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奇
要知雷鋒,學雷鋒,當傳人,除了聽雷鋒的事跡報告,看雷鋒的故事,閱讀有關介紹雷鋒書籍及其學雷鋒的理論性文章外,我認為最重要、最直接的就是要研讀好《雷鋒日記》。因為雷鋒日記真實地記載了他的人生經歷和成長過程。認真研讀雷鋒日記,實際就是了解、走近、熟悉雷鋒的最好捷徑,使我們更直接地走進雷鋒的內心世界與雷鋒心靈上的交流,深刻領悟雷鋒的人生真諦。
2019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撫順雷鋒紀念館中,仔細觀看雷鋒日記和當年雷鋒讀過的書籍,深刻指出:“雷鋒日記里寫的是非常深刻的道理,用的都是非常樸實、婦孺皆知的語言,老百姓都聽得懂。這些話都是金子一般的語言。雷鋒把生活中的普通道理,結合到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上,很能感染人、啟發(fā)人,這也是雷鋒日記、雷鋒精神的魅力所在”。
就如何更好地研讀雷鋒日記,深刻地感悟雷鋒精神,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了解、熟悉、探討雷鋒和雷鋒精神:
雷鋒一生中寫了多少日記及其發(fā)現和公開宣傳
雷鋒1956年11月到湖南省望城縣機關工作,在老同志的影響和幫助指點下,兩三個月后開始寫日記,從這個時間點算起,到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雷鋒寫日記的歷史應該是5年半時間。
雷鋒犧牲后,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共青團中央、原總政治部、沈陽軍區(qū)政治部、沈陽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和我們團組成了五級聯合調查組,對雷鋒的身世、雷鋒事跡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進行了嚴格的核實審查,對雷鋒的遺物都一一進行了清理登記,發(fā)現雷鋒共留下9個筆記本,其中一個是空白的未用過。用過的8個筆記本中,有2冊是學習筆記,記載著雷鋒同志學習政治、文化、技術的心得體會。有6本記的是日記,從時間上看,6本日記中,有一本是入伍前記的,5本為參軍后寫的。雷鋒的日記本,至今仍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雷鋒寫日記,長期堅持,從未輟筆,從望城到鞍鋼,再到部隊,鍥而不舍,寫下大量的、充滿正能量的日記。經過反復核對分類,雷鋒共寫有日記161篇,另外還有詩文、講話、書信、學習心得、眉批、隨想體會總字數15萬余字,給我們、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大家知道,日記是供個人使用的,是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訴之于筆端的一種極具私秘性的文字表達方式。
同所有的人一樣,雷鋒記日記是記給自己看的。雷鋒日記的被發(fā)現,完全是偶然的。這一點,恐怕連寫日記的雷鋒自己也是沒有想到的。
雷鋒入伍后,由于他的突出表現,我們團黨委很快就把他列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分工團副政委劉家樂同志具體負責這項工作。團政治處宣傳股長吳廣信同志在運輸連蹲點過程中,發(fā)現了雷鋒同志有記日記的習慣,向團里領導做了匯報。為了全面了解掌握雷鋒同志的思想狀況,經雷鋒同意,團政委韓萬金借閱了雷鋒的日記。
1960年6、7月間,在我團蹲點的沈陽軍區(qū)工程兵宣傳處副處長趙琦等同志,從團政委韓萬金、宣傳股長吳廣信那里了解到了雷鋒同志的先進事跡,并得知雷鋒經常記日記?;氐綑C關后,趙副處長向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首長做了匯報,雷鋒的名字第一次被上級領導機關所知。同年11月,部隊深入開展“兩憶三查”新式整軍運動。雷鋒已被團里樹為憶苦思甜典型,軍區(qū)調雷鋒到所屬部隊作憶苦思甜報告。為進一步了解雷鋒的情況,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王寄語副主任給韓萬金政委打電話:如果雷鋒同志同意,請他來沈時將所寫的日記一并帶來。
王副主任看過雷鋒帶來的幾本日記,被日記內容所打動,便安排人摘抄了一部分,分送給了工程兵黨委常委們閱讀,這是雷鋒日記第一次被公開。
在雷鋒到軍區(qū)做報告的臨時住所,沈陽軍區(qū)《前進報》社總編嵇炳前同新華社駐沈陽軍區(qū)記者站佟希文、李健羽,發(fā)現了雷鋒同志的日記本,看了幾段覺得很好,經請示王寄語副主任同意借回了機關。
這次偶然發(fā)現,促成了雷鋒的日記在1960年12月1日沈陽軍區(qū)機關報《前進報》上,首次以一個整版的篇幅發(fā)表。所用的標題是《聽黨話,把青春獻給祖國——雷鋒同志日記摘抄》,共摘發(fā)了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日記15篇。這是雷鋒日記第一次在媒體上公開發(fā)表,繼而開始在戰(zhàn)區(qū)部隊中流傳。
沈陽軍區(qū)《前進報》刊登了雷鋒日記以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1960年12月11日,《撫順日報》刊載了介紹雷鋒同志先進事跡的長篇通訊:《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和《雷鋒日記摘抄》,并配發(fā)了編者按語。
1962年8月15日,雷鋒同志因公殉職以后,全國各大報刊及各地方媒體陸續(xù)發(fā)表雷鋒同志的先進事跡和《雷鋒日記摘抄》。
1963年1月,《遼寧日報》用9個版面,連續(xù)刊登雷鋒事跡、雷鋒日記和學習雷鋒的消息;
2月7日,《人民日報》在第2版刊載了《雷鋒日記摘抄》;
3月2日,《中國青年》雜志首次發(fā)表了毛主席、周總理給雷鋒同志的題詞、雷鋒事跡通訊和《雷鋒日記摘抄》;
3月5日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上發(fā)表。
至此,一個轟轟烈烈的學習雷鋒高潮,開始在中華大地展開。
應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為滿足深入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的需要,1963年1月18日,沈陽軍區(qū)政治部決定將雷鋒同志日記整理出版發(fā)行。爾后會同沈陽軍區(qū)工程兵的同志,對雷鋒日記進行了整理選編。選編后的雷鋒日記經解放軍總政治部審核,于1963年4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全國發(fā)行。這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鋒日記》。這本日記的出版,滿足了當時人們學習雷鋒活動的需要。截至“文革”前,《雷鋒日記》共在全國發(fā)行了160余萬冊。
此后近60年,全國各地共出版《雷鋒日記》和含有雷鋒日記內容的書籍,究竟有多少個版本,已無從統計。僅國家圖書館,就收藏有《雷鋒日記》和含有雷鋒日記的書籍450多種,采用的文種有漢文、英文、日文、藏文、蒙文、朝鮮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傣文和盲文等,發(fā)行量已達上億冊。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用外文翻譯出版《雷鋒日記》和《雷鋒詩文集》。
《雷鋒日記》的價值和定位
應該說,《雷鋒日記》是雷鋒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是雷鋒精神的文字載體。要想真正地知雷鋒、懂雷鋒、學雷鋒、做雷鋒,就必須首先要讀好《雷鋒日記》這部“真經”。新時期學習弘揚雷鋒精神,讀《雷鋒日記》是缺不了的必修課!
1.? 《雷鋒日記》是探求雷鋒精神內涵的寶典
偉大領袖毛主席正是在閱讀了雷鋒同志的日記后,才發(fā)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1965年5月11日,毛主席在杭州召開的高級干部會議上講:“我看過雷鋒一部分日記,此人就懂得一點哲學?!边@是對雷鋒這么一個普普通通戰(zhàn)士多么高的評價呀!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也同樣是閱讀了雷鋒同志的日記后,提煉和概括了雷鋒精神的四個方面。中央及各級領導也正是認真閱讀學習了雷鋒同志的日記之后,才紛紛為雷鋒同志題詞作賦。據不完全統計,為雷鋒題詞的副國級以上的領導就有45人之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沒有他人唯獨只有雷鋒。
2.? 《雷鋒日記》是記錄雷鋒成長軌跡的史書
雷鋒日記不單純是紀實,更重要的是記生活的美好,記人生的感悟。雷鋒記日記的過程,應該說是雷鋒在黨的培養(yǎng)教育下、毛澤東思想哺育下,自我提高、自我總結、自我完善、自我飛躍的過程。
雷鋒1958年6月7日那篇著名的人生“七問”,使我們不難看出雷鋒步入社會就邁出了正確的人生征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在生活的倉庫里,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盡的支付者?!?/p>
這177個字,質樸而優(yōu)美,深刻而精辟。可以看出,雷鋒這位尚未滿18歲的青年,就已經開始了對人生價值這一重大課題的探求。他以水、陽光、糧食起問,談理想,談未來,談人生。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火一樣的熱情,已經向人們預示出他那絢麗多彩的一生。生命之舟,已經起航,信仰之光,開始照亮了雷鋒前進的征程。此后,雷鋒不改初心、當公務員、當拖拉機手、當工人、當解放軍戰(zhàn)士,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
3.? 《雷鋒日記》是探求雷鋒內心世界的鏡子
郭沫若副委員長在《滿江紅·頌雷鋒》詞里寫道:“日記抄字字出心頭”,讀雷鋒日記,會使我們步入雷鋒心田,觸摸到雷鋒的內心世界,得以全方位地把握雷鋒那澎湃激昂的脈搏,得見那激烈跳動的赤子之心。
有人問: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可為什么要記在日記里給人看?
我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一是沒有讀懂雷鋒;二是沒有讀懂《雷鋒日記》。
雷鋒是個心懷坦蕩的人,他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做就怎么寫。他記好事,也記錯事。記好事是為了強化提高,記錯事是為了修正改進。
4.? 《雷鋒日記》是孕育雷鋒文化的源泉。
雷鋒犧牲以后,相繼問世的雷鋒電影、話劇、歌曲、繪畫、故事、連環(huán)畫、電視劇、動漫,雷鋒現象、雷鋒元素、雷鋒符號等等,究其源,無一不來自《雷鋒日記》 ?!独卒h日記》是雷鋒文化的源泉,是雷鋒精神和雷鋒事跡的“見證人”“知情人”,是熟悉雷鋒、研究雷鋒、學習雷鋒必讀的第一手資料。因此,學習了解雷鋒,理當從認真閱讀《雷鋒日記》入手。
(延伸閱讀請到封底掃描本刊APP二維碼? 責任編輯:仇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