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樂 曹馨月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包括身體方面的健康成長,還包括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長和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因此,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工作中既要做好各類學團活動的組織管理和開展工作,又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00后已成為高校學生的主要群體,00后學生的特點使輔導員的管理工作壓力大增。主要原因有:一是學生成長環(huán)境方面的影響。高職院校的很多00后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其家庭經濟情況相對較好,在成長過程中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都是盡力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這就造成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挫折教育相對較少,抗壓力能力相對薄弱;也有一部分學生以前屬于留守兒童群體,家長長期在外務工,雖然他們在經濟上基本沒有什么顧慮,但成長過程中由于父愛或母愛的缺乏,這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還有極少數學生屬于單親家庭或者是孤兒,這部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親情關注少之又少,因而他們往往性格比較孤僻、敏感。二是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帶來的影響。信息化的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信息化使我們日常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眼界和思路也更加開闊,另一方面一些負面的信息也隨之充斥在我們周圍。高職學生由于個人認知水平的差異,對信息的辨別和處理能力各異,因個人認知的不同而觸發(fā)的各類心理問題也各異。三是大學學習方式的變化帶來的影響。高中階段學校的管理相對比較嚴格,學生作息時間節(jié)奏緊湊,每天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地上學和放學,但到了大學,學生基本都是住校的,一名輔導員要管理200至250人的學生群體,加之大學的學習主要靠學生的自覺性,學校管理相對高中學校會寬松很多,學生上課之余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時間,時間多了且學習壓力小了,隨之而來的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也就凸顯出來了。四是所處年齡段的特點帶來的影響。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身體上的發(fā)育已經基本完成,但心理尚未成熟,遇事情緒波動大,且情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弱,容易形成一定的心理沖突,而心理沖突的產生會外顯為行為或情緒上的不恰當表現。
高職院校輔導員管理隊伍主要由兩類人員組成:一類是兼職輔導員,如學校的任課教師及黨群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由于是兼職從事學生管理工作,那么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精力上,或者說從專業(yè)程度上講,都無法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即便有一部分兼職輔導員確實很有責任心,工作也很認真負責,但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講,對學生群體中存在的某些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行為問題,他們只能解決表面的行為問題,而對學生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往往無法觸及。另一類是專職輔導員,專職輔導員多以聘任的方式到校參加工作。這類輔導員按照相關文件規(guī)定,每位輔導員按規(guī)定比例承擔相應的學生管理工作。這類輔導員大多是學生時代的學團干部,有一定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且與大學生的年齡相仿。這類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有他們獨有的優(yōu)勢:有和大學生類似的經歷,與大學生年齡相仿,共同語言相對較多,等等。但由于專職輔導員是以聘任的形式到校參加工作的,且一般多為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年齡一般都較小,因而他們變動工作的概率大,穩(wěn)定性相對較弱。由于專職輔導員年齡、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只能從表面上處理問題,不能很好地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況,同時不能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異常問題。
早預防、及時發(fā)現、妥善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班集體,輔導員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面向更多的也是班級團體的管理,而班級團體中凸顯出來的一些共性問題更是需要輔導員有預見性,能夠做到盡早發(fā)現、盡快處理、妥當善后。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就是能夠有效處理有著共同特征和相似性的學生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團體咨詢的一種形式。團體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往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及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個人良好適應性的助人過程。而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指由輔導員教師根據學生在成長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的困惑或問題,以團體動力理論和團體心理輔導技能為基礎,依據學生發(fā)展特點和心理規(guī)律,以班級為單位,通過開展豐富有趣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心理機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更好發(fā)展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由此可以看出,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從實質上來看,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以更好地預防和解決班級學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心理問題。
在人生發(fā)展的每一階段,我們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都有可能因遭遇挫折、承受壓力而出現情緒波動、內心不平靜等,進而引發(fā)心理焦慮、行為異常及心因性疾病等。大學生由于其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個人人生閱歷的局限,在遇到問題時,每個大學生的心理反應不同,由此引發(fā)的情緒也不同。因此,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會有很大差異。急劇、強烈的情緒不能長時間保持,但低強度的情緒感受可以持續(xù)存在較長時間?;诖?,對輔導員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培訓,可以讓輔導員接觸更多、更實用的心理學知識,了解大學生在相同時間段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提高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改變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認識,進而主動改變自己的工作方法。通過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輔導員可以利用學到的心理學知識理解和處理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某個宿舍學生頻繁遲到的現象,通常輔導員都是以談話、批評教育為主,但通過培訓,輔導員就會懂得學生之間的很多行為是互相學習和模仿的。正如班杜拉所說,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習得社會行為,同宿舍學生的很多行為也是相互模仿、相互學習的。行為是心理問題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一開始學生遲到只是極個別現象,但輔導員如若處理不及時或處理方式不恰當、效果不佳,學生之間就會相互模仿,久而久之,一個宿舍的學生頻繁出現遲到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诖?,輔導員可以借助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學到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對自我和學業(yè)規(guī)劃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中,輔導員會接觸到心理咨詢中常用的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對輔導員有效管理班級團體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高職院校學生談戀愛的問題,這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但如何引導高職學生建立正確的戀愛觀則是每一個輔導員都要面臨的問題。掌握了心理咨詢中常用的輔導技能,輔導員就會對學生談戀愛的問題有一個全新的認知:首先做到的就是尊重,即在價值、尊嚴、人格等方面與學生保持平等,學生是有思想感情和生活追求的獨立個體,他們對自己談戀愛的這種人際交往是有自己的自主性和內心體驗的。對學生談戀愛的問題輔導員的熱情、友好、溫暖、態(tài)度真誠等可以有效消除學生的不安與緊張情緒,從而化解學生因焦慮、抵觸情緒而產生的不恰當行為,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人際交往是被接納的,輔導員是真實而誠懇地對待自己談戀愛這一行為的。在此基礎上,輔導員可以通過恰當的、適時共情的情感與思維深入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問題的實質,通過共情表達對學生內心世界的體驗和所面臨問題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得到學生的回應和信息反饋。在整個過程中輔導員一定要對學生言語和行為中積極的方面予以關注,從而使學生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和改變自己的內在動力。這種積極關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下一步的溝通。輔導員掌握了心理咨詢中常用的技能,就會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認知,從而改變自己對大學生談戀愛問題的理解,進而可以借助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等引導大學生發(fā)現自我,進而建立正確的戀愛觀,最終達到師生關系和諧和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輔導員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中會學到:大學生出現的行為問題很多都是由他們的心理問題引起的,而高職院校學生易出現“效仿”現象。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都是一般性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只有極少數或者說極個別學生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異?,F象。面對大學生的一般性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輔導員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班級團體管理中仔細觀察,及時發(fā)現問題,同時充分利用班、團活動時間,借助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中學到的技能組織有針對性的班、團活動,預防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的行為問題的發(fā)生;對已經出現的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如新生入校的環(huán)境適應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等,輔導員要善于總結這些問題中存在的共性點,并以某個關鍵點為抓手,及時組織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以解決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這一心理問題,避免出現不良的“效仿”現象。在開展這些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同時,對極少數或者說是極個別學生出現的嚴重心理問題和心理異?,F象(已經明顯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要做到及時發(fā)現,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和交流,并向本班其他學生了解情況,及時轉介,使心理異常學生接受更加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等。
高校心理咨詢中心是面向全體在校學生的,旨在通過搭建一個由專業(yè)心理咨詢教師運用專業(yè)技術和專業(yè)場景等幫助有心理需求的學生及時有效地解決其所存在的心理問題的互動平臺。心理咨詢中心有專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心理咨詢師及各類功能室。在高職院校,心理咨詢中心除了日常接待學生心理問題的咨詢和組織各類學生心理活動之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對新入校的學生進行心理普查,通過心理普查了解新入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篩查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然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做到早干預、早治療及早解決。學生心理普查一般是在新生入校兩周后進行的,通常由輔導員協(xié)助完成。借助普查,輔導員可以了解本班學生的心理狀況,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輔導員對心理普查的理解和認知、心理普查過程中用到的量表的了解程度、普查的心理范圍及結果的解釋都會影響到心理普查的結果。因此,借助對輔導員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介紹心理普查方面的相關知識,可以使輔導員對心理普查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和認知,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輔導員了解在開展心理普查工作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普查工作,如何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心理普查;另一方面可以使輔導員明確心理普查的結果是對學生某一時期內的心理發(fā)展情況的評定,而非一查定永遠,因而一定要避免出現給某個學生貼標簽或出現刻板印象等現象。借助心理普查,輔導員可以了解本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或一些特殊的心理傾向,進而組織有針對性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心理咨詢中心擁有專業(yè)的工作隊伍和專業(yè)場所。由于高職院校在校學生人數較多,心理咨詢中心在實際工作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而且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又是處于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狀態(tài)的。因此,心理咨詢中心可根據每位咨詢師擅長的工作內容,面向全體輔導員組織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一方面是借助培訓可以向輔導員普及常用的心理學知識,教給輔導員常見的學生心理問題的應對方法,尤其是教會輔導員如何策劃、組織、實施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有效預防和應對班級團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的一種常用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重新認識自己、了解同班同學,進而促使學生行為發(fā)生改變。另一方面是這些培訓可以使輔導員掌握一些常用的應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技巧,有助于幫助輔導員輕松愉快地開展學生工作。
在長時間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面對同樣的群體、類似的問題,輔導員難免會出現疲于應對、職業(yè)倦怠等現象。及時對輔導員開展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是增強輔導員隊伍活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加強同行間交流的一種良好方式。一方面是輔導員走出去與外校輔導員加強溝通和交流,這樣可以使輔導員在新的環(huán)境中對問題產生不同的見解及解決方式。此時,對輔導員開展班級心理輔導培訓,可以增加輔導員的新鮮感,降低因職業(yè)壓力帶來的抵觸情緒,可以使輔導員在身心愉悅、舒緩的狀態(tài)下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反思和總結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因為輔導員的工作壓力普遍較大、工作時間較緊張,所以可以通過邀請校外有豐富班級管理經驗的輔導員到校對輔導員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這樣既可以解決輔導員想學習但沒時間的問題,又可以讓輔導員通過培訓有一個自我減壓的機會,還可以促進本校輔導員與外校輔導員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豐富他們的學生管理方式和提升他們管理好學生的信心。
在輔導員隊伍中有一些輔導員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且工作能力比較強,還有一部分輔導員具有扎實的心理學知識,并能靈活地運用于學生管理之中。因此,輔導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是提高他們學生管理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但在高職院校,輔導員之間的工作競爭比較大,工作壓力也普遍比較大,且個別輔導員思想意識中存在著“同行是冤家”的誤區(qū)。為切實提高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高職院校可以從學校層面聘任有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經驗的輔導員對新入職輔導員進行結對幫扶指導。這一方面可以使新入職輔導員盡快適應輔導員崗位角色,學習如何高效管理學生及有效應對學生中出現的“從眾”性問題;另一方面因為是本校輔導員之間的結對幫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指導新入職輔導員如何撰寫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如何組織和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等等。切實將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工作落到實處。
輔導員是離學生最近的人,處在學生管理第一線,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因此,強化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培訓,使其掌握扎實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生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同時還應不斷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提升他們的育人能力及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促使其切實成為學生健康成長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