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水清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這句歌詞唱進了無數(shù)人的內(nèi)心深處。我想,其原因在于“年輕”這個詞每個人都會有深切的感受,對它寄付了說不盡的情感。同時,它象征著希望和未來,在前行時給人無比堅實的力量。那我們就一起看看年輕的“源頭詞”。
乳虎,曾纊息之未兮,乃敢探其穴,而啖其雛。
——蘇軾《思子臺》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鼻妍惖拇禾欤沃孤奖橐暗幕ú?,幼鳥的鳴叫,更添上一泓汩汩清流呢。大自然如此,人間何嘗不是這樣?
說文解字
“雛”是個形聲字。因為“鳥”和“隹”是字形相似,字義相同的兩個字,所以,小篆將“雛”分別寫作“從鳥,芻聲”和“從隹,芻聲”的兩個字。今簡化字寫作“雛”。
《說文》:“雛,雞子也?!薄半r”是指未長大的小雞。
后在《孟子》中有文:“有人于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边@時,“雛”便引申為幼禽。
現(xiàn)在指幼小的動物或幼兒,以及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狀。
“少年是人間的春天”,“雛”,盡管幼小稚嫩,“其作始也簡”,卻預(yù)示著生機勃發(fā)的明天。還原字源構(gòu)造,“雛”從草從鳥,表示稚嫩的小鳥?!半r”的讀音,從芻而來,難道僅僅是形聲組合之需?如果是單只鳥的介入,憑什么說這一定是只小鳥?以形聲一體的方式明示字義所指,這才是漢字的奧妙所在。
作為聲符擔當?shù)摹捌c”,最初呈現(xiàn)的是手捧嫩草之形,也有解作割草、拔草狀態(tài)的,表示人們采集飼養(yǎng)牲畜的嫩草或牧草?!捌c,刈草也?!边@個字,同樣反映了農(nóng)耕時代的生活圖景。事與物互置、行與物對應(yīng),也形成了一字多義的特點。所以,“芻”自然具有嫩草或牧草的含義。再作延伸,就有了初級、初步、不成熟的含義。
“嫩草初抽勻細綠”“風吹草低見牛羊”“春草隔溪看”,草的當春勃發(fā),帶來了美好的田園牧歌生活。
正是因為嫩草特征的標注,賦予了“雛”中之鳥的幼小字義。首先,字形里的鳥已經(jīng)呈現(xiàn)幼小之形,表示“鳥之小者也”。其次,加上“芻”的嫩草特征助力,則進一步強化了“雛”的幼鳥、小鳥義涵。至于許慎大師認為“雛,雞子也”,把小鳥當小雞,那是因為他無緣見到甲骨文呢。同樣,字義引申后,“雛”多指幼小、年輕。
“綠草茸茸媚柳芳”,你聽見雛鳳清麗的嗎叫聲了嗎?
(孟得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