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鈞
11月17日,廣東省老促會、省源流雜志社聯(lián)合揭陽市老促會、揭東區(qū)老促會到揭東區(qū)錫場鎮(zhèn)潭王村藍康紅軍小學舉辦“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記者采訪了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廣東省源流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謝佚芳,圍繞“紅色文化進校園”展開了對話。
一
記者:這次在揭東舉辦的活動,反響非常熱烈。源流雜志社當初為什么會策劃這個活動呢?
謝佚芳:《源流》雜志是一本有著宣傳光榮傳統(tǒng)的時政類刊物,宣傳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長期以來,《源流》策劃了大量的紅色革命歷史的報道,尤其是2021年的“紅色廣東”這組大型系列報道,獲得了社會各個階層讀者的好評。有讀者向我們建議,應該把這些紅色歷史、紅色精神傳播到校園中去。
讀者的提議,正是我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在以往的采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認知很膚淺。例如,有些學生在學習革命精神時,不能正確認識到現(xiàn)階段革命精神的內(nèi)涵,固化地理解革命精神的意義;還有些學生忽視了革命精神的實質(zhì)和價值,對革命精神的認識不到位,只把革命精神當作一個簡單符號,對當?shù)鼗蛏磉叺酶锩鼩v史和革命先烈,也不了解。其次,有的地方忽略了對少年兒童階段進行紅色教育的特殊性,只單純從政治的角度講大道理,語言和教育形式單調(diào)、乏味。這樣做,不僅不能讓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還會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尤其是施教者在講解紅色文化、革命精神時程式化、臉譜化,將紅色文化、革命精神固化成一個模板,也使少年兒童對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理解產(chǎn)生片面性。
在經(jīng)過大量走訪調(diào)研后,我們草擬了在全省革命老區(qū)范圍內(nèi)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的計劃。省老促會陳開枝會長看完我們的報告材料,十分高興,在報告上批了一個大大的“好!”字。而且,陳會長還親臨揭東活動現(xiàn)場作指導,并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給了大家鼓勵。
二
記者:從本次活動來看,效果是十分顯著的。今后,源流雜志社會有哪些措施,能把“紅色文化進校園”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謝佚芳:保持紅色文化在校園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必須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必須不斷探索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多種渠道和豐富形式,必須將紅色文化育人落實到行動中、實踐中。只有這樣,才能在校園營造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濃厚氛圍,才能讓紅色文化具有隱蔽性、隨機性、滲透性地對少年兒童理想信念產(chǎn)生影響,增強其積極向上的動力。2022年,我們將重點打造廣東紅色文化教育的“三個一工程”。
首先,打造一個校園紅色文化宣傳主陣地。2022年改版后的《源流》雜志從第一期開始,將開辟專欄,以一定篇幅報道全省革命老區(qū)校園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的動態(tài)。同時,通過融媒體平臺、學習強國、新華網(wǎng)、央視網(wǎng)、人民日報客戶端、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平臺,進行全方位宣傳。此外,在全省革命老區(qū)各中小學逐步建立“源流小記者隊伍”,發(fā)表各地青少年創(chuàng)作謳歌黨的豐功偉業(yè),表達對黨對祖國的祝福,提升紅色文化的有渲染力的作品。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源流》準備不定期地出版《小記者園地》??瑢iT刊登小記者作品。讓我們今天的小記者,將來成長為紅色的大記者。
其次,打造一支紅色革命歷史宣講小主播隊伍?!对戳鳌冯s志計劃與抖音、快手、視頻號等平臺合作,組織中小學生組建志愿宣講隊,利用節(jié)假日在全省各地的紅色景點景區(qū)和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以“述偉人事跡,傳紅色精神”為主題,以直播的形式廣泛介紹本土的革命遺址、紅色景點,傳遞紅色文化力量,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組建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志愿宣講隊,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幫助青少年更好地肩負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未來,還和有關部門一起,努力推動各地設立標準化、有人員、有項目、有管理的“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志愿服務陣地,常態(tài)化開展志愿服務項目,將打造成激活紅色記憶、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亮麗風景線。
第三,打造一條青少年紅色研學線路?!对戳鳌冯s志計劃以原中央蘇區(qū)縣、潮汕革命根據(jù)地為核心,輻射全省,通過開展系列紅色文化基因的綜合實踐活動,為青少年學生研學提供鮮活的紅色精品課程。同時,著力于廣東省紅色研學導師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及建設。隨著時代的進步,“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關鍵的一點,其作為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yǎng)教學目標和具體教學實踐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青少年學生可以在探究式學習的研學實踐活動中得以培養(yǎng)?!对戳鳌冯s志將和有關部門、有關方面專家一起,在紅色文化研學精品課程中進行課程創(chuàng)新,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通過制作個性化、可視化、互動化的紅色研學新媒體作品,促進研學過程的線上線下聯(lián)動、加強研學者與社會的互動。讓學生在聽、看、做、玩、演、寫、賽的體驗式學習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近期,《源流》雜志將開辟“紅色文化進校園”新欄目,分別設置:校園簡訊、名校風采、紅色講壇、小記者園地、軍事小常識等二級欄目?!靶@簡訊”,以圖文和簡訊形式,宣傳報道全省革命老區(qū)校園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的動態(tài)。“名校風采”,報道“紅色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展現(xiàn)其紅色風采。特別對紅色歷史厚重、紅色文化氛圍濃厚地區(qū)的學校進行重點宣傳報道,以期起到立標桿、樹典型的作用。“紅色講壇”,則刊發(fā)各地教師的優(yōu)秀紅色教案和論文,在供廣大讀者學習和賞析的同時,也為各地教師、紅色宣講員提供學黨史、講黨史的范本?!靶∮浾邎@地”,屬于“源流雜志小記者隊伍”自己的園地,發(fā)表各地青少年謳歌黨的豐功偉業(yè),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熱愛,提升紅色文化渲染力的各種題材作品?!败娛滦〕WR”,介紹有典型意義的戰(zhàn)役或戰(zhàn)斗、各種軍事裝備和兵器特點以及學軍體驗等。
三
記者:“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通過這次活動,您有哪些深刻的體會?
謝佚芳:這次活動舉辦得圓滿成功,離不開省市(縣、區(qū))老促會的努力,更離不開揭東區(qū)當?shù)攸h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紅色文化傳播在學校教育中常態(tài)化。
在2021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張國新建議,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加強紅色教育立法,設立紅色文化學科,編寫紅色教育課程,建設紅色教育師資隊伍,完善紅色教育評價體系,打造紅色教育活動品牌,打造紅色文化產(chǎn)業(yè)鏈。
我非常贊賞他的觀點。我們也希望廣東“兩會”的代表,一起關心廣東的紅色文化教育?!对戳鳌冯s志還計劃與各地有關部門一起,將以地市為單位,編寫廣東省首個中小學生紅色文化簡明讀本—《少年心向黨》。讀本結(jié)合當?shù)貙嶋H,加入地方黨史,讓學生了解當?shù)氐母锩攘液陀⑿勰7豆适?,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在此基礎上,攜手各地老促會、教育部門等有關部門,在原中央蘇區(qū)、海陸豐革命根據(jù)地、重點老區(qū)挑選一批紅色文化氛圍濃厚的學校,整合各方資源,共建“紅色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
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