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兩對小觸角從堅硬的外殼里伸出來,黑珍珠般又小又圓的眼睛鑲嵌在短短的觸角上,灰白色的身體拖著螺旋狀的“房子”吃力又緩慢地爬行著。沒錯,它就是我的新朋友——小蝸牛。
一個下雨天,我在樓下的草地上發(fā)現(xiàn)了這只孤零零的小蝸牛。從那時起,我便決定好好地照顧它,給這只“無家可歸”的小蝸牛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我把小蝸牛放在家里最大的桂花樹的花盆里,這樣它就可以舒適自在地玩了。
我發(fā)現(xiàn)小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白線,難道它怕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嗎?我百思不得其解,專門查看了《十萬個為什么》,原來蝸牛的足部有一種腺體叫作足腺,足腺分泌出的黏液可以減少蝸牛與地面的摩擦力,幫助蝸牛加快爬行的速度。如果沒有這條“白線”,小蝸牛的肚皮就會被磨破呢。
小蝸牛進(jìn)食也十分有趣。我在花盆里放了一小片黃瓜,很快,它便探出頭來,然后努力地爬向黃瓜片,爬啊爬,終于到達(dá)了目的地。小蝸牛先用觸角輕輕碰了一下黃瓜片,然后把頭閃電般縮進(jìn)殼里,像是害怕遭遇到什么不測。重復(fù)了幾次,確定沒有危險后,小蝸牛才大口大口地啃起了黃瓜片。我以為蝸牛爬得很慢,吃東西也會很慢,沒想到一小會兒的工夫,黃瓜片竟然被小蝸??写┝艘粋€大洞。真令人刮目相看!
我和小蝸牛做伴的日子很快樂,不過我想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于是我把小蝸牛送回了樓下的草地。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再相遇呢?
我家養(yǎng)了一缸漂亮的孔雀魚,它們活潑又可愛,是我最心愛的寶貝。
孔雀魚性情溫和,是一種討人喜歡的熱帶魚。它們五彩斑斕,體態(tài)優(yōu)美,身上暈染著天藍(lán)、墨黑、深紫、淺粉、橙紅等顏色,就像灑滿了亮晶晶的碎片。成年孔雀魚體長約3—4厘米,尾巴就占到了身長的二分之一。雄孔雀魚的尾巴就像開了屏的孔雀一般五彩斑斕,又好似一把把精巧的扇子,為它增添了少許優(yōu)雅。
孔雀魚游動時尾巴一搖一甩,在水中畫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當(dāng)許多孔雀魚一起游動時,它們的尾巴會有規(guī)律地?fù)u曳擺動,使人眼花繚亂,好似在舉行一場盛大的派對。
孔雀魚吃食時會先慢慢靠近食物,接著用頭輕輕觸碰食物,然后立刻游開,確定沒有危險后,再用嘴銜著食物,獨(dú)自游進(jìn)水草里慢慢享用。吃飽的孔雀魚時不時擺擺尾巴,吐出一串串泡泡,悠閑地在魚缸里游來游去。
孔雀魚的繁殖能力很強(qiáng),每三個月就會產(chǎn)一次卵??煲a(chǎn)的母孔雀魚的肚子會變得圓鼓鼓的,感覺要被撐破了似的,身上的顏色也變得更加鮮艷。它懶洋洋地游著,突然,尾巴一甩,一條小蝌蚪般的小孔雀魚出生孔雀魚了!緊接著,第二條、第三條……越來越多的小孔雀魚加入到快樂的魚群中。剛出生的小孔雀魚背部是灰色的,身子是透明的,眼睛比一粒黑芝麻還要小,就像一個小黑點(diǎn)。這時,我要抓緊時間把小孔雀魚撈進(jìn)旁邊的魚缸里,否則它們很快就會被“糊涂”的魚媽媽吞進(jìn)肚子里。
看著可愛的孔雀魚一天天地長大,我感覺我就像爸爸媽媽在照顧自己的寶寶慢慢長大。最后,我看著它們生下小孔雀魚,變成了魚爸爸和魚媽媽,我還為它們接生呢。哈哈,那我不就成魚外婆了嗎?
北京石油學(xué)院附屬實驗小學(xué)六年級一班 王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