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妍
(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院,北京 100010)
近年來,濕地公園項目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合理確定并有效控制濕地公園工程造價至關重要。由于濕地公園項目造價控制不是靜態(tài)的,隨時可能更新變化,因此對項目全過程造價進行嚴格管理十分重要。特別是,濕地公園方案決策階段的造價控制更是項目全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利用造價控制的理論及方法,從研究濕地公園設計階段造價出發(fā),改善目前濕地公園造價控制的方法和模式,探究創(chuàng)建適合當前發(fā)展需求的造價控制方法,使其更有效地控制濕地公園設計階段造價。加強濕地公園項目造價在方案決策階段的動態(tài)管理,從而收獲較高投資效益。
濕地公園項目具備生態(tài)學和美學的特征,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不能依照一般建設類工程項目標準。工程建設單位往往把關注焦點放在工程施工過程管理,項目工程款的結算與工程質量情況等,忽視了項目設計階段造價控制。
另外,部分設計單位存在重技術輕經濟現象。設計人員在保證設計方案合理情況下盡量降低工程造價,不僅不能得到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的肯定和獎勵,相反需承受較大風險,因而降低了設計者積極性,迫使設計人員沒有測算實際的安全性,一味追求安全系數理論最高值。有時,為迎合建設方的口味,設計人員不顧設計內容是否合理適用,完全依照建設方的偏好進行設計,造成項目實施時造價劇增[1-2]。
濕地公園設計階段造價控制工作綜合性強,工作量大且復雜,需要整個團隊齊心協力,團隊成員更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一些設計單位為減少成本支出,獲取較大經濟效益,盡可能減少甚至不配置專業(yè)工程造價師。如需工程進行項目概預算,臨時由設計師或其他專業(yè)造價師完成。由于概預算專業(yè)性極強,非專業(yè)人員很難做好,林業(yè)領域里濕地公園項目牽涉林業(yè)相關知識非常廣,其他專業(yè)造價師并不熟知相關要點,因此導致許多濕地公園項目技術與經濟脫節(jié)[3-4]。
一是濕地公園建設涉及較多部門,協調工作開展較難。在建設過程中很多環(huán)節(jié)與工程造價關系密切,需逐一溝通協調。如協調不暢,則會缺乏相關資料數據,不僅會加大濕地公園設計階段造價控制難度,也會導致工程造價超過預算。
二是濕地公園不僅是生態(tài)規(guī)劃和植物配置,以人為本更為重要,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設計前調研工作極為重要,必須認真對當地歷史文化、當地習俗以及地域特色展開詳細調研。否則,將導致設計定位不準、設計主題偏離實際的問題,影響工程造價。
三是設計周期較短的現象在設計市場廣泛存在。設計周期縮短會直接導致外部調査和溝通協調不夠詳細,導致規(guī)劃說明和方案設計質量差,不能達到要求的編制深度。因此,在施工階段發(fā)生施工圖紙變更、方案重大調整的現象較為頻繁,有時甚至將方案推到重新開始。由于調研不充分而導致眾多不確定因素,全靠造價人員判斷能力和經驗估計,這將影響投資估算準確度[5-7]。
濕地公園規(guī)劃設計中植物材料費用在整個項目造價中的比重較大。設備采購費用和植物材料價格由于沒有專業(yè)數據庫及平臺,往往信息不對稱,使造價員不能及時了解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的價格和生產廠家。因此,投資估算時只能根據同類型設備和材料進行參考取價,導致估算價格與實際價格相差甚遠。加之近年來,因為苗木的市場價格浮動較大,特別是大規(guī)格苗木的價格更是難以估計[8-10]。
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門協調合作才能完成,是一項需要多部門、行業(yè)以及地區(qū)協作的綜合性工作。但目前,我國存在多部門審批建設濕地公園現象,多部門審批建設的局面導致濕地公園建設標準難以確定,造成同一工程投資編制方法各異,投資標準和定額相差較大[11-13]。
可行性研究及總體規(guī)劃階段工作如不盡完善,使得可行性研究及總體規(guī)劃工作與項目實施過程脫節(jié),導致項目實施過程中問題出現頻繁。在項目前期,項目負責人輕視造價管理,僅關注于項目實施,而忽視投資估算管理工作,導致投資估算不確定,到了設計階段為保證項目的使用功能達到預期要求,調增設計概算,由于項目的實際情況和概算相差甚遠,導致預算超出概算較多,產生“三超”(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現象,更有甚者出現爛尾工程[14-16]。
方案決策階段按常規(guī)包含濕地公園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以及總體規(guī)劃三部分,它們是濕地公園項目實現過程的第一階段。由于在這一階段,濕地公園項目尚未開工,因此這期間的工程造價均為預測,稱為投資估算。投資估算是在一個項目前期階段必須進行步驟,根據它確定投資計劃,項目上報批準后投資估算額就成為最高限額,設計概算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允許超過批準的投資估算。方案決策階段只能對項目的工程類型、規(guī)模和建設條件等做出一個概括和籠統(tǒng)的描述,在設計階段才能確定具體的工程主體、材料設備、施工組織等。在方案決策階段工程的信息量少,不確定因素多。因此,投資估算在編制時必須考慮多方面的可能性,包括資金供給狀況、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勞務費的變化以及其它可能發(fā)生的風險等,盡可能全面細致,并保留一些余地有利于開展工作。投資估算在濕地公園項目設計文件中是及其重要的一環(huán),根據它進行編制項目計劃以及相關資金的控制,又是用來確定設計方案以及建設造價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
濕地公園投資預測工作需要許多項目信息資料,如項目的所在地、人文歷史、經濟情況等資料,造價人員要認真搜集資料,對項目所在地經濟、文化以及環(huán)境效益等進行科學研究分析,使投資估算更加準確。造價人員調研時,不僅需要了解項目的具體方案,還要了解當地的苗木市場價格、人工物料價格、估算指標及定額。除此之外,還需要到項目所在地收集一些可能對投資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資料,如用地面積、土地規(guī)劃性質、征地拆遷及補償情況、地塊出讓價格以及外部配套的基礎設計情況,項目所在地環(huán)保節(jié)能要求,當地建設相關稅費標準等情況。
投資估算是項目投資在一個時間點上的靜態(tài)反映。但作為影響投資的主要內容,材料、人工和設備等市場價格會存在一定浮動,然而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常常難以預測和把握,因此給后期投資管控帶來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在制定投資估算時要及時關注苗木市場價格波動對投資估算的影響。因此,除充分應用各地的林業(yè)行業(yè)信息外,平日還要主動多積累素材,分地區(qū)、分物種建立素材庫并及時更新,密切關注國內國外經濟走勢,國內政策和產業(yè)調整、匯率變化、先進技術和材料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等。
濕地公園方案決策階段造價控制的主要內容就是在眾多的方案設計中,經過專家初審、論證、決策等環(huán)節(jié),選擇一個最佳的設計方案,能夠達到既經濟合理,又能滿足建設的各項功能需求。由于濕地公園的建設存在地域性的特征,在追求自然美的基礎上,也要表達一定的文化內涵,因此濕地公園在立意、布局、內容等各方面都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盡可能設計出多種方案,以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在設計階段,設計方案確定下來以后,設計方向也隨之固定,制約了功能和造價的變化。為使項目的功能和造價完美契合,形成最佳設計方案,具體闡述濕地公園方案如何進行造價控制,為設計者和建設方提供參考。
3.3.1 建立功能指標評價體系 根據LY/T 1754—2008《國家濕地公園評估標準》,采用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下簡稱 AHP)將國家濕地公園評估指標體系劃分為6 類項目23 個因子,總分為100 分。具體指標體系為:1)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典型性、濕地面積比例、生態(tài)系統(tǒng)獨特性、濕地物種多樣性、濕地水資源;2)環(huán)境質量:水環(huán)境質量、土壤環(huán)境質量、空氣環(huán)境質量、噪聲環(huán)境質量;3)濕地景觀:科學價值、整體風貌、科普宣教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美學價值;4)濕地基礎設施:宣教設施、景觀通達性、監(jiān)測設施、接待設施;5)濕地管理:功能分區(qū)、保育恢復、機構設置、社區(qū)共管;6)附加分項:其他。
3.3.2 計算功能評價綜合權重 根據濕地公園功能評價體系中第6 類指標相對目標層的綜合權重,和濕地公園功能評價體系中每個指標相對目標層的綜合權重,計算出濕地公園功能評價體系中綜合權重。
3.3.3 確定備選方案功能指數 這個階段,可以讓實踐豐富的濕地公園有關專家進行滿意度打分,功能評價從1 到9 標度法展開量化。計算得出每個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每一個的功能評價指標加權得分。再根據濕地公園項目方案所有功能評價指標的加權得分計算出濕地公園項目各方案的功能指數。
3.3.4 確定備選方案成本指數 對備選方案的成本造價進行估算,得出各備選方案單平米的造價,從而可得出每一個方案的成本指數。
3.3.5 方案優(yōu)選 依據價值工程公式分別求出濕地公園各備選方案的價值指數,依據價值指數對各方案排序,價值指數最高的方案為優(yōu)選方案。
濕地公園造價控制是濕地公園項目建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造價控制是工程設計重要部分。在濕地公園項目上,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有助于降低成本投入和避免設計缺陷。經過分析濕地公園造價控制存在的問題,發(fā)現造價難以控制的深層次原因是項目造價管理不完善造成濕地公園項目功能與其投資不相符。因此,做好相關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應用價值工程法和層次分析法對濕地公園設計方案各項指標進行科學計算,并從中找出最優(yōu)方案,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把工程造價降到最低,為工程建設方節(jié)省大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