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
每一代年輕人的選擇往往就是中國未來十多年、二十多年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主線。其實不論選擇哪一條路,步入“數智時代”,Z世代必須具備兩種能力:“體制”內生存能力和“曠野”生存能力。
每一個人進入職場,不論是民企、外企、政府機關或者非營利機構,其實都是進入了一個體制。體制完善機構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幫助年輕人快速成長,但壞處是當一個人得到足夠的能力鍛煉之后,卻沒有很多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時,在相對完善體制之內生存的另一個特點是,身在其中,每一個人都只是一顆“螺絲釘”,當一個人選擇了當“螺絲釘”,是沒有辦法決定整個“流水線”運轉速度的。
什么是在“曠野”生存能力?最簡單例子:假如有一天你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那么你在“曠野”中振臂一呼,要能夠有人去響應你,并且你還能繼續(xù)生存下去,這就是“曠野”生存能力。在“曠野”中生存是要反專業(yè)化的,簡言之,必須是一個“瑞士軍刀型”的人才,才更有可能在“曠野”中生存。
所謂“瑞士軍刀”,打開是一把小刀,同時還能做罐頭起子,里面可能還有鋸子、指甲刀、指南針等各類“實用附件”?!叭鹗寇姷缎汀钡娜瞬乓膊皇悄欠N好像哪里都能用上,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萬金油”人才,而是他們的每一個功能都必須達到專業(yè)的水準。這就意味著,在“曠野”中能生存下去的人才,在很多不同領域至少要達到專業(yè)水平。
這看上去似乎很難。其實,一個人同時在很多不同領域都達到頂尖水平非常難,但是同時達到專業(yè)水平卻并沒有想象中的難。在任何行業(yè),只需要一定時間的實踐和積累,任何人都能進入專業(yè)階段。在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越是這種在很多方面都具備專業(yè)水平的人就越能更好地生存,或更好地創(chuàng)新。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