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崗
鄭板橋有一幅非常出名的座右銘,叫做“難得糊涂”,這成了鄭板橋的名片。無論是有關(guān)鄭板橋的書籍也好,陳列也好,沒有不把這四個字擺在前面的。與“難得糊涂”齊名的,是鄭板橋?qū)懙牧硗馑膫€字:“吃虧是?!?。不管是“難得糊涂”,還是“吃虧是福”,都是鄭板橋所有拓片紀念品中賣得最好的。
“難得糊涂”四個字最能體現(xiàn)鄭板橋六分半書的風(fēng)格,仿佛有四個人站在那里,看上去有點站立不穩(wěn),喝多了的樣子,該是糊涂罷;但仔細一瞅,哪個字也不錯,挺耐端詳,仿佛聰明藏在里面。那么是聰明人裝糊涂呢?還是糊涂人裝聰明呢?誰也說不清楚。
說不清楚就對了,鄭板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最有趣的是鄭板橋?qū)懙陌险Z: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退一步,當(dāng)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一點也不難理解。但是真要理解,也難。什么是聰明?什么又是糊涂?聰明就是腦袋瓜子好使嗎?糊涂就是算不明白賬目嗎?要是這么簡單,鄭板橋大約就不會寫這些字了。再比如,用鄭板橋?qū)懙倪@個橫幅來衡量鄭板橋自己,鄭板橋是聰明呢?還是糊涂呢?他既然是聰明,為什么說糊涂比聰明更難呢?說一個具體的事例,更好理解。
清代有個叫曾衍東的人,寫了一本叫《小豆棚》的書,書里面記載了鄭板橋的許多逸事。其中有一則說,鄭板橋有一次到濟南公干,相關(guān)的官員在趵突泉宴請他。文人相聚,難免要作個詩什么的,以助雅興。趵突泉又是名勝,當(dāng)然會以泉水為題。別人寫的什么,沒有記載,大約總是一些官樣文章,陳詞濫調(diào)而已;鄭板橋作的詩是這樣寫的:
原原有本豈徒然,
靜里觀瀾感逝川,
流到海邊混是鹵,
更有誰人識清泉?
鄭板橋說的意思是,河里的潺潺流水都是有源頭的,看到這源頭我就有了感慨:趵突泉如此清澈見底,流到海邊,與混濁的鹵水混在一起后,誰還分得清哪是清泉,哪是鹵水呢?
鄭板橋這樣說,是以物喻人。也好理解,他本來一身清氣,現(xiàn)在混到官場里面,在外人看來與庸官俗吏也沒有什么區(qū)別了。詩寫得又好又快,這樣一看,鄭板橋無疑是極聰明的。
從目前掌握的有正史資料可以佐證的史實中,鄭板橋確實做了很多這種實話實說,為民請命,卻因此得罪上司、妨礙了自己發(fā)展的事。比如,初到濰縣為救濰縣百姓,再三請求開倉放糧,到最后,倉是開了,糧也放了,百姓是得救了,但也把上司得罪了。后來以工代賑,捐資修城,為了讓百姓吃上飯,不僅自己搭上銀子,還得罪了濰縣一些有勢力有背景的鄉(xiāng)紳富豪……
類似這樣的事,鄭板橋辦了很多。辦得越多,得罪的人也就越多,對鄭板橋的仕途也影響越大,最后不但提拔不了,還成了整個山東年齡最大的縣官。那么,這是聰明呢?還是糊涂呢?
站在個人利益、個人前途上來看,鄭板橋辦的這些事一點也不聰明,賠了夫人又折兵,是純粹的折本買賣。但是要是從百姓的角度,或者說從良心的角度,鄭板橋作為一縣父母官,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懸,不正是鄭板橋這樣的官應(yīng)當(dāng)做的嗎?所以,在鄭板橋看來,小算盤聰明,大事就要糊涂;大算盤聰明,小事也必然要糊涂一些。所以鄭板橋才說: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這里的“放一著”,是對自己說的,也就是放掉小局里對自己有利的那一步棋,退一步,也是同樣的意思。所以,《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收錄的鄭板橋?qū)懡o堂弟鄭墨的家書中就說:
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直是算盡自家耳!可哀可嘆,吾弟識之。
“吃虧是福”可說是“難得糊涂”的姊妹篇。“難得糊涂”是理論,是意識,是世界觀;“吃虧是?!笔菍嵺`,是行為,是方法論。老百姓口頭有一句話叫“吃虧就是占便宜”,但誰都不想吃虧。
在電視連續(xù)劇《鄭板橋》中,筆者寫了鄭板橋的一個族叔到濰縣找他告狀的故事。族叔的鄰居在翻蓋房子時,把墻基往他家挪了一墻。不多,但鄭板橋的族叔氣不過,把鄰居告到當(dāng)?shù)氐墓俑?,但官府不給他主張,老人一氣之下來到濰縣要鄭板橋給他判這個官司。
因為管轄權(quán)的問題,鄭板橋無法判,也無權(quán)判,但老人不聽。鄭板橋只好想辦法說服族叔:老家的事,自有老家的官來管,我是濰縣的官,我只能管濰縣的事。我作主,送您老兩畝濰縣北部無主荒地,補償那一墻之地的損失。老人乍聽高興,接著疑惑道:你給我二畝地,我如何帶走啊?鄭板橋說:土地也好,財寶也好,哪樣是生能帶來,死能帶去的?鄭板橋?qū)懥艘皇自姡?/p>
千里告狀為一墻,
讓他一墻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何處去找秦始皇?
這就是鄭板橋?qū)Τ蕴澱急阋说睦斫?。所以鄭板橋在“吃虧是福”四字下面寫的跋語是: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于己則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nèi)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意思是說:天上的月亮看著滿的時候,就開始虧了;而虧到頭了,又漸漸會滿。我吃一點虧,對方就占一點便宜;外面的人自有公論,而我自己的內(nèi)心多一分平安,這不就是福嗎?(圖片由濰坊市博物館提供)
Zheng Banqiao had a very famous work of Chinese calligraphy “Nan De Hu Tu”, meaning “Where ignorance is bliss, it’s folly to be wise”. The four-character motto has become a business card of Zheng Banqiao and is often put at the very front of books about him and exhibitions of his works. Another four-character calligraphic work of Zheng Banqiao that enjoys the same fame as this motto is “Chi Kui Shi Fu”, meaning “Loss is blessing”. The rubbings of both of them are among the most best selling souvenirs of Zheng Banq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