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風裹挾著細雨從窗前呼嘯而過,又一個降溫的早晨拉開了帷幕。
拉開衣柜添加衣物,各色毛呢一字排開。誰讓每年的流行款式不同、流行色系各異,誰讓“女人的衣柜里永遠少一件衣服”成為至理名言,一次次情不自禁地“買買買”之后,衣柜永遠以“過飽和”狀態(tài)“抗議著”。
翻看大衣,除了最寵愛的黑、灰、紫外,也逐漸擴充了寶石藍、鐵銹紅、中國紅和姜黃色。連同毛衫、風衣、裙子、絲巾,衣柜里的色彩差不多齊全了,除了綠色。
一直以來,穿衣基本不挑膚色。但所有色系中,綠色差不多不曾涉獵。不是因為顏色過于濃烈,就是因為款式可能不中意。但記憶中,卻有一件翡翠綠的衣服,鮮活了少年的天空,溫暖了如今的回眸。
那是20世紀80年代末還是90年代初,當時上小學五年級還是初一,已經(jīng)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那一天陽光明媚,更讓心兒明媚的,是媽媽和舅媽一起,帶著我和表姐去買了兩件一模一樣的翡翠綠色夾克衫。
表姐大我不到兩歲,我倆幾乎一樣的個頭,差不多的體型,相仿的馬尾辮,再穿上一模一樣的衣服,那簡直就像雙胞胎姐妹了。怎么就像呢,簡直就是了。從百貨大樓出來,我倆穿著新衣回家,一路吸引了很多關注的目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回頭率飆升”。
那是兩件翻領帶拉鏈的夾克,通體綠色,制作非常簡單。前腰兩側各有兩個小斜兜,以備裝東西或做裝飾。右胸處有一朵機器繡花,用紅、白、黃三種顏色的線勾勒出一朵花的模樣?;▋翰淮?,點綴在翡翠綠的衣服上,卻有幾分別致,滿足了小女生的一點點小歡喜?,F(xiàn)在想來,那是多么普通的一件衣服啊,沒有昂貴的面料,沒有獨特的設計,沒有精細的制作,可那是在物資還不豐富的20世紀中國的中西部,那是在生活尚不富裕的日子里,不是在逢年過節(jié)而得到的一件新衣裳,而且是兩件一模一樣的新衣,可以想象姐倆有多興奮與激動。
我們穿著新衣一道回家,以后只要有機會在一起的時候,一定同時穿這件綠色夾克,那種親切與歡樂妙不可言。
我家在縣城西關,表姐家在離城5里的城郊,她和我不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我們要相聚只能等周末或者假期。因而,兩個月的暑假就是我們翹首企盼的時刻。那時,一放暑假,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地“駐扎”進舅舅家,跟在表哥、表姐身后瘋玩各種“樂翻天”游戲。
舅舅沒有蓋新房以前,姥姥家老院子隔壁是一片小樹林,我們常常爬樹采桑葚吃、逮知了玩。我不會爬樹,負責清洗桑葚或者偷吃;我和表姐害怕逮知了,但喜歡看表哥、表弟和弟弟他們玩。有時候我們?nèi)ジ吡坏乩镎厶鹛鸬母吡欢挸?,表姐總能找到又甜水份又大的,讓我無比佩服;有時候我們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贏取對方挖來的薺菜,表姐看到我籃子見底了總會善意解圍,讓我心存感激。
在城郊的舅舅家所在的村子有幾年積極響應鄉(xiāng)政府號召,舉村種植起了線辣椒,據(jù)說收成不錯,收益也挺高。在年少的我們眼里,經(jīng)濟作物的種植不重要,家長們的錢袋子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又多了一方玩樂的天地。辣椒的種植和施肥不十分煩瑣,頂麻煩的是采摘,需要全家大小齊上陣,一根根或一把把將鮮紅的辣椒從辣椒樹上摘下來。既不能漏掉紅色辣椒,又不能連帶摘下綠色的,更不能因此傷了辣椒樹枝干。彎著腰在一行行辣椒樹里穿行一整天,不僅是一項技術活,更考驗體力和耐心。
我平素很少接觸這些農(nóng)活,總覺得無比新奇。初始穿行在莊稼地里,我興奮得上躥下跳,干活手腳麻利。但摘不了半個小時,就腰酸背痛腿抽筋了。好在田野是如此廣闊,可以任我們尋找各種樂趣。我和表姐穿著孿生姐妹般的翡翠綠衣,捉捉蝴蝶,看看昆蟲,掰幾個玉米棒子,挖幾個蘿卜,大人們忙得不亦樂乎,我們玩得淋漓盡致。更不用說晚間納涼時,舉家團坐院中,將采摘回的一根根辣椒整理成一把把,再連綴成一串串掛起來,這個場面壯觀而有趣。有條不紊地手工操作間,夾雜著大人們談論豐收的喜悅,穿插著孩兒們頑皮的嬉鬧,還有我忍不住打盹帶來的歡笑。
時光在大人們的忙碌和我們的歡欣中交替前行,轉眼,表姐和我先后進入同一所高中。因我家離高中只有不到5分鐘的路程,表姐的高中生活一直是住在我家的。鉆一個被窩睡覺,一起起床,一起吃飯,一起上學,一起寫作業(yè),這樣的感覺是多么美好而珍貴??赡菚r候不知道是課業(yè)太多,還是年齡太小,總以為未來還很遠,可以朝夕相伴的日子還很長,那些平凡的擁有就這樣在不經(jīng)意間被時光拋在了身后。而那兩件一模一樣的翡翠綠,也因為我們個頭的長高,從此永遠地退出了相伴的“歷史舞臺”。
后來,表姐與我相繼考上大學,相繼離開家鄉(xiāng)去不同的城市求學;再后來,又都輾轉在不同的城市上班,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再再后來,表姐回到家鄉(xiāng)結婚生子,逐漸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亮麗事業(yè),我則安家異地當了一名孩子王,也一樣做起了賢妻良母。
轉眼,真的仿佛只是轉眼間,她的大女兒和我家丫頭就成長到了我們曾經(jīng)的年歲。偶爾回家小聚,見到倆孩子比肩齊高、開心說笑,我們不約而同地追憶起當年自己的模樣,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兩件一模一樣的翡翠綠夾克。青春不重來,歡樂卻可以永存心上。
我曾想過給侄女和女兒買兩件一模一樣的衣服來穿,卻因倆孩子性格、體型各異,生活環(huán)境不同,生搬硬套當年做法的害羞,加之“近鄉(xiāng)情更怯”的緣故,卻始終不曾付諸行動。取而代之以送水果、零食或零花錢,來傳遞一份血濃于水的牽掛。
如今,當我和表姐在生活的不同角落奔忙,偶爾一個電話、幾句微信,分擔著彼此的憂愁,分享著彼此的開心,簡短,匆匆,卻溫暖而有力度。我慢慢懂得,生活的枝蔓在纏纏繞繞中,逐漸給了我們最好的安排。時光殘忍,不由分說地在我們的眼角刻下了細紋;時光卻也有情,默不作聲地在我們的心靈深處雕刻出一朵花。
作者簡介:趙亞妮,中學高級教師,陜西省散文學會會員,百余篇散文、小說發(fā)表于《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天池小小說》《遼河》《百姓故事》《語文報》等刊物。
責任編輯:郭秀玲
sdjzdx2022032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