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11年以來,新聞戰(zhàn)線堅持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至2022年,這項深入人心的活動已經(jīng)進入到第十二個年頭。信息采集及時便捷,采訪溝通時時在線,傳播活動隨時發(fā)生……全媒體時代如何走基層,相信每一位媒體人都有自己的體悟和思考。
全媒體時代,新聞依然需要現(xiàn)場。極大豐富的媒介技術為新聞作品的多模態(tài)傳播提供了可能。即使是面對一堆干巴巴的數(shù)據(jù)和材料,依然可以通過可視化手段呈現(xiàn),讓它瞬間生動起來。甚至,新聞的場景也是可以虛擬生成的。但新聞依然需要現(xiàn)場,尤其在全媒體時代,對于新聞現(xiàn)場更須不斷強調:媒介化的場景代替不了活色生香的生活場景。要讓新聞活起來,要讓新聞有靈氣,記者的雙腳就得踏入基層,記者的內心就得融入基層。各新聞單位的“新春走基層”專欄,每一年都會出精品、出佳作,讓受眾覺得“好看”“有味”,就是因為這些作品是真正踐行“四力”的作品,是有著大地溫度、人情冷暖的作品。
由于技術的加持,信息的獲取如今變得極為容易。大量的文字、影像材料為記者的采訪活動提供了諸多便利。但需要警惕的是:媒介化時代的便利有可能使新聞人的專業(yè)精神異化。了解國情、民情,僅僅依靠間接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缺乏對于基層的體認,新聞就有可能成為凌空蹈虛的紙上想象。國家治理的根在基層,民生改善的根在基層,新聞工作者的根也在基層。讀懂了基層,才有可能讀懂中國,記者手中的筆才有可能“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到基層去,做最鮮活的新聞,持續(xù)10余年的“新春走基層”已經(jīng)成為新聞戰(zhàn)線的品牌活動,無數(shù)優(yōu)秀新聞人用他們的優(yōu)秀作品告訴我們:走基層,得走心。走心的記者,才能真正融入基層。走心的作品,才會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