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清代長白山詩詞的情感意蘊

      2022-03-17 19:34:50吳鳳玲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長白山滿族

      吳鳳玲

      (長春光華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長白山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自清入關后, 一直受到朝廷的特殊關注,康熙十六年(1677)四月,康熙帝命內大臣武默訥等人勘察長白山,并在同一年將長白山“加封號,永著祀典”。接著在1678年“赍敕封長白山神,祀典如五岳”。長白山在清朝取得與五岳同尊的地位,同時作為清代皇家圣山的地位也由此確立。長白山千峰競秀、百泉爭流,其雄奇壯美的自然山水,以及作為龍興之地的那份神秘,引得清代無數(shù)文人的熱情歌詠,張福有在《長白山文化述要》一文中將長白山詩詞界定為:描寫長白山景物的舊體詩詞。并且在《長白山詩詞論說》一文中解釋:“只要是寫長白山風物的詩詞,無論作者是哪里人氏,是否到過長白山,均屬于長白山詩詞。”本文主要以張福有主編的《長白山詩詞選》中選錄的詩詞為例,探討清代長白山詩詞中豐富復雜的情感意蘊。

      一、龍興福地的崇敬禮贊

      《欽定滿洲源流考》中記載:“我國家啟宇遼東,于山則有長白、醫(yī)巫閭之神瑞,于水則有混同、鴨綠之靈?!睆闹锌梢钥闯?,長白山已經被認定為滿族發(fā)祥地。《長白山詩詞選》中有多首直接以長白山作為標題的詩歌。這些詩歌的作者身份,無論是帝王官宦還是遷客流人,大多都在詩中表達對長白山自然風光的贊美和對滿族發(fā)祥地的崇敬禮贊。

      168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東巡,在吉林境內望祭長白山,寫下了《望祀長白山》一詩,詩以“名山鐘靈秀,二水發(fā)真源”二句開端,闡釋了鐘靈毓秀的長白山是滿族的兩條母親河的真正源頭。詩中所說二水,指的是松花江和鴨綠江?!按涮@籠天窟,紅云擁地根”二句,描寫長白山雄奇多彩的自然景色,在一片青翠的籠罩下如神仙所居之所?!耙淮鋬x尊”表明了長白山凌駕五岳的崇高地位。整首詩聲調高昂,表達了康熙帝禮拜長白山時虔誠、崇仰的贊美之情。被認為是以帝王身份描寫長白山的第一首詩??滴踔?,在滿族掀起了一股長白山崇拜之風。乾隆帝東巡祭祖時,在吉林烏拉城西郊的板山也即小白山,遙祭長白山神,留下了《望祭長白山作》一詩,詩歌敘述了自己望祭的過程及“椒馨次第”“樂具鏗鏘”的虔誠,結尾“五岳真形空紫府,萬年天作佑皇清。風來西北東南去,吹送羶薌達玉京”。更是直接抒發(fā)了希望長白圣山佑護百姓安康、大清萬年基業(yè),及對故鄉(xiāng)神山的崇敬之心。在《駐蹕吉林望叩長白山》中,“作鎮(zhèn)曾聞古,鐘祥亦匪今。邠歧經處遠,云霧望中深。”乾隆皇帝用周代始祖所居之地的“邠”和“歧”比喻長白山,再一次表達了對祖宗發(fā)祥之地的由衷感念。乾隆帝的《九月朔日作》詩云:“白水黑山多王氣,三韓百濟舊神州?!痹谠娙搜壑虚L白山脈千峰萬壑樹木蔥蘢,是孕育王者之地,滿族自此山發(fā)祥并崛起,對長白山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

      康熙二十年,為保護龍興之地,皇帝下令規(guī)定“興京以東、伊通以南、圖們江以北之地,悉行封禁。”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 下令全部封禁吉林,并插柳條為標志,防止其他民族進入長白山區(qū)。200余年的封禁,使長白山在有清一朝,始終是一個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許多文人也表達了對長白山的禮贊?!敖鞑抛印眲ⅧP誥的172句長詩《長白行》從長白山的自然風光到滿族發(fā)祥于長白山的歷史,從大清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到圣主東巡以及沿途風俗民情,對長白山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并且通過詩句“長白山高高插天,萬山之祖靈蜿蜒。乾苞坤絡孕元氣,龍興福地何巍然?!敝苯颖磉_了對龍興福地的敬仰之情,表達對滿族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禮贊。游歷過吉林的沈兆褆在《長白山》詩中通過“龍蟠虎踞爭啟運,五峰圍繞百泉旋?!薄褒埿纹鸱蠓欠玻熳鞲呱焦挪幌??!闭故玖碎L白山獨特的地位及五峰環(huán)繞形如龍蟠虎踞,山下百泉爭流的雄奇壯麗奇美的自然景觀。吉林本土詩人沈承瑞的《長白山》詩中“帝業(yè)荒東北,茲山實效靈?!敝苯邮惆l(fā)了對滿族開創(chuàng)之地的贊美,并歌頌了長白山的自然風光。流放寧古塔的吳兆騫在《長白山》一詩中也懷著無盡的向往,通過“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币约啊板呐R泛海曙,獨峙大荒秋”的詩句,記述了長白山獨特的地理位置。曾任長白府知府的張鳳臺在《贈劉建封查勘長白山》一詩中以豪邁的文字贊美劉建封考察長白山的行為時寫到:“千年積雪萬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對長白山厚重的歷史和無可匹敵的地位進行了高度頌揚。另外,吳大澂受命到吉林琿春與沙俄代表查勘邊界時寫下的《皇華紀程》中,吟詠多為長白山區(qū)的自然風光。富森《烏拉八景》記述清末烏拉古城內古塔、老十字街西門午市、鎮(zhèn)內清真寺、打魚樓、松花江等景觀。清代長白山詩詞中,大多在對長白山自然景觀的描寫中,蘊含詩人對滿族民族發(fā)祥之地由衷的歌頌和敬仰之情。

      二、荒涼苦寒的凄楚哀怨

      長白山地處“雪窖冰天”的東北。條件艱苦、氣候惡劣,清代以前人口稀少。雖然清順治初“移內省老民四十八家至寧古塔,設置十三官莊,給田以耕?!钡匀槐豢醋魇恰吧椒巧劫馑撬钡幕臎鲋??!都滞ㄖ尽份d:“出塞渡湍江,越穹嶺,萬木排立,仰不見天。朔風狂吹,雪花如掌,異鳥怪獸,叢哭林嗥?!币驗槠鋹毫拥淖匀画h(huán)境,使長居此地的除了本土居民外,大多為謫宦流人。李興盛在其《東北流人史》中估計清代東北流人數(shù)量可達150萬。在謫宦流人中不乏具有較高文化修養(yǎng)且久負盛名的讀書人。他們被遣戍東北后,由于自身的悲慘經歷及從江南或中原文化繁盛之地到蠻荒苦寒之鄉(xiāng)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其詩歌中大多充滿酸辛與不平。

      首先是荒涼苦寒的悲愁之感。流人謫客在前往邊地的途中,觸目荒涼,情緒頹唐,張光藻《入黑龍江境》:“百里無人斷午煙,荒原一望杳無邊。”描述了毫無生機的荒涼環(huán)境以及流放時抑郁哀怨的悲苦心境。楊賓《自拉法至退屯》中,寫沿途所見都是葉積數(shù)尺、泥濘難行的茫茫原始森林,其間“日暮風聲聞虎嘯,天寒積雪少行人”。耳聽著狂嘯的風聲,眼見茫茫積雪,令人頓生凄涼之感。方登嶧《大風》一詩,形象地呈現(xiàn)了邊地的大風,“紙窗乍碎爪指痕,氈帷自卷陰霾撲。”以事遣戍奇奇哈爾的訥爾樸在《秋暮感懷》一詩中展現(xiàn)了北國“衰草寒煙”一派凄涼、荒寂的暮秋之景。經年冰雪、四季狂風、百里無人的惡劣環(huán)境,帶給命運坎坷的流人無盡的悲愁。

      其次是苦難生活的哀嘆。生活在此的謫宦流人一方面身體上需忍受極端天氣和惡劣自然條件帶給他們的痛苦,另一方面又需面對居所簡陋、食物匱乏的折磨。寒冷的冬季尤其難挨,如方玄成《十一月一日》詩中:“紙窗寒入冰盈寸,榻擁羊裘坐枳籬。”寫出了寒冷、肅殺的惡劣天氣中,窗上結著厚厚的冰,屋冷難眠的艱苦。而且由于積雪盈尺、薪柴難尋,取暖尤為困難,時常是“濕盡枯柴雪滿天,山廚昨日已無煙”。在一片冰天雪地中經常是“甃井連冰鑿”,日常用水只能是融化鑿下的冰塊,因為井在冬天已經完全凍住。

      再次是羈旅盼歸的憂愁。詩人在眼前塞外秋風中,深深地懷戀往日生活。詩歌中多表現(xiàn)思鄉(xiāng)盼歸的情感。但是“夢見關山覺后悲”,故鄉(xiāng)此時只能出現(xiàn)在夢里,夢中的短暫快樂帶給詩人的是夢醒之后無盡的悲涼,他們“白草征人千里恨”“旅思千里凝暮靄,鄉(xiāng)心一片動江流。” 心中充溢著無盡的哀恨,滿懷“霜天已不耐羈愁”的思鄉(xiāng)之痛,和“身在異鄉(xiāng)歸不得”的無可奈何之悲。即便是“龍庭亦是豪游地,海月邊霜未覺愁。”的故作曠達,“相逢樂事夸邊土,翻笑書生苦憶家?!钡淖晕医獬?,“莫言窮塞苦,隨俗即吾鄉(xiāng)?!陛p松安慰。其實透過對自身處境的輕描淡寫,深隱著對人生愁苦哀怨的刻意回避和曲折抗爭。這種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難耐和內心孤寂的深切苦悶,使這類詩歌大多使用“雪”“寒”“冰”“荒”“窮”“慘”等帶有悲苦情感特征的字詞,以此表達對“只絕塞、苦寒難受”生活的凄楚哀怨之情。

      三、淳風樸俗的欣喜恬淡

      長白山人純樸厚重,豪爽熱情,楊賓在《柳條邊記略》中記載:外來者到柳條邊后,遇到居戶可以直接進入,主人一定烹飪美食熱情款待,讓出南炕,自臥北炕,并且給客人的馬煮豆麥喂草料,客人離開不受一錢。可見其質樸憨厚,熱情好客。而且由于滿族、朝鮮族、漢族、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風俗民情多彩多姿,百姓們漁獵、采參等活動,特有的爬犁等交通工具都成為詩人描繪的對象,文人也將在這份淳樸生活帶來的欣喜恬淡之情形諸歌詠。

      首先是對邊地漁獵生活的愉悅欣賞。發(fā)源長白山的松花江水產資源豐富,古有“棒打狍子瓢舀魚”之美譽,胡寶瑔在《自船廠至寧古塔一路山水秀奇,詩以繪之》中生動地記述了:從船廠也就是今天的吉林到寧古塔一路上“魚從水底穿泉眼,鹿向云邊隱樹腰?!钡钠嫘恪G宕L白山人日常以漁獵為主,因此詩歌多吟詠漁獵生活情趣。康熙《松花江網(wǎng)魚最多,頒賜從臣》中寫東巡至此的康熙為邊情所感,親自撒網(wǎng)捕魚,撒網(wǎng)處波翻魚躍的情景:“小魚況網(wǎng)大魚躍,紫鬣銀鱗萬千百。更有巨尾壓船頭,載以牛車輸欲折?!?在豐收的喜悅中,君臣同慶的場景,表現(xiàn)著對松花江慷慨滋養(yǎng)的感念和欣喜。長白山地區(qū)的狩獵大多采用打圍的方式。也就是設置柵欄來圈圍野獸,無論人數(shù)多少,都分兩翼,由遠而近,對獵物進行合圍包抄。吳兆騫的《校獵即事》就記載了“錦袖臂鷹輕,分弓出柳營”的這一臂鷹走狗,逐捕野獸,歸來后暢飲天明的過程。不僅男子善獵,而且女子也善于騎射,“經過婦女多騎馬,游戲兒童解射雕?!狈降菐F《將軍獵》一詩描寫了長白山區(qū)每年十月狩獵入貢的情景。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繁衍、棲息在我國黑龍江東北的特殊猛禽——海東青,詩云:“佇眸十月雪彌天, 凍草蒙頭冰結腹。此時躍策馳林岡, 蒼鷹翅硬韓盧突。”海東青英姿勃發(fā)、勇猛矯健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張賁在《寧古塔雜詩》中也描繪清軍“生獲海東青”的射獵情景。方登嶧《打貂行》中記載了索倫獵者為了不傷及皮毛“用網(wǎng)不用箭”的方法,以及“犬逐貂,貂上樹,打貂人立樹邊路。搖樹莫驚貂,貂落可生捕”的過程。在這些以漁獵為主題的詩歌中,大多帶有詩人對長白山物產豐饒、人民淳樸剛健的愉悅贊嘆。

      其次是朋友間互助唱和之樂。艱苦的生活之所以沒有使詩人喪失信心,一方面源于他們對未來的期盼,另一方面也因為文人之間互助攜行的精神支撐。吳兆騫因南闈科考案無辜被流放寧古塔后,吳偉業(yè)寫下了《送友人出塞》二首送別,表達“此去流人路幾千”的憂慮和同情,顧貞觀填了兩首《金縷曲》以詞代書,帶去了“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的承諾?!巴翘煅臏S落人”的吳兆騫和方拱乾父子等也經常飲酒唱和,談經論史,在惺惺相惜中,共度艱難。尋找著精神寄托和快樂。

      再次是對邊地民俗的好奇與驚喜。詩中寫他們的日常生活是“雪積爬犁出,燈殘獵馬歸”。他們身披獸皮,“天寒曳護臘,地凍著麻衣”。護臘就是“烏拉”,外用獸皮,內置烏拉草,穿在腳上能抗風御寒保暖。吃鹿肉“晚餐共飽一條尾”,吃山蛤“剝膚掇其脂”,也吃蔞蒿、豆角等蔬菜,出行“輕車架狗即爬犁”,屋內陳設暖炕、糠燈,這些在南方和中原人眼中都無比新奇。另外,豐富獨特的節(jié)日生活,也為他們的苦難生活增添了幾抹亮色。如上元節(jié)“巧制太輕盈,細縷堅冰”的五彩冰燈。即便是流人遷客在慢慢習慣這片苦寒之后,也開始用心感受這片荒涼土地上“地是陰山學射雕”的全新生活,逐漸“殊方風俗漸相安”,最終甚至高唱“莫言窮塞苦,隨俗即吾鄉(xiāng)”。甚至開始喜歡這種“罷釣每投漁舍宿,攜樽時傍土人傾”的質樸生活,在這個“死地原生地,窮途非畏途”的地方,漸生恬淡自適之感。《清稗類鈔》記載,經過二十三年流放,終得赦歸的吳兆騫在彌留之際,不是懷著葉落歸根的欣慰,而是懷著對流放之地的深深的懷想,向守候在身邊的兒子吳桭臣說:“吾欲與汝射雉白山之麓,釣尺鯉松花江,手采庭下籬邊新蘑菇,付汝母作羮,以佐晚餐,豈可得耶?”

      綜上所述,長白山詩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蘊含著詩人豐富復雜的情感,其中有對圣主龍興之地雄奇景觀、富饒物產的謳歌禮贊,有流人謫宦在絕塞苦寒痛苦生活中的哀怨凄楚,也有對邊地多彩習俗的驚異欣喜。這對長白山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長白山滿族
      長白山新增“天眼”
      軍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8:28
      傳承滿族文化 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樣的長白山
      學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38
      長白山冊封始于金代
      新賓滿族歌舞音樂創(chuàng)作及時空表述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問道長白山之人杰地靈
      讓滿族剪紙藝術走向輝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滿族剪紙中所蘊含的薩滿文化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4
      滿族人為什么不吃狗肉?
      竹山县| 内江市| 鄂托克旗| 漾濞| 玉龙| 高安市| 吉安市| 浏阳市| 自治县| 桃园市| 大庆市| 卢氏县| 瑞安市| 永顺县| 河北区| 吴川市| 台州市| 惠来县| 石屏县| 通道| 阿鲁科尔沁旗| 鸡泽县| 龙江县| 美姑县| 工布江达县| 崇礼县| 崇文区| 宝清县| 略阳县| 彩票| 屏东县| 麻阳| 庄浪县| 工布江达县| 登封市| 双城市| 蛟河市| 凌海市| 赤城县| 筠连县| 无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