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洪橋學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語言是重要的溝通工具。擁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的成長起著積極的導向作用,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結合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口語交際板塊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口語表達技巧,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下文將對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儼然成為教育界的熱點話題。在最新出版的小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增設了專門的口語交際模塊,意在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其日后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預留給口語交際活動的時間較少,教學時間嚴重不足,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同時也無法達成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不僅如此,仍有部分教師在進行交際訓練時,仍僅限于教材本身給定題目,忽視了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開展的交際訓練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口語交際訓練結束后部分教師并未針對大家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從而也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谝陨显谛W語文教學中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現狀分析,開展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已迫在眉睫[1]。
(1)教師沒有正確教學理念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會覺得語文課程是眾多課程里最簡單的一門,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教師覺得只要按照教案講完課程,帶著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生字、學會做課后習題、按要求背誦文章和古詩就好,沒有認識到小學生在口語交際學習上的重要性。并且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教師只會按部就班地教授課程,忽略小學生在學習上的真實感受。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囫圇吞棗地接受知識,只知道表面的內容,不知道所學的意義究竟為何,在考試中也不能提高語文成績。加上教師只為著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忽視了教學質量,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真正掌握課本知識,課堂上缺少在口語交際上鍛煉的機會,漸漸地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2)學生自身不愛表達
每一個小學生都是獨特的,他們來自于不同的家庭,成長背景也不同,自然在性格上、在表達上、在學習能力上也會不同。有的小學生天生愛表達,所以在學校很容易和別的學生相處,在課堂上也積極表現,積極回答問題。但有的學生天生內向,在多人面前不敢展現自己,即使教師給機會讓起來回答問題他們都會很害羞,聲音很小,并且很容易臉紅。再加上現今是網絡時代,小學生從小就接觸網絡,在家里經常捧著手機玩,被里面各式各樣新奇的東西所吸引。父母平時工作忙,回到家后與學生的相處時間不多,加上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只能玩手機。小學生長期在手機的影響下交際能力就會漸漸退化,變得不愛交流,甚至有的還有“社交恐懼癥”,所以,在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愛表達,這應該成為家長和教師特別關注的問題。
(3)教學理念和方法落后
以傳統方式來教學,教師永遠都是占主導地位,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由于教師、家長和學生只重視考試成績,所以課堂講授的知識大多數只停留在書本上,不能有效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交際能力。語文本身就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擴大知識范圍,所以,傳統的理念和方式,不能讓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會感到好奇,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接觸。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改變教學方式和策略,才能讓學生在語文上有大的進步。相反,如果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會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質量,達不到教學目的。忽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為小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會使小學生變得不會表達,也不愛表達。
(4)課堂教學單一乏味
教師以講授為主,加上教學內容單一,缺乏多樣性,讓小學生覺得課堂學習枯燥乏味,沒有活力。教師也沒有花時間和精力來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于學生喜歡什么、對什么樣的課堂感興趣,這些教師都不清楚,所以在課堂教學上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年輕的教師還好,偶爾會講個有趣的故事或者讓學生一同做個小游戲,來活躍課堂的的氛圍,有些年長的教師卻無法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其設想考慮,所以學生從心里會有畏懼感,有問題也不敢向教師表達。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占據重要的地位,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很容易對其進行培養(yǎng)和教育。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加強小學生在“聽”和“說”上的鍛煉,讓小學生敢于表達,學會傾聽。這樣學生會變得更加自信,漸漸改變性格,不再內向,更受大家的喜愛,在學習語文上更有興趣。在提高口語交際的同時,還能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在運用成語和好詞好句上有較好的體現,在閱讀和寫作上為其奠定堅實的基礎。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也為學生在今后的發(fā)展提供幫助,在未來對職業(yè)的選擇上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想要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從“興趣”著手,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為其構建良好的交際情境,一以此來激發(fā)大家的表達欲望。在傳統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只是按照教材所給定內容進行簡單敘述并引導學生開展訓練,固態(tài)化的教學模式下難以激發(fā)大家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也會影響教學質量。對此,教師可結合學生們熟知的生活情境進行導入,借此提升大家交流的原動力。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活動《安慰》課題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出示以下幾種情境:1.小麗在運動會中不慎跌倒,與金牌擦肩而過2.小明要移民到國外,即將與自己的好朋友分離3.小劉在玩耍的過程中不小心弄丟了媽媽送給自己的手表。在情境出示后,教師引導大家進行思考:同學們通過以上幾個小朋友當前所面臨的困境,是否能感受到他們心里得難過呢?結合教師所設的問題大家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及看法,班級討論氛圍十分濃厚。接下來教師結合所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大家轉換角色,假如你是他/她的朋友,你打算怎樣去安慰他/她?針對大家的回答層層深入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安慰的含義,體會安慰話語的溫情力量。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置身于交流活動當中,充分提升自身表達意識。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尚未健全,受到外部環(huán)境因素、自身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許多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過程中常會出現結巴、存在口頭禪、用語不規(guī)范等不良行為,這些行為嚴重地阻礙了學生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谡Z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身為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加強對學生在口語表達中的監(jiān)督,幫助大家矯正不良表達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口語交際水平。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口語交際活動《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課題為例。本單元口語交際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加強自身主人翁意識。為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教師可根據此題目在班級內開展辯論大賽,正方觀點為:應該實行輪流制度,反方觀點為:不應該實行輪流制度。由學生自主選擇加入辯論隊伍,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急迫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會脫口而出:“我認為他說得不對,應該…”這時,教師應及時暫?;顒?引導學生明確可以抒發(fā)自己的觀點,但是不能否定別人的想法。以此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口語交際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為后續(xù)教學活動奠定良好基礎,進一步規(guī)范大家的表達方法[2]。
想要顯著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也應注意提問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不難發(fā)現,當前口語交際課堂中仍有小部分學生性格較為內斂,不善于表達自我觀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提問方式,突破傳統課堂中一問一答的模式,保證全體同學都能夠真正地參與到口語交際活動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悄無聲息地達到課堂提問的目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活動《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課題為例。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針對這一題目鼓勵大家進行簡單闡述,討論并確定本課所要描述的人物。隨后,教師應引導大家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回答,利用具體事件介紹所要表達的人物、介紹自己喜愛的原因、讓他人感受到自己所表達的觀點。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進行細致觀察,適當地轉換提問策略,如:“那位同學,我想聽聽你的意見”、“這位同學已經躍躍欲試了吧!下面就由他進行講述”、“其他同學有什么要補充的嗎?”通過多樣化的問答方式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有助于對學生回答的引導,同時也能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交流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值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課堂實際學習中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結合其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并組織開展趣味性較強的游戲活動,以此達到深化口語交際教學成果的目的。不僅如此,在游戲活動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語文課堂的樂趣,在實踐過程中增強自身協作意識,在活動的引領下久而久之自然也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3]。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活動《轉述》課題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首先幫助學生區(qū)分引述與轉述之間的區(qū)別,使大家進一步明確在轉述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要遺漏信息、交流是否注意人稱轉換等兩方面的問題。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大家出示例題,引導同學們觀看小剛與小明二人的對話,并從中提取重要信息進行轉述表達。理清時間、事件、注意事項等幾大板塊,并注意轉述過程中的人稱轉換。當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本課口語交際技巧時,教師可在班級內開展“擊鼓傳話”的活動。結合大家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以橫向排列,教師在黑板上給定對話內容,由派頭同學進行轉述,其余同學在出示題目前緊閉雙眼不可偷看題目。跟隨鼓點的節(jié)奏,兩組分別進行轉述活動,哪組用時時間最短,且沒有信息遺漏即為取勝。通過這樣的活動在班級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全體同學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當中,并且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
最后一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也就是“評價總結”環(huán)節(jié)。過往教學模式下,大部分教師在口語交際活動結束后只是草草了事,并未細致推敲進行反饋。導致學生無法從本質上改正自身口語交際漏洞,久而久之也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從多角度進行論述,通過語言、思路、儀態(tài)等三方面進行點評,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口語交際能力[4]。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活動《名字里的故事》課題為例。在課程開始前,為進一步活躍班級氣氛,教師可首先做好表率,為大家講解自己名字中所蘊含的故事,拉近與同學之間的距離。在良好的情境中,班級交流氛圍空前熱烈。當學生在完成口語交際后,教師對大家的語言描述流暢度進行評述,及時指正部分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的邏輯錯誤,針對運用體態(tài)動作進行描述的同學進行表揚。在點評結束后,每個人都能收到教師的反饋評價,有針對性地加以矯正調整,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口語交際能力。
要使口語交際能力有很好的提升,離不開日常對語言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小學生在口語交際上的展現,也是語文知識積累的展現,只有具備龐大的詞匯量,閱讀大量的作品,才能形成自己的語言資源庫,在口語交際上才不會覺得困難。所以教師需要幫助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每次學完課本上的文章之后,讓學生對感興趣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并將其背誦。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還需要閱讀很多課外的作品,來幫助學生提升口語交際能力。比如每周讓學生讀一本課外書,并將其中不認識的字詞、好的語句摘抄下來,做好記錄,在家里向父母講說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情節(jié)。
除了在書本上積累,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積累和鍛煉,發(fā)現生活中的有趣事件,鍛煉學生講說的能力。語文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從小意識到,很多知識都是從日常生活里來的。比如春天來了,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外面春天的景色,寫關于春天的作文,然后在課堂上在同學面前朗讀。這不僅鍛煉學生寫作能力,也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膽量。對于學生所寫的作文教師要耐心修改,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今后加強鍛煉。在課堂上,教師也可選擇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元素,來讓大家進行擴句訓練,鍛煉口語能力和想象力。比如“樹葉”,加量詞就是“一片樹葉”;加顏色就是“一片綠色的樹葉”;加地點就是“一片綠色的樹葉躺在地上”;繼續(xù)加修辭就是“一片綠色的樹葉,懶洋洋地躺在地上”,以此類推,繼續(xù)加時間、加動態(tài)等。教師做好范例后,可以寫一些元素在黑板上,比如“蘋果”、“猴子”、“花朵”等,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元素進行擴句的練習,并學習在教師和同學面前進行表達,在日常學習和寫作中都能運用此方法來加強鍛煉。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口語交際活動《推薦一部動畫片》課題為例。小學生平時在家里最喜歡看的就是動畫片,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平時在家里喜歡看什么類型的動畫片,以及最喜愛的動畫人物是誰。小學生聽到動畫片時一定會很感興趣,積極活躍地回答問題,經過一番激烈的分享和討論,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集動畫片讓小學生進行觀看,來活躍課堂的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讓學生對所看的動畫片進行簡單描述和推薦,或者推薦自己喜歡的動畫片,教師根據小學生講說的內容以及其他學生傾聽的反應來對學生進行記錄,最后選出幾名描述得較好的學生。如果還有余剩的時間,可以讓小學生對喜歡的動畫人物進行模仿表演,看誰演得最像最好。讓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結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激發(fā)教師上課的熱情。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能力是人際交往過程中所應必備的重要能力。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把握好小學這一黃金時期,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jié)摿σ?guī)劃創(chuàng)新口語交際教學策略,通過日積月累引導大家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達成理想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