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 關鍵詞] 歌唱;心理;感受
在聲樂演唱中,心理感受中的語感與樂感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信號系統(tǒng),詞語是具體信號,它確定性的語義信息為情感的表達奠定了基礎;而音樂是抽象信號,它的不確定性的音響信息又為豐富語言信息的傳導增添了引人樂聽的力量。音樂由于滲入了明確的語義內容,則使其充實了具體可感的內涵,兩者相輔相成的完美統(tǒng)一,正是聲樂藝術作為人聲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的本質特征。為此加強聲樂的心理感受的有機調控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心理體驗是達到深入心理感受的重要手段與途徑。
一、語感
所謂語感,是指對語言的感受,即對接受語言信號后所產生的情感反應或變化。人類的語言或詞語是由系列符號所組成的系統(tǒng),也就是現實中具體聲音信號抽象概括的信號系統(tǒng),它不僅有形或聲的信號外表,還代表著一定的事物和表象,代表著一定的概念,具有確定的意義,并提供所代表事物的具體信息,正是通過它來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與心理感受,并表現出一定的情感變化。
語言的信號包括語言的文字信號和語音信號。文字是語音的書寫記錄符號,文字信號通過視覺的閱讀、理解來接收信息的刺激,從而產生對詞語的心理感受;語音是音響的信號,通過聽覺音響接收信息的刺激,從而產生對詞語的心理感受。兩者均由此而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歌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曲時,首先是通過對歌詞進行閱讀、朗誦理解來進行心理感受的。歌詞作為詩化的文學語言,它所發(fā)出的信號除了具有一般語言所提供的信號作用外,還具有表形、表意、表情、表音等諸多方面的特殊性。而語感也就是通過以上感覺因素來接收信息傳導,從而進行心理感受的。語感的表形,既指歌詞紀錄符號的字形成字符,也指字形字符的結構組合所顯示出的詞語形象性。
例如《長城長》,這是一首表現祖國人民飽含深情,熱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抒情歌曲。它以長城為立意,以凝練的筆觸,通過每個字符、字形及其構成語句的組合,并且前后以“設問”和以物擬人的手法,為人們展示出一幅萬古雄風氣壯山河的長城畫面,以此象征著“綠色的鋼鐵長城”的生動形象。它牽系著中華兒女的深情,正是因為“幾經風雪霜”,那千萬英雄壯志的血肉換來陽光普照萬里山河的光輝現實。
可見,詞的詩化語言不僅表形,展示生動的形象性,同時通過可視的詩化語言信息來抒情達意。語感的感性直覺如果是詞義的表層,那么有了理性判斷的感受才能使語感深化。正是因為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形象,也是民族力量的象征。“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一凝練了的警句,揭示了新時代長城的形象,長城也就成為我們國家民族無所畏懼的象征。意是情的基礎,情是意的抒發(fā),有了對詞意的深入感受,才可能有真摯情感的自然表達。
語感還具有表音的因素。書面語言是口頭語言的記錄,它雖是無聲的,但它確有表音的功能。歌唱者通過對歌詞的朗誦,使無聲的詞語變?yōu)橛新暤男星?,在詞意與曲情感受的同時,也同樣可以感受歌詞的語氣情態(tài),感受詞語的音樂性結構。比如在朗誦《長城長》這首詞時,可以逐步感受它的句式變化與前律節(jié)奏的音樂性特點,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長短句交錯有致的句式結構。
一般來說,語感的表形、表意、表情因素大致是對作品語言內容的感受,而表音的因素大致是對作品語言形式的感受,兩者有機地結合,才全面地增強了語感的力量,并為歌曲的樂感奠定基礎。
二、樂感
所謂樂感,是指對接受音樂信號所產生的情感反應或變化。在音響的信號系統(tǒng)中,音樂是一種特殊功能的獨立信號,是人類頭腦皮質特有的信號活動機能,它具有引起感情變化思維想象和聯想音響審美活動等功能。但非自然性、非語義性的音樂信號并不像語言信號那樣能夠提供較穩(wěn)定的信息概念內涵。音樂所提供的雖然是一種模糊信息,但它同樣可以引起人的心理活動,對人的情感思維和審美感知造成直接影響。一個演唱者既要從無聲的聲樂書面作品中去感受它的音樂性,又要通過視唱與排練的不斷深入,運用人聲音響去創(chuàng)造音樂的聲腔,在這一過程中無不顯示了樂感本身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樂感作為音樂審美能力的一種表現,同樣具備相應的審美生理與心理基礎,深入了解它的表現特征,有助于加強對音樂審美或樂感的認識。就樂感的感知判斷能力來說,也就是對音樂音響構成的旋律節(jié)奏、和聲等基本因素的感知判斷能力與反應。旋律感、節(jié)奏感、和聲感等也就成了樂感的主要內容。
(1)旋律感:旋律,又稱曲調,這個奇妙的從屬于音樂特有音響的構成體,它被喻為音樂的靈魂,是音樂的基礎與支持。作為樂音音響有組織的運動,它是按照一定調式關系和節(jié)奏、節(jié)拍關系組織起來的,具有一定音樂和表現力的獨立的聲部。在樂感中,首先要捕捉的是起基礎作用的“主導的旋律變化音調”,因為它是旋律的最小獨立單位。如果說它是旋律的基本“樂思”的話,那么當形成了具有特定旋法與特征和完整的意義片段時,它就成了旋律的主題音調。從而奠定了作品的發(fā)展基礎與核心,并發(fā)揮著旋律變化的導向作用。
(2)節(jié)奏感:節(jié)奏是旋律的骨架,實際上在旋律感中就蘊含了節(jié)奏感。因為旋律的發(fā)展就是旋律線按照某種特定的節(jié)奏特點發(fā)展的過程。而音的長短時值與強弱等不同表現,正形成了旋律的節(jié)奏關系。因此,節(jié)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指音響的音值感與音強感。就聲樂節(jié)奏來說,它既受到歌詞語言的句式節(jié)奏的影響,如一般是短句式緊湊,長句式舒展,又能通過音樂的處理,使長句式緊湊,而短句式舒展?!堕L城長》就是以長短句式在有機交錯中達到了松緊、張弛、起伏有致的,它采用了較多的切分音,并以弱起的方法形成強弱交替的節(jié)拍律動特點??梢哉f,節(jié)奏感也就是感受節(jié)奏的強弱力度、長短密度以及快慢速度,并以和諧有致的演唱處理去抒情達意。
(3)和聲感:和聲是多聲部旋律結構的有機構成體。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了兩個以上的聲部組合,也就產生了和聲。聲樂和聲有著豐富的表現形態(tài),重唱、對唱、輪唱、合唱等, 根據不同聲部的組合,在演唱中各自發(fā)揮應有的音響織體作用,使欣賞者感受到局部與整體的和聲關系。即使作為獨唱,由于伴奏本身的器樂和聲配置,也同樣顯示了聲樂與器樂的和聲關系。為此,一個擔任獨唱的演唱者,在器樂伴奏中,無論是小型單一的樂器伴奏,還是大型的交響樂隊伴奏,應該感受到和聲的引導、烘托、揭示過渡的作用。引導歌唱者準確掌握音準、節(jié)奏、速度、韻律、情感、意蘊,烘托音樂氣氛,展示情景意境,揭示歌唱者在特定情景中的心理情感變化,豐富與調節(jié)音樂的審美內涵??傊?,和聲感本身正是協調不同聲部去創(chuàng)造和諧完美與統(tǒng)一音響的重要心理素質。
三、聲與情的辯證觀
聲與情是聲樂藝術最根本的造型因素,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是一切聲樂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標準。它要求歌唱既要有美好的聲音體現,更要有豐富的情感表達。聲樂作品的情感是通過歌唱的聲音來抒發(fā)的?!扒椤蓖苿勇曇舻谋憩F,“聲”表達情感的內涵,聲樂藝術應該是情感和聲音的完美統(tǒng)一,“聲”與“情”有著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
聲作為歌唱的物質基礎,它奠定了歌唱的表達手段。人們說的“珠圓玉潤、悅耳動聽”,說明歌唱需要有優(yōu)美的嗓音條件,要有良好的音質做基礎。要求有精巧的呼吸,完美的共鳴,寬廣的音城,洪亮的音響,豐富的音色等,為聲情并茂的聲樂表演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聲音條件。而“情”則是“聲”的靈魂,聲情并茂歷來是聲樂藝術的創(chuàng)造方法。說明動情會產生不同的聲音特征——悲、歡、喜、怒等情感直接影響聲音的急切、舒展、明朗輕快、粗獷嚴厲、端莊柔和。
可見,無情難以立意,形聲不得無情。聲樂的情感表現主要源于對作品的深入體驗。通過對作品的深入、全面、細致的分析,挖掘與體驗出詞、曲的內容與情感。古典唱論所說: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節(jié)也。解明情節(jié),知其意之所在,則唱出口時,儼然此種神情,問者是問,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歡者怡然自得而不見稍有瘁容,且其聲音齒頰之間,各種俱有分別,此所謂曲情是也。充分說明了解明曲意的重要意義。我們所說的“唱情”或“唱心”就是要把歌曲蘊蓄的情感唱出來。
總之,有了美好的聲音,沒有感情不行;而有了豐富的感情,沒有美好的聲音也不行。讓兩者完美統(tǒng)一應是教學與演唱的原則與方向。
【參考文獻】
[1] 孫立.歌唱心理略談[J].大眾文藝,2011(14):9.
[2] 劉威.談聲樂演唱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J].神州,2017(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