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銀 趙瑞方 舒桂芳 孫 近
線密度是指纖維的粗細程度。線密度是纖維很重要的物理特性和幾何特征之一,它不僅影響紡織加工和產品質量,而且還與織物的服用性能密切相關。隨著高支、高密線類紡織品的份額越來越大,對織物線密度的檢驗顯得越來越重要??椢镏胁鹣录喚€線密度是紡織品設計及招投標過程中的重要技術參數,測試方法主要依據GB/T 29256.5—2012《紡織品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第5部分: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近年來,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型紡紗工藝織造的面料,試驗人員在拆下紗線進行解捻時難以辨別是單紗還是股線,造成不同檢測機構出具的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檢測結果不一致。
為促進各實驗室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并對難以解捻紗線的檢測加以鑒別,組織國內8家權威實驗室對同一個樣品進行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檢測,對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展開研究。
準備若干米藏藍色面料進行均勻性、穩(wěn)定性分析,將滿足條件的樣品寄送給參與比對活動的實驗室,每個參加實驗室均被賦予唯一性代碼。
檢測方法采用標準GB/T 29256.5—2012《紡織品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第5部分: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方法A。依據GB/T 29256.5—2012,試樣至少調濕24h,從調濕后的試樣中裁取7塊長方形試樣,其中2塊試樣為經向試樣,試樣的長度方向沿樣品的經向;5塊試樣為緯向試樣,試樣的長度方向沿樣品的緯向。樣品的長度相同,至少250mm,試樣的寬度至少應含有50根紗線,每塊試樣測試10根紗線的伸直長度,結合50根紗線的質量,計算得出紗線線密度
按照CNAS-GL02《能力驗證結果的統(tǒng)計處理和能力評價指南》要求,本次實驗室間比對對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檢驗結果采用穩(wěn)健統(tǒng)計技術處理,以減少極端結果對平均值的影響。對每一個檢測結果計算下列總體統(tǒng)計量,即結果總數(N)、中位值(Median)、標準化四分位距(Norm IQR)、穩(wěn)健變異系數(Robust CV)、極小值(Minimum)、極大值(Maximum)和變動范圍(Range)。
給出Z
比分數,作為評價每個參加試驗人員能力依據之一。Z
的大小代表某試驗人員的結果與中位值(X
)的偏離程度,而符號“+”與“-”代表x
與中位值(X
)的偏離方向。|Z
|≤2屬于滿意結果;2<|Z
|<3屬于存在問題的結果;|Z
|≥3為離群值,屬于不滿意結果。與此同時,實驗室間比對必須符合特定的專業(yè)領域的技術要求。根據本次實驗室間比對的特點要求,從統(tǒng)計分析和技術分析兩方面綜合考評,即以各試驗人員檢測結果的Z
比分數結合檢驗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的嚴重性,從統(tǒng)計分析和技術分析兩個方面綜合評價各參加試驗人員檢測結果的滿意度。此次參加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實驗室間比對活動的實驗室有8家??椢镏胁鹣录喚€經向和緯向線密度的測定檢測結果分別見表1和表2。
表1 織物中拆下紗線——經紗線密度的測定結果匯總
表2 織物中拆下紗線——緯紗線密度的測定結果匯總
Z
比分數統(tǒng)計如表3、表4所示。表3 織物中拆下紗線——經紗線密度的測定結果統(tǒng)計
表4 織物中拆下紗線——緯紗線密度的測定結果統(tǒng)計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此次實驗間比對8個實驗室經向最終線密度和緯向最終線密度Z
比分數均在(-2~+2)之間,且總體Z
值較小,8家檢測機構檢測結果無明顯差異。5.2.1 紗線形態(tài)
圖1~圖3為正常單股紗線、正常雙股紗線和不易區(qū)分紗線的解捻示意圖。
圖1 正常單股紗線
圖2 正常雙股紗線
圖3 不易區(qū)分紗線
由圖1~圖3可以看出,正常單紗紗線在解捻處呈纖維束狀,稍用力就斷開,斷開處呈散纖維狀。正常股線紗線在解捻處明顯分為兩根紗,要用稍大的力才能斷開,斷開處能明顯看見兩根紗;對紗線解捻,能夠較容易地分成兩根單獨的紗。不易區(qū)分紗線在解捻處隱約能看見兩股纖維束,稍用力就斷開,斷開處呈散纖維狀;對紗線解捻,借助分析針可以分成兩股捻度很低的纖維束,稍一動就斷裂。
5.2.2 不易區(qū)分紗線的實驗室檢測結果與分析
經紗:8家實驗室中7家實驗室認為股線,1家實驗室無法確認經紗股線的單紗是否為同一種,出具最終線密度。
緯紗:8家實驗室中3家實驗室認為緯紗為單紗、3家實驗室認為緯紗為股線,2家實驗室認為無法確認,分別出具單紗和最終線密度。
此次實驗室間比對樣品為面料生產廠家提供的氣流紡紡紗新工藝所織造的面料。在利用GB/T 29256.5—2012《紡織品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第5部分: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方法A對緯紗線密度進行拆分檢測時,緯紗捻度很低,解捻后為兩根不明顯的紗條,難以判定該紗線是否為單紗或股線。
Z
比分數均在(-2~+2)之間,檢測結果無明顯差異。緯向紗線在解捻后為兩根不明顯的紗條,各個實驗室所出具線密度股數存在一定差異。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新型紡紗工藝織造的面料越來越多,解捻過程中出現難以辨別單紗或股線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為促進各實驗室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建議:
當紗線解捻后不易區(qū)分單紗、股線時,出具最終線密度。
此活動為以后標準GB/T 29256.5—2012《紡織品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第5部分: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的修訂或補充,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