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佳
在饑寒交迫的年代里,野菜是百姓果腹充饑必不可少的食物。在衣食無憂的年代里,野菜是城市餐桌上難得一見的“佳肴”。對于野菜,俄羅斯人積累了豐富的食用經(jīng)驗,這生存智慧代代傳遞。5月,天氣轉(zhuǎn)暖,在俄羅斯鄉(xiāng)間的田地、森林、草地和河邊,蒲公英、三葉草、尊麻、牛莠等野菜已悄悄探出了腦袋。
曾出版多種“野菜食譜”
從前,因俄羅斯冬季嚴寒,難以種植農(nóng)作物,農(nóng)民們會將采摘到的野菜曬干或腌制,作為冬季的儲備食物。在糧食歉收的年代,對于一些貧窮的家庭,山野間隨處可見的藜麥、蕁麻、牛莠等野生植物就成了一大家子的主妻食物。
1891年秋天,俄國因糧食歉收而出現(xiàn)大饑荒,作家托爾斯泰走訪了許多村莊,歸來后寫了一篇名為《論饑荒》的文章。他寫道,“幾乎每個人都吃藜麥面包,這種黑面包,墨黑色,發(fā)苦,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和病人都在吃……藜麥面包不能單獨食用,空腹吃一塊就會嘔吐。就連格瓦斯也是藜麥面粉做的,人們瘋了?!睕]有藜麥,壓碎的樹皮、磨碎的橡子、蕁麻、熟皮都可以做成面包。
在1941年的列寧格勒保衛(wèi)敏中,列寧格勒被圍困了872天,食品工廠遭德軍轟炸,糧食供應中斷,導致前所未有的大饑荒,很多人死亡,但絕大多數(shù)居民不是死于炮火,而是死于饑餓和疾病。許多家庭只能靠吃野菜為生,蕁麻、藜麥等成為兒童的主要食物,從早春一直吃到深秋。66 曾被認為是野草的藜麥,其實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在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拯救了許多人的命。人們把藜麥粉加到黑麥和小麥粉中,做成面包和蛋糕,將藜麥葉做成沙拉。沒有面粉,人們就將三葉草的干花、牛莠的根莖磨成粉末,做成面包。據(jù)列寧格勒的老人回憶,當時食堂的菜單上就是燉芭蕉、炒蒲公英、蕁麻泥和藜麥面包。
為了號召人們食用野菜熬過饑荒,1942年列寧格勒出版了許多和野菜有關(guān)的科普書和食譜,如《列寧格勒地區(qū)的主要野菜》《以野菜為食》《用春季野菜制作面食、湯、沙拉》等,書中傳授了野菜生長習性、營養(yǎng)價值、食用方法等知識,由當時優(yōu)秀的植物學家和營養(yǎng)學家撰寫。
后來,一位名叫馬卡羅夫的詩人在戰(zhàn)后寫了一首詩:“我們吃亍所有能吃的東西/我們不怕被毒死/我可以列舉那時我們吃過的所有植物/艾草、蕁麻和藜麥/還有白樺樹的嫩芽……此外,還煮了士兵的皮帶。”
挖野菜成了家庭活動
人們被饑餓的恐懼籠罩的年代已經(jīng)遠去,食用野菜不再是貧窮的象征。如今,野菜承載了人們對童年,對鄉(xiāng)愁,對過去苦難的回憶。而且野菜生于自然,長于自然,挖野菜和采蘑菇都成了極富野趣的事情。野菜不僅鮮嫩美味tt還被證實營養(yǎng)價值豐富,比如,尊麻葉中的維生素C含量較高,維生素A含量比胡蘿卜還高,蛋白質(zhì)含量與菠菜相當。很多野菜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有的本身就是一味藥材。
俄羅斯人根據(jù)野菜的種類將其做成沙拉、湯、飲料、配菜和甜點等多種形式的美食。挖野菜也成了一家老小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春天,大地上最常見也最易辨認的野菜就是蒲公英了,俄羅斯人拎一只籃子或袋子,帶一把小鏟子或鐮刀,戴上手套,就可以挖野菜。蒲公英的葉子在開花之前采摘最鮮嫩,可以做成沙拉,泡水喝,有清熱解毒的功效?;ɡ倏梢葬劸疲蜃龀晒u,根莖可以磨成粉末廠口感和咖啡類似,但不含咖啡因。這一點和另一種野菜菊苣很像,俄羅斯超市賣的菊苣根粉就是咖啡的替代品,常被醫(yī)生開給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
蕁麻葉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不亞于豆類,素有“植物肉”之稱??梢猿措u蛋,做成沙拉.、卷心菜湯、醬汁、餡餅,還可以釀成“蕁麻格瓦斯”。將一公斤尊際葉撕碎,倒入3升水,加入糖,在溫暖的地方釀制3天就可以得到類似格瓦斯的飲料。
野菜寫進文學名著
蕁麻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野菜,也是一種傳奇的植物。在俄羅斯,人們將蕁麻當作護身符。人們相信,如果在房子的入口放一塊蕁麻地毯,邪惡就會繞過這所房子;蕁麻葉藏在鞋墊下,可以使鞋主人免受黑惡勢力的傷害;用蕁麻掃帚掃地,就可以把惡鬼掃出屋子。
俄羅斯一則有名的童話故事中提到過尊麻。童話里,伊凡?察列維奇出發(fā)去尋找他心愛的瓦西麗莎。他在森林里走了很長時間,來到了巫婆小屋前的空地,小屋周圍長出一片高大的草',前所未見。在伊凡穿過草叢時,尊麻“邪惡”的針刺傷了他。伊凡氣憤地將它們連根砍斷,并抓起一捆尊麻抽打了女巫。誤打誤撞,女巫的坐骨神經(jīng)痛反而好了,兩人因此成為朋友。
文學作品中也提到了野菜的食用,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中寫道,“潘捷列伊?葉列梅伊奇?切爾托普哈諾夫是附近一帶有名的危險而狂妄的人……他往往每天想出一個新花樣來:有時用牛勞葉來煮湯,有時把馬尾剪下來給家仆做帽子,有時打算用尊麻代替亞麻,用蘑菇來喂豬……”
弗拉基米爾?吉利亞羅夫斯基在1926年出版的著作《莫斯科和莫斯科人》里提到,莫斯科的學生大多是外省的窮人,他們在食堂用餐或吃干糧。他們不泡茶,而是泡菊苣,而且能泡好幾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