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紅
(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新區(qū)小學)
一本好書正如優(yōu)秀的營養(yǎng)師,在不同的時間段給予我們不同的營養(yǎng)?!哆|寧教育》就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營養(yǎng)師之一。
初識《遼寧教育》是在1987年的9月,我剛剛參加工作的第1個月。原本就有讀書嗜好的我,看到學校閱覽室書架上擺放的《遼寧教育》,頓時如獲至寶,如癡如醉地沉浸在閱讀的快樂之中?!哆|寧教育》為我開啟了一扇嶄新的思考之門,引領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在探索鉆研中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如果說當年對《遼寧教育》是一見鐘情,那么35年后的今天,我對《遼寧教育》就是初心不改、不離不棄。《遼寧教育》是我成長路上的指明燈,是我發(fā)展路上的良師益友。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對《遼寧教育》一直是拜讀、學習。雖然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渴望成為她的作者,但一直沒有膽量邁出投稿的那一步。2009年,當我看到《遼寧教育》中“教參·課例評析”欄目征稿,終于斗膽投遞了第一篇稿件《“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其后我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盼來了稿件入選的通知。根據(jù)編輯意見,我細心地把稿件中的文字、圖片進行了修改。文章發(fā)表的那一刻,我內心充滿了感激。也就是從那一年起,每年我都會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教學思考分享給《遼寧教育》的讀者們?!读⒆銓W生發(fā)展,構建高效課堂》《錘煉數(shù)學課堂評價語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學法指導與習慣培養(yǎng)中開啟數(shù)學潛能生心智》等多篇文章刊載后,得到讀者的贊譽。從讀者到作者角色的嬗變,飽含著編輯斧正指教濃濃的深情,也飽含著我對《遼寧教育》深深的熱愛。
如今,《遼寧教育》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無法割舍的牽掛。教導處負責分發(fā)工作的干事都了解我的喜好,每月送來新一期的《遼寧教育》,一定是第一時間傳到我的手中。那濃濃的墨香,總會激起我閱讀的熱情。
品讀《遼寧教育》,其所傳播的新成就、新典型、新做法、新經驗,介紹的新思路、新實踐、新人才、新生態(tài),充分體現(xiàn)了其在教育輿論引導和服務廣大教育工作者方面的職能,總讓我多一份思索,添一次震撼,受一次熏陶。生命是對歲月的回眸?;赝蛱?,是《遼寧教育》的鼓勵助我踏上征程,是她的支持使我進步。
創(chuàng)刊于1972年的《遼寧教育》,已經伴隨著遼寧教育改革的浪潮,伴隨著廣大教師成長的步伐,走過了整整50個春秋,為此我要奉上我最誠摯的祝福:祝《遼寧教育》質量越來越高、辦刊之路越走越寬。
歲月沉浮,初心不改。展望未來,我相信《遼寧教育》一定會不負韶華、銳意進取,不斷拓展新視野、展現(xiàn)新風貌、傳播正能量,用涓涓不斷的細流,滋養(yǎng)潤澤教育這棵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