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安
戰(zhàn)國時代,刀光劍影,沙場點兵,疆場爭雄。這是一個英雄們在馬上馬下叱咤風(fēng)云、建功立業(yè)的年代。這是一個粗狂者奔放的年代。
在這個時代,音樂好像是可有可無,似乎沒有更多的人在乎它。然而,翻開歷史,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讓人暗暗吃驚。音樂,恰恰是這個戰(zhàn)爭時代中的強音。請看下面幾個實例:
戰(zhàn)國之前的春秋時代,就有因為鼓聲決定成敗的著名的齊魯長勺之戰(zhàn)。在這次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中,魯莊公聽從曹劌的計策,面對強大齊軍的震地鼓聲,從容按兵不動,讓齊軍沖鋒無效。兩通鼓聲后,齊軍第三次發(fā)動沖鋒——一鼓盛、二鼓衰、三鼓氣竭,結(jié)果齊軍大敗。
到了戰(zhàn)國時代,歷史也留有“秦王擊缻”以及“濫竽充數(shù)”的傳說。公元前279年秦趙兩國君王召開的澠池會,樽俎之間,差一點就血光四濺,最終還是用音樂這個工具化險為夷,以趙王擊瑟與秦王擊缻而和平解決。
秦始皇因為愛好音樂差一點被高漸離擊筑所中的故事也是千古傳唱。
戰(zhàn)國末年,荊軻刺秦王未成被害,燕國為秦國所滅。第二年,秦統(tǒng)一了中國,秦始皇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當(dāng)初同燕太子丹和荊軻有關(guān)的人都逃跑隱匿各地,高漸離作為荊軻摯友,也不得不隱姓埋名來到河北趙縣,在一家酒店充作傭人暫時蟄伏下來。
高漸離畢竟是個俠客。逃亡對于他而言,既恥辱亦無奈,不可長久。因此,不久他便不再在乎生死,把壓抑在心頭的情感,全部傾注在音樂中。聽他擊筑的人無不傾倒,其影響也越來越大,以致后來消息傳到了秦始皇那里。
秦始皇也愛聽擊筑,他派人把高漸離召進宮來。宮中有人認識他,就告訴秦始皇,說高漸離是荊軻的朋友。秦始皇欣賞高漸離的擊筑才華,就赦免了他,卻派人熏瞎了他的雙眼,讓他在宮中做了一名盲人樂工。
高漸離知道秦始皇喜歡聽他擊筑,就根據(jù)秦始皇的喜好,作了幾首新曲,加緊練習(xí)。秦始皇聽擊筑有個習(xí)慣,每到樂曲演奏到動聽處時,他總要走到筑的跟前,視看演奏者的手法技巧。高漸離盡管雙眼被熏瞎,但耳朵特別靈敏,秦始皇每次走到他跟前,僅憑呼吸聲就能知道其所處的位置。他暗喜,機會終于快到了。
一天晚上,宮廷侍從來通知他,明天皇帝要在殿上宴請眾大臣,要他擊筑。侍從走后,高漸離在筑內(nèi)塞滿了鉛條,順手作了幾次擊打的試驗。第二天,高漸離來到大殿,獻上新曲。
隨著筑曲的旋律,秦始皇搖晃著身體,手上打著拍子,又習(xí)慣性地走到筑前。正當(dāng)秦始皇沉浸在迷人的筑樂聲中時,高漸離突然舉起塞滿鉛條的筑,向秦始皇猛砸過去。由于過于激動,用力太猛,沒有砸著,當(dāng)他再次砸向秦始皇時,已被侍從搶先奪下他手中的筑。
秦始皇看到筑中塞滿鉛條,氣得全身發(fā)抖,命令衛(wèi)士將高漸離拖出大殿立刻處死。從此,歷史上又多了一名俠士,少了一名擊筑的音樂家。
在戰(zhàn)國時期,有人以琴問政,有人以琴成就俠客名,有人以琴取悅異性,也有人以琴來言情言志??傊?,這些人的出名,多多少少地都與琴有著一些關(guān)系。琴,這個優(yōu)雅音樂的代名詞,已經(jīng)成為某種橋梁,成為一些人達到俗世功利名譽的媒介。
先談以琴治國。
鄒忌以琴取得卿相之位,輔弼齊威王治理國家的事例廣為流傳。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田因齊剛剛繼承王位,就沉醉于聲色犬馬,不理國事,弄得朝綱不振,民不聊生。周圍的韓、趙、魏、魯?shù)戎T侯各國趁機先后起兵伐齊。齊國面臨著嚴(yán)重的內(nèi)憂外患。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但效果甚微。齊威王索性下令,不準(zhǔn)左右進諫。
當(dāng)時,齊國有一個名叫鄒忌的讀書人,頗有學(xué)問和才干,又是個有名的琴家。他對齊國的安危十分關(guān)心。這天,他來到宮門外,向守門人說:“聽說大王愛好音樂,我善彈琴,特來獻藝。”守門人見他攜帶七弦琴前來,急忙通稟,齊威王最愛好彈琴,也喜歡聽琴,便很高興地馬上召見。
齊威王讓人在鄒忌座前放了一張琴幾,琴幾上放一床名琴,靜靜地等待鄒忌精彩的演出。鄒忌也讓人好生奇怪,用手摸摸七弦琴,調(diào)好琴弦,兩手搭在琴弦上,久久也不撥動琴弦。齊威王有點納悶,就問:“先生怎么不彈呢?先生不是善彈琴嗎?寡人好琴,愿聽先生彈奏。你為什么只摸琴弦而不彈呢?是嫌琴不好,還是不愿為寡人彈奏?”
面對齊威王的一頓數(shù)落,鄒忌把琴往前一推,不緊不慢地說:“我不僅會彈琴,還十分精通琴理?!饼R威王雖也會彈琴,但并不懂什么琴理,就說:“你既然知道琴理,不妨給寡人講講?!?/p>
于是,鄒忌便從琴的歷史到琴的制作和技法,海闊天空地談了起來,他從琴能禁淫邪、令人走正道,談到古時伏羲造琴,所設(shè)計的前寬后窄、上圓下方、五根弦的象征?!昂髞碇芪耐?、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弦,文王所加之弦謂少宮,武王所加之弦為少商,這好比君對臣的恩惠,君臣相得,政令和諧,這也就是治國之道。”
齊威王聽得似懂非懂,有些不耐煩,就說:“你說得很好??晒讶瞬辉嘎犨@些空洞乏味的道理,既然你對琴理這么精通,對彈琴也一定十分嫻熟,為什么就不給寡人彈奏一曲?”
鄒忌見時機成熟,很嚴(yán)肅地說:“臣只是研究琴藝小技而已,而大王是治理國家大事的君王。齊國好比是一張大琴,大王為什么不用這大琴彈奏優(yōu)美和諧的樂曲?大王通曉國家大事,而沉湎酒色不治理國家,這和臣懂得彈琴卻不彈琴又有什么區(qū)別?今日臣善彈琴,在大王面前不彈,大王就很不高興;大王身為一國之君,掌國不治,恐怕百姓們也會很不耐煩,很不高興的?!边@一番話擊中了齊威王的要害,讓他茅塞頓開,他站起來對鄒忌說:“原來先生是來以琴進諫,寡人愿聽先生治理國家的大計?!?/p>
鄒忌趁熱打鐵,接著說:“大王初登王位時,就曾把國家比喻作一床大琴,并說要像用大琴演奏優(yōu)美和諧的樂曲那樣治理好國家。如今還為時不晚,大王當(dāng)振奮精神,實現(xiàn)自己當(dāng)年的諾言?!?/p>
這齊威王還算是明君,便移座相近,與鄒忌促膝長談。鄒忌乘機進言,認為國家百廢待興,關(guān)鍵在廣開言路、重用人才,君臣兩人又有一段“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精彩對話。
齊威王見鄒忌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能人,便拜鄒忌為相國,掛丞相之印。同時根據(jù)鄒忌的建議,發(fā)布了廣開言路的命令。命令初下,門庭若市,進諫不絕。齊威王真正醒悟,開始任用賢才,集思廣益,整頓朝政,發(fā)展生產(chǎn),齊國又逐漸開始出現(xiàn)蒸蒸日上的氣象。
戰(zhàn)國時代,有人用琴道治理國家,也有人學(xué)琴為報父仇,聶政刺韓王即是琴史上長期流傳的一段佳話。
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造劍,過了最后期限還未造成,韓王竟把他殺了。聶政成年后問母親:“父親在哪兒?”母親把實情告知。聶政打算刺殺韓王,就學(xué)習(xí)粉刷墻壁,成功進入了王宮。進宮后,聶政逮住機會,拔劍刺殺韓王,可惜未能成功。他翻越城墻而出,逃入太山。
聶政遇見一位仙人,向他學(xué)習(xí)彈琴。他在身上涂漆,使自己滿身癩皮,刮去胡須和眉毛,吞噬火炭讓聲音變得嘶啞。經(jīng)過七年時間,琴藝學(xué)成,聶政打算重返韓國,在路上碰見妻子,于是給她買了梳篦,對著妻子苦笑不已。妻子流淚,聶政問:“夫人為何流淚?”妻子答道:“我的夫君聶政出游,七年不回,我曾在夢中見到他。您對著我笑,牙齒和聶政一模一樣,所以我悲傷得流下眼淚。”聶政說:“天下人的牙齒都差不多,何必流淚?”當(dāng)即辭別而去。
聶政回到山中,仰天長嘆:“改變了容貌和聲音,想為父報仇,卻被妻子知道了。父親的仇何時才能報?!”當(dāng)即拿過石頭,將牙齒敲掉了。聶政又在山中留了三年,練習(xí)琴曲,然后攜琴進入韓國,沒有人能認出是聶政。聶政在城闕下彈琴,觀看者萬人空巷,連牛馬也停下來傾聽。消息傳到韓王那里,韓王召見聶政。聶政邊彈邊唱,突然間,左手抓住韓王的衣服,右手抽出藏在琴里的刀,將韓王殺死了,說道:“哪有人一輩子沒見過父親的,有這樣的事嗎?”聶政知道這會連累母親,當(dāng)即自剝面皮,自斷身體,沒有人能夠認出來。朝廷于是將聶政的遺體高懸在市上示眾,旁邊掛著黃金,說是有認出此人者,賞賜黃金千斤。
有位婦女來到遺體前,哭道:“啊,是為父報仇嗎?”回頭對市上的人們說:“這就是聶政,他為父報仇,知道會連累母親,因而自剝面皮,我怎么會舍不得自己的性命,而不讓我的兒子揚名呢?”于是抱著聶政的遺體而哭,冤憤郁結(jié),竟血管斷裂而死。聶政所作的曲,被命名為《聶政刺韓王》。
上述這段聶政刺韓王的故事,雖然與歷史真實并不完全相符,但因為東漢著名文人蔡邕在其《琴操》的解讀而在琴界廣為流傳。
后人常把《聶政刺韓王曲》和曠古絕作《廣陵散》聯(lián)系起來。據(jù)明代琴家朱權(quán)《神奇秘譜》云:《廣陵散》是一首來源甚古的曲譜,因譜中有“取韓”“沖冠”“發(fā)怒”“投劍”等分段小標(biāo)題,琴家認為《廣陵散》是源于《聶政刺韓王曲》,并把《廣陵散》看作是和《聶政刺韓王曲》異名同曲,也稱“曲之師長”,為我國現(xiàn)存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zhàn)斗氣氛的樂曲。古人稱此曲:“其怨恨凄感,即如幽冥鬼神之聲。邕邕容容,言語清泠。及其怫郁慷慨,又亦隱隱轟轟,風(fēng)雨亭亭,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粗略言之,不能盡其美也?!?/p>
戰(zhàn)國雖為動亂年代,但古琴音樂并未失傳,這從齊國民間琴家雍門周一例中即可得到證明。
當(dāng)時,齊國的國都臨淄,都市興旺,經(jīng)濟繁榮,為音樂藝術(shù)發(fā)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臨淄人以愛好音樂、吹竽鼓瑟、擊筑彈琴為時尚,孕育出大批民間職業(yè)音樂家,家住雍門的雍門周就是一個代表性人物。
雍門周,本姓周,因居雍門,人們都叫他雍門周。雍門周以善于鼓琴聞名于齊國。他的演奏技藝高超絕妙,尤其是演奏悲怨的琴曲,凄楚傷感,凡聽過他演奏的人,無不感動得悲傷落淚。
著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愛好音樂,在古琴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他不相信雍門周的演奏技術(shù)會像人們風(fēng)傳的那樣,就派人去請雍門周。二人見面后,孟嘗君對雍門周說:“聽說先生擅長彈琴,但不知先生彈琴能使我悲傷流淚嗎?”雍門周深知孟嘗君養(yǎng)尊處優(yōu),沒有經(jīng)歷過什么悲傷的事情,就坦誠直率地說:“我怎么能使您悲傷呢?我彈琴只能使有數(shù)幾種人感到悲傷?!?/p>
雍門周不緊不慢說了起來:“我的琴藝能叫這樣的幾種人感到悲傷:先前錦衣玉食,而今貧困潦倒;昔日地位高貴,今日一落千丈;或者品性高雅,但不能見信于人;或者至親好友無故被迫分離,永遠沒有機會再見面;或者孤兒寡母無依無靠,而又無人援手相助;或者身處逆境,而四鄰都不與他來往;或者被人栽贓誣告,而有冤又無處得伸;或者才華出眾,但處處受到壓抑無法伸展其能;像這些人本來聽見風(fēng)聲鳥鳴都會傷心,只要我抱琴調(diào)弦,長長嘆息,琴聲剛起,他們就會傷心哭泣,淚濕衣襟。而您與他們不同,您養(yǎng)尊處優(yōu),無憂無慮,是擁有千乘兵車的顯貴人物,住的是高房明堂,睡的是牙床錦被,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又時時有歌舞相伴,歌女為您歌唱,舞姬為您起舞,眼前是鄭國的女伎,美色迷住了你的雙眼;耳邊響起楚國的音樂,妙樂充斥著您的兩耳。您外出游玩,乘的是豪華的樓船,旗鼓相隨,前呼后擁;您山野狩獵,騎著上等的駿馬,任意馳騁,盡情玩樂;像您這樣生活優(yōu)裕,整天享樂,就是天下彈琴高手,任憑他彈奏什么悲傷的曲子,也難以使您感到悲傷呀!”
孟嘗君聽了這番話,感覺也有幾分道理。不過,他仍然不相信雍門周具備過人的琴藝。
雍門周話鋒一轉(zhuǎn),接著說道:“不過依我看來,您也有值得悲傷的事情?!?/p>
“真的嗎!先生說來我聽聽?!?/p>
雍門周認真嚴(yán)肅地說:“您知道嗎?現(xiàn)在蘇秦主張合縱,要聯(lián)合眾多弱國去攻打強大的秦國;而張儀則提出連橫,游說弱國依附強國去討伐楚國,您既抗秦又伐楚,得罪了秦國和楚國,而今天下大勢非秦即楚,合縱成功,楚國就要稱霸;連橫勝利,秦國必然稱王。天下群雄爭斗,忽而變?yōu)楹峡v,忽而又改為連橫,翻云覆雨,變化多端,無論是楚國稱霸,還是秦國稱王,兩國都會來向您尋仇。您想過沒有,您只擁有區(qū)區(qū)彈丸之地的薛邑,別人要來收拾您,如同用鋒利的斧頭去砍細嫩的蘑菇一樣容易。天下凡有遠見卓識的人,無不為您擔(dān)憂?。 ?/p>
孟嘗君聽了有些憂慮迷茫,深感不安,忙問:“那先生說說如何是好?”
“別急,還不止這些呢!”雍門周接著又說:“破國亡邑的后果不堪設(shè)想,那是多么的凄慘??!等你一死,您的祖宗廟堂沒有人祭祀,您的高臺樓閣也全都被毀,您的亭園曲池日漸殘敗,您的墳頭長滿荊棘雜草,狡狐野兔出沒其間,牧童在墳上嬉戲踐踏,荒冢漸漸被踏平,而又沒有人來修葺。到那時候,誰人見了都會嘆息地說:孟嘗君曾經(jīng)那樣顯赫尊貴,到頭來也落得如此地位呀!這些您又想過沒有?”
雍門周所描繪的破國亡邑的凄涼情景,讓孟嘗君突然感到恍若身臨其境,開始長吁短嘆起來,眼眶里含著淚珠。此時,雍門周的琴聲響了,他輕輕地撥動宮徵,緩緩地揮彈角羽,深沉悠遠地彈完一曲,只見孟嘗君唏噓不已,淚如雨下。孟嘗君恭敬地站起身來,對雍門周說:“我一聽先生彈琴,就感到自己好像是破國亡邑的人了。”
關(guān)于此事,唐人白居易在《和思歸樂》詩中所云:“孟嘗平居時,娛耳琴泠泠。雍門一言感,未奏淚沾纓。”
雍門周琴技高超絕妙,琴聲感人至深,又深諳情感共鳴,以琴啟發(fā)孟嘗君改過,可謂德藝雙馨的音樂家。
(作者系文史學(xu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