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現狀及路徑探賾

      2022-03-17 15:54:00曉,王
      運城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培育勞動精神

      張 曉,王 凱

      (山西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太原 030006)

      2020年3月,《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校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勞動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鼓勵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1]勞動精神的豐富內涵是新時代大學生必須掌握和理解的題中之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提高勞動積極性,形成自覺勞動、熱愛勞動的思想意識。通過對大學生勞動精神的考察,可以了解新時代大學生對勞動是否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有助于促進我國勞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堅定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的理想信念。

      一、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現狀分析

      毛澤東同志指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2]213通過對大學生勞動精神的認知、實踐和培育情況的調研,探討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提出可操作性對策。調研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山西部分高校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對象主要包括本科生、高職高專學生、碩士、博士研究生,調查問卷采取線上的方式進行隨機發(fā)放,本次調查問卷一共收集845份,有效問卷845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從性別上來看,男生占比60.12%,女生占比39.88%;從年級來看,大一學生占比為53.85%,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共占比為24.03%,研究生占比22.12%;從戶口類型來看,農村占比高于城市,農村占比為62.01%,城市占比37.99%;理工專業(yè)和文科專業(yè)占比相對均衡,理工專業(yè)占比43.55%,文科專業(yè)占比51.35%,包括文史哲類、經管法類、教育類和藝體類。

      (一)勞動精神的宣傳教育渠道多樣,但作用有待提升

      社會對勞動精神的宣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容易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影響。關于大學生了解勞動精神方面的知識的渠道,72.19%的大學生表示通過微博、公眾號等網絡平臺了解到勞動精神方面的知識;62.60%的大學生表示通過圖書、期刊了解到勞動精神方面的知識;59.64%的大學生表示通過學校宣傳講座等活動了解到勞動精神方面的知識;53.14%的大學生表示通過與老師大學生等之間的交流了解到勞動精神方面的知識;還有32.19%的大學生是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勞動精神方面的知識。

      關于勞動精神培育過程中教育發(fā)揮作用情況,47.81%的大學生表示家庭教育發(fā)揮的作用最大,17.04%的大學生表示學校教育發(fā)揮的作用最大,19.77%的大學生表示自我教育發(fā)揮的作用最大;僅有15.38%的大學生認為社會教育發(fā)揮的作用最大,次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由此可見,勞動精神培育在社會教育中存在不樂觀的現象,勞動教育影響力被弱化,社會教育發(fā)揮作用相對較低。

      (二)學校重視勞動精神培育,但內容和形式有待提高

      高校是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主要場所,調查發(fā)現,40.11%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總是參加勞動精神培育活動;23.08%的大學生經常在學校進行勞動精神培育活動。這兩項占比達到60%以上,說明大部分高校開展勞動精神培育頻率較高,重視該項工作,但5.09%的大學生表示學校從未開展過勞動精神培育活動。

      關于勞動精神培育的內容和形式,有76.81%的大學生認為學校開展的勞動精神培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豐富的;其中29.35%的大學生表示十分豐富,47.45%的大學生表示一般豐富。但還有23.20%的大學生表示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

      由此可知,在高校勞動精神培育中,各大高校比較重視對學生勞動精神的培養(yǎng),但是活動的形式有些單一,使得大家每次去了只是聽一聽,聽完之后就忘了,沒有相應的實踐活動。在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過程中,如何加強培育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各大高校有待解決的問題。

      (三)家庭中對勞動問題有一定交流,勞動意識觀念仍需加強

      對大學生的勞動精神培育,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成長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家庭是接受教育和思想的主要場所,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勞動精神培育過程中,有21.54%的大學生總是與父母交流勞動問題,36.33%的大學生經常與父母交流勞動問題,30.77%的大學生與父母交流勞動問題的頻率一般,9.74%的大學生很少與父母交流勞動問題,僅有1.89%的大學生從未與父母交流勞動問題。總體來看,大學生在勞動交流方面屬于一個良好狀態(tài),大部分人愿意去和父母交流勞動問題。

      同時,有25.80%的大學生表示總是被要求做家務,34.91%的大學生表示時常被要求做家務,有28.05%的大學生表示一般會被要求做家務,有8.99%的大學生表示很少要求做家務,2.25%的大學生表示從未被要求做家務。

      綜合可知,在家庭中,大部分孩子是會被要求做家務,但仍然還存在父母不要求孩子做家務的現象,家務一律包辦代替,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這種教育方式會使得孩子缺乏獨立性,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可能會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

      (四)大學生對勞動精神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有待于在實踐中深化

      提高大學生對勞動精神的認知水平,是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第一步。從“您對勞動和勞動精神了解嗎?”調查發(fā)現,僅有13.80%的大學生對勞動和勞動精神十分理解,80.20%的大學生對此知之甚少,6.00%的大學生不理解勞動和勞動精神。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學生普遍認識到勞動精神,但也有多數人對勞動精神認識不足。

      在調查大學生對于腦力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體力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認知中,21.10%的大學生認為智力勞動更有價值,4.60%的大學生認為體力勞動有更大的價值,73.40%的大學生認為這二者都應該得到尊重,0.90%的大學生則不太確定。從研究發(fā)現,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無論在智力勞動的創(chuàng)造價值或體力勞動的創(chuàng)造價值方面都能有一個相對合理的理解,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是智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但是,還有一小部分人對于體力工作仍然持錯誤的觀點。

      對勞動精神認識是實踐活動的根本,而實現大學生實踐活動的核心是認同感。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有92.40%的大學生認為,在物質條件如此豐富的新時代,仍有必要大力提倡和培養(yǎng)勞動精神;有6.60%的大學生認為,可能需要提倡和培養(yǎng)勞動精神;有1.00%的大學生認為不需要提倡和培養(yǎng)勞動精神,絕大多數大學生在思想上仍然認同勞動精神。

      在關于大學生認為新時代勞動精神的時代內涵中主要包括哪些的調查中,發(fā)現“尊重勞動”的學生占91.70%,“崇尚勞動”的占80.30%,“熱愛勞動”的占88.50%,“辛勤勞動”的占79.30%,“誠實勞動”的占77.90%,“創(chuàng)造勞動”的占81.00%。

      培養(yǎng)大學生的勞動精神,就是要賦予大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摒棄錯誤的勞動價值觀。在調查中,關于大學生中勞動精神的缺失主要是在哪些方面這一問題,72.43%的大學生認為缺失主要在勞動態(tài)度方面,64.62%大學生認為缺失主要在勞動觀念方面,63.91%的學生缺失主要在勞動習慣方面,47.22%的大學生表示缺失主要在勞動品德方面,還有41.54%的大學生認為缺失主要在勞動情懷方面。

      在提及是否愿意去參加勞動實踐活動時,48.52%的大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去勞動實踐,有33.85%的大學生表示比較愿意去勞動實踐,有14.91%的大學生表示一般愿意去勞動實踐,還有2.72%的大學生表示不愿意去勞動實踐。大部分學生都有很強的勞動意愿,但仍然還存在部分人不愿意勞動。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大學生認為體力勞動不如腦力勞動,他們歧視體力勞動,不尊重勞動者,等等。由此可見,大學生對勞動精神的認識僅限于理論認識層面,沒有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把這種勞動精神轉化為自覺的行動,這是大學生在勞動精神培育過程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不良思潮對勞動精神的沖擊

      當今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各類錯誤思潮如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給大學生的“三觀”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各類隱藏在社會主流思潮中的異化不良思潮腐蝕著大學生對勞動和勞動精神的追求。各類正向的勞動精神的弘揚受到了阻礙,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價值觀也遭到了扭曲,整個社會充斥著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淹沒了如工匠精神、勞動模范等正能量價值觀的影響。大學生是社會思想的重要載體,他們在社會思想的創(chuàng)造和傳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崇尚勞動最光榮的社會風氣被弱化,影響大學生對勞動精神的認知。要樹立以艱苦奮斗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尊重勞動中脫穎而出的榜樣和模范,自覺發(fā)揚積極的勞動精神,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奮斗來實現自身的個人價值,進而實現應有的社會價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勞動精神培育效果不佳

      大學是為社會發(fā)展不斷輸送高質量人才的主要陣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斷完善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手段。勞動精神教育模塊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一個短板。一方面,在教育實踐中,關于勞動精神的培育沒有真正被重視。沒有從“傳統應試教育”真正過渡到“綜合素質教育”,部分學校對于勞動教育本身也有著排斥行為,本著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進行著形式主義上的勞動教育,重視表面結果而忽略養(yǎng)成過程,實際上弱化了大學生的勞動精神培養(yǎng)。另一方面,學校缺乏相應的教育手段支持,勞動教育能夠有效實施和實踐的場地較少。加之勞動教育經驗不足,很難做好勞動精神培養(yǎng)的質量保證。

      (三)家庭教育對勞動精神培育的忽視

      如果學校是新時期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主要陣地,那么家庭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勞動精神的出發(fā)點。對于每個人來說,家庭是一個人受教育的起點,父母對工作的看法會影響子女對工作的看法。然而,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學習、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關系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就教育理念而言,大多數父母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是孩子的整體發(fā)展。在道德教育中,勞動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部分父母沒有認識到他們的日常行為對孩子行為產生的影響,家庭忽視了勞動精神的培育,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助長了他們懶惰、任性、拖延等壞習慣。

      (四)大學生自身勞動觀念存在偏差

      培育大學生勞動精神就要正確認識勞動精神內涵且通過勞動付諸實踐。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許多大學生很少或者沒有參加實踐勞動,造成此原因在于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大,就業(yè)形勢不好。有些大學生將自己視為“天之驕子”,自然地將自己與普通工人分開,不與工人為伍。在態(tài)度、語言上對體力勞動者不屑一顧。部分大學生對勞動不尊重,回家后又把家務交給了父母。這些都反映了大學生勞動觀念弱、勞動能力不強等問題。

      三、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路徑

      (一)積基樹本:營造蘊含勞動精神的理念和氛圍

      1. 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盵3]教育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一方面是新時代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實踐檢驗知識、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勞動教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學生在勞動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勞動教育地位舉足輕重,能使大學生獲得豐富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提高大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智力開發(fā)。在勞動教育中,大學生可以在勞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體力、能力、魄力;在勞動教育中,大學生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創(chuàng)造出的勞動成果,享受勞動帶來的幸福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大學生通過勞動在勞動過程中感受收獲感,感受勞動的美,可以達到美育的效果。

      2. 營造崇尚勞動、勇于創(chuàng)新的社會氛圍

      全社會要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氛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全社會要以“勞動最光榮”作為判斷事物是否具有價值和意義的標尺,要加大勞動價值和意義的宣傳力度,清除功利化、拜金化思想,也要避免勞動本身沾染類似不良風氣。勞動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需要每一個人牢記在心,勞動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是任何其他精神都無法代替的,這種重要性需要廣大學生清楚明白。既要加強勞動教育,又要實施勞動實踐。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前列。”[4]要堅持對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在此中產生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要進行保護和培育,進而引導大學生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敢于突破常規(guī),開創(chuàng)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新局面,并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凝結成推動社會發(fā)展和國家進步的強大動力。

      (二)協同推進:助力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 勞動教育頂層設計系統化

      高校勞動教育應逐步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按照“遵循基本,因地制宜,一體建設,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逐步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tài)開展的勞動教育體系。一是課程安排,采取分散或集中課時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二是課程設置,整合勞技基地和教師進修學院資源,推進勞動課程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鼓勵和支持學校積極打造有校園特色的校本勞動教育課程,例如學??梢蚤_設“勞動與就業(yè)指導”等類似課程,使學生充分了解勞動相關法規(guī),勞動權益的維護等相關知識;開發(fā)勞動教育的相關教材,開展勞動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性改革。三是形式創(chuàng)新,通過校內勞動活動和校外勞動實踐體驗相結合,充分挖掘社會資源,打造適合學生特點的校外勞動教育基地。將勞動教育這一課程設置為校內常駐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由社會各界和家庭成員進行監(jiān)督。

      2. 學校勞動教育精準化

      學校在推進勞動教育時,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現實,抓住學生的不同點,因材施教,正確響應學生成長的需要。一是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確定勞動教育課程目標。比如,目前大學生對職業(yè)技能的教育需求非常高,大學需要著重培育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創(chuàng)業(yè)思維和能力。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中也要注重課程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扭轉學生對勞動的偏誤觀念,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二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精心挑選教材。開展勞動教育要注重挖掘當地資源,結合學校特色,認真篩選,精心取材。例如,發(fā)達城市的學校可以與高科技企業(yè)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網絡空間和虛擬環(huán)境教育場景,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的形式與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勞動創(chuàng)新性。綜合實力較強的學??梢詮膫鹘y農業(yè)、手工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找到結合點,開設有特色、有內容、有意義的勞動教育課程,例如開展花卉植物栽培、工業(yè)和電氣設備修理等領域的勞動實踐。

      3. 學校家庭社會勞動教育協同化

      以“一體兩翼”為抓手,構建勞動教育新機制?!耙惑w”是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兩翼”是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為補充。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秉軸持鈞,社會與家庭作為兩端起著扶持與引導作用,就像車的兩輪,“一體”和“兩翼”辯證統一,協同作用,鞏固勞動教育成果,延展勞動教育功效。在勞動教育實踐中,施行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重要方針不僅僅是全社會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耙惑w”和“兩翼”處于并列地位,并無孰輕孰重,三方只有統一合作、相互依存才可以達到勞動教育的理想效果,才能促進勞動教育的正向培育。教師是關鍵,大學必須建立勞動教育教師資格管理制度。加強宣傳,嚴格錄用,讓作為教師的團隊集聚真正熱愛勞動教育事業(yè)的人才。

      (三)廣開門路:拓寬勞動精神培育的渠道

      1. 重視勞模精神的引領作用

      勞動模范是勞動教育中璀璨的群星,是勞動教育的實踐者更是引領者。將勞動模范、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學生典型等引進校園,將他們的故事推廣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鼓勵學生勤學苦練,矢志勞動創(chuàng)新,切實提高自己的勞動素質。習近平同志強調:“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全國各族人民都要向勞動模范學習。”[5]勞動模范是培養(yǎng)大學生勞動精神的最先進、最典型的例子。為了發(fā)揮社會勞動模范的作用,必須宣傳勞動模范的光榮行為。樹立遠大理想和優(yōu)秀道德品格,讓全社會了解、效仿周圍各方面勤奮好學的勞動者,保持和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此外,強化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的引領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大學生努力學習,努力創(chuàng)造。

      2. 加強網絡媒體的引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表示:“要通過各種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熱愛勞動的思想、牢固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為祖國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6]網絡媒體是大學生與社會交往的紐帶,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因此,要強化對勞動精神的導向,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和導向的作用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突出反映勞動精神的典型事件,或者其他有關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敬業(yè)奉獻的勞動者事跡,將勞動精神教育蘊含在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之中,通過短視頻、直播、微博等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引導和激勵大學生。

      (四)砥礪成長:提高勞動精神的自我教育水平

      1. 不斷自我教育,明確自我認知

      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是培養(yǎng)勞動精神的重要著力點。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彌補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的不足與缺陷。因此,大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需要把發(fā)揮自身主體作用放在重要位置,調動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深刻領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提升其勞動意識。大學生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主體,堅持自我教育必不可少。要明確自我意識是勞動意識培養(yǎng)的關鍵,主動地將勞動觀念和勞動感情融入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磨煉頑強的意志品質。在實踐層面要著力解決能力問題,形成“知”促進“行”,“行”促進“知”的良性循環(huán),實現認知和行動的統一。

      2. 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增強勞動自覺性

      “勞動自覺”是個體在充分理解勞動的含義和價值之后所形成的一種“勞動共振”,逐步地把這種“認同”融入自己的意識中,并形成一種影響其終身的價值觀念。勞動程序的實施,就是參與者要共同努力。人類勞動的最大收獲是從勞動的結果和自身的價值中得到的滿足與快樂。大學生應通過增強勞動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與勞動的密切關系,理解勞動的無窮價值和意義,勇于創(chuàng)新,注重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個人全面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為勞動目的,使自身的就業(yè)素質和創(chuàng)業(yè)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歡
      培育勞動精神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熱愛勞動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社会| 佛冈县| 鹤山市| 阳曲县| 敦化市| 长治市| 吴堡县| 江孜县| 小金县| 离岛区| 云梦县| 韶关市| 巫山县| 桂阳县| 商丘市| 海南省| 澄江县| 察隅县| 游戏| 勃利县| 遂川县| 乌兰浩特市| 长白| 米泉市| 平舆县| 长寿区| 新巴尔虎右旗| 安多县| 德安县| 和林格尔县| 独山县| 洛阳市| 锡林浩特市| 绥江县| 昭通市| 扶绥县| 大竹县| 北宁市| 建始县| 阿克陶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