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記事起,父親得空就會拎著個“戲匣子”聽戲,一邊陶醉地聽著,一邊還會隨著那悠長的節(jié)奏哼唱。
父親愛聽的戲很多,劇種也不少,像京劇、豫劇、呂劇,評戲、柳琴戲、黃梅戲。父親原來最愛聽古裝戲,后來,豫劇《朝陽溝》風靡全國,父親的“戲匣子”里就整天是銀環(huán)和栓寶的唱腔。父親早起聽,晚上聽,就連下地干活,地頭也放著“戲匣子”。
后來,錄音機普及開來,父親趕時髦,在村里第一個買了錄音機。這回好了,想聽什么就買什么帶子,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調(diào)波段,趕上什么聽什么了。父親抱著錄音機在村頭的大槐樹下一放,那婉轉(zhuǎn)悠揚的黃梅戲,余音繞梁的京腔就會響徹半個村子,引來眾多鄉(xiāng)親喜滋滋地跟著陶醉。
那年父親患病,在市里醫(yī)院做了手術(shù)。第二天,父親清醒后,雖然說話能力不行,卻一個勁地用手比劃。別人猜不出個所以然,就告訴醫(yī)生,醫(yī)生開了一針安定,但父親醒后依然不老實。我第三天趕到醫(yī)院,一下子猜出了父親的心思,趕緊回老家抱來那個“戲匣子”。果真,當父親聽到那熟悉的戲曲,一下子安靜了。
醫(yī)生說,真奇怪,那個“戲匣子”成了一劑良藥,讓父親的身體恢復得超于常人。
時代在變,父親的“戲匣子”也隨著在變,從最初的收音機到錄音機,再到現(xiàn)在的隨身聽。盡管現(xiàn)在電視機、電腦廣為應(yīng)用,但父親依然迷戀他的“戲匣子”。
每天,看父親打開隨身聽,搖頭晃腦地沉醉在戲曲里,我就想,或許,“戲匣子”已成為父親生命里的一部分,才使得他如此迷戀,如此鐘情,因此也才有了生活的滋味、樂趣和生命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