肪不能被代謝排泄而在肝細胞中過度堆積。
(5)應激因素。疫苗接種、受驚、熱應激等應激反應,可使蛋雞產蛋量下降,脂肪代謝紊亂而發(fā)生脂肪肝綜合征。
多發(fā)生于籠養(yǎng)蛋雞,常不表現(xiàn)明顯的臨床癥狀,雞群精神狀態(tài)良好,突然出現(xiàn)產蛋下降,比正常產蛋低20%~30%,甚至更低。高產雞群于夜間、午后出現(xiàn)連續(xù)零星死亡,死雞體質良好,體重偏大,體質過肥。剖檢,冠、髯、肌肉蒼白、貧血;尸體肥胖,腹部附著多量脂肪;肝臟腫大、蒼白、質脆,表面有小出血點,包膜下血腫,肝表面和體腔內有血凝塊。
2.3.1 預防
蛋雞育成期實行限制飼養(yǎng),保證達到品種要求的標準體重;對60日齡以上、體重過大的雞,要推遲上籠時間,直至體重降到同日齡標準體重為止;保證雞群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開產雞群的光照時間不宜太長;避免雞群應激,特別是驚嚇、熱應激;產蛋高峰過后,應視具體情況適當減少飼喂量,以求最佳料蛋比,并保持產蛋雞良好的生產體況;根據(jù)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雞群的營養(yǎng)需要,合理調整日糧配方,保證日糧中含有足夠的氯化膽堿、蛋氨酸等嗜脂因子。
2.3.2 治療
對營養(yǎng)因素導致的蛋雞脂肪肝綜合征,治療的關鍵是調整日糧配方,保證營養(yǎng)均衡。能量過高的日糧,可降低飼料中玉米用量;日糧營養(yǎng)缺乏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在日糧中添加氯化膽堿22~110mg/kg,連用7d;或每噸飼料中添加氯化膽堿1000g、維生素E10000U、維生素B1212mg、肌醇900g,連續(xù)飼喂;也可以在每噸飼料種添加氯化膽堿550 g、硫酸銅63g、維生素E5.5g、維生素B123.3mg、DL-蛋氨酸500g,連用10d。
蛋雞痛風是一種蛋白質代謝障礙性疾病。多因日糧中蛋白質含量過高、腎功能障礙等原因,導致蛋白質代謝障礙,大量尿酸鹽在關節(jié)、內臟和其他組織間沉積而引發(fā)。
3.1.1 飼料蛋白質含量過高
蛋雞使用了大量富含核蛋白和嘌呤堿的蛋白質飼料;飼料中蛋白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含量過高,機體內合成的嘌呤類物經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轉化,以及體內的核酸分解增強,使尿酸產生增多。
3.1.2 腎功能障礙
中毒、藥物以及腎臟的炎癥、變性等使腎功能發(fā)生障礙,尿酸排泄減少而大量沉積體內,使血尿酸增高。
3.1.3 誘發(fā)因素
飼料營養(yǎng)不均衡,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D,礦物質比例不當;飼養(yǎng)密度大,雞群擁擠,雞舍陰冷潮濕,患有球蟲病等,均可誘發(fā)蛋雞痛風。
3.2.1 關節(jié)型痛風
臨床上比較少見。病雞腿、腳趾和翅關節(jié)腫脹、疼痛,運動遲緩,跛行,不能站立。剖檢,關節(jié)面和關節(jié)周圍組織中有白色尿酸鹽沉積。骨關節(jié)面有時會潰瘍,關節(jié)囊壞死。
3.2.2 內臟型痛風
臨床多見。病雞精神委頓,食欲不振,逐漸消瘦;腹瀉,糞便中含有大量尿酸鹽;產蛋量下降;雞冠蒼白,貧血。剖檢,腎臟腫大,表面有尿酸鹽沉積形成的白色斑點;輸尿管擴張、變粗,管腔中充滿石灰樣的尿酸鹽沉淀物。心包膜內外、腸系膜等有大量白色石灰樣尿酸鹽沉積。
3.3.1 預防
應根據(jù)產蛋雞飼養(yǎng)標準合理配制日糧,禁止使用動物性下腳料、腺體組織和淋巴結組織等飼料原料;不要長期或過量使用磺胺類藥物等損傷肝腎功能的藥物或消毒劑;確保飼料中維生素A、維生素B12等的足量供應,各生理階段日糧中鈣、磷含量及比例要得當。
3.3.2 治療
調整日糧配方,適當降低蛋白質,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含量,可在原有日糧中加入1/3玉米糝后摻拌飼喂;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和新鮮青綠多汁飼料,補充多維素,促進尿酸排出;停止使用磺胺類藥物;日糧中加入0.05%丙磺舒,或0.2%小蘇打,摻拌均勻,連喂4天。
蛋雞產蛋過程中,在雞蛋排出后,后半段的產道會自行收縮回體內,當某種原因使蛋雞的這種收縮功能減弱或喪失時,即造成脫肛。而產蛋雞脫肛后,就會引起同籠雞群對其啄肛,嚴重者會導致雞泄殖腔甚至直腸被拉出,給雞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4.1.1 飼料因素
(1)日糧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初產蛋雞產蛋率呈上升趨勢,此時若日糧中含有過高的蛋白質,營養(yǎng)積累過剩,產蛋量劇增,并容易產較多的雙黃蛋。蛋重加大,因而難產脫肛的發(fā)生率相應增加。
(2)日糧中維生素A、維生素E缺乏。產蛋雞在盛產期,若維生素A、維生素E攝取量不足,輸卵管及泄殖腔黏膜上皮角質化而失去彈性,起潤滑作用的油質分泌物減少,致使雞產蛋不通暢,產蛋時用力過度造成脫肛。
(3)飼料營養(yǎng)不均衡。蛋雞在育雛期、育成期的飼料營養(yǎng)搭配不均衡,某些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不足或比例不當,導致采食量偏低,開產時體重不達標,體重過小,骨盆腔和恥骨狹窄,產蛋困難,也會造成脫肛和啄肛。日糧中粗纖維不足,腸道蠕動差,易發(fā)生便秘,產蛋時易脫肛、啄肛。
(4)長期飼喂劣質飼料。飼料原料品質差,特別是使用了發(fā)霉變質的原料,損傷雞的腸道、肝、腎、免疫器官、生殖系統(tǒng)等,造成雞只腹瀉拉稀、肝腎疾病、輸卵管炎,體質虛弱,從而出現(xiàn)頑固性脫肛,誘發(fā)啄肛。
4.1.2 管理因素
(1)環(huán)境因素。育成期光照時間過長或光照強度過強,沒有達到體成熟就提前補充光照;母雞產蛋時突然受到驚嚇,容易產雙黃蛋;雞群飼養(yǎng)密度大、雞只活動空間不足;雞產蛋時肛門外翻被相鄰雞看到由于煩躁產生的異食癖。
(2)育成期運動不足。育成期蛋雞運動不足,雞體過肥,脂肪壓迫輸卵管阻塞產道,母雞產蛋時強力努責而造成脫肛。
4.1.3 疾病因素
(1)輸卵管炎。蛋雞的許多疾病,如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大腸桿菌病等均可引起輸卵管發(fā)炎而致黏膜充血腫脹,脫肛、啄肛。此外,雞白痢、球蟲病、壞死性腸炎等嚴重拉稀的蛋雞,長時間劇烈腹瀉致使泄殖腔脫垂也可造成脫肛。
(2)體外寄生蟲病。雞虱子、雞疥螨、蜱等寄生在雞的體表,導致皮炎、瘙癢,蛋雞感覺煩躁而出現(xiàn)自啄或互啄。
4.1.4 個體因素
初產蛋雞輸卵管狹窄、生澀,剛開產蛋尤其是開產后的第一枚蛋蛋殼上往往帶血,就是因為損傷了輸卵管、肛門造成的;產蛋高峰期,因連續(xù)產蛋導致輸卵管內分泌減少,潤滑作用降低。母雞開產過晚,則往往一開產就產大蛋,易引起難產而脫肛。
蛋雞肛門翻出或脫出,出血發(fā)紅,引發(fā)其它雞互啄,嚴重者可致死。大群雞精神正常,產蛋可能減少或蛋色發(fā)白,蛋殼表面有血斑。
4.3.1 預防
(1)保證合理日糧營養(yǎng)。嚴格按照蛋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配制日糧,保證生長發(fā)育正常。每周稱重,確保體重達標。尤其是7~20周齡的育成蛋雞,要給予合理營養(yǎng)水平的日糧,以控制適期開產,保持良好體狀,防止體況過肥、過瘦,降低難產、脫肛、啄肛的發(fā)生率。其日糧營養(yǎng)需要參考表1:
表1 育成蛋雞的營養(yǎng)需要
(2)加強管理。育成期光照時間不能延長,一般8~10小時的恒定光照,控制雞群適時開產;產蛋前期(一般17周齡)增加光照后,光照時間不能縮短;進入產蛋高峰后,要根據(jù)雞群產蛋水平合理配制日糧,以免引起蛋雞脫肛。同時,要給產蛋雞提供安靜的產蛋生活環(huán)境,保持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盡量減少和排除外界應激因素,防止雞群受驚,對患有啄癖的雞,單獨飼養(yǎng)或淘汰。
4.3.2 治療
一旦發(fā)現(xiàn)有脫肛、啄肛現(xiàn)象,要立即進行隔離治療或直接淘汰。對個別癥狀較輕、有較高使用價值的種雞,可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將脫出部分洗凈,用手輕揉復位。同時,可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K35~10g/t。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