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二戰(zhàn)期間,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堪稱經(jīng)典之戰(zhàn)。盟軍諾曼底登陸的成功也使這場戰(zhàn)爭成為西方電影界一個永恒的素材,以它為背景的各種諜戰(zhàn)片成為世界電影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其實,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最為得意之處是成功騙過德軍,讓德軍誤以為盟軍的登陸地點不是諾曼底,而是加萊。盟軍為此進行了大量的偽裝,而且是一場非常成功的偽裝。
中國古代有過類似的經(jīng)典之戰(zhàn)。
第一例:平定三秦。
楚漢戰(zhàn)爭之際,韓信奉命還定三秦。他派少數(shù)軍隊修復棧道,吸引雍王章邯的注意力,親率漢軍主力從今天漢中市的北面翻越秦嶺,直插今寶雞市,突然殺到陳倉(今寶雞市陳倉區(qū))。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章邯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褒斜道,他認為,劉邦修復已經(jīng)燒毀的棧道,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章邯萬萬沒有想到韓信帶精兵從今天陜西勉縣西入留壩、鳳縣,越過秦嶺,出大散關(guān)到達陳倉。守將緊急報知章邯,章邯才大夢初醒,急調(diào)部隊迎戰(zhàn),先敗于陳倉,再敗于扶風好畤,只得退保廢丘。劉邦軍隊到達咸陽,分兵攻打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司馬欣和董翳幾乎沒有什么抵抗,相繼投降了劉邦。劉邦就這樣迅速平定了三秦之地,奠定了他日后戰(zhàn)勝項羽的基礎。
第二例:韓信滅魏。
西魏王魏豹夢想著自己當皇帝,在劉邦彭城大敗后,以省親為名,渡過黃河,宣布叛漢。
劉邦在派人勸降無效后,命令韓信為左丞相統(tǒng)領(lǐng)大軍,率領(lǐng)灌嬰、曹參伐魏。
魏豹在蒲坂(今山西永濟縣)布置重兵防范,堵住臨晉關(guān),韓信仍然采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老辦法,有意在臨晉關(guān)對岸的黃河邊上停放大量渡船,造成強渡臨晉關(guān)的假象;在臨晉上游夏陽的少梁渡口(今陜西韓城南)集結(jié)重兵,把甕、罐捆綁起來,鋪上木板,制成木筏,悄悄渡河,從側(cè)后翼偷襲魏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曹參作為先鋒,先打蒲坂東面的東張(今山西虞鄉(xiāng)縣西北),魏將迎戰(zhàn),被曹參打得大敗。魏豹聽說漢軍攻打東張,擔心漢軍抄自己的后路,急忙從浦坂退兵安邑,韓信搶先攻破安邑,俘虜了守城魏將。魏豹回不了安邑,向東敗逃,曹參追到曲陽(今陜西絳縣西南),大敗魏豹,魏豹逃竄,曹參追到武垣(今陜西垣曲縣)活捉魏豹。漢二年(前205)九月韓信攻占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抓獲魏豹的母親、妻子、兒女,西魏國滅亡,魏豹被押送至滎陽。韓信平定魏國全境,設為河東、上黨、太原三郡。
韓信從漢二年八月率三萬人伐魏,九月平定魏地,歷時兩個月,完全解決西魏國。這是彭城大敗以來漢軍取得的一個大勝利。
韓信的這兩次經(jīng)典之戰(zhàn)用的都是一個謀略:隱瞞真實的作戰(zhàn)意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東西方戰(zhàn)爭史的巧合分別成就世界戰(zhàn)爭史上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東西同謀源于人類思維的趨同性,東方人想到的,西方人也想得到;西方人想得到的,東方人也想得到。誰也不比誰更聰明!
(摘自《歷史從未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