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少鵬
【摘要】新疆民間童謠是中華童謠的一部分,除了擁有中華童謠的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傳承性等共同特性之外,還擁有自己的特性。本文通過對一些新疆民間童謠樣本的分析,歸納出了它的特點。
【關(guān)鍵詞】新疆;民間童謠;性質(zhì)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 ? ? ? ?【文章標(biāo)號】2096-8264(2022)15-003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5.010
一、新疆民間童謠的概念
童謠,即兒童歌謠。有學(xué)者認(rèn)為,兒歌的古稱為童謠,原因是“五四”以后中國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中的歌謠運動后才出現(xiàn)了“兒歌”這個名稱,而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也有兒語、小兒語、小兒謠、孺子歌等名稱,在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中也稱為兒歌。實際上,更早使用“兒歌”一詞的應(yīng)該是周作人,他的《兒歌之研究》發(fā)表于1914年。他說:“兒歌者,兒童歌返之詞,古言童謠?!币灿袑W(xué)者認(rèn)為,兒歌是有固定的旋律,每次唱法相同,著重的是音調(diào)和旋律;而童謠重視其歌詞之內(nèi)容、文字的優(yōu)美,其重點并非在音樂上。因而,童謠是指傳唱于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音節(jié)和諧簡短的歌謠。歌謠有校園童謠和民間童謠之分。
為此,本文將“新疆民間童謠”作如下界定:童謠是指流傳于新疆民間、人們樂于主動傳唱、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嬉戲娛樂教育為目的且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短小韻文體。
二、新疆民間童謠的性質(zhì)
新疆民間童謠作為中華童謠的一部分,與童謠的性質(zhì)有同有異。童謠流傳于民間,從屬于民間文學(xué)的范疇,具有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傳承性這些民間文學(xué)的特征。
童謠是由人們收集而來的,它沒有一個特定的作者,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因而具有集體性;它是自古以來口口相傳的,發(fā)生于口頭,存在于口頭,流傳于口頭,因而具有口頭性;由于它的口頭傳播,非文字記載,在傳播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變化,因而具有變異性,如《小老鼠》在山東是“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吱吱吱,叫奶奶,抱下來”,而在北京是“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急得老鼠兩眼直呆呆”;童謠的傳承性是從歷時的角度來看到的,它是代代相傳的,因而具有傳承性。
新疆民間童謠的性質(zhì)具有中華民謠的共同特征,同時由于其獨特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它也具有獨特性與差異性。
(一)互融性
新疆民間童謠呈現(xiàn)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互融的特征。
在地理條件上,新疆深居歐亞大陸腹地,其東面和南面與甘肅、青海及西藏相鄰,北面和西面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等八國接壤。
縱觀新疆歷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遷徙聚居的地區(qū)。它歷來是各民族共同開發(fā)建設(shè)和擁有的地方。
新疆人口、社會的多元化必將帶來文化的多元互融,其中就包括了童謠。新疆民間童謠出現(xiàn)了不同地區(qū)相互交融的特征。如《不忘中國辣皮子》:“美國佬大鼻子,愛吃中國穰皮子。辣子吃了一鼻子,跑到河壩洗鼻子。用刀刮洗辣皮子,不小心割掉大鼻子。到醫(yī)院看鼻子,看好是個塌鼻子?;貒鋫€沒鼻子,永世不忘中國辣皮子。”童謠中的穰皮子是一種面食。洗制面筋的面粉糊狀物蒸制而成薄餅,切成條狀,與面筋同食,調(diào)料以醋、辣、芥末為主。陜西甘肅特色面食——穰皮子的傳入就是不同地區(qū)文化互融在童謠中的表現(xiàn)。再如《懶婦娘》:“北風(fēng)到,冬天到,懶婦娘,冇棉襖;雪花朵朵飄,凍得懶婦娘,快快鉆進(jìn)灶?!薄稇兴拦怼罚骸皯兴拦?,挑擔(dān)水;挑到家門口,掉了水桶底;空桶回到家,挨了老婆罵,哭也冇眼淚?!逼渲袐D娘和死鬼都出自贛方言,意思分別是女人和懶惰的男人。贛方言的進(jìn)入也是新疆民間童謠不同地區(qū)互融性的表現(xiàn)。
此外,新疆民間童謠顯現(xiàn)了不同民族互融的特征。如維吾爾族童謠《哎來歌》:“啪!啪!啪孩子,孩子頭上有泡屎。想擦無布子,布在房頂上。想拿無梯子,梯子在樹上。想砍無斧子,斧子在鐵匠鋪。想買無票子,錢在箱子里。想開沒鑰匙,鑰匙在爸爸口袋里。爸爸在喀什,想去路程遠(yuǎn)。啪!啪!啪孩子,孩子睡著了?!蓖{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子”尾詞,這是新疆漢族方言蘭銀官話的特征,卻出現(xiàn)在了維吾爾族童謠中?!栋瑲v子》:“艾歷子看糜子,雀兒過來屙了一鼻子,跑到河邊洗鼻子,過來一蹄子?!卑瑲v子是回族人名,屙是方言詞語,多用于中原官話、粵語、贛語、客家語、西南官話之中,而新疆方言多屬于蘭銀官話。由此可看出新疆童謠的民族互融的特征。
(二)地域性
新疆民間童謠具有地域性,它與童謠的創(chuàng)作者、接受者及傳唱者都生活在特定地域有關(guān),也與交通不便、交流范圍有限相關(guān)。新疆民間童謠的地域性有多種表現(xiàn):
1.新疆民間童謠使用的是地域方言,即新疆方言。
新疆方言包括蘭銀官話、中原官話和北京官話。蘭銀官話北疆片主要分布于北疆,有烏魯木齊等20個縣市;中原官話南疆片分布于南疆及伊犁地區(qū)等的45個縣市;北京官話分布在新興城市或以前沒有漢族人居住的縣市,有石河子市、博湖縣等18個縣市。這三片方言中,蘭銀官話北疆片形成時間最長,使用人口最多,狹義的新疆方言僅指蘭銀官話。其明顯特征就是有許多的借詞,出自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如《咱們倆個啥朋友》:“皮芽子剝上肉切上,烤肉包子熱端上,哎!涼皮子切上蒜拌上,阿西汗緊跟上。燒酒四兩,羊羔肉半斤,棍棍面爆炒上,哎!你不吃肉,我不喝酒,咱們兩個人啥朋友。”皮芽子即洋蔥,是維吾爾語借詞。阿西汗是維吾爾女性的名字?!蹲8C飨T門加薩森》:“翻身牧民場草原,駿馬插翅云里穿。站在山巔望北京,哈薩克人渾身暖。迎著朝陽放聲唱,歌頌救星毛澤東。幸福生活全靠您,祝您門門加薩森?!薄伴T門加薩森”是哈薩克語,萬歲的意思。
2.新疆民間童謠反映的是地方習(xí)俗,像婚姻、拜星叩月、飲食習(xí)俗等的差異。
如《精溝子娃娃不過年》:“駱駝駱駝高高,騎馬騎馬搖搖,馱的啥?馱的鹽,精溝子娃娃不過年?!薄堵橄眿D》:“猴娃子,猴娃子搬磚頭,砸了猴娃子的腳趾頭,猴娃,猴娃,你別哭,我給你娶個麻媳婦。麻媳婦,會燒茶,燒的茶,紅釅釅。麻媳婦,會搟面,搟下的面,薄片片,下到鍋里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吃到嘴里一條線?!睆闹锌芍谛陆煌ㄟ€不發(fā)達(dá)的時候,駱駝和馬是主要的運輸工具。飲食方面早期的新疆土著居民以游牧為生,食物以肉食較多,家家戶戶基本上都喝茶,就連街邊的小吃店也都有磚茶免費供應(yīng)。
3.新疆民間童謠中有許多新疆特定的地名。
如《點腳板》:“點、點、點腳板,腳子腳板,腳子南山,南山背后,房前房后,十字街前,買賣掙錢,牛蹄子,馬腳子,除過你的一只子?!薄豆臉恰罚骸鞍屠锢こ?,四角樓,鼓樓安在正當(dāng)中,雙層樓閣氣壯雄。里面供的是魁星,青臉紅發(fā)相貌兇,手握朱筆點元名,足蹬鰲頭栩如生?!薄冻獔F(tuán)結(jié)》:“博格達(dá)山啊,永世存;哈薩克和漢族人民喲,兄弟親。山上的青松喲,萬年青;哈薩克和漢族人民喲,情誼深?!?/p>
4.新疆民間童謠涉及新疆地方特有事物。
如《花馕坑》:“烏魯木齊有個大十字,大十字有個花馕坑,花馕坑上站著一個白阿訇,白阿訇手里拿著一個花桿杖?;U杖東指呢,西指呢,指的汽車亂跑呢?!边@里的馕是維吾爾語,指的一種面做的餅子,可以是不加配料,僅在表面撒上皮芽子碎屑或紅花碎屑的,也可以加牛奶、酥油等配料,有素馕和肉馕之分。馕坑是烤餅的爐灶。這里用花馕坑比喻街心交通崗,阿訇是穆斯林對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wù)人員的稱呼,白阿訇比喻交通民警。
(三)變異性
由于新疆地域廣大,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距離可能大于內(nèi)地省份之間的距離,口口相傳又缺乏文字記載的童謠產(chǎn)生了變異性,有的童謠或起始不同,或結(jié)尾不同,或中間不同。如奇臺的《請的阿舅吃飯飯》:“打羅羅,喂面面,請的阿舅吃飯飯,誰做呢,娘做呢,誰燒火,怕老婆,誰挑水,扁扁嘴?!蹦緣镜摹墩埦司讼聮烀妗罚骸按蛄_羅,肉蛋蛋,請舅舅,下掛面。你拉呢,我拽呢,舅舅嚇得屙糞呢。宰鵝呢,撲棱棱飛到房上了。宰狗呢,舅舅嚇得就走呢?!睘豸斈君R沙依巴克區(qū)的《打羅羅、揉面面》:“打羅羅、揉面面,舅舅來了做飯飯,拿黑面,笑話呢,拿白面,舍不得,宰公雞,叫鳴呢,宰母雞,下蛋呢,宰鴨子,壓圈呢,哄的舅舅吃飯呢?!边@些都體現(xiàn)了新疆童謠的變異性。
(四)時代性
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jìn)步,新舊事物的更替,促使新疆民間童謠發(fā)展變化。新疆民間童謠的時代性主要表現(xiàn)在:
1.兒歌反映了舊的生活習(xí)俗的消失、社會觀念的變化、文明的更替、政治事件的變動、社會結(jié)構(gòu)的改變等。
如《煙鬼樂》:“炕上一睡,乾隆讓位。洋貨一刷,兵馬齊發(fā)。燈罩一扣,火光悠悠。煙簽一耀,雪梅吊孝。葫蘆一響,涎水直淌。煙槍一咂,精神大發(fā)。”“煙簽”即點煙用的木簽?!斑啤奔次鼰?。這首童謠反映了鴉片對人們的毒害,最終導(dǎo)致清末家破人亡的境況?!渡履型蘩鲜Y的》:“生下男娃老蔣的,生下女娃廚房的,吃錢多少保長的,吃飯多少甲長的?!薄氨iL”“甲長”指的是國民黨實行的保甲制度,這首童謠是說老百姓怨恨蔣介石抓壯丁,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貌。《馬仲英的部隊到乾德》:“馬仲英的部隊到乾德,羊群里竄來了老狼。抓住個大姑娘就不放,糟蹋夠還搶走了牛羊。”描述了軍閥窮兇極惡的嘴臉?!短焐鷫膶O是馬步芳》:“積石山出來了一只狼,心想(著)把綿羊(哈)吃光,天生的壞孫是馬步芳,把老子逼上了新疆。”“壞孫”在新疆方言中是罵人的話,壞種的意思。括號中的都是襯字,為新疆方言中的助詞,沒有實在意義。歌謠直接叫罵了馬步芳,反映了人們對他的痛恨厭惡之情。
當(dāng)然,童謠中也有表達(dá)感激、喜悅和喜愛之情的。如《東路上來了解放軍》:“舊社會哪有個窮人的門,人吃的人,骨頭里硬榨出清油;東路上來了解放軍,謝黨的恩,給報了血海的深仇?!薄督夥跑娮類劾习傩铡罚骸巴跽饘④婎I(lǐng)兵來,神兵神將的解放軍,解放軍最愛老百姓,像親人,窮人(哈)過上了好光陰。”
2.大量反映農(nóng)民與地主階級矛盾的兒歌,隨著地主階級退出歷史舞臺,這類兒歌也就逐漸消失了。
如:《娃娃你別哭》:“娃娃你別哭,八路來了斗地主,斗倒地主分房屋,分了房屋有處住。娃娃你別哭,八路來了斗地主,斗倒地主分棉花,分了棉花有衣穿。娃娃你別哭,八路來了斗地主,斗倒地主分田地,分了田地有飯吃?!?/p>
3.反映當(dāng)代新疆兒女對共產(chǎn)黨感恩之情的紅色童謠,至今被人們傳唱。
在新疆,除了《東方紅》《我愛北京天安門》等在祖國各地婦孺皆知的紅色童謠外,最有特色的莫過于少數(shù)民族群眾傳唱的紅色童謠了。如《共產(chǎn)黨恩情比日月長》:“開齋的節(jié)日里馓子香,各民族客人(哈)請上,共產(chǎn)黨恩情比日月長,幸福的日子(哈)過上?!遍_齋節(jié):即肉孜節(jié),是信仰伊斯蘭教群眾的節(jié)日。馓子:一種油炸面食,酥脆?!豆伯a(chǎn)黨帶來的福多》:“九道梁三溝(者)十八坡,坡上的牛羊比云多,牧民們快活(者)唱山歌,共產(chǎn)黨帶來的福多?!贝祟惛枨e不勝舉。由這些紅色童謠可知,共產(chǎn)黨給新疆人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新疆兒女用美妙的歌聲傳達(dá)對共產(chǎn)黨的感恩和愛戴。
(五)游戲性
童謠游戲性的成因,可從社會學(xué)、生理學(xué)、心理學(xué)角度探討。從社會學(xué)的角度看,兒童出生后很快就參與到了童謠的游戲活動中,最先是大人帶著兒童邊玩邊唱,而后是兒童們自己邊玩邊唱;從生理學(xué)角度看,兒童天性好動、好玩、好奇;從心理學(xué)角度看,兒童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游戲性。生活賦予兒童最主要的任務(wù)是通過各種方式認(rèn)識世界,鍛煉自我,學(xué)習(xí)生活的基本技能與技巧。寓教于樂、寓樂于歌是兒童學(xué)習(xí)的最好方式。童謠的游戲性能增加兒童游玩的興趣與樂趣,協(xié)調(diào)兒童身體各部分一致行動,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
新疆民間童謠的游戲性表現(xiàn)在:
內(nèi)容、形式、演唱場合隨心所欲。童謠常從一事物唱到另一事物,它并不表達(dá)什么特定的主題,形式多樣,有顛倒歌、盤問歌、頂針歌等。
從場合看,兒歌是隨意的,無論何時何地兒童想唱就唱。如《嘻嘻嘻》:“嘻嘻嘻,毛毛的家。噼里啪啦,被窩里放屁炸爆米花,洗腳水,泡豆腐,看誰住在毛毛的家?”“毛毛的家”顯然是被調(diào)侃的對象,富有游戲性。再如《說謊歌》:“說一個謊,道一個謊,抓一個駱駝籠子里養(yǎng),螞蚱腿上害臁瘡,膿血淌給哩七八缸。螞蟻踏壞鍋蓋梁,賴呱子倒把狼吃上?!蓖{中反映的是事實上人人都認(rèn)為不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純屬夸張娛樂而已。再如《顛倒歌·人咬狗》:“東西大街南北走,碰見一個人咬狗,拿起狗來打磚頭,磚頭咬了狗的手?!睌⑹龅氖乾F(xiàn)實中與事實相悖的現(xiàn)象,不符合人們的傳統(tǒng)認(rèn)知。
而《頂針歌·寫大字》:“一個娃娃把字寫,寫、寫、寫不完,完、完、完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來,來、來、來上學(xué),學(xué)、學(xué)、學(xué)文化,畫、畫、畫圖畫,圖、圖、圖書館,管、管、管不著,著、著、著大火,火、火、火車頭,頭、頭、蘿卜頭。”毫無邏輯可言,也沒有特定的主題,但每句末尾的字都和下句的首字相同或諧音。
再如《今天我進(jìn)城》:“今天我進(jìn)城,看見一個人。滿臉大麻子,笑也笑死人。麻子買雞蛋,不用提籃子,一個麻子放一個,一共放了五斤多。麻子笑一笑,雞蛋往下掉,噼里啪啦好像放鞭炮。行路的人,嚇了一大跳。噢!原來是麻大哥在開玩笑?!边\用了夸張修辭,使得童謠充滿了童趣,詼諧幽默可笑。
童謠與游戲活動不可分割。兒童在游戲前、游戲中都會唱兒歌。有的兒歌像繞口令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游戲。如《天上的星》:“天上看,一天星,地下看,一地坑,坑外看,凍的冰,坑里看,擁的蔥,墻上看,釘?shù)尼?,釘上看,掛的弓,弓上看,落的鷹。天變了,刮怪風(fēng),刮陰了,天上的星,刮平了,地下的坑,刮蔫了,坑里的蔥,刮掉了,墻上的釘,刮倒了,釘上的弓,刮飛了,弓上的鷹?!薄侗葓A眼》:“山前有個圓眼眼,山后有個眼圓圓,二人山前來比眼,比了半天大圓眼,不知是圓眼眼的眼圓,還是眼圓圓的眼圓?!?/p>
總之,新疆民間童謠除了童謠的共性之外,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zhì)特征,包含了互融性、地域性、變異性、時代性、游戲性等。
參考文獻(xiàn):
[1]陳艷秋.從傳承到飛躍——兒歌歷史的探析與思考[J].名作欣賞,2011,(17).
[2]周作人.兒歌之研究[A].王泉根.中國現(xiàn)代兒童文學(xué)文論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
[3]楊凱.幼兒園童謠教學(xué)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2.
[4]朱自強.兒童文學(xué)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簡明新疆地方史》編寫組.簡明新疆地方史[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