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莉
編號:H1(2022)38-04-03
小學語文教師大都有這樣的困惑:小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學過的那么多文質兼優(yōu)的課文,接觸了那么多詞語、句子,可說話作文卻“詞匯貧乏”。究其原因主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語言知識,輕語言訓練。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材料,僅停留在朦朧理解和機械記憶基礎上,未能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為此,強調(diào)把閱讀課上成語言訓練課,必須重視語言的“內(nèi)化”,使其進入學生的語言倉庫,并能在需要時招之即來,呼之即出。
一、理解——內(nèi)化的前提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就某一詞語而言,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內(nèi)化的基礎。為此,在教學中須把“理解”作為語言內(nèi)化的重要前提。
1.深刻性。對詞語只有理解深刻,才能掌握牢固。
2.形象性。借助理解語言,可使詞語活化、動化,給學生深刻的印象。
3.準確性。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是緊密相關的,只有準確理解,才能準確運用。
二、積累——內(nèi)化的基礎
語言訓練的重要目的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將課文中豐富的語言材料逐步貯存于學生的語言倉庫之中,這樣,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筆端。因此,詞語教學中,須在引導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將其引入記憶倉庫,變成語言庫存。
1.以新引舊,以復習促貯存。教學中,可在學生接觸新學的詞語,以一詞引一類,以促其貯存。
2.由內(nèi)引外,以擴展促貯存。隨著課文閱讀的開闊,學生接觸的語詞也越來越多,但這些詞語學生理解往往是粗淺的,為將其變?yōu)閷W生的語言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有機引導,由一詞帶一串。
3.從文引詞,以變更促貯存。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用關聯(lián)詞語歸納課文內(nèi)容,以促使積累。
4.以詞帶詞,在搭配中積累。教學中,可根據(jù)詞語搭配規(guī)律,以詞帶詞。
三、運用——內(nèi)化的關鍵
語言材料的理解和貯存,是以其“運用”為關鍵條件,因此,須加強詞語運用訓練,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內(nèi)化,在語言運用中活化。
1.提供運用機會。如《飛奪瀘定橋》中“心驚膽寒”一詞,可在引導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寫出“心驚膽寒”的具體原因;接著結合實際,口述幾個使人“心驚膽寒”的場面;再接著描述自己在某種情況下“心驚膽寒”的心理;最后讓學生用這個詞寫話。
2.創(chuàng)設運用情境。如《詹天佑》教學中,為讓學生真正把握“贊嘆不已”,可讓學生看一幅美的畫面或讀一篇美的文章,然后,要其借助動作、神情、語言作“贊嘆不已”狀,進而讓學生以“贊嘆不已”說幾句話,具體描述上面某一情況。
3.構筑運用階段。語言的內(nèi)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個過程,教學中須架設語言轉換的階梯,以引導拾級而上,逐步內(nèi)化。
(作者單位:陜西省淳化縣青少年活動中心7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