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侯逸寧
人民視覺
黨員干部違規(guī)吃喝,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經(jīng)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持續(xù)整治,公款吃喝問題得到有力遏制,但仍有個別黨員干部混跡于各種形式的酒局、飯局之中。從紀檢監(jiān)察機關近年來查處的有關案例分析可見,飯局的醉翁之意不在“飯”而在“局”,設宴款待的背后是精心的設局“圍獵”,請君入席的真實目的是請君入“甕”。黨員干部一定要心明眼亮,切莫入“局”。
有的干部嘴饞,習慣于觥籌交錯、不醉不休地胡吃海喝,將打卡新飯莊、品嘗新菜肴作為生活樂趣,千方百計找老板、拉下屬、湊人頭組局解饞。有的干部在飯局的長期浸泡中培養(yǎng)出了所謂的“品味”,欲罷不能。
黨員干部貪杯嗜酒的愛好,表面看是嘴饞、眼饞,實質(zhì)是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作怪。當他們沉迷于各類飯局之時,已經(jīng)為自己埋下了違紀違法的種子,也將自己置于被設局者“圍獵”的險境。
有的干部尊崇“飯局社交”,認為聚會吃飯才有人脈,他們把“吃頓便飯”作為拓展個人社交圈、朋友圈的重要途徑,熱衷于組織、參與同學會、老鄉(xiāng)會、戰(zhàn)友會,借著吃吃喝喝把“生人”變成“熟人”。
有的干部借著酒局、飯局搞“小圈子”收買人心、暗通款曲,推杯換盞之間消弭了正常的人際交往界限,打造出沆瀣一氣、朋比為奸、一榮俱榮的利益共同體,不僅會誘發(fā)各種腐敗問題,還會給一個地區(qū)的政治生態(tài)帶來不良的連鎖反應。
還有的飯局背后隱藏的是謀事、謀利、謀權的影子。請客者之所以奉被請者為“座上賓”,無非是謀求辦事方便。有的老板把“酒桌辦事”奉為金科玉律,認為“酒瓶子連著印把子”,即使通過正常流程就可以辦的事項,也要拿到酒桌上你來我往。也有干部主動組織飯局宴請老板,為的是在酒酣耳熱之際暗示老板“帶一帶兒子”、“照顧下家人生意”,借酒勁說出平時不方便說出口的話。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借換屆選舉之機,通過宴請黨員、群眾等,搞拉票、串聯(lián)、助選等非組織活動。
這類飯局不為情而為利,是通過吃喝進一步鞏固利益關系,各取所需。酒喝到興起時,原則讓了步、規(guī)矩拋一邊,正常辦理變成吃喝辦事,混淆了政商之間“親”、“清”邊界,影響了職務行為公平公正,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有的干部錯誤地認為,有人請吃飯,是看得起自己,能夠凸顯出自身的地位和在某個領域的話語權,而老板也認為領導出席才有派,是給了自己面子。
這類飯局的目的是通過飯與酒的助興,投其所好地把對方伺候好,滿足其虛榮心,飯局上高興了,后續(xù)的事情自然就好辦了。黨員干部長期浸淫在這樣的飯局里,將助長特權意識,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近年來,黨中央在糾治“四風”上持續(xù)發(fā)力,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查處違規(guī)吃喝問題的力度越來越大。在如此高壓態(tài)勢之下,為何仍有一些黨員干部“吃心不改”,頻頻光顧飯局?
一則是扭曲歷史文化使然?!昂贸浴备刹磕谩笆澄幕焙汀熬莆幕睘榻杩冢瑢⒄勴椖?、迎檢查、辦公事等都放到了酒桌上,在觥籌交錯之中你來我往,這不過是給自己的貪吃享樂披上文化的外衣,實際上哪里真正理解文化的內(nèi)涵?這些人“喝的是酒,噴的是口水,講的是關系,辦的是事情”,希望借酒來增進感情,把不可能的事情變?yōu)樗角伞?/p>
不良社會風氣是造成飯局肆意橫行的另一大原因。有的人認為,吃點喝點是人之常情,無酒不成席,大家都是這么做的,法不責眾。某些地方跑項目、要資金還要靠吃飯喝酒,飯局甚至成為衡量干部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標志,如果沒有飯局,反而會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簽。還有的人把飯局當成是一種互惠互利的投資,今天好好招待人家,日后見面求人辦事更方便,獲得提拔重用更有希望。
權錢交易需求導致違規(guī)吃喝的局異常頑固。從近年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例來看,很多黨員干部貪污受賄,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往往是從和行賄者吃喝玩樂開始的。老板請黨員干部吃飯,是以飯局為誘餌來達到“圍獵”目的,使黨員干部為其牟取不法利益服務。而黨員干部則在與行賄者的推杯換盞中,把“圍獵者”當成朋友,把市場經(jīng)濟商品交換原則帶進黨內(nèi),把權錢交易異化為朋友情誼,一步步放松警惕、失去底線。
僥幸心理作祟也是導致違規(guī)吃喝的局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飯局轉入地下以為“發(fā)現(xiàn)不了”,報銷單據(jù)偽裝得更巧妙以為“核查不了”,不吃公款改吃老板以為“查證不了”——三招下來,有的干部自作聰明地認為已給“吃喝風”穿上了隱身衣,只要“嘴巴一抹,了無痕跡”,就能逃避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查處。還有的人受到了“心理綁架”的裹挾,礙于朋友、老鄉(xiāng)的情面聚了不該聚的餐,實則是難過“友情關”,更輕信熟人朋友不會出賣自己,覺得偶爾吃一頓被查風險不大。
違規(guī)吃喝是最容易發(fā)生、最容易敗壞黨的形象、最容易帶壞黨風社風民風的典型問題之一,必須橫下一條心,堅定不移狠抓下去。
管住吃請的人。很多可怕的貪婪,都是以吃喝作為開場白的。只有從源頭管住貪吃的嘴,才能扼住貪腐潛意識萌發(fā)的咽喉。找出“重點人”,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把“危險的人”盯住,比如手中有權的干部、管錢管物的干部、熱衷吃喝的干部。盯緊“重要節(jié)點”,違規(guī)吃喝在節(jié)假日、婚喪嫁娶日、個人喜慶日易發(fā)多發(fā),一些黨員干部容易產(chǎn)生趁機出去放松的念頭,要緊盯重要時間節(jié)點抓好監(jiān)督檢查,持續(xù)正風肅紀。管起“八小時之外”,讓黨員干部在民主生活會上就業(yè)余生活、社交、娛樂等情況進行自我剖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常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思想警鐘,防止其誤入飯局陷阱。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往往由在外就餐誘發(fā),建議積極倡導領導干部多在家、在食堂就餐,壓減或杜絕外出參加非必要宴請。
約束請吃的人。破除違規(guī)吃喝的局,要在管住領導干部的同時,也管住大擺“鴻門宴”的老板。細化交往規(guī)范,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列出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讓領導干部和企業(yè)家明明白白把握交往尺度。完善行賄企業(yè)及其負責人“黑名單”制度,對以“請吃”公關、設局擺宴的企業(yè)采取“初犯警告、再犯嚴重警告、累犯納入‘黑名單’”措施,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實行行業(yè)禁入。優(yōu)化政務服務,主動關心、及時回應企業(yè)的合理訴求,切實為企業(yè)發(fā)展排憂解難、添薪續(xù)力,改變“項目只有在酒局飯桌上才能拍板”的印象。
挖出陪吃的人。既抓“主角”也揪“配角”,堅持“參加吃喝的人一律查清”,讓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違規(guī)吃喝沒有“主”、“配”之分,主動擯棄“隨大流作陪責任不大”的心態(tài)。既處分“主角”也不放過“配角”,保持執(zhí)紀執(zhí)法力度,對違規(guī)違紀參與飯局的陪吃者,發(fā)現(xiàn)一個查處一個。同時,要深化運用黨紀政務處分、組織處理或組織調(diào)整等方式,既把“主角”打痛,也讓“配角”知痛生畏。
嚴打組局的人。執(zhí)紀要嚴,與吃請者“同罪”,對頻繁牽頭組局的人依規(guī)依紀、從嚴從快懲處,提高其違紀成本,形成強有力的震懾。對于通過組局行賄獲取的經(jīng)濟利益、職務晉升、資格資質(zhì)、榮譽獎勵,要依紀依法予以沒收、追繳、取消等處理,讓其付出高昂代價。挖掘要深,與吃請者“同查”,對每一起違規(guī)吃喝的案件,都要循案深挖,追查牽頭組局的人。組局的人所牽涉的往往是更多的利益勾連群體,一旦抓住這個“牽頭人”可能會“拔出蘿卜帶出泥”,因此要再深查一層,揪出潛藏的“局中人”。通報要廣,與吃請者“同綁”,對違規(guī)吃喝“主角”、“配角”進行點名道姓的通報時,也絕不落下組局的人,要將其一起曝光、一起“上榜丟人”。
(摘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中國紀檢監(jiān)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